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起银行,大家可能都觉得欧美银行组织完备,管理科学,发达迅速,而我们国家都是在学欧美那一套。但其实我们国家的传统金融机构发展极盛之时,却早已有现代银行业的雏形,并且形成自己一套完备的风险管理体系,而这时候的欧美却不知道什么是银行,什么是现代金融。
而这极盛之时的传统金融机构,说的就是清朝初期的山西票号,在欧美学者眼里,也称之为“山西银行”。
山西票号的主要业务是我们现代银行业的核心业务——汇兑、存款、放贷、发行小票(可当纸币流通),基本上涵盖了现代银行业的核心业务,除了技术手段差别较大以外,本质上与现代银行开展的经营活动并没有差别。
而山西票号,最为有名也是业务规模最大的就是“汇兑”,也就是客户委托票号作为付款人进行付款。
汇兑业务的起源
山西票号使用的“汇票”最早可以追溯到唐朝的“飞钱”。
唐宪宗元时期,由于出现钱贵物贱的现象,百姓把钱都藏家里,不拿出来流通,导致市面上货币短缺,加上官府下令禁止钱币出境和禁止使用铜器铸币,进一步加剧了货币短缺。
唐代经贸活动十分发达,北方的商贩要去南方做生意,南方的商人要去北方做生意商人。现在市面上闹钱荒,大宗买卖难以用现金交易,交易了又不能把现金带出境,怎么办?
所以为了能够在境外做生意,于是产生了最早的汇兑业务“飞钱”。
山西票号的起源与发展
山西票号的汇兑业务最初由山西平遥商人雷履泰(1770年-1849年)始创。
乾隆时期,雷履泰在天津开了一家颜料铺,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日昇昌记”。当时日昇昌有种颜料“铜绿”,出产于四川,因此雷家常去四川购进铜绿,然后拿到天津来卖。
但是四川与天津路途遥远,拿着现银往返两地十分不安全,也不方便。
于是雷履泰就想了个办法,借鉴唐朝“飞钱”的汇兑之法,在四川开了一家日昇昌的分号。天津的总部这边出一张钱票,记载面额,并有相应的防伪手段。然后持票人可凭票,在日昇昌四川分号取钱,认票不认人。
后来往来四川和天津的商人觉得雷履泰这个业务对他们来说很方便,加上日昇昌口碑很好,于是往来四川和天津的银钱都交给了日昇昌进行汇兑,而日昇昌则收取一定手续费。
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日昇昌在汇兑的过程中获利颇丰,于是颜料铺也不开了,就专门做票据汇兑业务,并将票据汇兑业务开向了全国。
为什么叫山西票号?不叫北平票号、上海票号、广州票号?
本来做票据汇兑业务谁都可以做,为什么只有山西能做起来?
这里得益于清朝 *** 出台的一个规定。票号开设时,需要在清 *** 注册,然后必须要得到同业机构的联名保证,这样才能开业。
而山西平遥人雷履泰的日昇昌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会为谁担保?自然还是山西人,所以渐渐从事票据兑换业务的基本上是以山西人为主,而且山西人团结,讲诚信,通过抱团取暖,逐渐把控了全国各地的票据业务,而且还有着一套完备的管理体系和防伪措施。
就连国外的学者对山西票号都极力赞扬。1915年,国外学者S·K·Wagel,在《中国通货及银行论》里写到:
近代汇票和贴现的办法,是山西票庄首先倡用的。他们教世界上的人类,如何由甲地送钱到乙地,或由甲国送到乙国,不必搬运现银。他们采用支票的方法——当然不是现在的支票,是一张纸票,使人到外埠去的时候,不必携带现银,只带一张支票,到处都有购买力。不仅如此,山西商人们极力交好清 *** 官员。
一是交好王公大臣。如“蔚盛长”票号与庆亲王关系非比寻常,“百川通”票号与晚清中兴名臣张之洞等等。总之,除了皇帝,上至亲王,下至道台、知县,只要是清朝当官的,就没一个官员能与票号撇开关系。
二是笼络应试士子和落魄官员。在清朝,各省入京应试的士子的路费需要自费,许多士子家境贫寒,付不起路费。于是沿途的票号就顺势推出清朝版的“助学贷款”业务,帮助贫寒士子入京应试。金榜题名了也未必能当官,清朝时期买官卖官盛行,没钱就别想着当官了。于是票号又顺势开发业务,对有希望而且靠得住的官员进行垫资,为这些官员提供活动资金,一旦官员发迹,手掌大权,那公私款项又会存入票号,促进票号的发展。
三是帮助贪官污吏转移赃款。在清朝清官不多,但是廉洁的名声还是要的,贪污的雪花银多了,不可能都放家里,容易别人举报,辛苦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又不知道便宜谁去了。票号就与这些贪官勾结,直接开个票给贪官,然后贪官拿着一张票就相当于拿着等值的银子,完美!
光绪年间,安徽芜湖道台童瑶圃卸任返回重庆,就将搜刮的十万雪花银交给蔚丰厚票号汇回重庆,并约定每年取钱一万,十年取完,不计算利息。对票号来说,约定了10万雪花银的存款,可以用来放贷,并且没有利息支出。对童来说,既不用拿着10万雪花银从安徽跑到重庆,也避免了被人检举导致身败名裂的下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山西票号既抓住了业务发展有利时机,又与清 *** 各级官员沆瀣一气,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清 *** 会规定开设票号需要同业联名担保了,因此基本上汇兑业务被晋商所垄断了。这也是山西票号能“汇兑天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山西票号的消亡
虽然山西票号拥有二百多年的辉煌岁月,在高峰期甚至充当清朝的中央银行及财政部门的角色,可谓盛极一时。但是成也清朝,败也清朝。
由于山西票号与清 *** 走得太过亲密,一旦清 *** 官僚被历史淘汰,山西票号也不可避免走向没落。加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外有外资银行及买办的压迫,内有中资银行紧跟其后,而山西票号却泥古不变,夜郎自大,不思进取,一点也没有意识到时代变迁的洪流,最终被时代所抛弃。
表现最为突出的例子就是在光绪末年,还是北洋大臣的袁世凯招揽晋商创办直隶官银号,没有一个晋商响应。之后清 *** 成立户部银行,又招揽晋商入股,依旧没人参与,最后大清银行(后改为中国银行,延续至今)、交通银行(延续至今)成立, *** 将汇兑业务全部交由两家银行办理,晋商们这才有了危机感,但却一直没有行动,错失发展良机。
直到辛亥革命以后,战火纷飞,晋商们没有做好充足准备应变这场动乱,导致大量借款逾期,票号出现挤兑,而那些曾经职业素养票号的大掌柜们,也在这时候落井下石,或伪造账目,或 *** *** ,最终盛极一时的山西票号到民国六年只剩下五六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