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对此,国家文物局根据地方文物部门和有关方面专家的意见,先后三次遴选了一批重要文物共制定了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目的是保护国家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损品,禁止其出境展览。
2002年国家文物局发文规定了64件(组)国宝级文物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为适应文物出境展览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切实保证珍贵文物安全,2012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规定37件(组)一级文物自即日起禁止出境展出(包括17件书法作品、20件绘画作品)。以下就对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20件绘画作品)进行盘点。
1. 隋展子虔《游春图》卷
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
此图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永波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开唐代金碧山水之先河,在早期的山水画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它是画家传世的唯一作品,也是迄今为止存世最古的画卷,被誉为“唐画之祖”。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展子虔,北周末隋初画家杰出画家,渤海(山东阳信县)人。他是现在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著名画家,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擅画人物、山水及杂画,几无所不能,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与董伯仁齐名。
2. 唐阎立本《步辇图》卷(宋摹)
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
《步辇图》是以贞观十五年(641年)吐蕃首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的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唐太宗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图卷右半是在宫女簇拥下坐在步辇中的唐太宗,左侧三人前为典礼官,中为禄东赞,后为通译者,唐太宗的形象是全图焦点。此图虽为宋人摹本,但全卷设色浓重淳净,大面积红绿色块交错安排,富于韵律感和鲜明的视觉效果,线条流利纯熟,富有表现力,为唐代绘画的代表性作品,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中国十大名画之一。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阎立本,雍州万年(陕西临潼县 )人,唐太宗时任刑部侍郎,擅长书画,最精形似,作画所取题材相当广泛,尤其善画人物肖像,其作品倍受当世推重,被时人列为“神品”。曾为唐太宗画《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为当时称誉。
3. 唐韩滉《五牛图》卷
我国现存最早的纸画作品
此画中的五头牛从左至右一字排开,各具状貌,姿态互异。一俯首吃草,一翘首前仰,一回首舐舌,一缓步前行,一在荆棵蹭痒。整幅画面除最后右侧有一小树除外,别无其它衬景,因此每头牛可独立成章。中间一牛完全画成表现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独特,显示出画者高超的造型能力和深厚的美术素养。 在技巧语汇表现上,作者更是独具匠心,作者选择了粗壮有力,具有块面感的线条去表现牛的强健、有力、沉稳而行动迟缓,其线条排比装饰却又不落俗套,而是笔力千钧。此图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牛的骨骼转折,筋肉缠裹,浑然天成;笔法练达流畅,线条富有弹性,力透纸背;刻画精准且不失强烈的艺术表现力,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用纸作画的作品,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韩滉,字太冲,长安(陕西西安)人,经历玄宗至德宗四代,在唐德宗时期历任宰相、两浙节度使等职,封晋国公,是一位拥护统一、反对分裂割据的地主阶级政治家。能书善画,长于隶书;章草学梁侍中,草书得张旭笔法,亦工篆草。擅画人物和畜兽,写牛、羊、驴等走兽神态生动,尤以画牛“曲尽其妙”。
4. 唐周昉《挥扇仕女图》卷
唐代仕女画杰作
此图描绘了13位头挽高髻、细目圆面、长裙曳地的妃嫔和宫女形象。全幅以横向排列的形式展示了人物的各种活动:执扇慵坐、解囊抽琴、对镜理妆、绣案做工、挥扇闲憩等。作者注意画面横向疏密、松紧的韵律变化,纵向高低错落的层次变化,从而使得画面结构井然有序,并避免了构图上的单调呆板。画家周昉出身于豪门显宦,因此,他对于贵族阶层绮靡奢华的生活非常熟悉。其仕女画不以烈女、贤妇、仙女等为表现对象,而是取材于现实生活中贵族妇女的行乐活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从而迎合了中晚唐时期大官僚贵族们的审美意趣。其作品在张扬唐王朝繁华兴盛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亦揭示了贵妇们极度贫乏的精神世界。此图整体画面结构井然,线条秀劲细丽,赋色柔丽多姿,艳而不俗,是一幅一件流传有绪、描写唐代宫廷妇女生活的佳作,代表了唐代宫苑仕女画在形神兼备方面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周昉又名景玄,字仲朗,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官至宣州长史。初年学张萱,擅画肖像、佛像,其画风为“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以丰厚为体。”亦长于文辞。周昉是继张萱之后以表现贵族妇女著称的画家,有“画仕女,为古今冠绝”的美誉。
5. 唐孙位《高逸图》卷
孙位唯一存世的作品
此图为《竹林七贤图》残卷。图中所剩四贤,一为好老庄学说而性格“介然不群”的山涛,旁有童子将琴奉上。一为“不修威仪,善发谈端”的王戎,旁有童子抱书卷。一为写《酒德颂》的刘伶,回顾欲吐,旁有童子持唾壶跪接。一为饮酒放浪,惯作青白眼的阮藉,旁有童子奉上方斗。四贤的面容、体态、表情各不相同,并以侍童、器物作补充,丰富其个性特征。《高逸图》着重人物眼神刻画,得顾恺之“传神阿堵”之妙,线条细劲流畅,如行云流水,兼有张僧繇“骨气奇伟”的特色,画风在六朝的基础上更趋工致精巧,而点缀的木石已用皴梁,则开启了五代画法的先路,是书画中的瑰宝,是孙位唯一存世的作品,也为目前屈指可数的几件唐代作品之一。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孙位,一名遇,原籍会稽(浙江绍兴),唐代著名的画家。擅画人物、鬼神、松石、墨竹,所作皆笔精墨妙,雄壮奔放,情高格逸。尤以画水著名,与张南本善画火并称于世。孙位继承了顾恺之“劲紧连绵如吐丝”的行云流水的风格,但更加成熟,线条的变化更丰富,人物造型刻画更真实细致。
6. 五代王齐翰《勘书图》卷
王齐翰唯一留传于世的画迹
《勘书图》描绘文士勘书之暇挑耳自娱情景。画中士夫左手自然搁于椅子扶手上,抬起右手挑耳,面部稍稍右倾,左目微微闭成缝状,一种挑耳获得的 *** 跃然素绢之上。他身着白衣敞开胸襟,长须顺柔下垂胸前,跷腿而坐,双脚赤露搭垫于鞋上,脚姆指上翘,与挑耳相呼应联系,一种闲适惬意的感觉被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另外衬景屏风、几案以及侍童布置得体,简洁大方,有条不紊,用笔流畅之中有顿挫变化。此图先为著名画家王诜(晋卿)所有,王氏是宋英宗的女婿,家中有“宝绘堂”,收藏极富,王诜之后,此图转入朝奉大夫王定国手中。此期此图名曰《挑耳图》,后经宋徽宗赵佶御题命为《勘书图》。此图描写手法高超,形神兼备,反映了昔日勘书者的荡然性格与狂放的气质,全图构思十分精密,合适有度,是王齐翰唯一留传于世的画迹。传世作品,现藏于南京大学图书馆。
王齐翰,五代金陵(今南京)人,仕南唐李煜(九六一至九七五)在位为翰林待诏。画道释人物多思致,好作山林丘壑,隐岩幽卜。其画以笔法入细者胜,无一点朝市风尘气。传世作品仅有《勘书图》。
7. 五代周文矩《重屏会棋图》卷
五代时期人物画的精品佳作
《重屏会棋图》描绘的是屏风前会棋的情景。此图中南唐中主李璟与其弟景遂,景达,景过会棋情景。头戴高帽,手持盘盒,居中观棋者为中主李景,对弈者是齐王景达和江王景过,人物容貌写实,个性迥异。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抖动。四人身后屏风上画白居易“偶眠”诗意,其间又有一扇山水小屏风。故画名日“重屏”。 作为写实性的绘画作品,作者在逼真刻画人物肖像特征的同时,也真实地描绘出室内的生活用具。此画人物形象修长清秀,雍容华贵,人物衣纹细劲曲折,略带顿挫,但又不失圆润流畅,整幅作品画中有画,构思巧妙,是五代时期人物画的精品佳作,为后人研究五代时期各种生活器具的形制以及中国早期皇室的行乐雅集活动提供了重要的形象资料。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周文矩,五代南唐画家。建康句容(今江苏省句容县)人,工画佛道、人物、车马、屋木、山水,尤精于仕女,多以宫廷贵族生活为题材,兼精车马、楼观,画风近于周昉,但其纤丽过之,画衣纹多作颤笔,独创“战笔”描法;画山林泉石,其笔法亦瘦挺、颤掣,和周昉不同;所画仕女不施朱傅粉,镂金佩玉以饰为工。周文矩也是出色的肖像画家。
8. 五代胡瓌《卓歇图》卷
古代少数民族绘画名作
“卓歇”意为牧人搭起帐篷歇息。全卷画女真贵族在狩猎歇息时邀南宋使臣宴饮观舞的情景。前半段为立歇部分,马背上的猎物点缀了人马刚从追逐和喧闹中转入了静态。马群的尽头是走向乐舞场地的捧花女,把歇息和乐舞两段有机地结合起来。舞蹈者在箜篌的伴奏下跳跃,构成全图的 *** ,显示了作者处理大场面中人马动静、聚散的艺术能力,充满了浓厚的北方草原民族的生活气息。该图旧传为五代契丹画家胡瓌作。据画中大多数人物髡顶、脑后垂双辫的发式和方顶黑巾等特点,当属金代女真人的风俗,故极可能出自金代汉族画家的手笔。此画笔法古劲,精密,色彩沉着,奠定了金代人马画的发展走向,即线条凝练、造型生动、画风淳朴,着意于表现女真族勇悍和粗犷的民族个性及浪漫不羁的草原生活,并一直影响了元初的人马画艺术。这幅作品为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提供了实录,具有很大的艺术水平和史料价值。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胡瓌,五代后唐山后契丹乌索固部落人,随李克用(856-908)入中原,定居范阳(治今河北涿县),生卒年不详。擅写北方游牧民族牧马、驰猎等生活,穹庐什器、射猎部属,纤悉形容备尽。所作用笔清劲,构图巧密,人物气质犷悍,形象各异。尤工画马,骨骼体状生动有神。
9. 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卷
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
《韩熙载夜宴图》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声色为韬晦之略,每每夜宴宏开,与宾客纵情嬉游。图分五段:一、宴饮宾客,弹奏琵琶;二、舞蹈,韩熙载亲为击鼓;三、宾客散去,熙载与诸女伎休憩;四、熙载更衣裳后听女伎奏管乐;五、与宾客女伎调笑。这幅长卷线条准确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全图男女造型,细致生动,各段之间,或用屏风隔开,或自成段落。这幅画卷不仅仅是一幅描写私人生活的图画,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那个特定时代的风情。此图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也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在我国古代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顾闳中,北海(山东潍坊)人,南唐元宗、后主时任画院待诏,南唐著名人物肖像画家,曾画过后主李煜的肖像。工画人物,用笔圆劲,间以方笔转折,设色浓丽,擅描摹人物神情意态,与周文矩齐名,唯一传世作品为《韩熙载夜宴图》。
10.五代卫贤《高士图》轴
五代著名画家卫贤的存世孤本
此图描绘汉代隐士梁鸿与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画家把梁鸿的居所安排在山环水绕的大自然中,全幅上半部为巨峰壁立,远山苍茫,下半部为竹树蓊郁,溪水潺潺。人物活动在画面中部,恰是观者的视觉中心:梁鸿端坐于榻,竹案上书卷横展,孟光双膝跪地,饮食盘盏高举齐眉。主人公神态坦然平和,虽房舍简陋、粗食布衣,但高人隐士志在山野的高洁志趣令人油然而生敬意。山石多用干笔皴擦,注意用墨色的深浅对比强调峰岫的凹凸和凝重的质感,石上干笔点苔的技法更是画家的独创。房屋和木栏栅篱用界笔描绘,结构交待严谨清楚,并能表现出一定的立体感和纵深关系。此图集山水、人物、建筑画为一体,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传世卷轴画中年代最早的以界笔“植柱构梁”的建筑画迹之一,是一件递藏有绪、鉴定界公认的五代卫贤真迹,也是其存世孤本。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卫贤,五代南唐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仕南唐后主李煜朝(961-975),为内廷供奉。卫贤初师尹继昭,后宗吴道子,善作界画,以刻画楼阁、殿宇、山村、水磨见长于世,又善画人物,情景交融,不落俗套,集人物、界画、山水画家于一身,被称作唐以来的第一能手。
11.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
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
此图中山势重叠,缓平绵长,植被丰茂,水汽若蒸,似江南夏日景色。起首处水面浩渺,扁舟隐现,中景山势重叠,林木疏朗挺直,竹丛杂处其间,茅屋隐约可见;卷末渡船未到,官客等待,点出主题。明代画家董其昌此卷的引首题:“董北苑夏景山口待渡图真迹。”此图与《潇湘图》在画法、风格上颇为相似,全图构思精细,设色雅淡,冈峦清润,林木秀密。技法上以披麻皴为主,多用苔点,色彩淡雅,是董源江南风格的典型作品之一,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国宝。清宫旧藏,后流出宫外,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董源,南唐画家,字叔达,江西钟陵(今江西进贤)人,自称“江南人”,又称“董北苑”。董氏善山水人物、云龙、牛虎,无所不能,尤以山水画最为著名,开创南派山水。其山水多以江南真山入画而不为奇峭之笔,记载说他山水多画江南景色“平淡天真,唐无此品”,兼工龙、牛、虎和人物。他的画风对元明山水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尊为中国山水画的鼻祖之一。
12.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
极为罕见的五代花鸟画珍品
此图画各类飞禽,昆虫,龟等二十余种,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此图勾轮廓的墨线大都非常轻细,似无痕迹,所赋色彩,也明显区别于唐画的浓烈艳丽,而是以淡墨轻色,层层敷染,更重质感。这种绘画风格,注重表达物象的精微、逼真,似乎有些接近于现代的照相再现,标志着中国画中的花鸟画从早期的粗拙至此已经臻于精美,中国的花鸟画家已经具备完善的写实能力。此图墨线细勾,略加淡彩,严谨工整,是典型的双勾法,体现了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是极为罕见的五代花鸟画珍品,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对宋代花鸟画的工笔重彩画风产生很大影响。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黄筌,字要叔,四川成都人,西蜀宫廷画家,先后供职前蜀、后蜀,入北宋画院。早以工画得名,擅花鸟,所画禽鸟造型正确,骨肉兼备,形象丰满,赋色浓丽,钩勒精细,几乎不见笔迹,似轻色染成,谓之“写生法”。与江南徐熙并称“黄徐”,形成五代、宋初花鸟画两大主要流派。黄筌多画宫中异卉珍禽,徐熙多写汀花水鸟,故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谚。
13.北宋李公麟《临韦偃牧放图》卷
国内现存的李公麟唯一真迹
此图的母本系唐代韦偃的精品,是李公麟奉宋徽宗之旨而摹,表现了幸官马夫牧放皇家良驷的壮观,气势如虹的场景,共画了1286匹马和143个人,千姿万态,有聚有散,有虚有实,构思非常巧妙,场面也极为壮阔,显示出大唐帝国的强盛。此画展现了皇家牧场的浩大场景:马倌赶着拥挤的马群在丘陵中鱼贯出现,马匹在平川上散开,自由自在地吃草、奔跑、嬉戏、翻滚。全卷的气势由雄壮刚劲,转化为柔和平缓,构图从密集紧凑渐成疏松流畅,敷色精细而无华贵之气,画风清雅,淳朴温润,全卷构图讲究章法,疏密聚散变化有致,前半部拥塞、紧张,后半部疏散、松弛,富于节奏感,足见画者功夫之深厚,展现我国古代人的风采。韦偃的《牧放图》已不存世,故李公麟的这件杰作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价值,与《五马图》为历代鉴赏家公认的李公麟代表作,它既能使今人间接地探知韦偃的艺术成就,又可感受到李公麟的艺术魅力,是国内现存的李公麟唯一真迹,弥足珍贵。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李公麟(1049-1106年),北宋著名画家,字伯时,号龙眠居士,庐江郡舒州(今安徽舒城)人。神宗熙宁三年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以陆佃荐,为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尤以画著名,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风痹致仕,归居龙眠山庄,自作《山庄图》,为世所宝。
14. 北宋王诜《渔村小雪图》卷
“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
此图描写冬季小雪初霁的渔村山林景色。图中雪山奇松,溪岸渔艇,峰回路转,步移景易,整个画面意境萧索,笼罩在一片空灵、静寂的氛围之中,虽有渔夫艰苦劳作,但反映的却是文人逸士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雅致情怀。画面以白粉为雪,树头和芦苇及山顶、沙脚微梁金粉,又以破墨晕梁,表现雪后初晴的轻丽阳光,这是他独创之法。整个画面寒汀疏林,薄积小雪,一只只小船和渔民张网垂钓的情景在寒林中形成妙趣。此图是王诜师法李成而自成一家的作品,图中山石勾皴纯用侧锋短笔,边缘轮廓采用“破墨法”,在勾勒之后用清水向内化开,墨色轻淡。此图充分体现了北宋时文人画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创作主旨,以娴熟的技法写“词人墨卿难状之景”,正是“诗画一律”的典范作品。这幅画卷流传至今,传承了悠久的历史,拥有着丰富的寓意,传递着绝美的山水之情,实在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品。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诜,字晋卿,太原(今属山西)人,居开封(今属河南)。尚蜀国公主,官驸马都尉,常与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交往。善诗词、书法,尤工山水。好写江上云山、幽谷寒林与平远风景,用李成皴法,笔意清润挺秀,苏轼谓"得破墨三昧"。识者谓其起着从"金碧"过渡到"水墨"的桥梁作用,被称为"不古不今,内成一家"。
15.北宋梁师闵《芦汀密雪图》卷
梁师闵仅存之孤本
此图描绘的是江南湖面芦汀雪景,湖面浩渺,昼色如暮,白雪皑皑。图右侧的边及伸向湖中的汀渚,密雪覆盖。在汀岸边黄芦枯槎交相辉映,已是寒冬腊月,盛有湖水尚未封冻,一对野禽双双依偎栖宿在苇子丛中,在寒波邻粼的水面上在水中游戏,意兴方好,相偕相随,造意备极生动。沙渚上栖息着一对水雉,其中一只小水雉,冒着风雪寻物充饥。就在这荒寒寂寞的景色中,画家以笔墨的意趣画出了充满生机的严冬。卷尾有作者自署“芦汀密雪,臣梁师闵画”款一行。画卷有宋徽宗书“梁师闵芦汀密雪”七字题签。整幅画用笔细润,皴法简括,水墨为主,略施色,大片空白的运用正体现了传统中国绘画“于无画处皆成妙克”的特质,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的湖山雪景。此图以细腻、凝炼的笔触、简约舒缓的平远式构图,真实地再现了隆冬时节荒寒萧瑟的意境,是一幅山水与花鸟融汇的湖天小景佳作,是梁师闵仅存之孤本。此图笔法细润,皴法简括,意境清幽,是严谨细密画风的代表作,此画的装裱风格是人们研究古代“宣和装”的比较完整的模本。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梁师闵,北宋画家,一作士闵,字循德,京师(今河南开封市)人,生卒年不详。以资荫补缀右曹,官左武大夫、忠州刺史、提点西京崇福宫。能诗,工画,长于花竹翎毛兼作山水。其画多取法江南画派,用笔精审,精致而不疏,谨严而不放,重取法度,多就规矩绳墨,故少瑕类。仅存《芦汀密雪图》传世。
16.北宋祁序《江山放牧图》卷
祁序流存至今的唯一一件作品
此图为平远式构图,取景开阔。图绘初春时节,牧童们在湖泽坡岸间牧牛的情景,作品表现了各种情态的牛,或低头饮水,或昂首举目,或扭身顾盼,或侧身前行,皆神态生动,富有情趣,显示出作者娴熟的笔墨技法和准确的造型能力。图中点景的树木具有宋人李唐刻画粗简的遗风,树干以粗线条勾勒轮廓,润墨皴擦,显现出苍健之态、虬曲之美;树叶用笔致细腻的夹叶法表现,中锋行笔,线条圆润工整,展现出树木丰润华滋之美。堤岸坡石的表现别具匠心,以曲折弯转的墨线勾边,再以石绿色晕染坡面,亮丽的色彩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调,也为全幅增添了万物复苏的春之气息。此图原藏清宫内府,宣统年间为溥仪运出宫,存于长春的小白楼内,后为伪满“国兵”周觉民掠得。此图布局疏朗有致,虚实变化丰富,描绘笔法劲健,将悠闲惬意的牛与风和日丽的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画面中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是典型的宋代风俗小品画,也是祁序流存至今的唯一一件作品。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祁序,生卒年不详,江南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谓其工画花竹、禽鸟,兼长画水牛图、 *** 图,奇思巧构,人或云有戴嵩遗风。其作品生动活泼,富于田园野趣。作品仅有《江山放牧图》传世。
17.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卷
中华第一神品
此图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期徽宗时代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全图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大致分为三个段落:第一段是汴京郊外春光;第二段是汴河场景;第三段是城内街市。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马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此图为我们提供了北宋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献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被奉为经典之作,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称为画苑“国宝”,被誉为“中华第一神品”。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张择端,字正道,琅邪东武(山东诸城)人。他自幼好学,早年游学汴京(今河南开封),后习绘画。宋徽宗时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界画宫室,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后“以失位家居,卖画为生”,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画家。
18.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王希孟唯一传世的作品
此图画面千山万壑争雄竞秀,江河交错,烟波浩淼,气势十分雄伟壮丽。山间巉岩飞泉,瓦房茅舍,苍松修竹,绿柳红花点缀其间。山与溪水、江湖之间,渔村野渡、水榭长桥,应有尽有,令人目不暇接。在运笔上,作者继承了传统青绿山水画法,更趋细腻严谨,点画晕染均能一丝不苟,人物虽小如豆,却形象动态鲜明逼真。万顷碧波,皆一笔一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漾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在用色上,作者于单纯的青绿色中求变化,有的浑厚,有的轻盈,间以赭色为衬托,使画面层次分明,鲜艳如宝石之光,灿烂夺目。布局交替采用深远、高远、平远的构图法则,撷取不同视角以展现千里江山之胜。该图以“咫尺有千里之趣”的表现手法和精密的笔法,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是王希孟18岁时作品,也是其唯一传世的作品,堪称中国青绿山水画中的一幅巨制杰作,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王希孟,可以称得上中国绘画史上仅有的以一张画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生徒,初未甚工,宋徽宗赵佶时系图画院学生,后召入禁中文书库,曾奉事徽宗左右,经赵佶亲授指点笔墨技法,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工山水,作品罕见。
19.南宋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卷
马和之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
苏轼被贬黄州,两度夜游黄州赤壁,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调寄“念奴娇”的《赤壁怀古》,寄怀古幽思,泄胸中块磊。《前赤壁赋》主要 *** 景实情,《后赤壁赋》较多虚景幻境。此图绢本,淡设色,纵25.9厘米,横143厘米,系根据苏轼文学名篇《后赤壁赋》内容创作,形象地再现了赋文内容。画面长江浩渺,远山起伏,江心一舟顺流而下,舟中苏轼与同游诸友据舱而坐正在饮酒。天空明月高悬,一只仙鹤飞过。对岸赤鼻矶断岸千尺,矶上杂树丛生,矶下水落石出。此图并未按照原文次序描绘,而是妙造自如。画面景象比较简练,却点出了主要情节。一叶扁舟随波飘荡,艄公挟橹观景,正是“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的情景。后幅有南宋高宗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全文,又附无名氏篆书《后赤壁赋》全文。此图布局简远,景致清旷,笔法用兰叶描,秀逸而流畅,设色淡雅,人物生动,别具一格,是马和之山水人物画的代表作。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马和之,活跃于高宗时期(公元12世纪)。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高宗绍兴(1131-1162)中登第,画院待诏,为南宋宫廷画院中官品最高的画师,居御前画院十人之首。擅画佛像、界画、山水,尤擅人物,人物师法吴道子、李公麟,仿“吴装”创用柳叶描(一作马蝗描),用笔起伏、线条粗细变化明显,着色轻淡,笔法飘逸流利,活泼潇洒,富有韵律感,出入古法,脱去习俗,自成一家。其绘画风格与唐代吴道子相仿,当时有“小吴生”之称。
20.南宋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卷
赵伯骕唯一存世的画迹
此图无作者款印,后纸有元代赵孟頫跋,称之为赵伯骕真笔。坡岸上绿草成茵,围绕松树有一片桃林,红花点点相映其间。山石用皴笔为之,浑厚凝重,透视感强。松树表现丰富多彩,用笔较粗疏,浓淡皴染差异不大。次远层次的松林,以苔点点出树冠形,罩以墨绿色,显出树形即止。白云画法和整幅风格一致,浓密团厚不透明,边缘清晰。由此可见,画家的构思、笔法是经过反复推敲而画成的。此图绘江南的湖畔松岭和楼阁,属青绿山水,笔法清细繁复,格调柔丽雅洁,显示出南宋皇家贵胄新的审美情趣,为赵伯骕唯一存世的画迹,标志着宋代山水画的表现对象从北方雄浑的山川转移到江南的青山绿水,为其后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清宫旧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赵伯骕,南宋画家,字希远,宗室,伯驹弟,官至和州防御使。兄弟皆妙于金碧山水,以萧散高迈之气见于绢素。高宗赵构朝(1127—1162)奉命合作集英殿壁画,赏赉甚厚。除山水、人物外,擅长花鸟,傅色轻盈,颇有生意,界画亦精。二赵(伯驹、伯骕)青绿山水形成南宋院体画派之一格,影响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