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成都十大幸福工程的文件(成都市幸福生活十大工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成都十大幸福工程的文件(成都市幸福生活十大工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成都十大幸福工程的文件(成都市幸福生活十大工程)

在昨日上午召开的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动员大会上,发布了十大工程实施方案和2021年工作计划。收入的钱袋子,出行的车轮子,城市的新场景,青年的新舞台……十大工程作为人民城市的样板工程,让新发展理念惠泽广大市民群众,承载起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幸福成都正加快走来。

01

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

成都将通过提高工资性收入,提升经营性收入,增加财产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城市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工资性收入

今年力争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万人、新增新职业岗位5万个、新设立科研助理岗位5000个。到2025年,新增实习见习岗位10万个、新职业岗位25万个。

今年,将开展劳务品牌培训5000人,培育高素质农民5000人。到2025年,力争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超300万,高技能人才占比保持30%以上。

今年将建设完善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基地20个以上。

关键词:经营性收入

今年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0家以上,建设完善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库,力争入库企业达到2万家。到2025年,力争市场主体突破350万户,培育市值1000亿元以上的上市公司2-3家,力争1-2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今年,新增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备案众创空间20家以上,上线各层次双创孵化载体800个。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

今年力争实现全市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73%。

今年力争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增长6.5%以上,实现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作品版权登记15万件。

今年将实现成都“公募基金”牌照零突破,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市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超过500家,管理规模超过3000亿元。

关键词:缩小收入差距

今年将为6000户新市民发放租赁补贴,新筹建人才公寓和产业园区配套住房2万套以上,完成托育机构登记备案120家以上。

——未来五年,成都将推动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到“十四五”末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70000元,年均增幅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力争突破40000元,年均增幅8.6%,进入国内高收入城市行列。中等收入群体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十三五”末期提升10%,城乡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

02

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

成都将构建现代化、国际化、智慧化、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更好满足市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促使成都更加近悦远来、令人向往。

关键词:家门口的好学校

到2025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中小学400所,新增学位30万个,高品质幼儿园数量在2020年基础上翻番,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优质学校覆盖率提升到70%;培养市级以上名优教师3000名。

今年,新增学位10万个,培育出60所义务教育新优质学校,申创5所省级示范高中,推选出市级名优教师650名。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到2025年,规划建设未来医学城等78个重大项目,新增全国临床重点专科10个;新增三甲医疗机构10家以上,实现三级医疗机构区(市)县全覆盖,建成50家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全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2.4岁。

今年,新增4家三甲医疗机构,成华区、龙泉驿区疾控中心达到三级乙等,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40%,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到55%以上。

关键词:文化新场景

到2025年,国家高等级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剧场、音乐厅等达到130座以上;新增基层文化中心示范点和社区美空间465个,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精品范例500个,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达到4000家,文化街区和天府绿道“沉浸式文化空间”100个,推出“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400个。

今年,建成天府艺术公园等文化地标10座;新增实体书店和城市阅读空间100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精品范例、基层文化中心示范点和文化美空间等272个,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共享可及。

关键词:运动健身新空间

到2025年,实现区(市)县“一场一馆一池两中心”全覆盖,每个社区(村)建成1个“运动角”;打造体育消费新场景300处,天府绿道新增健身新空间1000处。

今年,建成东安湖和凤凰山体育公园、22个智慧场馆、50处“社区运动角”,新增50处体育消费新场景,城乡居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率达93.1%。

——未来五年,成都将进一步优化公共服务重大项目布局,从优化空间规划入手,大抓重大项目招引、重大功能建设,推进多元供给,强化营销宣传。2021年完成35个重大项目建设,到2025年,建设高能级新标杆项目100个,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幸福之城建设强化公共服务支撑。

03

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

成都将聚焦百姓衣食住行,努力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实现商品市场供给多元、消费市场价格平稳、社区生活便捷易获、生活品质保障有力、美好生活未来可期,让生活成本竞争力成为城市最鲜明的竞争力,让城市更加幸福宜居,生活更加巴适安逸。

关键词:舒心居住

五年内新增商品住房供应90万套以上,新增租赁住房30万套以上、人才公寓10万套以上。

今年,全年供应商品住房19万套,新增人才公寓2万套,新增租赁住房6万套,力争物业服务管理覆盖率达60%以上。

关键词:舒服社区

标准化配置生鲜菜市、洗衣理发、家政维修等14项基础便民服务,差异化发展社区养老、学前教育、特色文体等11类品质提升服务,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多维度、广覆盖的社区生活服务供给体系。

今年,重点围绕打造社区服务圈,促进生活服务便捷多元。编制发布社区商业机会清单2.0版,优化提升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推出社区商业示范性消费新场景36个。以市民消费新需求为导向,大力引入新消费、新产品、新服务,创新共享、定制和体验等新型服务模式。聚焦“全龄、全时、全新”需求,创新打造特色社区交往圈。启动建设7个国际化社区、20个邻里人家,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345个、社区花园50个,满足社区居民特色化、个性化社交生活需求。

关键词:舒畅消费

推动八大类消费场景“一场景一示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级高端商圈1-2个、特色商业街区200个,引进品牌首店1000个以上,培育特色小店500个,加速形成全域全景全时消费格局。

今年,重点围绕构建多元生活场景,促进消费质优价稳。升级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能级商圈,重点打造100条特色商业街区,推出100个户外消费场景、100个公园城市网红打卡点、100个体育消费新场景、100条绿道精品旅游线路。

关键词:舒美品质

今年,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代表“成都服务”优质形象的服务企业。实现全市范围内企业开办时间压减至0.5个工作日,全面落实成都市营商环境3.0政策。

04

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

成都将持续推进职住平衡,丰富“轨道+公交+慢行”多样化绿色出行选择,用高效接驳换乘降低市民出行时间成本,以智慧化、智能化、人本化的交通服务为市民通勤保驾护航,让市民在往返途中感受“触手可及的便利”,让单调乏味的通勤变为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和场景体验。

关键词:职住平衡

今年,新增筹建人才公寓2万套,持续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提升

今年,将精准化、针对性实施一批市政交通项目:加快完善“环+射”路网系统建设,持续推进东西城市轴线、天府大道北延线、羊西线、草金路等骨干路网建设,打通市域“断头路”20条以上;建成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构建全市统一的“成都停车”客户端。完成60条城市道路路面黑化整治,完成10000座检查井盖病害治理,完成300条人行道提升整治;提升慢行出行环境,天府绿道开工800公里、建成600公里,建设1000条社区绿道,完善自行车道200公里;开展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起步试点工作等。

关键词:公共交通提质

到2025年,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率达60%、建成区轨道站点800米范围覆盖面超过60%、轨道交通实现区(市)县全覆盖、产业功能区覆盖率超过50%。

今年,将新开及调整公交接驳线路20条以上,在公共交通站点周边合理设置共享单车停放点位并实施精准调度。

关键词:交通治理优化

开展“明路权、礼让行”系列行动等7大行动。今年,将着力推动交叉口渠化优化和信号配时优化,完成20处交通堵点治理,实施不少于30个“片区微循环”。

关键词:通勤场景营造

推进社区商业和TOD建设等3大行动,构建与生活场景相互衔接、多功能复合的通勤场景,让市民在“回家的路”上解决80%的日常生活和社交需求。

今年,将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完善社区商业政策体系,打造示范性消费新场景36个;推动社区绿道“串街链户”,打造书店、花店、商店、咖啡馆(茶馆)“三店一馆”基本设施。

关键词:交通政策引导

今年,将实施差异化、精准化停车收费政策。

——未来五年,成都将构建形成“通勤圈”“生活圈”“商业圈”高度融合的通勤体系,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缩减到35分钟,平均通勤距离保持在8-10公里合理范围,30分钟内通勤人口占比达到45%,绿色交通分担率达到70%。城市交通管理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

05

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

成都将全力实施老城区成片连片更新,统筹推进城市功能、产业、环境、品质综合提升,传承历史文化,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家园更有颜值、市井生活更有品味、社区服务更加完善。

关键词:市井烟火气

中心城区每个更新单元启动不少于1个成片更新项目,其他各区(市)县老城区启动不少于2个成片更新项目。

今年,全力推进天府锦城52个街坊(巷)项目和一环路市井生活圈13个示范片区建设。

全力推进成片连片更新,逐年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项目建设,加快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打造“邻里人家”生活服务综合体。今年,启动50个成片更新项目,实施棚户区改造3687户、城中村改造1800户,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项目400个,启动邻里人家建设20个,发展社区连锁店200个、特色小店100家。

保护传承城市文脉,以原真形象留住城市记忆,历史建筑、工业遗产有效利用率达到80%以上。

今年,完成锦江公园子街巷综合提升57条,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60个,改造提升老旧公园38个,打造特色街区21条、既有建筑风貌提升项目32个、“金角银边”200个,实施“两拆一增”点位整治1000个、背街小巷品质提升128条。

今年,完成全市城乡老旧房屋安全隐患普查,完成绕城内市政老旧排水管网病害治理。

关键词:硬设施软环境

今年,编制出台《成都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园林式居住小区。

今年,每个区(市)县完成1-2个示范项目建设;中心城区各区打造地域特色文化示范小区不少于3个,其他每个区(市)县不少于1个。

今年,完成313个老旧小区改造,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800台。

关键词: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今年,导入“信托制”物业服务住宅小区不少于50个。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实施“微更新”项目75个。

——未来五年,成都将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不断满足市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新向往。到“十四五”期末,全面推进全市217个老旧片区有机更新,完成棚户区改造10000户、城中村改造6800户,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功能品质全面提升,城市文化传承复兴,“老成都”焕发新活力;全面完成6160个老旧小区分类改造,实现2004年以前建成的、失养失修失管、配套设施不完善、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推动233个老旧社区发展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参与活力充分激发,社区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宜人宜居智慧智能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

06

生态惠民示范工程

成都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致力营造生态惠民场景,使人人都享有生态绿色、文明和谐的宜居环境。

关键词:锦城蓝天

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中心城区绿色交通分担率达70%。

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绿色施工,到2025年装配率达到50%以上的建筑占新建建筑的40%。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0%以上,PM2.5年平均浓度小于38微克/立方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今年,PM2.5年平均浓度不高于3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8%。

关键词:青山映城

到2025年,龙门山修复大熊猫栖息地30万亩、龙泉山增绿增景25万亩,建设“东部森林”4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1%。

今年,天府绿道建设突破5000公里,贯通环线100公里一级绿道,完成6条重点滨水慢行街打造,新增绿地1800公顷,完成立体绿化20万平方米。

关键词:绿水蓝网

到2025年,打造1000公里“天府蓝网”,重点湖泊水质优良率达到100%,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93%,消除黑臭水体。

今年,建设“天府蓝网”100公里示范项目,完成中心城区市政排水管网重大病害治理500公里,三大流域市控及以上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0%以上。

关键词:天府净土

到2025年,危险废物安全处置和综合利用率达到100%,城镇和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100%。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4%,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2%。

今年,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28.8万亩,实现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8%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0%以上,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

关键词:五绿润城

到2025年,建成天府绿道超过10000公里,新增立体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打造公园小区1000个,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花卉彩叶植物覆盖率达到30%。

今年,打造“回家的路”1000条,创建公园城市示范街区35个、公园社区50个,打造1000个新科技。

关键词:宁静蓉城

建设全市声环境自动监测网络,开展“安静小区”试点,严格查处噪声扰民行为。

——到“十四五”末期,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土更净、景更美,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优良并稳定提升,山水呼应、城园相融的城市轮廓逐步显现,绿道蓝网、天朗气清的城市形态基本形成,让市民在大都市就能望见雪山、漫步绿道、亲近自然。

07

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

成都将致力打造稳定公平可及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坚持以市场主体和市民为中心,以市场主体和市民满意度为导向,以高效精细服务为抓手,科学精准出台惠企利企便民政策措施,推动审批服务简约易办、惠企政策精准易享、发展机会公平可及、要素获取便利快捷,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继续保持全国营商环境先进城市行列,努力让“办事不求人、办成事不找人”成为成都营商环境的鲜明标识,营造“有无熟人一个样、大小企业一个样、国有民营一个样、内资外资一个样、投前投后一个样”的公平发展环境,让市场主体安心投资、专心经营、全心发展。

关键词:法治和政策环境

抓紧出台《成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专家库。

加强政策公平竞争审查,建立政策“好中差”评价机制,倒逼各级各部门提高政策制定质量和效果,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稳定市场预期。

普惠政策逐步实现“免申即享”,推动惠企政策快速便捷落地落实。

市场主体和市民诉求100%受理、100%回访,打造“7×24小时不打烊 *** ”。

关键词:开放市场环境

市场准入全面实现“非禁即入”。

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

完善“城市机会清单”收集发布机制,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政企间、企业间供需信息精准对接。

探索建立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处理和回应机制,探索建立精通国际营商规则的对外交流多语种人才储备库。

今年面向中小微企业放款规模达100亿元,2025年达到300亿元。

关键词:便捷办事环境

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优化升级“蓉易办”平台功能,促进政务服务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今年全市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网上可办、80%以上事项“不见面”审批、90%以上事项“一窗受理”、70%以上事项可“全域通办”、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40%;到2025年实现涉企和市民事项100%“一次办”、90%以上事项“全程网办”、80%以上事项可“全域通办”,审批服务事项即办率超过50%。

08

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

成都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快建设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环境友好城市,打造创新创业者的“圆梦之都”“活力之城”,持续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浓厚氛围,让青年人才筑梦成都、成就未来,努力形成青年人人都能成才、人人皆可出彩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创新有平台

今年,将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20个、各类创新平台175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50%。

到2025年,累计建成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160个、各类创新平台2000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实验室的大型科研仪器、工业设备开放率达85%。

建设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辐射全国、链接全球的技术交易和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每年举办“菁蓉汇”“蓉漂杯”“创交会”等创新创业赛会活动200场以上。

关键词:创业有底气

今年,将累计建成75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到2025年,将累计建成1000万平方米双创载体。

今年,将推动“科创贷”“科创投”累计规模分别超过120亿元、40亿元。到2025年,累计规模分别超过300亿元、50亿元。

优化青年创新创业“一站式”服务平台,提供创业辅导、融资、场地、人才、市场等精准对接服务。

每年发布新场景、新产品各1000个。今年,将新增新经济企业6.3万家。到2025年,新经济企业累计新增14.2万家。

关键词:就业有机会

每年将新吸引落户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10万人,新增实习见习岗位2万个、新职业岗位5万个。

今年,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将达1:1.6。到2025年,就业人员和就业机会比例达1:2。

今年,技能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累计分别达500家、800家。到2025年,技能培训机构和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将累计分别达800家、1200家。

每年举办青年线上线下职业推介活动超过4000场,公益性就业培训辅导覆盖高校大学生10万人。

关键词:情感有归属

今年,将新增商品房配建人才公寓2万套、筹集建设租赁住房3万套,“蓉漂”青年人才驿站服务1.5万人次。到2025年,新筹集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租赁住房30万套,“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服务8万人次。

今年,将累计建成青年社交空间1000个,开展青年社交活动1万场,累计培育引领青年社群200个。到2025年,累计建成青年社交空间2000个、培育引导青年社群1000个、开展青年社交活动5万场。

今年,注册青年志愿者将累计达100万人。到2025年,注册青年志愿者累计达160万人。

09

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

成都将用聪明的大脑全天候管理城市肌体运行,用四通八达的信息化平台感知城市的风险隐患,用牢固的基础设施打造安全防线,让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和高效完善的社会治理成为城市最鲜明的底色。

关键词:智能便捷

今年,完成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搭建,实现城市运行“一屏观、一网管”。智慧安防小区覆盖全市30%城镇人口,全覆盖开通应用“社智在线”平台。

关键词:高效及时

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危除险和避险搬迁工程,开展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加快建设国家西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规划建设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和一批简易应急避难场所,确保人均应急避难场所面积不低于2平方米。

建设成都市应急物资保障大数据平台。今年,完成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地震监测预警信息覆盖率达到65%以上。

出台《成都市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完成23个一类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建成直观展示各类自然灾害以及预警情况的“一张图”决策支持系统。

关键词:牢固坚韧

中心城区用户年度供电可靠率99.99%。

形成覆盖全域、安全便捷的成品油零售网络体系。

新建城市消防队站20个。

重点食品品种可溯源率达100%,本地生产国家基本药物抽验合格率达99%以上。

实现镇街综合性救援救助队伍全覆盖。

今年,组织实施中心城区第一批配电网改造项目215个,推进 *** 街、东风路等区域共计100平方公里配电网建设改造,中心城区户均平均停电时间由1.67小时缩短至1.4小时。

关键词:稳定有序

民商事案件诉讼周期缩短20%。

积极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更加畅通。

今年,持续开展“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黑客、电信网络诈骗、跨境 *** 、网络水军等违法犯罪行为。

——今后五年,成都将以项目建设为牵引,全面构建智慧韧性安全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2021年开工建设16个项目,2025年建成24个智能化项目,全力确保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市民更安心。

10

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

成都将以全龄阶段居民的多层次需求为导向,把柔性关照渗透到城市规建管运各个环节中,把人文关怀落实到衣食住行育教医养每个细微处,让每一个生活在成都的人都能感受城市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到“十四五”末期,成都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牢靠,慈善服务覆盖城乡社区,形成孩子开心成长、老人舒心长寿、特殊人群暖心有尊严、市民共享友善和美的全龄友好包容社会氛围。

关键词:开心成长

实施儿童友好型城市创建五年行动计划。

依托城市社区公园,打造儿童“15分钟公共空间体验网络”;依托城市郊野公园,打造儿童“半小时自然体验圈”。

到2025年,实现品质为先、动态成长、充满活力的儿童友好社区全覆盖,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建立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体系。

今年,力争建成儿童友好试点社区4个,加强社区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统筹建设与改造,建设老幼复合型社区综合体7个。

关键词:舒心长寿

到2025年,实现全市每个街道至少建有1个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新增普惠性养老床位1万张,护理型床位占比超过60%,养老机构社会化运营的床位不低于60%,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不低于75%,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不低于55%,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今年,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22个,全年改造护理型床位3000张,65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69%,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设立老年医学科比例达到50%,镇(街道)老年教育学校建设覆盖率达30%。

关键词:暖心有尊严

2025年,残疾儿童康养救助覆盖率达100%,新旧公共场所无障碍化率分别达100%、80%,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80%,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实现镇(街道)全覆盖。

今年,建立梯度式临时救助金发放制度,推动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的救助年龄段全员覆盖,实施幼小初高15年免费特殊教育,符合条件的残疾人享受托养服务率达50%;试点开展特殊困难群众“关爱随行”心理健康救助服务行动;建成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区级中心23个、社区站点45个,符合条件的居家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率达90%以上。

关键词:友善和美

到2025年,力争持证社工达到3.5万人、社工机构突破800家,“两级中心、四级网络”社会工作服务体系规范运行;注册志愿服务队伍突破3.5万支、注册志愿者达300万人,城乡社区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实现全覆盖。

今年,打造50个区域慈善地标,实现市、区(市)县两级社工中心和街道、社区两级社工站(室)全覆盖。

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更多成都十大幸福工程的文件(成都市幸福生活十大工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