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林语堂国人有几大俗(林语堂语录十大俗气),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林语堂国人有几大俗(林语堂语录十大俗气)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林语堂国人有几大俗(林语堂语录十大俗气)

林语堂曾经总结过当时人的十大恶俗,颇有讽刺和揶揄的意味,可谓一针见血,如今看来仍不过时。

其一,腰有十文钱,必振衣作响。越是没钱的人,越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没钱,瞧不起自己。有了一点小钱,就生怕别人不知道、看不见,想方设法地露富给人看。而真正的有钱人却总是表示自己对钱没有概念,对钱不感兴趣。明明娶了年轻漂亮的老婆,却说自己是脸盲。

一个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说明他越缺少什么。穷酸如孔乙己,有几个钱的时候也是“排出九文大钱”,很阔气的样子,没钱的时候却只能是“摸出四文大钱”了。杜甫诗云:“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兜里没钱怕人笑话,就多少留个一文钱。老杜的自我调侃,透露出了无尽的辛酸与无奈。其二,每与人言,必谈及贵戚。有些人说话,张口闭口都是自己有个朋友怎样怎样、有个亲戚怎样怎样。言必称他人,嘴里全是牛人牛事,说起来眉飞色舞,兴奋得不行,但就是不知道他自己到底有什么本事。原来不光狗仗人势,人也要仗人势。自己没本事,就拉别人做大旗,来显摆自己。就好像阿Q自己没本事,被人瞧不起,就说:“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

但是,祖上阔过,或者是还有亲戚阔着,与自己究竟又有多少关系呢?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自己未必能沾得上光,人家也未必愿意提携自己。其他人也不会因为你“与有荣焉”就高看你一眼,反而还会觉得可笑。说起来,刘姥姥还是贾府的亲戚呢,进大观园打秋风不还是得低三下四的,被人拿来寻开心。其三,遇美人,则急索登床。见了漂亮的人,就精虫上脑,不是放纵惯了,就是压抑久了。阿Q饥渴难耐,就连小尼姑的头都要摸上一把,之后还扑通一下跪在吴妈跟前,直接说:“我和你困觉,我和你困觉!”可把吴妈吓得不轻,招来一顿痛打。吴妈也是不幸,怎么就遇上了阿Q这种无赖呢?要是遇见了当今和她是本家的明星某签,自己就可以凭借年龄优势,躲过这一劫了。

其四,见问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态。问路之人,必是外地来的人。而被问路的人,大多是本地人。如今,各种工具齐全,问路的人倒是少多了。但本地人瞧不起外地人,见了外地人就面露鄙夷的神色,甚至恶语相向的例子,可是屡见不鲜。正黄旗通天纹的北京老太,嫌外地人来了太烦的上海老头,都把本地人的优越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其五,与友人相聚便高吟其酸腐诗文。

苏轼诗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诗书是用来内化为个人气质的,不是用来让人在口头上显摆的。在一次笔会上,有个作家问郑渊洁有没有读过外国某位作家的书,郑渊洁如实回答说没有读过,对方惊讶地说:“你连他的书都没有读过,你如何写作的?”郑渊洁说自己最近在看库斯卡雅的书,很受启发,还问大家都看过没有,在座大多数人都点头表示看过。然后,郑渊洁说:“这名字是我瞎编的。” *** 地把这群虚伪酸腐的文人嘲弄了一番。

其六,头已花白,却喜唱艳曲。这句话不是在说人老了就一定不能唱艳曲,而是在说为老不尊的问题。一般来说,大多数老人看上去都是慈眉善目的,活了大半辈子,也活明白了,懂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但偏偏就是有些人倚老卖老、为老不尊,满头白发却寡廉鲜耻。不管什么理由,见了不让座的年轻人就破口大骂。其七,施人一小惠便广布于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了别人的帮助,就应该铭记于心并找机会报答。但是,帮助了别人,就不要总是记在心上,想着让人感恩戴德,更不能到处宣扬,显摆自己的能力,而衬得受惠之人很无能。

《小窗幽记》中说:“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如果做了好事却急着让人知道,所谓的善就是恶的源头。有个人目的的善,其实并不纯粹。《小窗幽记》中还说:“怨因德彰,故使人德我,不若德怨之两忘;仇因恩立,故使人知恩,不若恩仇之俱泯。”德怨恩仇都是相对的,会发生转化的,与其让人感恩图报,不如德怨恩仇俱泯,不放在心上。其八,与人言谈便刁言以逞其才。所谓刁言,就是狡猾的言辞,机巧的言语。有的人得理不饶人,没理也要搅三分,爱逞口舌之快,与人争论,总要让人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

其九,借钱时其脸如丐,被人索债时其态如王。为了金钱而放弃尊严和人格的人,并不少见。借钱时唯唯诺诺、低三下四;被索债时却趾高气扬、其态如王,怪不得现在都说“欠钱的都是大爷”。其十,人前常多蜜语,人后必揭人短。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口蜜腹剑的人最是危险,表面上跟人和和气气,话说得比谁都好听,背地里却惯于搬弄是非。就像钱钟书所说的老实人的恶毒一样,“像饭里的沙砾或者出骨鱼片里未淨的刺,会给人一种不期待的伤痛。”《增广贤文》中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越是遇见说话好听的人,越要留个心眼,以免到头来被对方伤害。

更多林语堂国人有几大俗(林语堂语录十大俗气)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