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第几(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前十),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第几(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前十)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第几(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前十)

山川网:改革开放40年里,中国科学技术实现了巨大飞跃,现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大国,诸多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这既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 速增长,又得益于 *** 的战略布局。

2020年7月,我国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出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大开放创新力度、营造高质量发展环境等意见,进一步促进 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在投入方面,2019年中国研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2.19%,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到59.5%,整体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聚焦当下,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先进科技的研究投入,抢占核心技术的制高点。2020 年全球在量子计算、机器人、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新一轮技术革命蓄势待发,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期。颠覆性、突破性的硬科技正在创造新的产业形态,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逐渐应用于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 云计算、机器人加速与传统行业相互融合,硬科技成果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全球科技发展格局正在重塑。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由亿欧网、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华为、西安市硬科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今日联合发布的《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发布。其中,第三部分的“中国城市硬科技发展”篇章,发布了现阶段中国城市硬科技创新排名及相关解析,值得一读。

从统计结果来看,北京硬科技指数为84.04,遥遥领先。上海、深圳为第二梯队,硬科技指数在分别为50.48、42.92。广州、西安、武汉、杭州为第三梯队,科技创新指数在30-40之 间。

城市硬科技创新指数

接下来,再来看看中国硬科技头部城市的具体分享参数情况——

北京(第一梯队)

北京市科创基金以“三个引导”为政策目标,即“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引导投向前端原始创新,引导适合首都定位的高端科研成果落地北京孵化,培育高精尖产业”。其中“引导投向高端硬技术创新”在“三个引导”中占据首要地位。

目前,中国的科研投入位居世界前列,科研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仍是科研院所和高校。从硬科技发展创新的现状来看,北京市绝大部分指标均位列第一,得益于北京市拥有中央级科研究所185所和中央级高校38所,同时拥有超过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超过6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效推动了科技成果价值转化,通过打通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连接,能够有效提升科技创新驱动效率。

中关村是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复成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经过32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成为科技创新出发地、原始创新策源地、自主创新主阵地。中关村在2017年围绕人工智能、高端芯片、大数据、医疗健康、新材料与智能制造重点布局了8个前沿领域,并在 *** 的激励带动下不断完善前沿技术企业的创新创业环境。

当前,部分前沿技术企业纷纷扎根中关村前沿技术创新中心,推动核心科研成果转化,带动硬科技产业技术变革发展。截止到2019年,中关村有“独角兽”企业81家,居于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硅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万家,每天在中关村新设立的科技企业超过50家,全国40%的风险投资活跃在中关村,活跃程度仅次于美国硅谷。

上海(第二梯队)

2020年5月,上海加快落实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发布《上海市推进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条例》,《条例》提出应注重创新策源能力提升,注重激励人才创新活力,注重创新主体培育,注重营造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注重创新载体建设。最新《条例》与先前“科创22条”“科改25条”共同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围绕科技创新,上海以创新载体建设为新出发点,加快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科学城、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引领带动若干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并发挥重要承载区、自贸试验区以及临港新片区等综合政策优势,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升级。

2020年7月9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在上海召开,人工智能是我国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也是颠覆性技术之一,在强化高端硬科技产业引领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功能方面,具有重大促进意义,是上海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关键支持技术。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上海将人工智能确立为科创中心建设的三大重点产业之一,并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从而带动上海市整体硬科技产业变革。上海已拥有人工智能核心企业1100多家,核心产值规模近1500亿,呈现出应用主导、技术支撑、多领域全面赋能的特点。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未来几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将经历现象级增长,世界人工智能市场将达到26%左右的复合增长率,进一步为硬科技创新提供发展契机。

上海站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点,未来,上海将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加快“AI+”对传统产业改造和硬科技创新产业赋能,形成推动人工智能应用的核心引擎,打造人工智能硬科技产业发展高地。

深圳(第二梯队)

深圳是改革开放的最前线,是开放的标杆,也是创新的旗帜,在智慧城市建设的时代浪潮中,依旧是全国优秀发展样板。深圳市历经了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如今已发展成为集科研创新、智能制造、创新应用探索的综合强地,形成以传统产业为支柱、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硬科技产业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结构。

深圳南山区科技园是以市场为导向,集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人才吸纳与培育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重点发展计算机、网络与通讯、集成电路、软件、光电子、新材料等国家核心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效应和配套产业群,逐步建成辐射周边的区域性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基地,以及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深圳在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过渡,再到硬科技产业转化发展过程中,聚焦产业创新动能,培育科技企业创新梯队。深圳科技企业把所需要的技术分为三段——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尾端技术,不同阶段的技术凝聚了不同科技企业资源,并以此形成硬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深圳在硬科技场景化应用探索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在智慧场景落地中,打造一站式的平台能力,快速提升效率同时降低核心场景服务的边际成本。通过全力推进5G网络、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工程建设,进一步助力硬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和落地,并带动相关硬科技产业高速发展。

广州(第三梯队)

近年来,广州重点聚焦前沿科技探索,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硬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在城市创新生态优化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广州是华南地区科学研究中心,拥有全省80%高校、97% 国家级重点学科、69%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58%独立研究机构,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顶尖创新人才。2018年底,广州全社会研发经费达600.17亿元,研发强度达到2.63%。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持续扩大,从2015年的1919家增长到2019年的1.2万余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连续2年居全国城市第一。

广州探索形成“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产业发展、人才支撑、生态优化”的全链条创新发展路径,通过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布局重大科技专项,并着力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技术,加快推进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点,凭借硬科技领域创新突破,构建新型高新技术产业结构。

依托“1+4+4+N”战略创新平台体系,广州将继续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动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抓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

目前,广州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总数达369家和255家,新增1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增量居全国第一。科技企业以数字经济生态平台建设为着力点,将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创新技术结合运用在不同场景,加速创新技术应用落地水平。

西安(第三梯队)

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的科教重镇,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拥有全国罕有的科教资源,囊括63所普通高校,3000多个科研机构,70位两院院士,46万多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西安高新区持续构建有利于硬科技成长、发展、壮大的产业环境,率先打造了全产业链条的创业创新孵化体系,通过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为硬科技企业提供优良的政策支持和服务环境。同时,提出到2025年率先建成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并先后出台《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硬科技”企业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安高新区关于加快推进重点拟上市“硬科技”企业上市工作的专项政策》等落地政策,持续加大对“硬科技”企业上市的支持程度和帮助力度。

西安通过“10+10+N”硬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实施“硬科技+”行动,全力打造“4+5+6”产业集群,建立以硬科技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得益于精准有力的产业创新支持,西安形成了门类齐全的硬科技发展领域。

目前,西安已培育硬科技企业1200余家,全国人工智能百强企业已有10家进驻西安。通过设立100亿元的硬科技产业基金,西安将加速硬科技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未来,西安高新区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生命科学、新材料、增材制造等“六大”领域,实施包括第三代半导体、云计算、5G、特高压、数控机床、航天动力、北斗导航、精准医疗、空天复合材料、增材制造在内的“十大示范工程”,为全国硬科技创新发展提供“西安样板”。

武汉(第三梯队)

武汉科教优势明显,综合实力位居我国中西部省市前列,拥有一流高校和科研院所84所,两院院士76人,各类科研机构122个,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130万,建有一批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

武汉结构性地升级了创新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提升科研水平和有效转化科研成果,带动产业创新经济蓬勃发展。经过多年建设,武汉科研平台规模不断扩大,结构体系日益完善,与企业建立了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或中心,基本实现了科研平台对重点硬科技领域的全覆盖,极大地支撑起武汉的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武汉聚力打造创新要素、高端产业汇聚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承载区;深化创新平台建设,促进产学研融通创新;积极谋划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促进重大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着力突破集成电路、操作系统、高端数控机床、工控软件等领域关键环节和共性技术瓶颈,打造一批核心、高端、基础领域“国之重器”。

武汉光谷是我国唯一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芯屏端网”产品技术全球领先。同时,武汉在军工、航空航天领域已取得长足进步,掌握了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尖端航空航天技术,具备航天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能力。

未来,武汉将通过“一芯、两网、四场景”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进一步加强硬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实现前沿科技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

杭州(第三梯队)

杭州拥有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等知名院校研所,为杭州技术创新提供了大量核心研究人员支撑。此外,杭州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工业控制技术等4个人工智能相关国家重点实验室,打造了脑与脑机融合前沿科学中心、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科研生态日趋完善。

杭州的城西科创大走廊是科技创新集聚高地,沿线集聚了众多科技研发企业和科研平台,汇聚了高校和科研机构60余家,集聚诺奖获得者和院士工作站19家、博士后工作站22家。杭州未来科技城作为国家4个科技城之一,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金融服务为主的研发经济和服务经济集群;未来科技城入驻企业达18000多家,落户海归创业项目超570个,高新技术企业约186家,省级研发中心、研究院已达38家之多。

在未来科技城,有聚焦5G技术和应用协同研发的XG(阿里达摩院成立)实验室,和全球首个自动驾驶“混合式仿真测试平台”。未来科技城里的之江实验室,聚焦人工智能和网络信息领域,并以重大科技任务攻关和大型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大数据和云计算为基础,未 来网络计算和系统、泛化人工智能、泛在信息安全等为方向,开展重大前沿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前沿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的有机互动和深度融合。

未来,杭州将把杭州城西大走廊打造成为面向世界、引领未来、辐射全省的创新策源地,依托领先的技术创新平台和数据生态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高速发展,形成全球化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大国之间竞争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只有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目前美国仍然在关键科技领域有着领先优势,但我国正以更快的速度追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硬科技的成果逐步应用落地,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双循环的发展格局,硬科技进一步发展是支撑国内大循环关键因素,只有科技驱动的产业升级才能有效激发国内消费市场,摆脱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因此硬科技对我国突破技术封锁、实现自主创新、提高全球地位具有更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已经站在下一轮科技革命的最前沿,在基础的海量数据储备和可得性方面领先全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信息通信设备、新能源等领域的优势已经开始显现。

未来,硬科技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将带来强劲的经济增长,是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 此,中国需进一步推进硬科技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双链循环,以此为依托向全产业链环节逐步拓展,加快形成先进生产力,实现从“并跑”到“领跑”的飞跃,用硬科技展示中国发展新实力。

注:本文素材综合取自《2020中国硬科技创新白皮书》,由企创网(数据思维)友情提供。

2019全年: 江苏篇 丨 浙江篇 丨 广东篇 丨 山东篇 丨 安徽篇 丨 重庆篇 丨 江西篇 丨 各大区GDP对比 丨 城市三十强 丨 城市二十强 丨长江经济带 丨 各省人均收入 丨 各省GDP增速 丨 各省GDP总量 丨 各省GDP实现情况 丨 29省市GDP增速目标

新一线城市圈:济南都市圈 丨 青岛都市圈 丨 徐州都市圈 丨 沈阳都市圈 丨 合肥都市圈 丨 郑州都市圈 丨 成都都市圈 丨 武汉都市圈 丨 杭州都市圈 丨 南京都市圈

城市:十大消费城市 丨 2020十强城市 丨 31省市前三季度经济回顾 丨 前三季度27省GDP 丨 人口是一把双刃剑 丨 2020富豪榜 丨 各省房价前三城 丨 城市群与经济带 丨 长三角机场格局 丨 2019百强镇 丨 GaWC 2020 丨 上半年GDP百强 丨 就业结构 丨 社消大数据 丨 外贸依存度 丨 头部24城新格局 丨 上半年GDP20强 丨 安徽16地市 丨 上半年27省GDP 丨 上半年各省市收入 丨 成渝双城经济圈 丨 通沪铁路 丨 商合杭高铁 丨 魔幻2020 丨 新型城镇化县城 丨 儿童人口占比 丨 西部大开发20年

人文:私人美术馆分布 丨 山东沿海县镇乡 丨 流民与犯罪 丨 地区媒体分布 丨 隐秘的角落 丨 齐鲁区域与山东艺术 丨 南方车站的聚会 丨 广州站 丨 天下九州 丨 最宠游客城市 丨 瑞丽缉毒门户 丨 城镇化犯罪 丨 易错地名 丨 国人离婚率 丨 长江断流 丨 长安十二时辰 丨 宏颜获水 丨 广州红专厂 丨 中国啃老族 丨 大洋怪重地名背后 丨 中学地理课 丨 罪案片石家庄 丨 破冰行动 丨 白鹿原 丨 低调的宝藏城市 丨 渤海湾跨海通道 丨 城中村拆迁往事 丨 区域阅读大数据 丨 燕大南迁往事 丨历史文化名城 丨 “妖都”广州 丨 城市建筑设计 丨 离结比 丨 城市选择

更多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第几(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排名前十)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