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每经记者:李可愚 每经编辑:陈星
5月10日,《“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外公布。当天上午,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有关情况。
何为生物经济?哪些产业将成为生物经济支柱产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生物经济涉及面广,覆盖较多产业领域。
为突出重点,一方面,《规划》明确将满足人民群众“医”“食”“美”“安”新需求作为生物经济未来发展的重点领域;另一方面,《规划》明确加快生物技术广泛赋能健康、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促进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全面提升生物产业多样化水平。
石家庄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图片来源: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
何为生物经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规划》提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正在勾勒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
记者注意到,该《规划》也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
未来,哪些产业将成为生物经济支柱产业?
在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回应,《规划》从以下4个方面部署培育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一是加快生物技术赋能健康产业。体现在3个推动:推动基因检测、生物遗传等先进技术与疾病预防深度融合,加快疫苗研发生产技术迭代升级,助力疾病早期预防;推动生物技术与精密机械、新型材料、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融合创新,提升疾病诊断能力;推动基因组编辑、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与生物药研发融合,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二是加快生物育种技术赋能生物农业产业。有序发展全基因组选择、系统生物学、人工智能等生物育种技术,提高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质量;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前沿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融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三是加快生物制造技术赋能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产业。发展高性能生物环保材料和生物制剂、功能型微生物、酶制剂,助力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开展新型生物质能技术研发与培育,推动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
四是加快信息技术赋能生物信息产业。依托人工智能技术、生物医学和健康大数据资源,发展智能辅助决策知识模型和算法,辅助个性化新药研发;利用5G、区块链、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药品、疫苗从生产到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深化卫生健康大数据在医学科研、教育培训、临床诊疗、产品研发、行业治理、医保支付等方面的应用。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距产业化应用还有距离
《规划》提出,要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加强原创性、引领性基础研究。近期,二氧化碳合成淀粉、人工合成蛋白质等生物领域新技术广受关注。接下来,对于进一步推进相关技术创新与攻关、促进产业培育和应用,有关方面有何考虑?
对此,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许航在发布会上表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正在发生科研范式的重塑变革,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科交叉融合等成为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技术创新的强大驱动力,必将对未来的知识创新和技术突破带来重大影响。如何在新的发展态势下,加速推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进步的进程,是科学家乃至全社会都在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
以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为例,正是通过对化学催化与生物催化模块的深入研究,创新了高密度能量与高浓度二氧化碳利用的生物过程技术,从而设计出非自然二氧化碳固定与人工合成淀粉新途径,在实验室中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分子的全合成。
不过与此同时,许航也在发布会上指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这一突破令人振奋,但离产业化应用还有比较远的距离,仍然面临巨大的科学和工程问题挑战。从加快技术创新、推动成果走向产业应用的角度出发,首先还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布局,持续提升合成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