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英语句法结构树形图(英语语言学句法结构树状图),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英语句法结构树形图(英语语言学句法结构树状图)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英语句法结构树形图(英语语言学句法结构树状图)

前言

本文主要针对句法学初学者以及其他对句法学感兴趣的同学,进行介绍在生成语法框架下(尤其是X-bar理论框架下)各类词组句子结构的树状图及其对应框状图的画法。本文内容节选自本人撰写的有关句法制图网站jsSyntaxTree的使用指南(该指南将介绍如何通过jsSyntaxTree,用框状图画出基于X-bar理论框架的句法树。该指南为收费内容,之后如有意向请联系获取)。本文主要目的则在于先对于各类XP结构的树状图和框状图的对应关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基于X-bar框架的Specifier/Adjunct/Head/Complement的构建方式

1.1 框状图基本概要

在最开始,我们先确认框状图的基本形式和概念。框状图的基本形式为:

[XP [YP ...] [X’ [X’ [X ...] [WP ...]] [ZP ...]]]

若转换成树状图则为:

X-bar Schema

故,画基本的框状图时,我们以一个方框“[ ]”来表示一个成分。在方框中,紧挨着左框的字母代表了该成分的投射标签(范畴),例如NP/N/VP/V等,即“[XP ]”。

若两个方框并列,即“[ ] [ ]”,则代表这两个成分互为sister并列关系,如“[X ...] [WP ...]”。

若一个或多个方框处于另一个方框之内,即“[ [ ] [ ] ]”,则代表这一个或多个成分位于该外侧方框所代表成分的投射统领之下。如:“[X’ [X ...] [WP ...]]”。

注意,时刻需要确认方框,尤其是右框“]”,是否齐全。有多少个左框则就相应有多少个右框。且需要注意成分之间不同的句法关系,右框的位置不同,也相应决定了不同的句法关系。若一个成分a或多个成分a、b处于投射c的统领之下,则需要及时将c的右框框住,来构成一个完整的投射,即“[c [a ...] [b ...]]”。

1.2 Specifier的构建

在针对具体的NP/VP这一类投射进行句法树构建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词组投射的基本结构和对应树状图的框状图表现形式。即,如何通过框状图表现X-bar框架下最基本的Specifier/Adjunct/Head/Complement成分位置。

首先针对Specifier (后称Spec),根据X-bar的基本框架我们可知,Spec作为最大投射XP的daughter,以及第一个中间投射X’的sister。那么,Spec的框状图即可以被表示为:

[XP [Spec ...] [X’ ...]]

即如下图所示:

Spec的位置

针对这种框状图转树状图的操作,建立初学者使用由内至外的构建方式。即,我们先构建Spec的成分“[Spec ]”以及其sisterhood上的中间投射X’“[X’ ]”。随后,我们再将他们两个成分结合构成新的投射成分(在这里即构成最大投射XP),并标注XP的标签,写作“[XP [Spec ] [X’ ...]]”。

1.3 Adjunct的构建

同理,根据X-bar的基本框架我们可知,Adjunct所处的位置为中间投射X’的daughter,同时也是另一个中间投射X’的sister。因此,根据由内向外的构建方式,我们在标注框状图时,首先标注出adjunct本身“[Adjunct ]”以及其所处投射的中间投射X’“[X’ ]”,其次,我们再将这两个成分括住,并标注他们的上一级投射标签X’(或XP)。即:

第一步:[Adjunct ...] [X’ ...]

第二步:[X’ [Adjunct ...] [X’ ...]]

即可得到图2所示的树状图:

Adjunct的位置

当然,adjunct也有可能出现在中间投射X’的右侧,我们将上述中的第二步改为:“[X’ [X’ ...] [Adjunct ]]即可。

1.4 Head的构建

同样的,根据X-bar的基本框架我们可知,Head位于中间投射X’的daughter以及另一个作为Complement的最大投射XP的sister位置处。Head也因此是其本身XP投射的最终投射,即被称作X或者X0。因此,我们在构建head的框状图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即有无Complement)来首先构建出其本身:

[X ...] 或 [X ...] [Comp XP]

随后,再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他们的上一层级投射X’,即:

[X’ [X ...]] 或 [X’ [X ...] [Comp XP]]

则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树状图:

Head的位置

当然,有时候Head也会出现在Complement的右边(即head-final的投射原则)。那么,我们将上述框状图中的“[X ...]”放置于“[Comp XP]”的右边即可,即:

[X’ [Comp XP] [X ...]]

1.5 Complement的构建

那么根据上文我们可知,Complement的位置是紧挨着head X,并且作为中间投射X’的daughter。则若某一词组投射YP作为另一个词组投射XP的Complement时,YP将处于XP投射head的sister位置处。根据由内至外的方式,我们可以先构建出以下的框状图:

[X ...] [YP ...]

紧接着,我们在上述的两个成分之上再构建出XP的中间投射X’,即:

[X’ [X ...] [YP ...]]

可得到树状图为:

Comp YP的位置

同样,如同1.4中提到的,Complement YP也有可能出现在head X的左侧(即head-final)。则此时将Complement YP的框状图至于X0的左侧即可:[X’ [Comp YP] [X ...]]。

1.6 由内至外的XP构建方式

在简述完X-bar框架下各投射位置在框状图和树状图中相应的表现之后,我们可以尝试简单地使用框状图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XP结构。本节的构建方式和上文一致,通过由内至外的方式来将框状图转换成树状图。

由此,根据X-bar的基本框架,我们首先需要构建出中心词head X以及其Complement YP(Complement的有无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根据其的上层投射为X’,将这两个成分进行加标,组合为另一个中间投射X’,即:

[X ...] [YP ...] → [X’ [X ...] [YP ...]]

随后,加标后的成分我们可以称其为包含了head以及其Complement的中间投射X’。在此基础上,我们再把这个X’成分和处于Adjunct位置的成分WP进行结合,从而构成一个新的X’中间投射成分,即,在画完上述X加YP的投射成分X’之后,我们再画出WP的框状图:

[X’ [X ...] [YP ...]] [WP ...]

并在此基础上,我们用新的“[X’ ]”将其一同括住,并得到如下树状图:

[X’ [X’ [X ...] [YP ...]] [WP ...]]

这时,我们就已经画出了head、complement以及adjunct的树状图以及框状图。随后,我们要将新的X’和Spec成分ZP进行结合。即,我们在原有基础上,画出Spec ZP的框状图“[ZP ...]”:

[ZP ...] [X’ [X’ [X0 ...] [YP ...]] [WP ...]]

并且由于到此为止已经涉及Spec和其sister中间投射X’的成分结构,则其构成的新的成分标签为最大投射XP。因此,随后我们使用最大投射XP的框状图“[XP ]”将其成分括住得:

[XP [ZP ...] [X’ [X’ [X0 ...] [YP ...]] [WP ...]]]

由此,我们就得到了一个简单且完整的X-bar句法结构树状图,且这种制图方式为由内至外(或由下至上)的构建过程。

1.7* 由前至后的XP构建方式

由内至外(或由下至上)的构建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比较清晰明朗且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在效率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不足。故而本节将介绍一种从前至后的框状图转树状图构建方式,其由于需要对句子结构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句法关系结构基础,并不推荐初学者一开始就使用这种方式。

与上文所示的不同,我们可以直接从头(也就是最左侧)开始构建框状图,即,若以下图XP的句法结构为例子:

我们可得其最大投射为XP,则框状图的第一个标签则为XP,即“[XP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后面仍然存在有成分未填进去,因此我们暂时不急着加上右括号。那么接下来,根据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其第一个成分为ZP,则在原有的框状图基础上再加上ZP的成分表示,即“[XP [ZP ...]”。紧接着再是ZP成分的sister,也就是第一个中间投射X’,我们可以画成“[XP [ZP ...] [X’ ”。同样,由于该中间投射中仍然含有其他统领的成分,则我们先不画上右括号。后面均是如此,当且仅当该括号内所表示的成分内容完成时,我们才将所有右方括号附上。因此,根据仍然是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我们接下来写上第二个中间投射X’和adjunct WP的框状图。不过,由于第二个中间投射中也一样进一步包含着其他成分,因此我们需要先将第二个中间投射X’的方阔图内成分画完整,再加上adjunct WP,即:

[XP [ZP ...] [X’ [X’ [X0 ...] [ZP ...]]

这时候,第二个中间投射X’由于其所统领的成分已经填写完整,则可以顺利加上右括号。随后我们再加上adjunct WP,即:

[XP [ZP ...] [X’ [X’ [X0 ...] [ZP ...]] [WP ...]

由于我们再添加完adjunct WP之后没有别的成分需要添加了,比较快捷的是我们可以直接在框状图的最后加上相应的右方框即可。但实际上流程也是一样,由于adjunct WP的添加,第一个中间投射X’也满足了完整的成分,则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加上属于第一个中间投射X’的右方框,即:

[XP [ZP ...] [X’ [X’ [X0 ...] [ZP ...]] [WP ...]]

随后,我们再在最后加上一个右方框,该右方框则属于最大投射XP,即:

[XP [ZP ...] [X’ [X’ [X0 ...] [ZP ...]] [WP ...]]]

以上便是从左至右,由上往下的方框图构建方式,其主要技巧为: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看成分;成分完整再加右方括;最后根据成分的标签(即左方括)来数应该添加的右方括。

NP/VP/AdvP/AdjP/PP及其他lexical XP的构建

在了解了基于X-bar框架下各成分投射位置的框状图构建流程后,我们便可以开始针对具体的,诸如NP/VP这一类的词组投射,进行框状图与树状图的构建。另,除特别标注,后文的框状图构建方式均为由内至外的形式。

2.1 NP的构建

首先,针对名词词组投射NP,我们可以根据X-bar理论框架将其解构为一个中心词head为N的最大投射NP,且一般情况下,在其Spec处为限定词Determiner(后简称D),即通常由传统语法中的冠词,人称及指示代词占据。另一方面,在NP结构的adjunct和complement处则通常由AdjP/PP等词组结构投射占据。

基于此,我们以NP结构‘the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为例进行构建。

第一步,根据从内之外的投射构建方式,我们有两种构建的流程。我们既可以先将NP各个最小成分的范畴在输入框中表明,即“[D the] [Adj clever] [N student] [P of] [N Linguistics]”,并得到以下树状图形式。

我们亦可以先从该NP的中心词及其最近的成分组合开始着手,即先构建中心词N“[N student]”以及其Complement PP[1]“[PP of Linguistics]”,并且加标为一个中间投射N’。即:

[N student] [PP of Linguistics] → [N’ [N student] [PP of Linguistics]]

不过,再继续之前,我们可以先将该Complement PP进一步解构。即将上文的:“[N’ [N student] [PP of Linguistics]]”变为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随后,由于AdjP clever作为该NP的adjunct成分,因此,我们将上文得到的中间投射N’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与完整投射的AdjP进行合并,构成新的中间投射N’。即: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 [N’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随着AdjP clever的加入,目前我们距离完整投射的NP只剩下了D的成分。因此,我们再在这个中间投射N’的基础上与D成分“[D the]”结合,即:

[D the] [N’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接着,我们在此基础上再添加上最大投射NP的标签,即再加上一个带有NP标签的方括号:

[NP [D the] [N’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到目前为止,这个NP的投射虽然初具雏形,但是仍然存在未投射完整的地方,即PP成分中的complement NP Linguistics。我们需要进一步将其投射完整[2]。即:

[NP [D the] [N’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N’ [N Linguistics]]]]]]]]

至此,一个完整的简单NP投射便完成了其框状图的构建,并且产生了一个对应的树状图,即:

2.2 VP的构建

基于X-bar的理论框架,动词词组VP结构的投射首先可以被解构为一个中心词为V,且其complement和adjunct位置可以与其他成分(例如AdvP/NP/PP/VP等)合并的,最大投射为VP的结构。另外,一般情况下VP结构投射的Spec位置不存在其他成分,但若根据动词词组内置主语假说(VP-internal Subject Hypothesis,又名VISH,详见Sportiche,1988[3]),则认为一个句子的主语Subject NP基础生成于该句VP结构的Spec位置上,即VP的Spec实则存在着一个NP的成分,只不过该NP会在之后的句法位移过程中移到句子投射TP的Spec位置上,并留下一个语迹。

本节以“love Syntax”这一动词结构为例,同时会在其他的位置上默认添加一些可能存在的adjunct和Spec成分。

首先,我们可以确认该VP结构的中心词V为“love”这一动词,且其complement(即宾语位置)为另一个NP成分“Syntax”。则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的框状图:

[V love] [NP Syntax]

接着我们先将NP投射的框状图补充完整,即:

[V love] [NP [N’ [N Syntax]]]

同样地,我们再标记V和其complement NP投射一个中间投射V’的框图:

[V’ [V love] [NP [N’ [N Syntax]]]]

这时,假设该VP投射也包含了某个PP成分构成的adjunct结构,则我们可以将已有的中间投射V’投射于该PP投射进行合并,构成一个新的V’中间投射:

[V’ [V love] [NP [N’ [N Syntax]]]] [PP [P’ [P ...]]] → [V’ [V’ [V love] [NP [N’ [N Syntax]]]] [PP [P’ [P ...]]]]

同时,根据VISH假说,我们也默认该VP的Spec位置处含有一个尚未移动的NP成分,来作为之后这个句子的主语。那么,该Spec成分则会与上文已经构建的中间投射V’合并构成一个完整的VP结构,即:

[NP [N’ [N ...]]] [V’ [V’ [V love] [NP [N’ [N Syntax]]]] [PP [P’ [P ...]]]] → [VP [NP [N’ [N ...]]] [V’ [V’ [V love] [NP [N’ [N Syntax]]]] [PP [P’ [P ...]]]]]

此时,一个基本完整的VP投射框状图与其树状图也就构建完成了。

2.3 AdvP的构建

根据X-bar理论框架,构建副词词组结构的投射AdvP也并不困难。我们可以将AdvP理解为是一个以某一副词Adv为中心词head的,最大投射为AdvP的,以及可能会包含其他AdvP作为adjunct的投射。

因此,针对某一个AdvP的框状图构建,我们第一步首先画出作为中心词head的Adv,同时由于其没有其他complement成分,则在此基础上加上中间投射Adv’的框状图,即:

[Adv ...] → [Adv’ [Adv ...]]

这时,假设有其他AdvP作为adjunct的成分修饰该AdvP的中心词的话,我们则将上述得到的中间投射Adv’与其他AdvP进行结合,并将adjunct AdvP完整投射,从而得到进一步的中间结构,即:

[Adv’ [Adv ...]] [AdvP ...] → [Adv’ [Adv’ [Adv ...]] [AdvP [Adv’ [Adv ...]]]]

接着,假设该AdvP没有位于其Spec的成分,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上述的Adv’结构进行扩展投射,加标为最大投射AdvP:

[AdvP [Adv’ [Adv’ [Adv ...]] [AdvP [Adv’ [Adv ...]]]]]

以上我们便得到了一个比较常见的AdvP投射的树状图和其对应的框状图。

2.4 AdjP的构建

AdjP的框状图和树状图的构建与AdvP基本一致,即,我们可以将AdjP理解为以某一Adj为中心词head的,且可能会接续有其他AdjP作为adjunct的,最大投射为AdjP的形容词词组结构投射。由此,与AdvP的构建一样,我们首先画出单个Adj的框状图,并根据其是否存在complement成分来添加相应的投射。假设存在某一个PP结构作为AdjP的complement,则我们得到如下框状图:

[Adj ...] [PP ...]

接着,在将complement PP投射完整扩充之后,我们对这两个联系最为紧密的成分进行加标,扩充其投射为中间投射Adj’,即:

[Adj ...] [PP ...] → [Adj’ [Adj ...] [PP [P’ [P ...]]]]

随后,我们假设该AdjP被另一个AdvP成分作为adjunct来修饰,则我们将上述得到的中间投射Adj’与该AdvP进行合并,扩充完整AdvP的投射,并且得到一个新的Adj’中间投射,即:

[AdvP ...] [Adj’ [Adj ...] [PP [P’ [P ...]]]] → [Adj’ [AdvP [Adv’ [Adv ...]]] [Adj’ [Adj ...] [PP [P’ [P ...]]]]]

在加上了其adjunct后,若我们假设该AdjP投射并没有位于其Spec位置的成分,则我们在上述的Adj’中间投射之上再扩充上AdjP最大投射的框状图即可,即:

[AdjP [Adj’ [AdvP [Adv’ [Adv ...]]] [Adj’ [Adj ...] [PP [P’ [P ...]]]]]]

这样,一个完整的AdjP树状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时我们也获得了该树状图对应的框状图结构。

2.5 PP的构建

针对介词短语结构PP投射的构建,上文中其实已经或多或少有了一定展示,本节将系统介绍有关PP投射框状图的表现方式。根据PP的本质,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一个以某一介词P作为中心词,且其他NP投射可作为其complement成分,以及能够接续其他PP投射作为其adjunct成分的,最大投射为PP的介词短语投射。

用框状图的表示来看,我们可以首先获得其最终投射,也就是中心词head P,以及某一个NP成分来作为其complement位置的投射,即:

[P ...] [NP ...]

我们将NP投射扩充完整后,将上述两个成分合并,加标为新的中间投射P’,即:

[P ...] [NP ...] → [P’ [P ...] [NP [N’ [N ...]]]]

接着,假设该PP投射拥有一个位于其右侧的adjunct PP成分,则我们可以将上述得到的中间投射P’与新的PP成分进行合并,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中间投射P’,即:

[P’ [P ...] [NP [N’ [N ...]]]] [PP ...] → [P’ [P’ [P ...] [NP [N’ [N ...]]]] [PP [P’ [P ...]]]]

此时,若假设该PP结构不存在位于Spec的成分投射,则我们只需将上述得到的中间投射P’进行最大投射PP框状图的补充即可:

[PP [P’ [P’ [P ...] [NP [N’ [N ...]]]] [PP [P’ [P ...]]]]]

从而得到了一个完整的PP投射树状图,以及其对应的框状图结构。

2.6* DP的构建

根据Abney (1987) 提出的DP hypothesis(即限定词短语假说),我们认为原有的NP短语的投射结构其实与TP的结构类似,即所有的名词短语结构除了其中心词head以外,也一样会存在一个Spec以及Complement。同时,在宏观的投射结构上,名词短语也应该像句子那样,存在lexical部分和functional部分。基于此,我们假设了DP投射,也就是限定词词组短语投射的存在。

该投射可以被理解为,所有的名词短语都是一个由限定词D(不管是否该名词短语是否存在限定词)作为中心词head的最大投射DP,并将一个lexical部分NP(也就是名词短语本身)作为该中心词D的complement,所构成的投射。故而该DP分为了上层的functional部分和下层的lexical部分,拥有了和TP投射一样的结构形式。

因此,以上文2.1节的NP结构‘the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为例,我们可以得到它的新投射结构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我们以D‘the’作为这一整个名词短语的中心词,则框状图的结构会变为:

[D the] [NP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

随后,由于已知的NP作为D的complement成分,则我们将这两个成分加标变为新的中间投射D’,即:

[D the] [NP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 → [D’ [D the] [NP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

在这个例句中,该DP并没有Spec。因此,我们可以直接将上述的D’中间投射扩充为DP最大投射,并将剩下的NP结构投射完整(详见1.2)即:

[DP [D’ [D the] [NP clever student of Linguistics]]] → [DP [D’ [D the] [NP [N’ [AdjP [Adj’ [Adj clever]]] [N’ [N student] [PP [P’ [P of] [NP Linguistics]]]]]]]]

当然,DP的加入亦能解释其他具有物主代词后缀“’s”的名词短语。例如,以“John’s book”为例,我们可以理解为该DP是一个由“’s”作为中心词D的投射,并且在该投射中,NP John作为DP的Spec成分,NP book则作为D的complement成分,即:

[D ’s] [NP book]

再把NP book进一步完善,并且为上述两个成分进行加标为中间投射D’,即:

[D ’s] [NP book] → [D’ [D ’s] [NP [N’ [N book]]]]

随后由于没有其他adjunct成分,我们直接将中间投射D’与其Spec成分 NP John合并,并扩充完善NP John,最后完成DP最大投射的加标,即:

[NP John] [D’ [D ’s] [NP [N’ [N book]]]] → [NP [N’ [N John]]] [D’ [D ’s] [NP [N’ [N book]]]] → [DP [NP [N’ [N John]]] [D’ [D ’s] [NP [N’ [N book]]]]]

以上,我们便得到了一个DP的投射,并完成了将框状图从NP投射转变为DP投射的操作。

vP/TP(IP)/CP及其他functional XP的构建

本章节将介绍除了上文提及的lexical投射之外,其他涉及到句法功能概念的投射,即有关functional XP投射的构建。这些功能投射主要有例如vP/TP(IP)/CP等。

3.1 vP的构建

根据Larson (1988[4]) 的VP-shell Hypothesis,句法学家假设了在原有的实词性投射VP之上还存在着一个体现致使义Causativity的功能性投射,并称其为小vP投射,即一个以little (light) v为中心词head的,并该中心词以VP投射为complement的,最大投射为vP的结构。

vP投射的特点为,若根据上文提及的VISH假设,其Spec的位置实则为句子的AGENT题元角色(theta role)的基础生成位置,且一般情况下为句子的主语。同时,若根据最简方案的特征概念,v也具有一个强势的(strong)V选择特征(uninterpretable V-selectional feature),会在句子推导过程中将原来处于实义投射VP的中心词V上的动词,吸引位移至v的位置上。vP的应用有效解释了双宾语结构、副词分布等问题的在二元投射角度下的构建问题。

针对vP投射的构建,我们首先可以构建出其中心词v以及其complement成分VP投射,即:

[v ] [VP ...]

随后,我们再将complement成分的VP投射扩充完整,并将其和中心词v构成一个新的中间投射v’,即:

[v ] [VP ...] → [v ] [VP [V’ [V ...]]] → [v’ [v ] [VP [V’ [V ...]]]]

这时,我们还可以根据v所附有的强势V选择特征,将原本在V上的成分位移至v上,即:

[v’ [v ] [VP [V’ [V ...]]]] → [v’ [v verbi] [VP [V’ [V ti]]]]

接着,我们默认该vP没有其他adjunct成分,因此我们可以在原有的中间投射v’基础上为其添加一个Spec的NP成分,并为其加标为vP投射,即:

[NP ...] [v’ [v verbi] [VP [V’ [V ti]]]] → [vP [NP ...] [v’ [v verbi] [VP [V’ [V ti]]]]]

那么至此,一个vP词组投射的基本树状图及其框状图的框架也就构建完了。

3.2 TP/IP的构建

在生成语法学派的理论框架中,我们认为一个句子实则是由一个以曲折形式I或者时态形式T为中心词head的投射TP代表的(后文统一以TP来代指TP以及IP)。简单来说,一个句子的主语便是位于该TP投射Spec位置上的NP成分,而一个句子的谓词结构部分便是位于该TP投射complement位置上的VP成分。而中心词T/I的位置则一般由抽象的曲折形式、时态、情态动词等成分占据。例如,对于时态的特征,我们一般用[+PAST]/[+PRESENT]来表示。同时T上亦可以放置一些自由词素来表示时态和情态,例如will, should, might等。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语言中,若TP的中心语位置上没有显性的助动词,则时态特征实际上会通过affix hopping的方式移动至动词v上。而若句子中包含了例如自由词素之类的显性助动词,则是由这类助动词提升至T的位置,来获得时态的特征(我们亦可以认为这些自由词素之类的助动词直接基础生成于T的位置)。

基于此,要构建一个完整的TP投射结构,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一个句子的基本曲折/时态形式。在这里我们默认其为[+PRESENT],且并未被其他助动词占据,则我们先得到:

[T +PRESENT]

随后,我们补充一个vP(若依据VP-shell假说)或VP投射作为其中心语T的complement,并同样标记上一个新的中间投射T’,即:

[T +PRESENT] [vP ...] → [T’ [T +PRESENT] [vP ...]]

接着,我们再将这个中间投射T’与位于其Spec位置的一个NP投射相合并,来构成一个完整的TP投射,即:

[NP ...] [T’ [T +PRESENT] [vP ...]] → [TP [NP ...] [T’ [T +PRESENT] [vP ...]]]

这时,在不扩充NP以及vP投射的情况下,一个完整的TP投射已经构建完整,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其Spec和complement位置上的投射补充完整,即:

[TP [NP [N’ [N ...]]] [T’ [T +PRESENT] [vP [v’ [v ...] [VP [V’ [V ...]]]]]]]

至此,一个投射完整的TP投射便构建完毕了。

3.3 CP的构建

依据生成语法理论,我们可以将CP投射理解为是一个以补语成分complementizer为中心语的,且接续一个TP投射作为其complement位置成分的,最大投射为CP的词组结构投射。其特点在于,类似that、if等在生成语法框架下认为是补语成分的词,以及诸如助动词do和have等能够被位移至CP投射结构的词,均能作为其中心语成分。同时,诸如what,when一类的wh-phrase则通过非论元位移,位移至CP的Spec位置,从而构成了诸如疑问句interrogative等一类含有特殊语气句子的投射结构。简而言之,在一些从句结构以及疑问句等结构中,因为complementizer的存在,句子的投射表示都将从TP转变为CP。其中比较常见的理论和位移现象有:DO-support,T-to-C movement,Verb Second等现象。

那么针对一个简单的CP结构来说,我们首先构建起它的中心语C部分,以及其complement成分TP,即:

[C ...] [TP ...] → [C’ [C ...] [TP ...]]

在这里,这个实际的句子既可以是经历了DO-support和T-to-C movement后把do当做C的一般疑问句,也可以是由that当做C的从句形式。假设我们需要构建起一个特殊疑问句,则我们须再在CP的Spec位置处放入一个从句子TP中位移上来的疑问词成分,从而再构成一个完整的CP结构,即:

[Spec wh-phrase] [C’ [C ...] [TP ...]] → [CP [Spec wh-phrase] [C’ [C ...] [TP ...]]]

以上wh-phrase的内容视具体情况而定。同时,针对具体的语言情况,我们可以对中心语C作上[±Q]的标记,来指示其是否附有question的特征,即:

[CP [C’ [C+Q whether] [TP ...]]] or [CP [C’ [C -Q that] [TP ...]]]

这时,我们若将句子的核心部分TP结构投射完整的话,一个完整的补语从句结构CP投射也就构建完成了,即:

[CP [Spec ...] [C’ [C ...] [TP [NP [N’ [N ...]]] [T’ [T +PRESENT] [vP [v’ [v ...] [VP [V’ [V ...]]]]]]]]]

3.4* NegP的构建

针对一个句子的主要投射的构建在上文已经做了大致介绍,而本节开始的剩余内容则主要关于其他句法概念,例如否定、一致、完成等概念,投射结构的构建。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在生成语法理论框架下,否定句中有关否定成分投射NegP的构建过程。

首先,针对英语中类似“I do not like Cappuccino.”的否定句中的否定成分“not”,我们认为其实则为一个否定成分投射,即Negative Phrase Projection,简称NegP。而“not”这个词则作为NegP的中心语成分,即Neg。

再次,根据层级投射的次序(Hierarchy of Projections),NegP的投射层级一般位于TP和vP之间(若不考虑后文中的3.5-3.7节内容,完整投射层级请参看3.7节),则我们可知,NegP实则为一个以否定词Neg为中心语的,一般情况下选择vP作为其complement的,且最大投射为NegP的投射结构。

因此,构建一个基础的NegP结构,我们首先建立起其中心语及其complement成分,即:

[Neg ...] [vP ...]

接着我们在该基础上加标其中间投射Neg’,得:

[Neg’ [Neg ...] [vP ...]]

最后我们假设NegP中没有其他adjunct成分以及Spec成分,则我们再在原有的中间投射Neg’上进行加标,构建起完整的最大投射NegP,即:

[NegP [Neg’ [Neg ...] [vP ...]]]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一般将该NegP作为TP投射的complement 成分,来构成否定句的基本谓述结构,即:

[TP [NP ...] [T’ [T ...] [NegP [Neg’ [Neg ...] [vP ...]]]]]

至此,一个代表了否定含义的NegP也就构建完毕了。

3.5* AgrP的构建

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句法投射的理论改革中,Pollock、Belletti等主张把原有的句子的IP投射分割为AgrP投射、TP投射以及NegP投射,来区分大多数印欧语言中一致关系agreement和时态tense所带来的句法形态morphosyntax联系。而AgrP作为功能投射的一种,可以被认为是句子中有关人称一致关系表征的结构投射。另外,在某些欧洲语言中,动词v被假设为可以位移至vP与TP之间存在的某一个成分投射中,该投射就被假设为是AgrP。后来,不同的句法学家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对于AgrP的不同看法。AgrP又进一步被分成了AgrSP以及AgrOP,即AgrSP主要与主语subject的一致有关,处于TP投射的上方;而AgrOP主要与宾语object的一致有关,处于NegP与vP之间。

因此,假设要构建一个完整的AgrP系统,我们有两部分的投射需要构建。首先,针对AgrOP,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以AgrO为中心语的,且以vP作为其complement的投射,即:

[AgrOP ...] [vP ...] → [AgrOP’ [AgrOP ...] [vP ...]]

同时,根据投射的层级次序可知,AgrOP又作为NegP的complement 成分,即:

[Neg ...] [AgrOP [AgrOP’ [AgrOP ...] [vP ...]]] → [NegP [Neg’ [Neg ...] [AgrOP [AgrOP’ [AgrOP ...] [vP ...]]]]]

另一方面,针对AgrSP,我们可知其是一个中心语由AgrS构成的,以TP作为其complement 的最大投射为AgrSP的结构,此时句子的主语NP便在AgrSP的Spec位置上了,即:

[AgrS ...] [TP ...]

此时,我们可以先将AgrSP的结构进一步投射完整,即:

[AgrS’ [AgrS ...] [TP ...]] → [AgrSP [NP ...] [AgrS’ [AgrS ...] [TP ...]]]

这时,我们再将该AgrSP投射的complement成分TP补充完整,并且添加上上文已经构建完整了的AgrOP投射,即:

[AgrSP [NP ...] [AgrS’ [AgrS ...] [TP ...]]] → [AgrSP [NP ...] [AgrS’ [AgrS ...] [TP [T’ [T ...] [NegP [Neg’ [Neg ...] [AgrOP [AgrOP’ [AgrOP ...] [vP ...]]]]]]]]]

此时,一个完整的AgrP结构就构建完成了。

3.6* PerfP的构建

在英语中,针对例如“John has worked more than ten hours.”等具有完成时态助动词have/has的句子,我们可以认定其实则为一个包含了PerfP投射的TP结构。PerfP实际是一个Perfective Projection,即以Perf成分为中心语的功能投射,表征出句子的完成时态特征。根据投射的层级次序,我们可知PerfP处于TP和vP之间(或具体来说,NegP和vP之间)。因此,我们可以将PerfP假设为是一个以Perf为中心语的,接续vP作为其complement成分的,且PerfP本身作为TP或NegP的complement成分的投射。

因此,构建一个PerfP,我们首先得到其中心语Perf和其complement vP投射,即:

[Perf ...] [vP ...]

紧接着我们将PerfP的中间投射和即最大投射都补充完整,得:

[Perf ...] [vP ...] → [Perf’ [Perf ...] [vP ...]] → [PerfP [Perf’ [Perf ...] [vP ...]]]

由于PerfP本身又做为TP或者NegP的complement成分,则一个完整的具有完成形式的句法结构可以通过以下的树状图表现出来,即:

[TP [T’ [T ...] [PerfP [Perf’ [Perf ...] [vP ...]]]]] or [NegP [Neg’ [Neg ...] [PerfP [Perf’ [Perf ...] [vP ...]]]]]

此时,一个完整的PerfP结构就构建完成了。

3.7* ProgP的构建

除了NegP以及PerfP之外,另一个具有鲜明功能特征的投射即为ProgP(Progressive Projection)。该结构一般出现在(完成)进行时态中表持续进行中的含义,例如英语例句“John has been working for ten days.”中“been”这个成分所处的投射即为ProgP。因此,我们可以将ProgP认为是一个由Prog成分作为中心语,且根据层级投射以vP作为其complement 的,最大投射为ProgP的结构。至此,层级投射大致可以被归纳为:“AgrSP > TP > NegP > PerfP > ProgP > AgrOP > vP > VP”的顺序。

基于此,要构建一个ProgP投射,我们首先确认其中心语Prog以及complement vP投射,即:

[Prog ...] [vP ...]

接着,我们再在此基础上加上其中间投射Prog’以及其最大投射ProgP的标签,即:

[Prog ...] [vP ...] → [Prog’ [Prog ...] [vP ...]] → [ProgP [Prog’ [Prog ...] [vP ...]]]

此时,为了展现出ProgP在层级投射上的次序,我们可以再将该ProgP作为PerfP投射的complement构建进去,即:

[PerfP [Perf’ [Perf ...] [ProgP [Prog’ [Prog ...] [vP ...]]]]]

当然,我们也可以再把这个基础上的PerfP作为complement投射至NegP中去,即:

[NegP [Neg’ [Neg ...] [PerfP [Perf’ [Perf ...] [ProgP [Prog’ [Prog ...] [vP ...]]]]]]]

最后我们可以将这个NegP再作为complement投射进TP中去,完成一个简单的句子投射构建,即:

[TP [NP ...] [T’ [T ...] [NegP [Neg’ [Neg ...] [PerfP [Perf’ [Perf ...] [ProgP [Prog’ [Prog ...] [vP ...]]]]]]]]]

以上大致便是一个经过功能投射拓展之后的TP结构投射(不包括AgrP的情况下)。

3.8* TopP与FocP等左缘结构的构建

除了在原有的IP/TP投射内部存在功能性投射之外,句子的CP层面(即left-periphery左缘结构部分)也可以相应地被分为一系列具有特别功能的结构投射(详见Rizzi的Split CP假说)。而简要来说,CP层面根据具体的句法功能,可以被分成TopP以及FocP等功能投射结构。这类结构的构建模式基本相同,故而后文仅针对TopP进行投射的构建。

首先,假设一个句子存在类似主题化的成分元素,则我们默认该主题化元素实则处于句子左缘结构层面的TopP投射中。即,我们可以将TopP投射假设为一个由Top成分作为中心语的,并且接续一个TP投射作为其complement的,最大投射为TopP的功能性投射。因此,要构建一个TopP,我们首先构建其中心语Top以及一个完整的TP投射作为其complement,即:

[Top ...] [TP [NP ...] [T’ [T ...] [vP ...]]]

此时,我们再将上述两个成分合并,加标为中间投射Top’,即:

[Top’ [Top ...] [TP [NP ...] [T’ [T ...] [vP ...]]]]

最后,我们给这个中间投射再加上其最大投射TopP的标签,即:

[TopP [Top’ [Top ...] [TP [NP ...] [T’ [T ...] [vP ...]]]]]

同理,依照这种方式,我们亦可以推导出FocP的框状图形式。假设在原有的TopP基础上我们再构建一个FocP成分,则得出以下框状图和树状图:

[Foc ...] [TopP [Top’ [Top ...] [TP [NP ...] [T’ [T ...] [vP ...]]]]] → [Foc’ [Foc ...] [TopP [Top’ [Top ...] [TP [NP ...] [T’ [T ...] [vP ...]]]]]] → [FocP [Foc’ [Foc ...] [TopP [Top’ [Top ...] [TP [NP ...] [T’ [T ...] [vP ...]]]]]]]

以上,便是针对CP层面其他功能性投射的构建方式介绍。

本文仅对生成语法中各成分的句法投射结构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主要针对各成分的框状图与树状图构建做出了简单的描述,希望能对初步接触和学习句法学的同学起到一定帮助。

参考

^有关PP在此NP中做complement还是adjunct的问题在此不做过多解释。一般可以理解为,以of为中心词的PP结构投射为NP的complement成分。^除有特殊情况,作者建议画树时均将所有句法树完整投射。完整投射的理论基础源于投射原则Projection Principle和X-bar理论框架,其本质在于需要将一个XP投射中包含的最大投射、中间投射、最终投射(中心词)以及其其他adjunct和complement成分完整的投射表征出来,不论该位置上是否存在成分。^Sportiche, D. A Theory of Floating Quantifiers and Its Corollaries for Constituent Structure [J]. Linguistic Inquiry, 1988, 19(3):425-449.^Larson, R. K. On the double object construction [J]. Linguistic Inquiry, 1988, 19(3):335-391.

更多英语句法结构树形图(英语语言学句法结构树状图)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