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和珅财富排名(和珅在现在能排首富吗),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和珅财富排名(和珅在现在能排首富吗)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和珅财富排名(和珅在现在能排首富吗)

现在这个时代,科技发达,物欲横流,赚钱成为了唯一的成功标准,谁拥有的财富越多,就说明谁最成功。当今中国的富豪,双马一王的名字,大家都耳熟能详了,那么清朝的富豪,大家又知道哪些呢?

今期,我们通过史料,盘点一下清朝的十大富豪。

一,和珅(约2亿两白银身家)

说到清朝的富豪,肯定绕不过这个乾隆朝大贪官——和珅。

(和珅剧照)

2001年,美国《华尔街日报》统计了近1000年来,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其中就有6个中国人。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刘瑾、和坤、伍秉鉴和宋子文。

清朝个人财富最多的,无疑是和珅,他当官所贪的财富,至今还令我们可望而不可及。他具体有多少钱,我们还真不知道,目前研究他家产的主要有三份史料:《和珅犯罪全案档》、薛福成野史《庸庵笔记》里面记载的《查抄和珅住宅花园清单》和《查抄和珅家产清单》、戴联奎传下的《嘉庆四年正月丁卯抄检和珅相府物品清单》。

遗憾的是,最可信的戴联奎传下的抄家清单破损严重。因此,大家只能估计和珅身家大约在2亿两至11亿两白银。《华尔街日报》的那次报道中,和珅拥有2.2亿两白银的财富。

网友调侃和珅的名言是:我怎么就管不住这手呢。

二,伍秉鉴(约2600万两白银身家)

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中,只有伍秉鉴是唯一一个,凭借商业贸易成为世界首富的中国人。

(伍秉鉴)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在1757年,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而广州十三行是当时唯一合法的外贸通道。

由于垄断了外贸市场,十三行富到流油,上缴的关税由每年的几十万到上百万,成了“天子南国库”,伍秉鉴作为十三行的商行首领,真正拥有了富可敌国的钱财(嘉庆十七年国库约502万两)。1834年,据伍家自己估算,他们已有财产约2600万两(当时美国最富有的人也只有700万两)。

俗话说,逢商必奸,资本是贪婪的,资本来到世间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到了伍秉鉴这里却是个例外,他虽然贵为世界首富,但一刻都没忘本,他和十三行的行商们,深沉地爱着祖国。

*** 战争时,他们积极奔走募捐,出资修建堡垒,建造战舰,制作大炮。当英国军舰到达广东虎门外,面对坚固的横档屿防御工程时,发现无计可施——该工程正是两年前伍家等行商,自愿捐资10万两白银建造的。

(爱国行商们捐款铸造的大炮)

1841年5月, *** 无能的满清 *** ,在奕山带领下直接认输投降,随后签订了的《广州和约》。按协议,满清 *** 一个星期内要交600 万元赔款;英军才会退至虎门炮台以外,这笔赔偿巨款,超过三分之一由十三行商人们掏腰包,其中伍秉鉴最多,出了110万元。

最可悲的是,无论伍秉鉴怎么花钱,都买不来满清 *** 骨气,它还是不争气地跪了。

三,潘振承 (约2000万两白银身家)

潘振承,原是福建漳州贫农,这是在伍秉鉴之前的另一个世界首富。

(潘振承)

潘振承年轻时,当水手跟船三下吕宋(菲律宾),24岁时,离开福建,进入广东打工;先期投靠一个同是福建人的陈姓老板,在洋行里当经理,由于潘的能力出色,得到老板赏识重用,放手给他全权经营,令潘振承得到足够的锻炼,与无数的人脉资源、客户资源。

几年后,陈老板赚够钱回家享福去了。手头积攒了一笔钱的潘振承,立刻全盘接过陈老板的生意、人脉资源、客户资源,创立同文行,开始自己经营。

牛逼的人物,始终会发光,潘振承凭借他的手腕,一路高歌猛进,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他的同文行(后来改为同孚行)几乎垄断了与英商的生丝贸易,被满清 *** 选为广州十三行商总。

我们知道,只要涉及垄断,那么谁都可以躺着收钱。据1860年《广东通讯》转载法国有关杂志称,同孚行资产达2000万两白银。

潘振承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做生意一定要诚信。因为诚信,客户不仅乐意跟他做生意不用担心被坑,而且甘愿先把货款预付给他,最高的一次达60.15万两白银。

潘的诚信经营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广东商人的心里,所以粤商才在现代商界首屈一指。

四,卢观恒(约2000万两白银身家)

卢观恒,出生于广东江门的一个贫农家庭。

卢观恒

由于家贫没有读书,文化水平不高,但是眼光独到,他不甘心平庸一生,于是从江门乡下出来广州谋生。

当时广州十三行,垄断了一切对外贸易,尤其是伍家与潘家,两家几乎占据了进出口贸易三分之二的市场,剩下的汤水才轮到其他行商和小商贩们去喝。

又因为垄断,广州行商们收购外商的货物时,往往会 *** 压价,很多外商不得不忍痛割肉销售。

一情况被这农家小子发觉后,他立马想到一个绝妙的无本生意——代人存货兼卖货。他发挥自己的优势,整合资源,先是代房东看管闲置的房屋,然后把这些闲置房屋租给洋商储存货物,一方面可以收取租金,另一方面又可以帮这些洋商卖货,赚取提成。

卢观恒聪明又勤快,且很快将外商的存货卖光,洋商资金回笼迅速,得到了高额的利润,他们在欣喜若狂之余,不断运来洋货委托卢观恒销售。如此一来,卢观恒就变成了代理商人, 走上了致富发家之路。

外商的信任,给卢观恒带来了滚滚财源,生意越做越大,动辄十数万元,声名鹊起。后来他创办了广利行,正式从一个非法商人成为广州十三行之一。诚信为他带来了无尽的财富,他的广利行垄断了全国的棉花和大部分的茶叶对外贸易市场。

(油画:十三行商人与洋商在谈生意)

垄断,就意味着暴利,卢观恒成为继伍家与潘家之后的超级大富豪,跻身广州四大家族之一。

卢观恒有多少身家?由于他本人不肯透露,我们只能推测。据《潮连乡志》记载,卢观恒死后,他四个儿子每人分得100万两白银的现金。有人依此估算他全盛时至少拥有不下2000万两白银的身家。

卢观恒的发家致富告诉我们,商机无处不在,看你能不能看到,看到了敢不敢去做,做了之后能不能做好,做好之后还能不能做大做强。

五,胡雪岩(约2000万两白银身家)

胡雪岩,安徽人,原是一个贫寒的钱庄小伙计,受到“阜康钱庄”老板赏识提拔,由于他出色的经商能力,让老板放心的把钱庄交给了他管。

胡雪岩

他在动荡年代,攀上了左宗棠,之后一直平步青云,生意官职节节升高,尤其是洋务运动期间,胡雪岩积累了大笔资产,成为左宗棠的钱袋子。

他最高光时刻,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时,当时朝廷分为“海防”与“塞防”两派,很多人都不支持出兵收复新疆,在左宗棠的据理力争,慈禧老太婆最终还是同意了西征,可是她不想出军费,叫左公自己想办法,西征军费预估要2000万两,左公为此愁白了头。(后来满清 *** 挤出了500万两,缺口1500万两。可恨的老太婆办大寿时,却浪费了无数钱财)

钱袋子胡雪岩,自告奋勇地扛下了借款这个重担。他先后向六次出面向洋商借外债,达1870万两白银。再加上左宗棠自己借的小部分,终于解决了西征军费问题。

在左公收复新疆后,胡雪岩因为功劳,不但发家致富,还高升朝廷正二品大员!得赐黄马褂,成为首屈一指的红顶商人,中国首富。据了解,那时的胡雪岩个人资产达2000万两以上。

晚年,因受左宗棠与李鸿章政治斗争牵连,胡家迅速衰败,但胡氏后人爱国之心,并不比先祖少半点,他们的铮铮铁骨,一直活跃在救国抗日战场。与另一个首富盛宣怀的后人,形成鲜明的对比。

六,盛宣怀(1160万两身家)

盛宣怀发达原因与胡雪岩一样,有其时代背景的,他早年进入了李鸿章阵型,给其兴办洋务发展各种实业,那时候满清 *** 正在开展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 *** 的盛宣怀,与胡雪岩一样,赚得盘满钵满,成为时代的新财富者。

(盛宣怀)

由于左宗棠和李鸿章政治理念不合,李鸿章指使盛宣怀,用商业战争手段,干掉了当时的中国首富胡雪岩,成为新的中国首富。

俗话说,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盛家的钱财取之于民,他也确实用之于民。于是,盛宣怀化身为慈善家,他在天津创立广仁堂,在上海开创万国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赈济家之一。晚年一直关心慈善,死前留有遗产约1160万两,以及愚斋义庄等慈善机构,可惜他的子孙太垃圾,没几年就败光了,整个豪门四散崩塌。

还有2个孙子,在抗战期间出国去日本了,彻底抛弃了祖宗。

七,乔致庸(约1000万两以上)

乔致庸,山西人,晋商代表之一,号称“亮财主”。

乔家起家是乾隆年间,乔贵发由一介农民打拼下一个商业大帝国,不过在太平军起义时期,乔家差点败亡,乔致庸以儒生身份接手家族生意。救家族事业于水火,一步步做得更大更强。

(乔致庸剧照)

乔家原有复字号商号,乔致庸借此向全国各地建立商号,先后在京、津、东北、长江流域各城镇设立。西至 *** 、西安,东至南京、上海、杭州,北至张家口、归化、包头,东北至沈阳等地,均设有乔氏商号。

有人估算,乔氏在全国各地的票号、钱庄、当铺、粮店等200多处,有流动资金700—1000万两以上,加上土地房产等不动产,有资产数千万两。

乔致庸晚年时,修建了乔家大院,整个院落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是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青砖墙,大门为城门式洞式,奢华无比。电视剧《乔家大院》即以此为题,展开乔家的点点滴滴。

八,亢嗣鼎(约1000万两白银身家)

这是一个典型为富不仁的代表,山西人,号称亢百万。

(亢嗣鼎剧照)

查史料得知,亢百万发家致富的地方是扬州,凭的就是卖盐。当时满清 *** 给盐商们颁发盐引,让他们在沿海产盐区,凭盐引进货,贩卖到指定地区,以此牟利。

只要稍微有点历史的人,都会知道,卖盐是一本万利的必赚行业,盐商是历年历代最富有的商人群体。

亢百万发达后,进军典当行与钱庄,并用雄厚的财力,强势挤死同行,垄断市场,留下了无数让人愤恨的传说,最典型的是500尊金罗汉逼跨同行的故事。

(亢家钱庄)

垄断了典当行与钱庄后,又染指粮食市场,成为整个北方最大的粮食商,店铺甚至遍布北京城,据《临汾县志》记载,亢家单单用来储存粮食的仓库,就多达数千座。有钱有势就买田买地,亢嗣鼎又成为了拥有无数地产的大地主。

据史料猜测,亢嗣鼎生前身家超过千万两银子,到了清末,亢氏家族资产增大了几倍,达数千万两。

九,叶上林(约1000万两白银身家)

叶上林,广东南海人,又是一位白手起家的典型。不过他起点有些高,他走入职场的第一份工作,是给世界首富潘振承的同文行当账房先生,相当于财务总监。在职位上他累积了经验、人脉资源、和客户资源,不久后决定自己干。

(叶上林)

由于资金不足,且没有营业执照,他只得跟一位名叫石中和的行商合伙做外贸生意,创办义成行。三年后,即乾隆六十年(1792年),广州商行爆发了破产潮,石中和破产,他们创办的公司岌岌可危。

叶上林只得向老东主潘家借钱,凑够资金订购福建运来的茶叶,希望来年能卖个好价钱。潘家二话没说,立马给钱,第二年叶上林果然凭借茶叶,打了漂亮的翻身仗。(当时伍、潘、卢、林四大家族都沾亲带故,组成“互助组”,谁家有难都会伸以援手)

挺过了破产危机的叶上林,开始占领在此次破产潮中空出来的市场,并迅速扩大。

那次破产潮给叶上林的教训是现金流一定要充足,他只做直接收现银的生意,不做定金和白条的生意,而且绝不进口他自认为市场前景不佳的货物。

(现金流为王)

多年后,他的义成行经营范围既有输出生丝、茶叶、木材等原料品,也有输入糖、烟、酒、五金、百货等生活物资,甚至连机器、石油、 *** 、军火等战略物资和违禁品都敢进口,真是无利不起早。

他没有垄断某些商品,但是他的经营范围很大,照样给他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成为坐拥千万两身家的广州富豪。

十,江春(约1000万两以上?)

再三强调,历史上与盐沾边的,都是暴利,清朝大盐商江春,就凭借盐业成为富可敌国的人物。

(江春剧照)

安徽人江春,在22岁的乡试中落榜后,不再醉心科举,开始接手经营祖传在扬州的盐业。

据了解,江家与程、汪、方、吴等诸姓,原为徽州歙县之士绅大族,他们先祖开辟盐业经营于扬州,而越做越大,深深扎根在扬州。那时候,在扬州最有钱的不是本地人,而是那群卖盐的徽商。

富二代江春接过家族生意后,凭借出色的经商手段,前后40多年时间,令家族跻身两淮盐业的绝顶巨头。

江春多有钱呢?笔者猜测超千万两白银不是问题。由于没有资料直接记载他的家产,因此,只能从侧面去推测一二。

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盐商们富甲天下,家产百万两白银者,属于不入流的小商贩,被大盐商们随意呼斥却不敢有任何不满。那么作为盐业总商的江春,他的资产百万以上是肯定的。除此之外,他多次组织在朝廷的平乱战争中捐钱,江春自己先后均捐款了上百万两银子,他组织盐商们领衔捐输就有6 次,银两总数达1200万两之多。

(乾隆南巡图:无锡至苏州)

江春的钱多到震惊了乾隆,进而以平民身份与皇帝结交,乾隆六下江南,江春带领盐商们策划接待,前后共花费白银1120多万两,乾隆要打赏沿途人士,江春迫不及待的奉上百万两白银,让其可随意打赏。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有一则一夜成塔的故事: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览,船到五亭桥畔,忽然对陪同官员说: “这里多像京城北海的‘琼岛春阴’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

旁边的江春听后灵机一动,连夜派人去搬来食盐,盐包为基础,白纸扎为表面,在一夜之间堆起一座假塔。第二天清晨,皇帝老儿一看,只见五亭桥旁一座白塔巍然耸立,大吃一惊以为是天降神迹,旁边的太监连忙跪奏道:“是大盐商,为弥补圣上游西湖之憾,连夜赶制而成的。”乾隆听后不由大叹,盐商的财力伟哉!

(后人根据典故建造的白塔)

后来,江春经营资金周转不济时,乾隆还特意从内库借了55万两给他应急,能让皇帝主动借钱给他花,历史上唯独这一个。(电视剧《大清盐商》说的就是这个群体。)

钱,人人都爱,希望大家看了富豪们的故事,能有所悟,进而发家致富。

更多和珅财富排名(和珅在现在能排首富吗)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