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我们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死能够取得胜利,是毛主席的正确理论指导给我们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亦是如此。
但是,在毛主席生前,却没有发表那部极其重要的理论结晶——《论十大关系》,这是为什么?
《论十大关系》的形成
新中国虽然成立了,但中国人民重铸辉煌却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是中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党为之奋斗的目标,但是如何从新民主主义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如何巩固和发展却让我们经历了一个极其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试图将我们扼杀在摇篮里,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对我们进行了严格的封锁,偌大世界,举目无援。
一时之间,只有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同情和支持新中国。在经过了朝鲜战争和 *** 叫嚣着“反攻大陆”之后,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等政策,与苏联结盟。
在国家的建设上,刚刚从枪林弹雨中退下来的中国 *** 还没有多少经验,只能根据现存的,对社会主义进行设想的资料和书籍还有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经验来建设中国,为此,我们吃了很多苦头,也走了很多弯路。
在政治上,苏联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经济上,苏联在较短的时间内依靠着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了一套以重工业优先发展的独立工业体系。当时的中国重工业极其不发达,有苏联老大哥的榜样在前,我们便依样画葫芦开始学习了。
但是,以为自己掌握了社会主义建设密码的苏联内部的模式却逐渐显现出了崩盘的迹象。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短时间里巩固了新生的政权,但是却不利于发挥人民的积极性,不利于解放生产力和长久改善民众的生活,高度封闭的外交政策也使苏联陷入了闭门造车的险境之中。
在新中国成立的最初三年里,我们基本上是照搬苏联模式,但是毛主席却一直隐隐觉得不满意,心情也不舒畅。直到1956年,苏共的二十大召开,虽然赫鲁晓夫传达出了很多错误的观念,但是此次的会议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大家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和教条。
赫鲁晓夫
以此事为契机,毛主席决定带领我党和我国人民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1956年2月14日至4月24日期间,毛主席和政治局、国务院的同志一起听取了三十四个部委的工作汇报。
除此之外,还看了国家计委编制的关于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国防工业建设规模速度、经济管理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对我国当下的各方面发展情况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第二天,毛主席便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报告了他在这两个月中不断思考和总结的智慧结晶——《论十大关系》。一个星期之后,毛主席又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如果说照搬苏联模式是新中国在初生阶段如婴儿般的“牙牙学语”,那么《论十大关系》便是真正融合了中国血脉的建设蓝图。
《论十大关系》便是提出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解决的十大矛盾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这十大关系主要涉及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社会政治生活领域的方针政策和向外国学习的问题等方面的思考。
毛主席的这一经典著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正如 *** 写给毛主席的信中所说的,“这篇东西太重要了,对当前和以后,都有很大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意义。” *** 所预想的不错,《论十大关系》直到今天都焕发着生命力。
然而,这样开天辟地般的著作,毛主席却几次不同意他发表,一直到1976年才在《人民日报》上得以发表。
久未发表的治国良方
1957年5月18日,毛主席在一次 *** 同志小规模的会议上提到了《论十大关系》,他说:“去年4月讲的‘十大关系’已经一年了,也还不准备发表。”
毛主席是一个非常重视实践的人,当时在提出了“十大关系”之后,首先是在党的高级干部中进行过传达,正确处理十大关系,作为八大的指导方针,多方面地体现在大会的政治报告中。
因为之前学习苏联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让毛主席觉得,《论十大关系》虽说已经是多方听取意见所形成的结晶,但仍需要根据现有不断变化的情况进行改进,所以不急着发表。
况且,毛主席的许多文章其实都是依照讲话而整理成文的,这次将《论十大关系》先在党内传阅,也是如往常一样,除了他自己反复思考,斟酌修改之外,还希望能够得到其他领导人的不同意见,将这篇文章修改得臻于完善。
毛主席一直以来都有着这个习惯,据郭沫若回忆,毛主席写文章标点符号都不放松。1949年第一届全国政协产生的几个 *** 和宣言,毛主席亲自校对,务求一个标点都不出现问题。
某年,山西省委上报了一篇文章《大泉山怎样由荒凉的土山成为绿树成荫、花果满山》,这篇文章在交到毛主席手上之前,已经由各级部门数次修改过。
但是毛主席还是对这篇文章精雕细琢,光是标题就经过了多次的斟酌,最后改成了《看,大泉山变了样子!》,另外正文部分仅首页、中间页和末页这三页就已经修改了六十多处,可想而知毛主席对待公开发表的文章有多么认真细致。
更何况是对于国家发展规划来说极其重要的《论十大关系》,他再三斟酌一直未发表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此外,毛主席其实还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他讲话历来不喜欢被记录,据杨尚昆回忆,在50年代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毛主席看到他和胡乔木正在纪录讲话,便把本子要过来看了一眼,说:“你们记这些干什么,以后不要记了。”
所以,毛主席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既没有录音也没有速记,中央办公厅还是根据之后几位同志笔记整理出来的稿子,其实根本达不到毛主席发表文章水平的要求,他拿到这个版本之后非常不满意,后续还进行过很多次的修改。
所以,这也是《论十大关系》发表路上的障碍之一。
在1965年的时候,党内的同志曾经建议毛主席将修改稿《论十大关系》作为内部文件下发给县、团以上的各级党委进行学习,毛主席在批示的时候说,此稿还不是特别满意,将它下发到全国各个单位去,征求下意见也好,以便之后可以进行修改。
这时印发的“十大关系”稿,是以毛主席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话纪录为基础,吸收4月25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整理成的,依照毛主席的意见,在1965年12月27日以中发(65)751号文件(秘密)印发。
1965年的这份向毛主席征求意见的稿子依然只是一个比底稿稍微完整一点的版本:将小标题(四)修改为“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九)修改为“是非关系”;(十)修改为“中国和外国关系”,总体变动不大,所以毛主席没有同意在此时发表。
此事就这样搁置了下来,而这一搁置,就又过了十年的时间。1975年, ***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和《 *** 选集》第五卷编辑工作期间,曾经向毛主席报告过《论十大关系》一文的相关事宜。
*** 向毛主席报告,《论十大关系》已经按照两次讲话纪录的稿本进行了综合的整理,并且还在随后写给毛主席的信中强调,这次的整理比较成功,“我们有这样的想法:希望早日定稿,定稿后即予公开发表,并作为全国学理论的重要文献。”
毛主席十分重视 *** 同志提的建议,拿到报告之后,当天就在办公室进行了批示,毛主席表示他同意将定稿版本的《论十大关系》印发给政治局同志阅览,但先不要公开,也不要登报。
毛主席的意思是,将《论十大关系》一文收录到他的《 *** 选集》里,随选集一起公开,就不必单独公开发表了。所以,一直是到了1975年,《论十大关系》面世之后近二十年之后,才由毛主席亲自审定正式定稿。
1976年9月9日,共和国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也是这年的12月26日,在毛主席诞辰83周年纪念日当天,《人民日报》等全国的主要报纸刊载了公开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一文;《红旗》杂志等全国主要期刊的1977年第一期都转载了此文。
随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全国各个主要的出版单位,都印行了大量的不同装祯形式的单行本,同时,少数民族文字版本和海外版本也马不停蹄地面世,一场学习毛主席《论十大关系》的热潮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兴起。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 *** 人“开始提出我们自己的建设路线”,较为系统地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开始。
但是在此文形成的初期,毛主席认为,我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诸多问题的思考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毛主席最为信奉的便是“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倘若还有一部分理念未经过实践的检验,实在不是发表的最佳时机。
并且两次讲话的讲稿都因为种种原因,未得到妥善地整理,这对于《论十大关系》的发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况且,毛主席从来都不是一个急功近利的人,他提出“十大关系”,是想要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指一条明路,并非是想要拿着这篇文章收获什么名声和荣誉,这于他来说,根本无从挂齿。
所以,尽管毛主席一直对《论十大关系》之前的调查研究评价很高,但是对文章本身却一直不满意,他想要的是一份符合国情的完美的理论,为此延迟发表,也不难理解了。
《论十大关系》自发表以来,其所蕴含的探索近十年和方法论意义一直都被中国 *** 所传承着,即使在 *** 八大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偏离了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设定的正确航线。
但是我党的领导人在1965年和1975年两次希望借助《论十大关系》的力量将国家拉回正轨,足以说明他的正确性和生命力。
此外,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要正确处理重点和非重点,用抓好重点来促进非重点的更好解决。这样一种辩证的方法论,在我党后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一直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且,在此文中,毛主席始终强调着我们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建设社会主义,也就是要紧紧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来改造这个世界。这也是我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中国 *** 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论十大关系》虽然已经发表了四十多年,但其中蕴含的毛主席治国理政的智慧,毛主席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看法,是值得我们永远去学习和传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