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案例一
刘女士在与男友交往时,男友的母亲不太喜欢她,主要是嫌弃她的家庭条件不好。刘女士做了很多讨好未来婆婆的事情,希望能缓和关系,最终男友的母亲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婚后,刘女士发现婆婆依然对自己抱有成见,经常跟亲戚、邻居说自己的不是,让她很苦恼。虽然刘女士的丈夫也会在婆媳之间做一些工作,但明显不如以前那样有耐心了。
案例二
王女士与丈夫结婚有20余年,自己开了家公司,事业做得风生水起。在公公生病的时候,她找人忙前忙后,与婆婆相处得也不错,在家里也有话语权。公公去世后,她与婆婆同住,两人关系越来越差。婆婆埋怨她没有帮衬家里,对亲戚的态度冷淡无礼。王女士觉得婆婆从来不替她着想,看不到自己的付出。王女士的丈夫也经常跟她吵架,指责她对家人无礼、冷漠。最后,王女士以离婚要挟,与丈夫搬走另住。
古往今来,婆媳之间如何相处一直是家庭关系中比较敏感的话题。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婆媳处得如何,与儿子在成长过程中父亲发挥的作用有一定关系。
男孩在成长过程中,会本能地渴望与父母有牢固的关系,当这样的关系被满足时,才感觉是建立了安全的关系,才能有进一步的成长和发展。
在4~6岁时,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排他性的:希望母亲只爱自己,或父亲只爱自己,以表达其只想维持和父母任一方的两元关系,以及不希望被父母排斥的愿望。
孩子在长大、走向成熟的过程中,需要放弃“排他性”,这可以通过“认同”父母任何一方,也就是变得像他们一样来解决这种冲突。一个男孩可能会通过认同父亲,提高他的阳刚之气;也可能因为认同他的母亲,形成他“女性的一面”。
通过对父母的认同,孩子获得了理想自我,同时获得一种能力,即他爱着某人,仍容许和接受那个人和另外一个人(即第三方)有着重要并独立的关系的能力。孩子会意识到,排他性的爱是不存在的,因为在任何一种关系中,总会有第三方需要分享部分情感。因此,孩子要学会爱他的父母,学会与父母有独立的关系,以及允许父母有他们自己独立的关系。
在形成这样的三元关系过程中,父亲这个角色尤为重要。当父亲的力量羸弱或是缺席时,男孩与母亲的关系会变得过于亲密,当有第三方加入时,母亲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嫉妒是具有破坏力的,会使男孩的其他关系受到伤害,也会使婆媳关系受到影响。
因此,作为父亲,要做到不报复、羞辱、轻视孩子,并帮助孩子避免关系被母亲干扰,同时保护自己与妻子的关系不被孩子侵扰。
倘若父亲(公公)能在儿子与母亲间使出恰当力量,既维系好与妻子的关系,又容许儿子与儿媳能有独立于父母的关系,冲突会得以缓解。
文:湖南省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 漆靖
来源: 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