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大士庵,又名石湾庙、大石寺,在崂山沙子口石湾村的西山。这座寺庙,相传兴建于明代正德到嘉靖年间(另有一说始建于魏晋时期,与石佛寺同时修造),具体年月已经不可考证。
沙子口栲栳岛原有一座石佛寺,后改称"潮海院",是法显大师从印度由海路归国时的登陆地,也是他在崂山讲法译经的道场。而大士庵,则是潮海院的脚庙,即下院。
石佛寺和大士庵,都与石湾村的曲姓家族关系密切。据史载,明代永乐年间,有曲姓家族名为曲江的,从云南(山西大同以南,山西旧称云州,此云南即云州之南)大槐树村迁居于此地,落脚在即墨县仁化乡姜哥庄南头(即今天的崂山区姜哥庄),曲江是为即墨曲姓的始祖。他生有两子,长子为曲山,次子为曲万(按照《曲氏宗族谱系》记载)。
后来,曲江的一个儿子,二世祖曲山(另一说为曲万)离开姜哥庄,到北面三里处的石湾居住。当时的石湾所处的位置,深山沟壑、荆棘丛生,还有狼虫出没,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但曲山凭借坚强的毅力,硬是开拓出一片天地,在这里居住下来,开垦出大片的良田,形成村落。据说此处山涧有一条河,其中一段流经花岗岩石床,长期冲刷形成巨型凹陷,如同大碗,村民称之为"石碗",后来此地村落即命名为"石碗村",年代久远讹传为"石湾村"(不知此说,是否确有其事)。
据说,这位落脚石湾村的曲家二世祖,是一位性情高洁、淡泊名利的人,他非常厌恶世俗繁芜和追名逐利,甘作清贫山里人。他教育子女时说,"屋要小、地要少,光读书、莫要考",告诫后代严谨奢华,读书明理,却不要走入仕途,避免被名利所累,招致灾祸。但是他非常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子孙虽愚,书不可不读",希望后辈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村落既定,当祭神灵。村民在村中选择一块风水上佳的土地,位于黑尖山下九条涧谷(今天的午山南麓,俗称黑尖山的山涧中),兴建了一座寺院,即为大士庵,神主为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也是感谢神佛保佑村落顺利平安的意思。
大士庵建成以后,吸引了许多高僧大德、云游僧众来此,他们慕法显禅师之名,想去拜谒,都要经过大士庵在此住锡,讲法传经,然后再去石佛寺瞻仰。
云游僧众来的多了,大士庵就变成崂山地区非常活跃的佛教道场,进而成为石佛寺的下院。来此的大师,为了留下纪念,往往带来一些树种栽种于庵中。大士庵及附近山涧的树木品种日渐增多,如五倍子、拐枣、皂角、车梁木等等。
明万历年间,即墨进士蓝田曾来此游览,见到此处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庵内有一口古井,泉水甘冽清甜,赞叹说"古庵正倚黑尖山,居民来就水甘泉"。并表达了"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想要在此隐居终老的意思。
光绪十八年(1892年),崂山姜哥庄东姜村(另一说为石湾村人),有一位叫做曲风球的人,看破红尘到大士庵出家为僧,法号海靖,都叫他海靖和尚。在大士庵出家期间,他收养了一个七岁的孤儿,成年后就在大士庵出家修行,法号"义仁"。
到了上世纪四十年代,海靖和尚到潮海院(石佛寺),拜在当时的住持大师觉成座下学习佛理。大士庵就交给义仁和尚住持,当时庵堂里有僧人四名,大殿三间,内祀观音塑像,另有庙田六十亩。到解放前夕,大士庵日渐零落,仅有义仁和尚和俗家寄居两个人,俗家弟子是名叫曲江才的东姜村人。
不久之后,义仁和尚因病圆寂,曲江才也离开大士庵前往潮海院,侍奉老迈年高的海静法师,大士庵从此无人看守。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庵堂已经坍塌失修,庵堂的木料也被村民拆走,挪为他用。
俗话说"庙小神灵大",更何况大士庵供奉的是观世音菩萨。据说,有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不知从何处听说,神像的内心都是纯金所制,就到庙内砸碎神像,挖心取验,当然是一无所获。此事之后不上一二年,几个年轻人竟都得了急症怪病离奇去世。村人众说纷纭,越传越神,无人再敢去碰神像。直到2006年,大士庵重新复建,改名为大士寺,院内仅剩两棵古银杏树仍枝繁叶茂。
按照民俗,农历正月十四,是庙会日。当天是大士庵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庵堂山门大开,迎接周围的村民香客来赶山会,祈祷观音菩萨保佑阖家欢乐、幸福安康。
山会期间,庵堂外面会搭起戏台,有社戏的传统,演出各种剧目供神仙欣赏,其实就是村民共乐的意思。除了各种戏剧表演,还有高跷、秧歌和杂耍、大鼓书,甚至还有练把式、卖膏药、拔牙治病的,还有摆摊算卦、捏面人、卖山货的等等,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手艺、绝活,在这一天也都能看得到。
("石头大狮的胶澳笔记"——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