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最新(世界上十大毒物排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最新(世界上十大毒物排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最新(世界上十大毒物排名)

No.10 非洲死神——黑曼巴蛇

它生长于非洲,是世界上毒蛇中攻击性最强的杀手,而且也是速度最快、体型最长的。这种毒蛇一旦人沾染了其两滴毒液,就可能会致死。不论何时,这种毒蛇的牙齿中都会有20滴毒液,所以人们可千万不能被咬到,不然真的是小命不保啊!

黑曼巴

黑曼巴蛇的学名为Dendroaspis polylepis,其中"polylepis”意为“多鳞的”。多数曼巴蛇是树栖性,因此又称“黑树眼镜蛇”。黑曼巴蛇是第二大陆生毒蛇类,也是曼巴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平均体长为2米,最大可达4.3米,是非洲最大的毒蛇。

黑曼巴蛇常于地面活动,其生存环境包括疏林草原、疏林、岩石山坡,以及叶林地区。黑曼巴蛇为日行性捕猎者,与其他一些大型蛇类一样,具备良好的视力,其喜欢偷袭小型哺乳动物及鸟类,尤其是蹄兔及婴猴;同时也会追捕猎物,黑曼巴蛇的长距离移动速度可达11-19km/h,而短距离最高纪录则为16-20km/h、甚至23km/h,因此其又是世界上移动速度最快的蛇类。美国NBA已故球员科比·布莱恩特有“黑曼巴”的绰号,因为他自夸投篮和灌篮迅速,就像黑曼巴蛇爬行一样的快捷。

黑曼巴蛇的毒液里主要含有神经毒素及心脏毒素,几乎每次攻击,其都会注入足以致命的毒液量,在有效血清面世之前,黑曼巴蛇造成的死亡率接近100%,临床报告显示被咬者会在30-60分钟內死亡(死亡率与死亡时间受很多因素影响,例如伤者的健康状况、蛇所注入的毒液量、被咬的位置等)。被咬者的症状通常为昏厥、呼吸困难、心跳不均,严重者会有心跳呼吸衰竭的情况,另外,黑曼巴蛇的毒液也会造成麻痹,被咬者的死亡原因通常为呼吸肌停止运作。黑曼巴蛇因此被认为是非洲最危险及最令人闻之色变的毒蛇之一,其占据奈吉尔·马文南非十大致命毒蛇名单上的第一名,有非洲死神之称。但实际上,由黑曼巴蛇所造成的蛇咬个案非常少,这是因为它们主要出没于人烟稀少的地方,而且它们并不愿意与人类发生冲突。此外,目前在非洲,SAIMR(South Af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组织已能广泛提供针对性的抗毒血清治疗被咬伤者。

黑曼巴蛇的头部呈长方型,其体色主要有灰色、墨绿色、棕色、褐色、土黄色等,而幼体则主要为鲜艳的灰色或墨绿色。黑曼巴蛇的腹部为白色或米黄色,除此之外,有些个体身上还长有浅色的条纹。 我们可以看到,黑曼巴蛇的体色甚少为黑色,但为什么称呼这个蛇类为黑曼巴呢?因为黑曼巴蛇最易辨认的特征是它那乌黑的嘴巴,当遇到威胁时,黑曼巴蛇会张开黑色的口腔,张开长而窄的颈部,并发出嘶嘶声响,这便是其最好的警告信息。

黑曼巴

02

No.9 蛇之煞星——眼镜王蛇

眼镜王蛇是专吃其他品种的蛇,所以它的出现令很多蛇类闻风丧胆,只要是属于它的地盘,其他的蛇就不敢在此出没。一旦这种眼镜蛇被惊吓到的话,便会凶性大发,被盯住的猎物肯定是没办法轻易逃脱。人若是不小心被咬中,大量的毒液会让他们在一个小时内毒发身亡。

眼睛王蛇

捕食

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风波、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同样具有眼镜蛇的大多数特点,只是体形更大更长,颈部扩展时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但它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华南和西南地区。它的主要食物就是与之相近的同类──其他蛇类,所以在眼镜王蛇的领地,很难见到其他种类的蛇,它们要么逃之夭夭,要么成为眼镜王蛇的腹中之物。外形特征 眼镜王蛇生性凶猛。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它们的颈部两侧会膨胀起来,并发出呼呼的响声。 眼镜王蛇的舌头很灵敏,能通过空气侦查敌情,辨别猎物的类别。 具前沟牙的毒蛇。外形一般与眼镜蛇相似,蛇头部成椭圆形,颈部能膨大,但无眼镜蛇状斑纹;其与眼镜蛇的明显区别是头部顶鳞後面有一对大枕鳞。眼镜王蛇体色乌黑色或黑褐色,具有40-54条较窄而色淡的横带,尾部为土黄色,腹部为灰褐色,有黑色线状斑纹。 ①体形较大,常长达3~4 m,最大长度纪录几达6 m,是世界上毒蛇中最大的一种。 ②头背除典型的9枚大鳞外,顶鳞之后尚有一对大的枕鳞; ③颈部扩展时,扩展部位较窄而长,且无眼镜蛇的特有斑纹;颈部膨扁时有白色的倒写 V 字形斑,体背有窄白色带斑纹 40-50 个,激怒时其前身1/2 竖起,性凶猛,会主动攻击人畜。 ④背鳞中段15行,尾下鳞部分成单。背面暗褐色或黑色,具横斑;腹面黄白色。颈部腹面橙黄色。幼蛇黑色,具34~45个黄白色环玟。 眼镜王蛇有剧毒,又是我国性最凶猛的一种毒蛇。它受惊发怒时,颈部膨扁,能将身体前部1/3竖立起来,突然攻击人畜。毒性为“混合性毒”,一条成年蛇一次排毒量为300多毫克,对人畜危害极大。 中毒症状 局部疼痛,四肢放射状烧灼似剧痛,10天后局部坏死。肿胀达于躯干持续约 18天。全身水泡,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通常是咬后第 5天出现。创伤要几个月才痊愈。在以前,眼镜王蛇一度被认为是世上最毒的蛇,但随多种更毒的蛇被发现,眼镜王蛇的毒性就显得弱了些。其毒液是致命的神经毒素,主要由蛋白质和多肽物质组成,并由位于眼睛后方的唾腺分泌而成,而特别的是被眼镜王蛇咬后,是会出现中混合毒素的征状。眼镜王蛇的毒液会破坏猎物的神经系统,并会很快地引起剧痛、视力障碍、晕眩、嗜睡及麻痹等症状,几分钟后猎物的心脏血管系统崩溃并昏迷,最终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现在有两种抗蛇毒血清用于对抗眼镜王蛇的毒素,国际红十字会组织于泰国生产其一,中央研究所于印度生产其二,但二者的产量都不高。 几项研究表明,印度的年死亡率为每十万人死亡5.6-12.6人。 虽然眼镜王蛇的单位毒性并不算最强,但还是属于强烈的剧毒蛇类,一滴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相比其他剧毒蛇类仍然非常剧烈,例如中国眼镜王蛇毒液的毒性,就比中国产的普通眼镜蛇要高;平均来说,12-20毫克的眼镜王蛇毒液就足以杀死一个成年人,其毒性与非洲的剧毒蛇黑曼巴蛇则不相上下,但和最剧烈的海蛇、太攀蛇、银环蛇等相比,就显得弱了一些。 眼睛王蛇虽坐不上蛇王的这把交椅,但眼镜王蛇绝对称得上是最可怕的毒蛇之一。它以"量"来弥补"质"的不足,眼镜王蛇每次的毒液注射量能高达400-600毫克,最多分泌量更可达700-850毫克,能一口毒死20-30个成年人,当毒液全部释放时,要一口杀死50个成年人是绝对的足够;而以这般的毒性与毒液量,眼镜王蛇更能只需要咬上一口,就可以在3个小时内,杀死一匹重3吨的亚洲象,因此,眼镜王蛇杀一个人的速度也是异常的快,通常半个小时内会导致受害者死亡,而最快纪录为被咬后3-6分钟内即会死亡(其死亡发作的速度快于黑曼巴蛇5倍)。除了加蓬蝰蛇外,眼镜王蛇的毒液量比其他毒蛇都要多,而眼镜王蛇的毒性就强过加蓬蝰蛇5倍 。 分布范围 大多数眼镜王蛇都分布在非洲,但是在亚洲也有它的身影。 分布在我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和 *** 。 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及印度。 生活于平原至海拔 1000 米的山区。

No.8 澳洲作案惯犯——澳洲棕伊蛇

这种蛇在澳洲的分布范围十分广泛,平日里都是吃蟾蜍、蛙和比较小的哺乳动物,若是这种蛇受到威胁,就会抬高自己身体前部以及颈部皮摺,开始追捕猎物。澳洲棕伊蛇可以说是作案累累。

这种体长在1.5-2.7米左右的毒蛇,比我们知道的那些毒蛇毒性都大得多,而在澳洲近期被棕伊澳蛇攻击咬伤的受害者中,有超过1/4的人都是在睡梦中被咬伤的,难道它们格外爱攻击睡觉的人?这样想想真的为澳洲的盆友们担心啊,睡个觉都有生命危险,咬伤事例中有70%涉及到跟棕伊澳蛇的无意识接触,难道棕伊澳蛇会记得见过它的人的长相?这是一种报复行为么?咬伤事件大多发生在12月到3月之间,这个时候澳大利亚的气候比较温暖,并且研究人员发现,80%的受害者都是男性。蛇的咬伤并不总是伴随着毒液,但是研究中的21位病人表现出明显的中毒症状,这意味着他们不仅被咬了,而且还中毒了。中毒的表现是出血、呕吐、腹痛和腹泻。东卡罗莱纳大学的急诊医学教授和蛇毒专家Sean Bush博士表示,令人惊讶的是研究中的中毒情况比预期的还要严重,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攻击的蛇类牙齿过于尖锐。人们睡着时的高咬伤率让人很奇怪,因为大部分毒蛇伤人事件是发生在蛇本身受到威胁并试图保护自己的情况下。研究作者说,目前还不清楚蛇为什么会趁人睡着的时候发动袭击。他们推测,其中一种情况可能是蛇被身体散发出的热量所吸引。或者蛇一开始只是想狩猎一只啮齿动物,不小心被放在受害人住所旁的垃圾桶吸引了,接着住在这里的家伙也就跟着倒霉了。而棕伊澳蛇一旦受到威胁,在发动攻击前会先撑平窄窄的颈部皮摺及抬高身体前部,看到它们这样时,你就要格外小心了。当然,棕伊澳蛇最喜欢吃的还是哺乳动物,通常它们以蛙、蟾蜍、小型哺乳动物为食,但真的要饿起来,也是会对其他蛇类发起攻击的。但棕伊澳蛇也有天敌,那就是更凶狠的赤腹伊澳蛇,两者都是毒蛇,在较量时就看谁更胜一筹了。

No.7 澳洲动物克星——泰斑蛇

这种蛇的毒性可以说跟眼镜王蛇有得一拼。它行动也是十分的快速,很多哺乳动物都丧生在其追捕之下。泰斑蛇的毒性强烈,只要它释放一口毒液,就能够杀死150个人。毒性如此厉害,可真够吓人的。

澳洲泰斑蛇又为太攀蛇(学名:Oxyuranus scutellatus),又名 普通太攀蛇 或 海岸太攀蛇,是一种大型的太攀蛇属成员,亦为澳大利亚最大的毒蛇。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及北部沿岸一带,另也出没于新几内亚的岛屿。太攀蛇是行动快速的哺乳动物杀手,日夜均会活动,毒性强烈,每咬一口释出的毒液已足够杀死100人,本种蛇也是新几内亚南部蛇吻致死的主要元凶;卵生,每次产下3~22枚卵。海岸太攀蛇为日行性,在清晨最为活跃,但在炎热天时也会在晚上出洞。它们会利用在蛇类当中较为发达的视觉追踪猎物,前进时会稍微抬起头部。一旦确认猎物的位置,此蛇会静止不动直到对方走进一定距离之内,然后在发动连串迅速的攻击后任其逃走,这样是为了减低猎物在挣扎时所带来的伤害。之后蛇可以凭气味找回尸体。此太攀蛇最爱的食物包括老鼠及鸟类等温血动物。当遇到人类时,它们通常会选择迅速离开现场以避免冲突,但如果受到骚扰则会变得非常凶猛,并会发动连续快速的攻击以自保这种蛇与其它蛇不同,一般的蛇攻击时都会咬着猎物不放,而将毒液注入,但太攀蛇只要咬一口就能将毒液注入,所以太攀蛇会先咬一口,就会立即后退看看情况如何,等到猎物倒下太攀蛇就会上前将其吃掉。

05

No.6 蜘蛛毒神——漏斗形蜘蛛

这种蜘蛛主要生活在澳大利亚悉尼市近郊,被视为毒性最强的蜘蛛,其毒牙能够将人类的指甲给穿透。这种蜘蛛别看个头小,但却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若是不小心被打扰的话,会不断咬受害者。

漏斗蛛也称草蛛,因结漏斗形网而得名,有许多世界种。雄性比雌性毒性大。漏斗蛛科和暗蛛科是蜘蛛目的两个重要类群,是农林害虫天敌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蜘蛛目进行系统演化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funnel weaver亦称草蛛(grass spider)。漏斗蛛和暗蛛体中型,体长5.5一19mm。1.背甲:梨形,头区稍高且颜色略深,中央纵向,颈沟和放射沟明显。2.眼:8眼,4一4排列。在漏斗蛛属Agelena、异漏斗蛛属lAotagelena和涅源蛛属,两眼列强烈前凹,其它漏斗蛛和暗蛛各属排列格式不明显。眼一般以前中眼或侧眼为最大,也有的各眼大小相当。3.额高:大于前中眼直径。在漏斗蛛科,额高为前中眼直径的1.5一3倍。而在暗蛛科,多数种类额高稍大于前中眼直径,少数种类额高为前中眼直径的1.5一2.5倍。4.鳌肢:一般粗壮,颜色较深。鳌基外侧近基部具一颜色较鳌肢浅的丘起,称为侧结节(lateralcondyle)。前齿堤多为3齿,少数种类为4齿或更多;后齿堤多为2一4齿,少数种类多于4齿。壮隙蛛属、和旋隙蛛属鳌肢前后齿堤齿数均多于4齿。5,触肢:通常腿节较长,膝节和胫节均较短且长度相当,但隅蛛属跄;和塔姆蛛属的胫节明显长于膝节。6.颗叶和下唇:颗叶长略大于宽;下唇长宽相当,少数种类(如塔姆蛛)一长明显大于宽。7.步足:细长,在腿节的背面、胫节和后附节上具刺。附节3爪。胫节、后附节和跄节的背面具听毛,听毛窝的侧壁稍隆起,后侧壁具1个皱褶(漏斗蛛属Agelean和异漏斗蛛属)或2一5个(隙蛛亚科)。附节器一般位于附节的背面近末端、靠近最末端听毛基部,为一近圆形的凹坑,但也有例外:如武当龙隙蛛和多曲龙隙蛛,跄节器远离跄节末端,靠近第2根听毛基部;普氏股隙蛛的跄节器靠近第3根听毛基部;拟阴暗弱隙蛛的跄节器位于跄节最末端听毛基部旁边;多平隙蛛的跄节上无明显的附节器。8.腹部:灰色至褐色。多数种类背部具不规则斑纹和多对“人”字形斑纹。部分种类的心脏斑或肌斑可见。[1]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Araneida)漏斗蛛科(Agelenidae)本科与暗蛛科相似,但本科的所有种类均无筛器和栉器(暗蛛科的隙蛛亚科Coeloitnae也没无筛器和栉器)。漏斗蛛科与栅蛛科、并齿蛛科Cybaeidae的区别在于纺器的排列方式(栅蛛科蜘蛛的所有纺器排成一列、并齿蛛科蜘蛛的2个前侧纺器相互靠近)。另外,该科与其它科的区别还在于跄节具3爪,后侧纺器2节。[2]漏斗蛛身体多毛,有长足,头胸部前方狭窄。有8只眼,腹部为卵圆形。有暗色条带、V形纹或斑点。腹部最后端的两个吐丝器分两节比前端的吐丝器长。漏斗网蜘蛛生性好斗,对任何接近它的动物都会发出突然攻击,如果人被它咬伤,在15分钟内就会死亡。夏天雨季最好不要捕捉这些蜘蛛,因为那是它们求偶和繁殖的季节,雄性蜘蛛到处找配偶,特别活跃也特别凶猛,一不小心就会遭到致命的攻击。网在木板和石块下、草丛中,牧场里和碎屑间。北美常见的斑漏斗蛛(Agelena naevia)雄蛛8公釐(约1/3吋),雌蛛19公釐(约3/4吋),寿命约一年。主要生活在植物的叶片中, 房屋的角落里,还有岩石缝中。

No.5 沙漠毒尾——巴勒斯坦毒蝎

巴勒斯坦毒蝎可以说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蝎子,它的螯针带着很多的毒液,若是不小心把你给刺了一下的话,这种毒液会让你极度疼痛、抽搐、瘫痪,严重的话还可能会让你心跳停止,呼吸也会衰竭。

巴勒斯坦毒蝎,在特征上,与普通的蝎子之间还是没有任何差别的,整个的身体好像是琵琶一样,而且还会带有一些坚硬的外壳。其中的体长达到了五十厘米左右,身体整个的分节还是十分明显的,主要是包含了头部,以及胸部 ,腹部等,其中腹部的第五节,在颜色上还是比较深的,主要是喜欢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生存,并且吃一些小型的生物等为主。众所周知,巴勒斯坦毒蝎本身还是有很强大毒性的,其中的尾巴还是藏有很多的毒液,包括带有针,因此可以直接穿透人们的指甲,然后迅速的释放出毒液,这样释放出来的毒液,就会让人们感觉到十分的疼痛,尤其是还会出现抽搐,甚至是呼吸衰竭的情况,而且与蜘蛛不同的是,这一物种本身的侵略性还是很高的,所以一旦被受到打扰之后,就会进行攻击,释放毒液,所以说需要注意到这一点。

当然巴勒斯坦毒蝎虽然毒性高,但是在药用价值上是比较高的,其中所射出来的毒液,可以直接毒死猎物,但是这一物种也有一定的药用功效,其中的毒针,也是属于其中主要的药用部位,因此在取出这些物质后,还是可以用于药用,是成为当前中医中很常见的一种中药材。

No.4 海底忍者——石头鱼

别看它貌不惊人,只30厘米长左右,但它懂得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势头,一旦你不注意就踩中它的话,它可是一点都不客气,会直接反击,向你发出致命剧毒。它的脊背有12-14根背刺,像针一样锐利,能轻易透过鞋底刺入脚掌,让你很快中毒。中毒后人将会一直剧痛,直到死亡。

石头鱼属毒鲉鱼族,学名“玫瑰毒鲉”,因其像玫瑰花一样长有刺,且有毒,故而名之。石头鱼形状恐怖,体貌甚丑陋,活像一块石头,蛰伏在海底石堆中,不易被发觉。这种鱼,光滑无鳞,腹大 *** ,尾部侧扁稍窄,口在头的底部,形如新月,脊背灰白,略见石纹,腹色白中泛红,一般重0.5—1公斤,大者可达10公斤。石头鱼光滑无鳞,嘴形弯若新月,鱼脊灰石色,隐约露出石头般的斑纹;圆鼓鼓的鱼腹白里泛红,尾部扁侧稍窄。身长只有30厘米左右,身体厚圆而且有很多瘤状突起,好像蟾蜍的皮肤。体色随环境不同而复杂多变,象变色龙一样通过伪装来蒙蔽敌人,从而使自己得以生存。通常以土黄色和橘黄色为主。它的眼睛很特别,长在背部而且特别小,眼下方有一深凹。石头鱼类,卵生。6~7个月成熟,寿命4~5年,雄鱼身体细长,背鳍、臀鳍略长于尾鳍,末端尖。 *** 时胸部特别红。雌鱼腹部鼓,背鳍、臀鳍末端略圆,略短于尾鳍,胸部色淡于雄鱼。成对饲养于40~60×20~25×23(厘米)箱中,用4~5天的老水,繁殖水温25~26℃,雌雄鱼在无底花盆做的产床内钻来钻去,舔食花盆内壁,即要产卵。每窝产卵500~600枚,都粘在花盆内壁上。 将带卵的花盆取出,放入与上述水质、水温相同的水族箱中进行人工孵化,2~3天出小鱼,3~4天游起来,喂灰水2~3天;喂小红虫3~4天能吃蜘蛛虫,20多天倒入饲养箱中(用4~5天老水),再过10多天又可产第2次卵。红、蓝宝石、桔子鱼、玉麒麟、红肚凤凰、马鞍翅等鱼类都用此方法繁殖。世界上最毒的鱼,石头鱼的保护色与海底完美融合,它不主动攻击猎物,靠近它时,它的毒液会导致猎物瘫痪甚至死亡。马良山坐落在荆门城南的汉江之滨,山石潜伸河底,犬牙交错,是习性独特的石头鱼的栖息场所。因此鱼常年不离石头,活跃在水底乱石之中,故得此名。它的主要食物为水中虾、蟹、甲壳类昆虫等。每当十冬腊月是捕捞石头鱼的黄金季节。石头鱼躲在海底或岩礁下,将自己伪装成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即使人站在它的身旁,它也一动不动,让人发现不了。常栖于海中的岩壁上,活象一块不起眼的石头。它的捕食方法很有趣,经常以守株待兔的方式等待食物的到来。它的硬棘(背鳍棘基部的毒腺有神经毒)具有致命的剧毒。石头鱼全部是天然的,无人工养殖,一年四季都有。石头鱼适宜生长在温度18~25摄氏度杂藻丛生的岩礁底层,喜欢半埋于沙中,初夏产卵,普遍长度在30厘米,每只重量一般在500克左右。石头鱼分布很广,在任何海域都有,但以热带及咸淡水交界为多。香港海域亦有石头鱼出产,又名“石崇”。

No.3 毒你没商量——蓝环章鱼

虽然它只有巴掌大,不过可不能小时它的毒性,一旦它咬中你一口,就能将你杀敌,并且没办法抢救。所以它可谓是非常危险的。它的毒,人类目前还没办法化解,所以一定要小心哟。

蓝环章鱼(拉丁学名:Hapalochlaen maculosa),章鱼科蓝环章鱼属动物。蓝环章鱼广泛分布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海域中。其个性害羞,喜爱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以小鱼、蟹、虾及甲壳类动物为主要食物。它的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它的体型只有高尔夫球大小,体表为黄褐色,因此很容易隐身于周边环境中。[1]它们通常生活在海边,因为身体上鲜艳的蓝环而得名。遇到危险时,身上和爪上深色的环就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信号。这种章鱼个头虽小,但分泌的毒液足以在一次啮咬中就夺人性命。由于还没有解毒剂,因此它是已知的最毒的海洋生物之一。它尖锐的嘴能够穿透潜水员的潜水衣。

蓝环章鱼的神经细胞已经分化——它们就像电话线一样,组成了网络,将信息迅速传递到身体的任何部位电脉冲沿着神经细胞传递,直到它们到达了与另外一个细胞的接点。然后产生一种特定的化学物质,跳过两个细胞间的空隙,在另一边的细胞接受了这种化学物质,并产生了携带住处的新电脉冲。发生在这些接点的过程对于大脑反信息传递给肌肉是非常重要的。

蓝环章鱼个性害羞,喜爱躲藏在石下,晚上才出来活动和觅食。如果遇到危险,它会发出耀眼的蓝光,向对方发出警告。蓝环章鱼是一种很小的章鱼品种,臂跨不超过15厘米。蓝环章鱼主要栖息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

蓝环章鱼的毒性可以由它自身的颜色显示出来。它的皮肤含有颜色细胞,可以随意改变颜色,通过收缩或伸展,改变不同颜色细胞的大小,蓝环章鱼的整个模样就会改变。因此当蓝环章鱼在不同的环境中移动时,它可以使用与环境色相同的保护色。如果它受到威胁,它们身上的蓝色环就会闪烁,蓝环章鱼因此得名。这些蓝色环上的细胞密布着反射光形成的灿烂而有颜色的水晶。蓝环章鱼利用这些独一无二的环对其他生物发出警告,自己拥有致命武器。蓝环章鱼不会主动攻击人类,除非它们受到很大的威胁。大多数对人类的攻击发生在蓝环章鱼从水中提起来或被踩到的时候。另一种头足纲动物-火焰乌贼也能制造与蓝环章鱼相似的毒素。

蓝环章鱼在日本与澳大利亚之间的太平洋海域中到处都栖息。蓝环章鱼雌雄异体。雄体具一条特化的腕,称为化茎腕或交接腕,用以将精包直接放入雌体的外套腔内。

每当繁殖季节,雌章鱼产卵,长约0.3公分(1/8寸),总数在10万以上,产於岩石下或洞中。孵化期间雌体守护在卵旁,用吸盘将卵弄干净,并用水将卵搅动。雌性章鱼一次性产卵后需要幼体于4~8周后孵出。幼章鱼形状酷似成体而小,孵出后需随浮游生物漂流数周,然后沉入水底隐蔽。蓝环章鱼与箱水母是两种最毒的海洋生物,它体内的毒液可以在发作后数分钟内置人于死地,医学上仍未有解毒的方法。人被这种章鱼蜇刺后几乎没有疼痛感,一个小时后,毒性才开始发作。幸运的是蓝环章鱼并不好斗,很少攻击人类。

蓝环章鱼是已知毒性最猛烈的有毒动物之一。尽管体型相当小,一只蓝环章鱼所携带的毒素却足以在数分钟内一次杀死26名成年人。而还无有效的抗毒素来预防它。章鱼的毒液能阻止血凝,使伤口大量出血,且感觉刺痛,最后全身发烧,呼吸困难,重者致死,轻者也需治疗三四周才能恢复健康。

蓝环章鱼的毒素是一种毒性很强的神经毒素,它对具有神经系统的生物是非常致命的,其中包括我们人类。当生物被章鱼攻击后,毒素在被攻击对象体内干扰基自身的神经系统,造成神经系统紊乱,这种神经系统的紊乱往往是致命的。在毒素注射到生物体内时,有毒分子会迅速扩散,毒素会破坏生物体的生命系统,每一个有毒分子都在寻找生物体内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的地方,在那里,它们会拦截指挥肢体运动的特定化学物质支传递信息,神经系统由此被破坏,被攻击对象的整个神经系统瘫痪,虽然还活着,却已经无力反抗,任由蓝环章鱼摆布。[2]在人体内,蓝环章鱼的毒素侵害着所有受人脑支配的肌肉,被攻击的人虽然神志清醒,却不能交流,不能呼吸。如果不做人工呼吸的话,他会渐渐窒息。 不过大多数是麻痹后被淹死

蓝环章鱼所分泌的毒素含有河豚毒素、一种血清素、透明质酸酶、胺基对乙酚、组织胺、色胺酸、羟苯乙醇胺、牛磺酸、乙酰胆碱和多巴胺。主要的神经毒素以往被认为是一种称作maculotoxin的物质,但确认是河豚毒素;这种毒素也可以在河豚和芋螺的体内找到。河豚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末稍有麻痹作用,会阻断肌肉的钠通道,使肌肉瘫痪,并导致呼吸停止或心跳停止。河豚毒素的毒性较氰化钠大10000倍,0.5mg即可致人中毒死亡。河豚毒素毒性稳定,加热和盐腌均不能使其破坏。蓝环章鱼的毒素存在于它的唾液腺中,然而,它的毒素不是由其自身分泌的,而是由存在于唾液腺中的病毒粒子引起的。病毒粒子在自然界中是不能独立存活的,它寄生在章鱼的唾液腺里,当章鱼攻击其他生物时,病毒粒子进入到生物体内,而发挥它的毒性作用。

遭蓝环章鱼啮咬的第一时间急救方式是按住伤口并施以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急救必须持续,直到伤患恢复到能够自行呼吸的状态为止;而这往往需要数小时之久。即使是在医院,也只能够对伤患进行呼吸与心跳的维持治疗,直到毒素浓度因身体代谢而降低。儿童因体型较小,若遭啮咬症状会最严重。若在发绀以及血压降低的症状出现之前就施以人工呼吸治疗,伤患就可能保住性命。成功撑过24小时的伤患,多半能够完全康复。即使伤患已无反应,也应立即且全程施以循环辅助;因为河豚毒素会瘫痪肌肉,伤患即使神智清楚也无法呼吸或做出任何反应。

No.2 海里瘟神——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这种蛇生活在海洋里,体型细长,躯干略呈圆筒形。这种艾基特林海蛇的毒性可是比眼镜王蛇大得多,人若是不被咬一口的话,只需在短短十分钟内就面临死亡。澳洲艾基特林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亦称"青环海蛇","斑海蛇",爬行纲,海蛇科。分布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海湾浅水带。是生活在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毒。长1.5-2米。其躯干略呈圆筒形,体细长,后端及尾侧扁。背部深灰色,腹部黄色或橄榄色。全身具黑色环带55-80个。生活在海洋中,善游泳,捕食鱼类。卵生。分布于我国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台湾近海。我国沿海有23种海蛇,其中广东、福建沿海蛇资源丰富,以北部湾最多,每年可捕到5万多公斤。福建平潭、惠安、东山等各沿海县每年捕获可达1万多公斤。

海蛇具有集群性,常常成千条在一起顺水漂游,便于捕捞。还具有趋光性,晚上用灯光诱捕收获更多。

可是海蛇是海宝。据现代药理学家研究,海蛇的蛇毒可制成治癌药物"蛇毒血清"。还可以用于治毒蛇咬伤、坐骨神经痛、风湿等症,并可提取十多种活性酶;蛇血治雀斑也十分见效;蛇油可制软膏、涂料;蛇胆浸药酒,有补身和治风湿之功效;蛇皮可制作手提袋、乐器等。总之,海蛇全身皆是宝。它的肉、胆、油、皮、血、毒等均可入药。我国海蛇入药应用始于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现代医学研究认为:仅从海蛇毒一项来说,它含有多种生物酶类,有极高的生物活性,可以分离提纯多种酶类,用于医药、科研和生物工程方面,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国际市场长期供不应求,仅靠菲律宾有少量出口。美国的西格玛蛇毒公司经营的青环海蛇毒每克售价7800多美元,比黄金贵上百上千倍,可见其贵重程度。

海蛇肉质柔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滋补壮身食物,常用于病后、产后体虚等症,也是老年人的滋养佳品。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和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在港、澳、台、广东、海南等地,海蛇被列为美食之一。在日本,海蛇更被推为宴席上的佳肴。广州一些酒家亦推出鲜活或干的海蛇食品。海蛇药材做为祛风燥温,通络活血、攻毒和滋补强壮等功效良药。常用于风湿痹症、四肢麻木、关节疼痛、疥癣恶疮等症。

海蛇的食法很多,海蛇肉可清蒸、红烧、煲汤。其中海蛇炖火鸡是有名的"龙凤汤"。海蛇肉煲粥是清凉解毒之美食佳肴。海蛇汤鲜甜可口。海蛇酒可作为驱风活血、止痛良药。

总之海蛇营养丰富。福建、广东、海南等省,岛屿星罗棋布,港湾众多适宜海洋蛇类的生长繁殖,资源丰富,应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陆地上最毒的蛇类是内陆太攀蛇。而艾基特林海蛇则是海洋中最毒的蛇之一。在世界十大毒物排行中,生活在澳洲的艾基特林海蛇位列第二。还有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西北部阿什莫尔群岛的贝尔彻海蛇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毒的蛇类,它们咬人可在数分钟内致死,然而这种蛇十分温顺,从不主动伤人。

海蛇之所以能迅速解决对手,是因为其毒液作用于神经,猎物中毒之后,肌肉迅速麻痹,呼吸衰竭,心脏停止跳动。蛇类中分泌神经毒液的致死时间普遍短于分泌血液毒液的。

No.1 夺命仙子——澳洲箱形水母

要是人们在游泳中不小心被箱型水母的武器——触角缠住,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自己像是呗几十条烧红了的鞭子抽打一样,浑身疼痛,倍觉恶心,呕吐不止,同时还呼吸困难,最终很快就会毙命。所以在海中游泳,无形的“杀手”很大,大家可一定要小心哟。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俗名别名海黄蜂、海洋中的透明杀手。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北部、菲律宾和越南的水母。它们造成了在世界上无数对人体的伤害或死亡事件,被认为是最致命的水母。

这种水母仅有大约16英寸长,它有4个眼睛集中的地方,共有24只眼睛。触须上生长着数千个储存毒液的刺细胞,不仅恶意的攻击,就连贝壳或皮肤不经意的剐蹭都会 *** 这些微小的毒刺。只要有谁胆敢招惹它,它就会疯狂地给任何人或东西注射已知最有效的神经毒素。通体透明的箱形水母是海洋中的危险毒物,澳大利亚箱型水母更是其中的头哆杀手7芭也称海黄蜂,在其多达几十根的触须上长有5000多个刺细胞和足够致大约60人丧命的毒素、它们主动攻击人类时,会把触手甩出很远,先将游泳或潜水的人缠绕住.再用毒液阻断人的呼吸。据说,被海黄蜂袭击的人只有在受袭后几分钟内注射到解毒药,才能挽回一命!

[1]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一种淡蓝色的透明水母,形状像个箱子,有4个

明显的侧面,每个面都有20厘米长。

澳大利亚箱型水母有60条3米长的触须,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其重要特征是伞体呈立体箱形状以及有四条较粗壮的触手。它的触须可达3米长,每条触须上布满了储存毒液的刺细胞。澳大利亚箱形水母(俗称海黄蜂) ,是世界最毒的动物,它的刺细胞所释出的毒性比眼镜蛇还要毒,箱形水母的触须上生长着数千个储存毒液的刺细胞,不仅恶意的攻击,就连贝壳或皮肤不经意的剐蹭都会 *** 这些微小的毒刺。只要有谁胆敢招惹它,它就会疯狂地给任何人或东西注射已知最有效的神经毒素。可以让人在30秒内死亡。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属腔肠动物,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多在澳大利亚东北沿海水域,经常漂浮在昆士兰海岸的浅海水域。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游速超过4公里/小时。在炎热天气中,它们潜入深水处,只是在早晨和傍晚时才上浮到水面。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会游向海滨浴场。

澳大利亚箱形水母的繁殖方式为卵生。箱型水母每一个触角上都长着上千个小弯刺。每一个小弯刺上都有一个锋利的尖头。这些触角一旦被激发(或说当箱型水母受到 *** 时),便会立即发射毒刺,毒液就会直接进入受害者的体内。

猎物箱型水母的主要猎物是虾和小鱼。澳大利亚箱形水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毒的10种动物之一,这种箱形水母的毒性比眼镜蛇更危险。成年的箱水母,有足球那么大,蘑菇状,近乎透明。一个成年的箱水母,触须上有几十亿个毒囊和毒针,足够用来杀死20个人,毒性之大可见一斑。它的毒液主要损害的是心脏,当箱水母的毒液侵入人的心脏时,会破坏肌体细胞跳动节奏的一致性,从而使心脏不能正常供血,导致人迅速死亡。

[2]唯一能够避免遭受海黄蜂进攻的方法就是避免在这种水母出没的海域游泳。在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所有海滩上都出现了提醒人们注意这种水母的警示牌。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解毒药以及防范其进攻的方法。

本文章从网络摘录,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更多世界上十大毒物排行榜最新(世界上十大毒物排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