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为艺术与为生活】
我常常会想起古尔德——钢琴大师。
50岁的古尔德早逝。他离群索居,拒绝与大众打交道;只愿意用录音作品与听众保持联系。
他演绎的巴赫开启了巴洛克活跃于今的新时代。
因为长年常眠,很早就听说《哥德堡变奏》能催眠,结果我越听越清醒。
身体力行,不仅在作品,在做人上,他们努力想活成内外统一。
这是许多名人带给我们遐想的原因。
“怪诞”的古尔德,再真实不过。认为许多人怪诞,不过是我们还没有达到认同的境界而已。
我常常会想象这些“闭关”至死的名人,活着的状态。
比如,马龙白兰度认为越与人相处越受其害。
因为理解力不够用,普通的大多数人用语言无所忌惮进行中伤毁谤,足够致死。
选择孤独与自绝的人们,如果不是名人,总是会被人恶意质疑,除了嘲笑外,还有打击谩骂。
在我们选择一种生活方式,与社会保持距离,除了抵抗内在的孤独外,更多时候要抵挡来自周遭生活的正面压力。
诸葛亮的训诫就有“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没有这句明言作参照,许多活得明白的人都能体验到淡泊/宁静是内在能量的必然。
傅雷(《家书》)说:“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得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观众的心灵?”
我们都会认同这一点,“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是伟大艺术家的具备特质。
这也是大多数人难以达到的境界,所以艺术家如此珍贵而不可多得。
【有个永不寂寞的地方】
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这是海明威说的。
海明威晚年自杀而死。
我想,除了对自我的不满足外,身体对他的摧残应该是致命的。
写《巴黎盛宴》时,他在一个精力充沛对生活充满热望的年纪。
书里有许多“怪诞”,活力四射的人们,他们年轻忠于自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在觅食以外求知和践行。
他们都那么快乐。
吃顿12只的牡蛎大餐就半瓶干白,“空虚感消失”了,他高兴起来,然后开始度过寒冷寻找温暖地方。
除了饿,就是不停工作,工作。
最美的生活就是躺在温暖的床上,可以看到星空;然后能看书和写作。
那时,圣母院还在;穿过卢森堡公园,年轻的海明威常常步行去博物馆看塞尚/马奈/莫奈等印象派的画。
卢浮宫正在包揽各种大画作的过程中。
艺术总是能给懂它的人们格外的恩崇。最怕的是许多人活着,其实都是活死尸。
鲜活的生命都在一场自制的“盛宴”里。
菲茨拉杰德也在那里。伏尔泰饭店的阔绰他去不了。
塞纳河有吃狗(?)鱼的馆子,手头宽裕时,他会去“神奇渔场”餐厅那里点上煎鱼配好白葡萄酒。
“我在塞纳河边永不寂寞”——他自足地说。
【爱情和春天必来】
寒冷如期而至使穷困更显潦倒,但是春天总是会来。
一如爱情。即使在穷人等死的的墓穴一样的城。
也许爱情和春天一样会夭折。
我想,《霍乱时期的爱情》才有真正的马尔克斯;才是他灵魂和身体不会衰老的城
流亡者的死,这本书的“孤独”与强大的力量以死为开端。
他的情人说,她不会浪费一滴眼泪和余生,在慢火煮炖的回忆的蛆肉汤中煎熬……
医生也在追赶那种“怪诞”的鹦鹉时,倒在芒果树下。
他72岁的妻子的手富有弹性且无斑,紧贴脸部的短发泛着钢铁样的蓝色光芒。
她因年龄的减损又因性格而弥被回来了。
81岁的医生从不在早晨阅读文学,他温文尔雅,保留着当年从巴黎回来的样子。
苦杏仁味是受阻爱情后的命运;大苦艾花茶与大蒜就面包的早餐;芒果树枝繁叶茂……
在她成为寡妇的第一个晚上,他们遇见的51年9个月零4天后,他才再一次向她重申对她忠诚的爱情。
在马尔克斯的意念里,爱情就是当季花香的喜悦和薄雾般忧愁夹杂着腐臭水汽的疫病城组成。
只有,人性与 *** ,怪诞与庸常,与我们永存共处。
这才是完整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