本
文
摘
要
文 | magasa
韩国釜山电影节的自我定位是要服务整个亚洲地区的电影制作,这些年来取得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今年是釜山电影节创办第二十年,电影节搞了一个大手笔的评选活动,他们邀请了73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影评人、学者、电影导演、电影节策展人、选片人,来评选历史上最伟大的十部亚洲电影和十个亚洲导演。
参与投票的人包括美国影评人乔纳森·罗森鲍姆,英国影评人汤尼·雷恩,日本学者莲实重彦,中国独立电影推广人及学者张献民,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韩国导演奉俊昊,伊朗导演马克马巴夫等。看这些名字,这个投票阵容还是非常有权威性的。
先看刚刚公布的票选结果,我的点评在后面。
最伟大的十部亚洲电影:
1. 《东京物语》(日本,小津安二郎,1953)
2. 《罗生门》(日本,黑泽明,1950)
3. 《花样年华》(香港,王家卫,2000)
4. 《阿普三部曲》(印度,萨蒂亚吉·雷伊,1955-1959)
5. 《悲情城市》(台湾,侯孝贤,1989)
6. 《七武士》(日本,黑泽明,1954)
7.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台湾,杨德昌,1991)
8. 《小城之春》(中国,费穆,1948)
8.(并列)《 三峡好人》(中国,贾樟柯,2006)
10.《 特写》(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0)
10.(并列)《下女》(韩国,金绮泳,1960)。
最伟大的十位亚洲导演:
1. 小津安二郎
2. 侯孝贤
3. 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
4. 黑泽明
5. 萨蒂亚吉·雷伊
6. 王家卫
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
8. 贾樟柯
沟口健二
杨德昌
因为并列原因,入围十大影片的实际上有11部,其中日本3部,华语5部,印度伊朗韩国各一部。这大体符合亚洲各国影史厚度及国际知名度的实力对比,日本和中国占了大头,韩国、伊朗作为亚洲新兴电影国家各入一席,印度实力神秘莫测,但因为和国际影坛相对疏离,为外界熟知的也就雷伊等寥寥几位导演。
把所有亚洲国家放到一起来评比,其实有不合理的地方。
亚洲是个地域概念,它范围太广,容纳几十亿人口,其间文化差距未必比亚洲和欧洲之间小,这种评比很容易就成了几个大国各出一个代表的比赛。最后的结果正是如此,日本当选的毫无悬念是该国最有名的几部电影:《东京物语》《七武士》《罗生门》,印度是雷伊的《阿普三部曲》,韩国是六十年代的《下女》(中国观众更熟悉《杀人回忆》,但《下女》却是韩国国内公认的第一名作,类似《小城之春》在中国的地位),伊朗自然是阿巴斯。因此,这个榜单并不缺乏权威性,但却缺乏灵活和勇气。我能猜到大多数人投票人的心态,他们需要在各个国家之间平衡,以示自己的国际性眼光,于是不得不每个国家选一两个代表,十个一下就满了,这样就缺乏名额放进一些更有新意的选项。
不过也看出,日本电影在国际上的代言人依然是小津、黑泽等老一辈,而华语电影的代表则是台湾新电影、费穆、王家卫、贾樟柯。我知道中国影迷对此一定会有不同意见,我提供两个角度供大家参考。
首先,国际上对1949年前的华语电影了解十分有限,这是短时间内难以改变的事实,而费穆的《小城之春》构成了一个特例。其实国际影坛对华语电影开始有比较深入的了解,是在1980年代之后,两岸三地许多电影进了欧洲的电影节,所以诞生于这个时代的影片构成入榜华语片的大部分。
其次,第五代导演的国际声望处于持续的衰退中,这可能让很多人想不到。张艺谋、陈凯歌的确在那个时代拿过很多欧洲电影节的奖,包括《霸王别姬》拿了金棕榈,但现在看来,更像是一时一地的成功,他们对世界电影产生的持续影响,远远不及侯孝贤和王家卫。
我知道中国影迷爱极了《霸王别姬》,一方面可能有张国荣的因素,另一方面是这部影片对中国历史有较出色地表现,但这两个因素在人们进行跨国电影比较时不会被优先考虑。大家可以换一个角度想想,不是说老外就一定不懂中国文化,而是每个国家的电影都凝聚了本国文化,没有谁比谁逊色,这根本就无从比较,那么大家就更看重影片本身的美学成就和形式突破,这是能够比较强弱的,而这恰恰是《霸王别姬》不够突出的地方。反过来,侯孝贤和王家卫在这方面得到了国际上的普遍认可。
另一个争议点,贾樟柯是最好的中国导演?而且他的代表作是《三峡好人》,不是《小武》?贾樟柯在国内颇具争议性——很正常,任何当代导演都是如此。可是在国际上,不管你服不服,他事实上已经被当成中国电影的代表了。《小武》更得国内人望,但毕竟《三峡好人》拿了金狮奖,传播度更广一些,作品也更成熟,所以我理解更多投票人会选择《三峡好人》。
下面说说几个导演。
小津安二郎在影史上到底是什么地位?他可以竞争影史最伟大导演的头衔,这一点应该是越来越清晰。
侯孝贤在这个排行榜上仅次于小津,比黑泽明还前,他在国际上真的地位那么高?是的,非常非常高,将侯孝贤奉为心中英雄的欧美当代大导演,数都数不过来。他对电影美学和电影语言的贡献,全世界都承认。
阿巴斯和侯孝贤的地位几乎差不多,这两人是最能代表八十年代后亚洲艺术电影的人物。
谁是萨蒂亚吉·雷伊?可能不是每个影迷都熟悉他,这么说吧,他就是半个世纪前的阿巴斯和侯孝贤。
至于王家卫和杨德昌,他们的国际地位也都非常高,王家卫在国际上的代表作通常是《花样年华》,其次是《重庆森林》。而杨德昌《牯岭街》和《一一》基本不相伯仲,谁来代表他入围都是可能的。好了,我知道有很多人在大声质疑,李安在哪里?李安在哪里?李安在哪里?
这么说吧,这是一个倾向于艺术电影的排行榜,在这类榜单上,李安的竞争力常常不太及得上以上那几位华人导演,因为他更多地被视为一个好莱坞化的情节剧导演,技巧极其娴熟,却不是一个有开创性美学系统的创作者。但若是以另外的尺度来评价,比如产业贡献、在好莱坞的影响、普通观众中的知名度和号召力,那都是李安的强项,其他人捆起来可能也不如他。
最后附上中国投票人张献民的选票:
亚洲十大电影:
东京物语(日本,小津安二郎,1953)
雨月物语(日本,沟口健二,1953)
樱桃的滋味(伊朗,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1997)
密阳(韩国,李沧东,2007)
小城之春(中国,费穆,1948)
极乐森林(泰国,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02)
鬼子来了(中国,姜文,2000)
人造天堂(日本,青山真治,2000)
愿望树(格鲁吉亚,钦吉兹·阿布拉泽,1976)
杀人回忆(韩国,奉俊昊,2003)
亚洲十大导演:
侯孝贤
萨蒂亚吉·雷伊
杨德昌
李安
河濑直美
洪尚秀
王兵
孙瑜
潘礼德
北野武本文发表于
英文名:IrisMagazine
也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