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晚清民国是中国历史上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俗话说“太平古董,乱世黄金”,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一些古董宝物四散飘零无人问津,达官显贵、富家子弟由于都不差钱儿,纷纷成为古玩收藏交易店铺的常客。
张伯驹
在这些纨绔子弟当中,有两位与众不同极富个性的收藏巨擘,因为他们收取宝物并非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保护国家文物不至流失。
其中一位想必大家已经可以猜到,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民国大公子张伯驹,另一位在收藏成就上丝毫不逊于张伯驹,却鲜有人提起他的名字——郭葆昌。
郭葆昌
名震一时的郭葆昌,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身份,恐怕就是他曾做过袁世凯的大管家。
深谙官场“套路”的他不仅仕途丰顺,在古董界也玩得风生水起,瓷器、书画样样精通,凭借自己的眼力、地位和雄厚家产,郭葆昌保存了不少中华民族的稀世珍宝,最终成为划时代的大藏家。
郭葆昌在自家庭院留影
出身贫寒步步为营,袁世凯身边的大红人
1879年,郭葆昌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作为一个贫穷的农家孩子,他只读过几年私塾,谁也未曾料到,这个出身贫寒的穷小子,多年之后竟然一跃成为袁世凯的大管家。
老北京琉璃厂
1896年,当时只有17岁的郭葆昌,来到北京一家古玩铺当学徒。天资聪颖的他很快便掌握了一套鉴别古玩瓷器的真伪、出产年代、价值等丰富知识以及烧制工艺技能。
袁克文
当时许多富家子弟都是古玩店的常客,善于逢迎交际的郭葆昌,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古玩鉴赏经验,周到地为他们的鉴赏和交易服务,交到了很多有权势的朋友,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便是其中之一。
袁世凯
凭借这些显贵朋友们的权势。1912年,33岁的郭葆昌当上了顺德府知县。后来又在袁克文的引荐下,顺利进入了袁世凯的总统府担任总管。
由于郭葆昌聪明能干又善于察言观色,深得袁世凯的青睐,古玩收藏专家摇身一变,成为了袁世凯身边的大红人。
备受追捧的“洪宪瓷”,登上人生巅峰
郭葆昌不仅精于瓷器鉴赏,而且拥有高超的制瓷技艺。因此在袁府任总管期间,他任“陶务总监督”并管理景德镇窑,这也是景德镇御窑厂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
袁世凯登基大典
1913年,袁世凯开始筹备“复辟称帝”的事,郭葆昌适时发挥自己投机钻营的能力,建议袁世凯烧制一批精美的瓷器,作为高档礼品赠予各国公使,主要目的是为登基大典添彩,袁世凯心花怒放,并将这个重任交给了郭葆昌。
粉彩花卉过墙枝大盘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项任务郭葆昌完成得非常漂亮。
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赶在袁世凯“登基”之前烧制了4万件瓷器。以粉彩和珐琅彩为主,胎白而薄,色彩淡雅丰满,极为精美,每件瓷器上还标有“洪宪御制”字样,这就是名震一时的“洪宪瓷”。
彩绘陶潜图瓶
据说在烧制过程中,郭葆昌秉承“高标准严要求”的准则,逐件检视,不合格的一律毁掉,仅仅是烧制费用就开销140万大洋,要知道当时在北京买一套四合院,也只不过1500块大洋。
由此可见这是多么巨大的一笔开销,昙花一现的洪宪瓷精工巧作,存世极少。如今被古玩收藏界视作中国瓷业史上,仅有的一朵复兴之花而备受追捧。
郭葆昌也因此进一步发家致富,在定兴县老家购置地皮,盖起了一所深宅大院,盖房所用的银元都是用火车运来的。
这座用大量民脂民膏盖起的大宅,轰动了定兴县城,从此郭葆昌也成为定兴县四大富豪之一,走上人生巅峰。
“觯斋”所藏皆珍品,赚洋人钱不坑中国人
《觯斋瓷器图谱》
他的瓷器收藏在当时已经极负盛名,“觯斋”是他的斋号。
源于一件珍贵的青铜觯藏品,他编写的《觯斋瓷器图谱》,收录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其中不仅有罕见的宋元瓷,更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
郭葆昌制山水诗文执壶
袁世凯的皇帝梦破灭之后,郭葆昌隐居在北京东城秦老胡同的一所大宅院里,一些外国巨富常去他家里观赏和收买古瓷。其中也不乏诸多赝品,甚至还有他自己仿古制作的瓶瓶罐罐。
郭葆昌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称瓷器是别人所有,他只是作为鉴赏家予以推荐,这些附庸风雅的金发碧眼,常常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满载而归,郭老先生的忽悠能力可见一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赚钱要赚洋人钱,不能“坑”中国人
亦正亦邪心系国家,毕生收藏捐赠故宫
王献之《中秋帖》(局部),后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极品”
有人看不惯他的投机钻营,但他从未对别人造成伤害。
有人认为他“坑”洋人太不厚道,但他从不阿谀讨好侵略者。
这样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不断重复着抗战胜利后,将收藏的文物交给国家的誓愿。
王珣《伯远帖》(局部),后成为故宫博物院的“国宝极品”
1942年郭葆昌病逝,死前留下遗嘱,把一生的收藏全部捐赠给故宫,现在故宫里很多旷世罕见的珍宝,都曾经他之手。
马衡
对于郭葆昌在艺术收藏的修养,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曾作出如下评价:
像你这样的收藏家不多。做收藏家,一要真喜好,二要会鉴赏,三要有实力,还要有一般人所没有的境界。你是样样具备啊!
关于国家的大事从不含糊,正是这样的大胸怀大境界,成就了传奇藏家一生的精彩。
喜欢研习君的筒子们,记得关注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