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百有一用斋 12-29 05:41
慢读时间 2021-12-28
Image
▲ 王洛宾(右)与三毛(左)
王洛宾(1913.12.28~1996.3.14),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1934年毕业于国立北平师范大学(现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一生与西部民歌结下不解之缘,创作和传播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西部民歌, 有“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之称。1996年3月14日,因病在乌鲁木齐去世,享年83岁。 三毛(1943.3.26~1991.1.4),本名陈平,祖籍浙江,出生于重庆,中国台湾当代女作家、旅行家。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随后与荷西结婚。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1980年,荷西意外去世后回台湾定居。1990年,出版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1991年1月4日,在台湾荣民总医院去世,终年47岁。
王洛宾和三毛的“黄昏恋”(上)
作者|刘书环
原载|《吐鲁番》(季刊)
刊期|2007年第2期
图源|网络
编辑|策山
王洛宾先生谢世已经11年(本文刊发于2007年,王洛宾去世于1996年——编者注)了,纯情的三毛女士乘鹤西去也已经16年(本文刊发于2007年,三毛去世于1991年——编者注)了。善意的媒体和有责任感的作家用美好的情意,留下了大量赞美在海峡两岸上演的一幕爱情诗篇。另有一些质疑文章与上述赞美大相径庭。
孰是孰非?在王洛宾和三毛一些作品深处,可能蕴涵着绿色“恋”与“非恋”的密码。
Image
▲ 三毛与王洛宾
“恋”与“非恋”之说
王洛宾和三毛共同的生前好友——曾经在新疆接待过三毛的李桦、梅子、吕大中等诸位知名作家都有专著。他们用诗一样的妙文,赞美王洛宾和三毛之间这段浪漫的情爱,凝结着人类男女之间的真情,有着超凡脱俗之美:
“王洛宾和三毛的忘年之情,是大陆和台湾文化艺术界一段友谊的佳话。”
三毛的大姐陈田心认为:“三毛很单纯,她是心中有话就讲。对王洛宾,她写信和我们讲,从小唱王洛宾的歌,现在却认识了这个人。王洛宾的年纪很大,所以她把王洛宾当作长辈,但三毛对长辈表达爱的方式不同,或许人家会以为是男女之爱,而她认为这种情感是源自对艺术创作的欣赏,也是一种长辈、晚辈间的情感传递,没提过两人会变成终身伴侣。”
台湾三毛的一些粉丝则认为,当时大陆比台湾生活水平差一大截,所以大陆的小妹嫁台湾老头多,还没有发现有台湾小妹嫁给大陆老头的。娶媳妇这事情,是靠实力说话的。三毛爱上王洛宾是不可能的。
著名作家张景然在《贾平凹三毛往事、逸事、秘事》一书中大动感情地炮轰王洛宾:“三毛和王洛宾之间根本没有所谓的爱情故事,纯粹是子虚乌有的捏造。”
面对媒体的巨大力量,王洛宾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我欣赏三毛的个性,她欣赏我的才华。不过,我们只是艺术上的朋友,也是艺术上的‘结合’,其他传说都是记者先生们想像出来的。”
三毛对王洛宾心仪已久
三毛原名陈平,幼时随着父母从四川重庆、南京到台北定居,陈家在此落地生根。三毛对中华文化的教育根植心田,极富文学创造性,不仅创造了西班牙那个小岛上的人家,还创造了《撒哈拉的故事》《滚滚红尘》等一批文学新作。她对王洛宾这样一位使祖国西部民歌创造性发扬光大的传奇人物心仪已久,想再创造西北边疆又一个遥远的地方的故事。
三毛是怎样认识王洛宾的呢?
台湾影视制作人凌峰先生绿色了这个谜。1988年,他们《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外景队,一直在寻找《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的作者,最后从中国新闻社打听到了那个人叫王洛宾。他们知道要拍王洛宾很难,但他们非常坚定,加上国务院台办和侨办的支持,所以王洛宾第一次在台湾荧屏的新闻媒体上亮相,抢了个头彩。
通过这个节目,在台湾和海外的人们知道了《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春舞曲》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是王洛宾创作的,台湾地区的人民也喜欢上了他。
1989年,香港女作家夏婕在新疆访问王洛宾后,在《台湾日报》发表三篇《王洛宾老人的故事》,很受读者欢迎。
三毛从小就爱唱王洛宾改编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达坂城的姑娘》等民歌,并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了西班牙,带到了撒哈拉。当她看到夏婕报道王洛宾近况的文章后,极端兴奋,向夏婕查询王洛宾在新疆的地址和联系方法。
就在这年底,第四期台湾《明道文艺》同时刊载了三毛写的文章和介绍王洛宾的文章,三毛细细阅读后激动不已,大声喊了起来:“王老师,我从小就唱您的歌,我终于知道您在何处了,原来您就和我在一起。”
紧接着,三毛通过友人联系,急切地想到大陆去看望他心目中崇拜已久的西部歌王——王洛宾。
1990年4月,三毛通过各种努力,报名参加了台湾大陆旅行团,《明道文艺》主编宪仁先生获悉后,委托她为王洛宾代送稿酬,这就有了她直接见到王洛宾的第一理由。
这个旅行团赴敦煌、吐鲁番游览后来到了乌鲁木齐,为了搭乘提前预订返回的飞机,三毛只有两天的逗留时间。其他游客都去参观这座边疆神秘的城市,三毛却带着自己的向往和稿费直奔王洛宾家。
Image
▲ 三毛与王洛宾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
1990年4月16日,三毛第一次见到王洛宾,首先向王洛宾唱起自己作词的流行于世界歌坛的歌曲《橄榄树》。
三毛曾说过:“橄榄树不是代表和平,那是一个人一生的追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
三毛拜访王洛宾,又以她特有的如歌如戏、如诗如画、如醉如梦的浪漫风采,展示了她这次认真追寻王洛宾的一次巨大努力。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奔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
王洛宾听了三毛唱的《橄榄树》评价说,你的声音以及感情都很美,这肯定是你的作品。三毛点头称是。
三毛见到王洛宾就像见到自己的父亲一样,无拘无束地将大自己三十岁的王洛宾老人紧紧地拥抱起来。三毛对王洛宾说:
“万里迢迢认识你,根本不是偶然,是天命,无法抗拒。”
经过两天短暂的接触,她为王洛宾的坎坷人生和艺术才华所倾倒,可能也包含着敬仰、爱慕、同情,连三毛也说不清楚究竟是什么感情。
王洛宾虽然知道台湾有个名叫三毛的女作家,但他的灵魂漫游在音乐的仙国,还未顾得上读三毛的作品。出于礼貌,他仍和三毛握手、拍照,并简单介绍自己的歌曲和经历。
他对三毛的印象是:“第一印象是西部女牛仔,继而变为秀发女郎,最后的原形是真正的女作家!”
第二天晚间,王洛宾到宾馆为三毛送行。当他向服务员询问三毛的房间号时,惊动了宾馆工作人员。原来,三毛登记住宿的证件使用陈平的名字,未引起注意。如今王洛宾一声“找三毛”,服务员们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奔走相告,抱来一大堆三毛在大陆出版的书,请她签名。
王洛宾这才知道这位台湾女作家的号召力,由于时间紧凑,三毛的崇拜者加塞,两人没有机会再次单独倾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