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原訂在5月16日舉行的浮針研討會,因為疫情升溫,台北市、新北市在5月15日宣佈進入三級警戒而暫停延期,等了三個多月,疫情警戒降級後,決定重啟課程,敲定講師,訂了日期,沒想到課程前一週Delta變種株病毒讓疫情拉警報,半路還殺出個璨樹颱風,課前一天暴風圈要包圍台灣島!
差一點又得放棄,還好狂風暴雨跟升溫的疫情,都澆不熄浮針生力軍學習的熱忱,順利開課。
早上在周立偉教授的解說下拉開序幕,中西醫的臨床醫師共聚一堂,以治癒患者的病痛為初心,好奇與熱情當作學習的燃料,各個振筆疾書。周老師不愧是浮針三段,縱橫古今,從浮針的誕生一路講到現代的科研,再從中西醫的生病理一路剖析到浮針特有的肌肉致病論,令學員意猶未盡。在理論講授的空檔穿插的示範實作裡,就已經讓與會學員對浮針嘖嘖稱奇,更別說是下午的上下肢常見病的實作,著實讓學員們迫不及待。
下午由浮針一段的黃詩偉醫師打頭陣,用實作的影片來讓學員們知道怎麼選擇進針點、如何找尋患肌,與如何設計再灌注動作。接著由台灣浮針醫學會的秘書長黃敬軒主任帶著大家探尋浮針的能耐,如何將浮針納入肌骨疾病的治療中,提升療效,亦莊亦諧,印象深刻。
在學員的實作過程中,可以發現到初學者對於技巧部分掌握度的關鍵,就在於標準作業流程的要求度。符仲華老師為了能讓學習浮針的人都可以快速的掌握著浮針治療的訣竅,煞費苦心的設計了許多的操作流程及規範,例如:拿進針器的手勢,掃散的手勢,操作掃散的頻率及次數,這些看似繁瑣的規定規範,正是讓浮針人能夠標準統一操作浮針的關鍵。俗諺說:魔鬼都藏在細節裡,講的就是這個道理。難怪老浮針人對細節是非常講究。
精彩记录
滑动查看更多
看著學員們操作的背影,不禁思考著…浮針的特色。
浮針就是來自針灸,基於基礎醫學的現代針灸。
什麼叫「科學」?能有再現性的就是科學。
操作之後,立即檢驗,普天之下,中西療法,誰能出浮針其右?
最後用一短句與各位浮針人分享:思路明白了,技巧到位了,步驟都標準化了,療效能不提高嗎?
金剛非堅,願力最堅。台灣浮針醫學會,與全球浮針人,在為了替眾生解決病痛的目標上,持續精進,不段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