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施工工艺标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施工工艺标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施工工艺标准)

一、柱钢筋

1、工艺流程

2、主控工艺控制标准

1、修整柱钢筋:

1.1 柱钢筋定位:不少于3道定位箍筋,根部两道,板面起150mm设一道;

1.2 柱纵向筋或插筋上的砼、油渍、锈斑等污物清理干净;

1.3 复核主筋定位情况,保护层厚度。

2、套柱箍筋:

2.1 箍筋端头应弯成135°,平直段长度不小于10d。

3、安装竖向受力筋:

3.1 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或焊接(电渣压力焊)连接时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接头宜相互错开,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小于500mm;

3.2 焊包突出部位至少高出钢筋表面 4mm,接头处弯折角度不大于 4 度,接头处钢筋轴线偏移不大于 0.1d 且不超过 2mm;

3.3 直螺纹连接丝扣的外露圈数单边不能超过 2 圈,两端钢筋拧入套筒长度差值不大于一个丝距;

3.4 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1.3L;

3.5 接头宜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同一截面焊接接头不得大于50%。

4、箍筋绑扎:

4.1第一道箍筋的位置离板面 50mm;箍筋间距控制线偏差控制在 20mm 以内;

4.2 柱底部箍筋的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的长边尺寸和所在楼层楼层柱净高度的1/6,且不应小于500mm,加密区箍筋间距不大于 10cm 且不大于 5d(d为主筋较小直径);

4.3 柱顶部箍筋加密高度不应小于“柱底部箍筋加密区高度+柱顶部截面最大梁的截面高度”;

4.4 柱筋保护层垫块应绑在柱竖筋外皮,间距不大于1000mm。

5、柱钢筋验收:

5.1 钢筋形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3、细部节点:

基础反梁框架柱安装构造要求

柱筋纠偏

框架柱(角)边柱主筋收头

二、剪力墙钢筋

1、工艺流程

2、主控工艺控制标准

1、立2-4 根纵向钢筋, 画水平间距,绑定 位横向钢筋:

1.1 立纵向钢筋要求画绑扎线,间距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

1.2剪力墙中有暗梁、暗柱时,应先绑暗梁、暗柱再绑周围横筋。

2、绑扎其余纵、横向钢筋:

2.1 主筋与伸出搭接筋的搭接长度符合要求,且须绑扎 3 个点,绑扎接头相互错开;

2.2 第一道竖向钢筋与暗柱间的距离宜为竖向钢筋间距,第一道水平筋距板面50mm;

2.3 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2La,同排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及上、下相邻水平分布钢筋的搭接接头之间沿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宜小于500mm,横向分布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2la(la 为钢筋锚固长度);

2.4 竖向钢筋顶部弯折水平段≥12d,并保证锚固长度(从板底算起),端部有暗柱时剪力墙水平钢筋端部弯折水平段为10d;

2.5墙体水平筋与暗柱箍筋应错开 20mm 以上,竖筋距暗柱50mm;

2.6 剪力墙洞口尺寸≤300mm 时,钢筋绕过洞口,洞口尺寸>300mm 时,洞口设附加筋。

3、绑扎拉筋或支撑筋:

3.1 梯子筋竖向钢筋直径宜比墙体竖向钢筋大一型号,原位替代墙体钢筋,间距 1500mm 左右,水平钢筋直径同墙体水平筋,长度为墙体厚度-2mm;

3.2拉筋端头应弯成 135°,平直部分长度不小于 10d;

3.3 定位筋每隔30cm设置一道。

4、剪力墙钢筋验收:

4.1 钢筋形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细部节点

转角墙端部水平钢筋锚固

剪力墙端部水平钢筋锚固

剪力墙水平筋交错搭接

剪力墙竖向钢筋锚固

洞口钢筋安装构造

转角墙端部水平钢筋锚固

三、梁钢筋

1、工艺流程

2、主控工艺控制标准

1、画箍筋间距线:

1.1 在梁侧模板上画箍筋间距线,线偏差控制在20mm以内;

1.2 梁端部第一个箍筋距离柱节点边缘50mm。

2、在主次梁模板上口铺横杆树根、在横杆上面放箍筋:

2.1 横杆间距控在1.5m以内;

2.2 横杆一般采用φ48mm钢管;

2.3 按照箍筋定位线放箍筋,箍筋封闭口摆放在梁顶两侧边,左右间隔摆放;

2.4 梁内二排筋绑扎应紧贴箍筋端头弯钩下部,如做成封闭箍,则应满足钢筋外边缘上下间距 25mm。

3、穿主、次梁下层钢筋-穿主、次梁上层钢筋:

3.1 梁的受力钢筋直径<22mm 时,可采用绑扎接头,当≥22mm 时,宜采用机械连接与焊接接头;

3.2 搭接长度末端与钢筋弯折处距离≮10d;

3.3 受拉区搭接接头任一区域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50%;

3.4 梁上部纵向钢筋水平方向的最小净距(即钢筋外边缘 之间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30mm和1.5d。各排钢筋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25mm和d;

3.5 当梁的腹板高度≥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沿梁高度范围内配置纵向构造钢筋;

3.6 吊筋弯起段应伸至梁上边缘并且加水平段20d,弯起角度当主梁高≤800mm为45度,>800mm时为60度。

4、按箍筋间距绑扎:

4.1箍筋的端头应弯成 135°,平直段分长度不小于 10d,如做成封闭箍,单面焊缝长度 5d;

4.2抗震等级为一级,箍筋加密区为 2 倍梁高,且≥500mm,抗震等级为二、三、四级,箍筋加密区为 1.5 倍梁高,且≥500mm;

4.3框架结构中,次梁上下主筋置于主梁上下主筋之上,框架连梁的上下主筋置于框架主梁的上下主 筋之上,主梁内箍筋正常布置,次梁箍筋应从距梁节点 50mm 处开始布置。

5、梁钢筋验收:

5.1 钢筋形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细部节点

悬挑梁(XL-)配筋构造

主次梁交接(未注明按附图二要求配置)

穿梁管洞口加强筋

四、楼板钢筋

1、工艺流程

2、主控工艺控制标准

1、弹板筋排列线、绑板下层钢筋:

1.1 主筋与分布筋排列线偏差控制在10mm内;

1.2 垫块间距一般为1.5m;

1.3 第一根板筋距梁或柱 50mm;

1.4 底筋绑扎过程中,预埋件、电线管、预留孔等及时配合安装,并且不得切断或移动钢筋。

2、放置钢筋马镫、绑板上层钢筋 :

2.1 马镫筋纵横间距一般为1m;

2.2 上层钢筋间距同底层钢筋间距;

2.3 负弯矩钢筋每个交点均要绑扎,其余与底筋相同。

3、楼(板)面钢筋验收:

3.1 钢筋形状、规格、尺寸、数量、间距、锚固长度、接头位置、保护层厚度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3.2 搭设规范钢筋马道,注意成品保护。

3、细部节点

板在端部支座的锚固构造

300<D≤1000,补强钢筋构造

板后浇带100%搭接留钢筋构造

更多钢筋工程施工工艺标准(钢筋施工工艺标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