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重庆中医何本阳简介(重庆中医何本阳医生),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重庆中医何本阳简介(重庆中医何本阳医生)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重庆中医何本阳简介(重庆中医何本阳医生)

阳正国为患者诊脉

近日,由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市委宣传部、市总工会、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评选的“重庆好医生、重庆好护士”2021年第二季度人物发布,永川区中医院门诊部主任阳正国榜上有名。

爱上中医,传承中医

虽然已经过去三十多年,但谈起学中医的初衷,阳正国依然记忆犹新,他说:“在我的记忆中,父亲是‘老病号’,他时常咳嗽、气喘,行动困难。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

因为家在农村,离城区较远,阳正国的父亲只能在当地赤脚医生那里吃西药、打针,治疗效果并不好。

“当时,我的叔外祖父是一名个体中医,只开处方不配药,在当地小有名望。父亲病轻时偶尔让我陪他去看病,病重时则会叫我去叔外祖父那里开处方,然后到药店抓药煎服。”阳正国回忆道。

几副中药下肚,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此外,阳正国还常听见父亲和外祖父唠叨麻黄汤、小青龙汤效果如何之类的话题,当时他就觉得中医很有用,“应该就是那时,我萌生了学中医的想法”。

1980年,高中毕业后,阳正国如愿成为一名中医院校的学生。农村出身的他非常珍惜学习机会,不但以优良成绩完成了学校的规定学业,还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课外的中医药著作,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理论实践结合,厚积方能薄发

中医学既有深邃的专业理论,又强调经验积累,其教育模式也有自己的特殊性——主张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相结合,先有传承,后才可能创新。所以,要想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医,光有院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跟师特别是跟名师学习取经尤其重要。

从1991年至今,阳正国先后拜李斯梅、王辉武、周天寒、马有度为师学习。几位老师各有所长,都是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前辈名医专家。阳正国有幸得到几位恩师的悉心栽培,较好地传承了他们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除了向前辈学习,创新还需多读书。《医宗金鉴》中说“医者,书不熟则理不明,理不明则识不精。临证游移,漫无定见,药证不合,难以奏效”。

“王老师也常告诫我,要想成为一名好医生,必须用心读书。”阳正国称,“《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是中医学最基础的经典著作,必须要深读、精读。”

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阳正国从经典原文入手,逐字逐句深入研读,对其中重要的方剂,不但背诵其药物组成,还要记住药物用量、加减变化、煎服法及服药宜忌等。同时,他还学习历代各家学说,博采众家之长,结合自己的经验体会,反复斟酌推敲。

在谈到如何学好中医的时候,阳正国多次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他拿出自己翻阅多年、已很陈旧的几本中医著作说,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每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理论实践相结合,厚积方能薄发。

开拓中医治疗新思路

凭借着精湛的医术,阳正国创造了不少奇迹。

几年前,患胆管癌的陈先生在某三甲医院做了手术,但手术、化疗3个月后一直高烧不退,曾有医生说他活不过半年。

患者很绝望,经人介绍找到阳正国。阳正国辨证为湿毒为患,用纯中医方法,以达原饮为主方给予治疗,不但患者的高烧问题解决了,身体的其他状况也得到显著改善,各项检查指标良好。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陈先生就去开中药调理,成了阳正国的“铁粉”。

从医三十多年,阳正国坚持走突出中医特色之路,不断提高中医理论水平,深入探讨中医脾胃学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推崇“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学术观点。他认为阴阳失调、气机逆乱、脏腑不安、气血不和是诸多病证的根源,而调理脾胃实为临床治本之大法,临证主张四诊合参并重,辨病、辨证、辨体结合,认为仔细的观察和良好的沟通是保证疗效的前提。

勤恳耕耘自有收获。阳正国经多年潜心研究,筛选出自创经验方10多个,在《中医杂志》等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多篇,深得患者信任。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医生?

对于这个问题,阳正国有了自己的答案:“唐朝的中医大师孙思邈写了一篇著名的《大医精诚》,精与诚是为医者必须练就的素质,就是要求医生具备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我不敢自称精诚大医,但个人觉得,只要肯下功夫,做一名为百姓健康服务的良医还是可以的。”

更多重庆中医何本阳简介(重庆中医何本阳医生)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