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湛江市徐闻县历史悠久,文物丰富。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繁衍,并且创造了新石器文化,县西沿海发现的华丰岭山岗遗址,就是县早期文物的典型。
两汉时期,徐闻县曾设合浦郡治,是当时雷州半岛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至今发现的汉代文物非常丰富,分布在现县城西南沿海地区的大量汉代墓葬遗址,为研究徐闻乃至雷州半岛的早期经济、文化,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在徐闻县古代有八个景点被列为“徐阳八景”,它们都是哪个景点呢?下面给大家说说。
登云塔(雁塔嘲风):徐城中心叠塔七级,建于明代
登云塔在徐阳八景中素以“雁塔嘲风”之称。位于徐闻县徐城镇民主路与东方路“丁字”相交处。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由徐闻时任知县赵一鹤破土奠基。
塔体为八角楼台形,叠七层,每层有内室。体积自下而上逐层递减,底层内室直径3.35米,顶层内室直径1.24米,全塔高36.41米,踏跺(石阶)设在夹墙中,盘旋而登199级可至塔顶,塔身砖石泥灰沙结构,以砖为主,砌法一顺一丁,每层均有线砖和牙相间装饰,坚固美观,经360多年,至今古塔风貌依然。
登云塔座西朝东,每层设有假口泥砖结构建筑而成。施工主监人王廉(何方人氏,无史可考),用工最多时达241人之众,最少时也85人,耗资28103万贯钱,明天启三年(1623年)竣工落成。翌年八月四日,知县应世虞召开为塔题名会议,与会三十一人,无一发言。应世虞提议,塔之旁边原有一登云馆,是否把“登云”两字移过来?大家同声赞成。到天启五年刻字立碑,是为登云塔。这就是登云塔名称的由来。
由于塔处县城中心,登临绝顶不但可以俯瞰全城风光,每逢丽日晴天,还可远眺南海千帆,琼岛风光,故素以“雁塔嘲风”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该塔是徐闻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它为研究徐闻当时的建筑艺术留下宝贵的实物。1983年3月,徐闻县人民 *** 宣布其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8月徐闻县府拨款修缮。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山西太原人,清康熙年间任徐闻知县):高插浮屠景色幽,沧山环抱望中收。九霄挥锋千出肃,七级悬铃十里啁。突兀穿龙凌北斗,光分侵汉逼奎娄。相看已有登临兴,携友层层步月游。
骆克良(徐闻那练村举人,清代曾任琼州、南雄、廉州三府教授的乡贤):窗开面面塔临风,若雁高翔啸半空。无翅能飞冲碧汉,有铃独语叩苍穹。声倾北寺惊寒鹤,影倒南塘映彩虹。名字一经题不朽,骚坛千古重文雄。
吴光森(清代徐闻龙屯村人):上逼扶摇啸晚晴,浮屠万仞卓危城。塔铃语月重霄迥,风锋鏖空夜气清。对阁松涛频答响,倚栏天籁细传声。题名人往流遗迹,尚讶霓裳奏玉京。
石门岭(石门玉立):县西十里有石门岭,岭上有两石对崎若门,称为“石门玉立”,又有石洞称仙人洞,相传昔有仙人于石上奕棋。又有一池,四时不涸
雷州半岛多死火山,在不少官方史料中,便被戏称为火山口上的城市和乡村;这其中又以南部徐闻县的火山口最多。而在众多的火山口中,最为著名的便算是石门岭火山口。
石门岭,在徐城镇西5公里处,因岭上原有二巨石对崎像门而得名。岭海拔33米,方圆约5平方公里。岭顶有一口天然池塘,常年积水,面积约1500平方米,四周巨石竖立,奇形怪状,是古火山口。
石门岭是第四纪地壳火山激烈运动的产物,由望天岭、红土岭、帽龙岭、鹿岭、湾岭等数岭连绵组成,是个典型的火山锥。而经过考证,中间形成的湖正是一个经过多次火山喷发活动的中心式塌陷火山口。其火山凹地内聚集有火山红泥,北边有一塌破口,东西南三面屹立着气孔状玄武岩、渣状玄武岩、火山角砾岩等组成的丘状山地,于是便形成了典型的“小玛耳湖”。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该县绅士钟世盛捐款筑堤储水。池水澄清,四季不干涸,可灌溉岭边四周田地百余亩,可供石岭村人畜饮用。原有“贞女台”、“仙人洞”古迹,历代游人墨客至此多爱即兴题诗,旧县志因之美称“石门玉立”,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这座被称为“石门玉立”的火山口上散落着几个合在一起的古村落,这些村落天工人巧,极其美,形成独具特色的古村落群。虽然由于村落中世居钟、林、王、潘、邹、董等姓氏家族的原因村庄又以姓氏分成王宅、潘宅、钟宅、林宅、下寮仔和隆盛、新兴等小村落,但实际上“石岭村”仍是这些村庄的通俗称谓。各村庄人勤耕勤读,兴学科举,人才辈出。
古代文人留诗张大猷(明徐闻知县 ):宇宙恣奇观,汗漫明遐轨。稟度谘贤哲,追随还错履。谭天卑碣石,飞觞挹流水。怅望暮云停,千秋感慨起。
邓宗京(徐闻人):性僻躭幽兴,寻真历荒岛。拂石芘浓阴,莺鸣柳谷早。中有珊佩仙,授以金光草。愿言驾迷津,安羡丹邱好。
宋国用(康熙年间遂溪知县):万壑茫无间,石门锁一关。鱼龙惊合水,斗月淡分山。玉柱重崖立,金星对面攀。安澜从此入,海若列朝班。
孙挹:屴崱层峦列岭巅,浑如碧玉竖云边。棋声敲遍关山月,帘影筛残海国烟。翠竹凌霄横绿黛,芙蓉绮锦插青天。辟门想为山成护,拥起花开满县鲜。
陈继度(遂溪县教谕):双阙峩峩苍霭间,中流相对日潺潺。云连海上朝长晓,月带潮水夜不关。春暖鱼龙乘浪出,天晴鸥鹭浴波间。东溟此见乾坤辟,疏凿何年控百蛮。
洪洋洙(遂溪县庐山村人,清朝雷南第一进士):绝壁崔嵬水一湾,苍苔古石碧峰寒。玉门重树擎天柱,金茎双悬承露盘。捧月潮声开海道,追风帆影逐洄澜。登高何事寻歧路,采胜奚囊自往还。
骆克良:嶙嶙石壁列回环,两闼均排万仞山。日月往来天有路,风云出入地无关。台荒贞女今何在?洞辟仙人去未还。胜景千秋垂邑乘,登临九节客联班。
吴光森:琅玕卓笏耸嵯峨,翠壁扪天巨臂磨。紫气浮空双玉笋,瑶光映水一青螺。琼枝烟暖炊丹灶,琪树春深挺碧柯。石室云间仙迹杳,蓝田月影泻金波。
双髻岭(髻岭梳妆):县北七十里有双髻岭,两峰相对似髻,传昔有游士题其山曰:“年年常唤作丫头,何不梳妆出嫁休”。笔忽干,下间取水,被山神续上两句:“只为寻媒未曾得,岩前空立万余秋”。后人常以此神话抒情。此地现划归海康(雷州)
双髻岭,在徐城镇北35公里,北与海康县(今雷州市)接壤。岭顶方圆约3平方公里,海拔212.7米,突起南北两峰,高50米,形似M头发髻,故名“双髻”。
清宣统《徐闻县志》以“双髻梳妆”为景名,属徐阳八景之一。相传古有游士见其景奇,即取纸笔于大石上题诗,刚写:“年年常唤作丫头,何不梳妆出嫁休”二句,忽笔干无墨,游士下涧取水,这时有山神出来续写上后二句:“只为寻媒未曾得,岩前空立万年秋”。一气呵成,流传后世。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短鬓荒残立岭头,不知寒暑几春秋。嫣红落粉空为恨,淡绿烟眉独自愁。懒展梅帏疏锦锈,频梳丝发引箜篌。夜深风月诗为伴,肯向寻媒作好逑。
骆克良:双峰鼎峙白云乡,翠髻峨峨巧样妆。膏沐九天新雨露,栉梳千地老风霜。联辉玉笋盘朝旭,对影瑶簪插夕阳。怪底丫头何不嫁,寻媒万古立崇岗。
吴光森:窈窕烟鬓媚夕阳,泉流玉珮响丁当。娥眉雨洗香膏腻,螺髻云梳卷发长。竹粉敷容风刷鬓,梅花点额露凝妆。最怜晓月窥山角,半面浑疑雾里藏。
南门塘(水心冰壶):县城南门外,明隆庆间知县谢朝爵买田凿池,中建水心亭,故名
在徐城镇古城南门外,在登云塔西约300米处,古名“月池”,人工挖掘而成,始于明代隆庆年间(1567-1572年)。根据清宣统《徐闻县志》所载,南门塘,旧名月池,县南门外。当初开挖这个大水塘的国的有人说是风景塘,但更多人认为是“风水塘”。
明隆庆间知县谢朝爵买田凿池,万历二年(1574年)知县张师益鸠完工成立,周围200余丈,深丈许,中建水心亭,匾曰‘水心冰壶’。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知县蔡宗周伐石环砌,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知县孙挹 (山西太原人,举人)复浚深,运石环砌。”屡经历代精心修凿,塘水澄清,风景日臻幽美,被列为徐阳八景之一,取名“水心冰壶”。
后由于年久失修,塘中水心亭残破不堪,于1956年全被拆除,旧址不存,唯有塘貌如故。1957年起,县鱼苗场辟此塘为养殖池,加上文塔路和贵生路的改建及城建急剧扩张,使得南门塘填土导致水面面积变得越来越小。到了1999年池塘积水面积约只剩下2940平方米(丰水期)。当时塘北尚存石堤一段,石路被掩埋,尚可见。但是到了如今,再也看不到南门塘的踪影了。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玉印浮空隔市尘,四时翠色漾长天。晶濂节影和琴韵,璃渚涵波映鹤鲜。常与白云争碧浪,绝无尘雾销青涟。观风不减当年趣,应有鱼龙化在前。
骆克良:澄清澈底一南湖,独抱冰心贮玉壶。夕照波光飞锦鹢,晨熹浪静跃银鲈。竿头挑月人垂钓,镜面游天客泛桴。酌水有谁清自厉,儒生自古重廉偶。
吴光森:冰心皎洁水为神,清净风光信绝伦。淡宕一泓尘外境,玲珑四壁镜中人。瞰波雪影琉璃澈,濯魄晶光面目真。冷看此中无热客,世间能戴那容身。
鲤鱼潭(灵壶瀑布):徐城西北三十里,有灵壶天潭又名鲤鱼潭,潭上大石壁立,水势悬若瀑布,声似风雷。石巅镌“灵壶天”三字,相传为仙人书,现上游建水库
鲤鱼潭,在徐城镇西北15公里,现鲤鱼潭水库堤坝下沿迈菜溪西去1公里处。旧称“灵壶天”,又曰“龙潭”。相传潭底有蚊宫,因蚊属鲤鱼精变故名。
该潭呈盆状,常年积水,面积约300平方米,两侧为弧形石壁拥抱,壁离水面最高处约20米,最低处约15米。潭上大石卧立多姿,溪水至此悬泻直落,水位落差15米,其势如瀑布,声似风雷,景致雅美,被称“灵壶瀑布”而列为徐阳八景之一。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刻石题诗者众,但因年长月久,水流风化,难以保存。现潭两侧山峭壁上仍有“地出水龙飞”石刻,字迹依稀可辨。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龙卷飞瀑下涧流,参差不断洒云头。泉归壑底风涛响,水落岩头雪浪浮。字镌弗磨昭百代,潭深无底历千秋。莫云空自冲奔去,远放朝宗载巨舟。
骆克良:壶潭百丈水潺潺,石壁森罗四面环。喷雹有声飞白练,穿崖无力破青山。风翻锦浪长流碧,雨泻纹波夕照殷。神鲤几时龙化去,惊闻雷震翠微湾。
吴光森:玉龙跃下水瀑湲,乱瀑飞泉绕洞门。溅石倾珠飘雪浪,穿崖喷雹动云根。千寻匹练疑虹挂,万丈银河似马奔。为挹清流澄俗虑,烟波一帧涤吟魂。
三 墩(瀛岛联璧):县西南三十里讨网村,临海屿三墩,中有淡井号龙泉,相传天旱祈雨,取此勺水雨立至
三墩,在徐城镇南15公里处的海面上,是三个小海岛,分别称为头墩、二墩、三墩,总称“三墩”。附近还有一小沙墩,名娄时墩。头墩靠海岸最近,退潮时可行上墩,二墩次之,三墩较远,必乘舟渡水方可达。墩上有古庙古井遗迹,清时人美其名“龙泉淡井”。三墩连环,立于海峡之中,景致非凡,雅称“瀛岛联壁”。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南流一望海中清,波起珠联漾几星。野树翻天资狱涧,冽泉出水有龙成。神藏梵宇千江静,鸥啸芦边两岸声。舟过看花香满袖,惚恍身已到连城。
骆克良:扶舆磅礴起嵘峥,海外高悬削不成。别有乾坤春不老,独饶风月景常青。香流玉井泉方涌,翠拥神祠雨乍晴。惜问登瀛诸学生,何人到此得长生。
吴光森:瀛岛三山玉殿深,珊瑚碧霭郁森森。珠宫贝阙神仙观,琪草瑶花宝树林。瑞拥琼楼云散锦,日翻晶彩海浮金。兜罗锦布珍奇错,抱璞真人独枕琴。
鹰峰岭(鹰峰啄月):县城之北八十里有鹰峰岭状如飞鹰翘首,峰巅有一榕树远望酷似鹰嘴
鹰峰岭,又称尖山岭,在徐城镇北40公里处,因峰顶似傲首栖息之雄鹰,远眺如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故名“鹰峰”。岭高峻,顶有古榕树、古岩洞。古人雅称“鹰峰啄月”。
鹰峰岭最神奇的不是外观状似雄鹰,而是巨石与古树根如缆似缚融合在一起的千古奇缘,还有那些造型奇特的石头大量散布在岭巅崖边:有的似守山怒吼的狮子,有的像从天而降的巨牛,或站立,或睡卧,或仰望,或俯视等形态各异,令游客浮想联翩,无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该山峰在明清时期至民国隶属徐闻县青桥乡,1961年3月行政管辖划属海康县(现雷州市)英利镇。历史上是著名的“徐阳八景”之一,自古以来号称为“徐闻县第一胜景”。鹰峰岭为古火山地貌,海拔724米,现尚保存原始森林、绝壁、怪石、清泉、天然滴水洞、古寺等历史古迹。由于岭上原始树木、奇花异石等资源十分丰富,每年慕名而来游览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鹰峰岭的迷人景色,自然景观以雄奇、秀拔、清幽著称,自古以来就迷住了古以来吸引了不少文人雅仕到此旅游观光,并留下了许多脸炙人口的诗文。
由于鹰峰岭有瑰丽的自然景观和神奇的历史传说,徐闻县人自明代开始就尊为圣山,徐闻县历任 *** 官员都十分重视这里的自然生态的保护。直到民国时期, *** 徐闻县县长陈桐曾颁发“布告”,声明严禁县民在该岭从事殡葬、挖药、采石、伐木、放牧等各种破坏自然和生态的活动。此“布告”被刻石立碑立于该岭腰,碑文至今犹存,字迹清晰可辨,它是历代徐闻县 *** 保护鹰峰岭的有力证据。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离群独自隐巍峨,展翅修不落坡。欲向广寒寻兔药,先从岭上问嫦娥。鹅毛点翼休悲冷,豆叶淋头懒避罗。窃忆雄飞应有日,姑将仪羽露岩阿。
骆克良:峰尖拔地直参天,酷肖苍鹰月弄圆。颈绕烟云终古仰,翎梳风雨几时翩。窥蟾几见星眸闪,搏兔遥知石爪坚。更向鸾峦登万仞,携筇直访广寒仙。
吴光森:飞来翠巘耸峥嵘,鸟道盘空捋太清,绝顶回翔转兔镜,千寻突兀逼鹏程。峰芒乱割蟾光碎,岭角斜窥桂魄生。此去广寒应路近,摩天睥睨俯蓬瀛。
金钱井(锦川涌钱):县东一百里锦囊城内有涌钱井,水清甘,相传有孝妇家贫,姑双瞽(失明),纺织供养不周,号泣于天,于是每晨出汲,井中浮大小钱数十,足供姑媳(家公家婆)一日之用
金钱井,又名涌钱井。在徐城镇东50公里,锦和镇金钱埚村西隅。今井遗址还存。民国时,建凉亭一座以示纪念,现已毁,仅存“节矢柏舟留烈史,孝通泉井涌金钱”铭联石柱二条。
关于该井,民间流传着一则故事。讲的是有一孝妇家贫,婆婆双目失明,媳妇无力供养婆婆而常对天悲泣。后该井每天早晨涌现大小铜钱数十枚,供媳妇捞取度日,该井因称孝妇井,雅称“锦川涌钱”。是古徐阳八景之一。
古代文人留诗孙挹:清光沸涌湛如天,次第牵流不计年。玉涧喷花浮白练,碧波绮翠漾青钱。纷纷蚨迭随涛走,隐隐蚝腾逐浪颠。昔日唐宫曾作蝶,至今流落在川前。
骆克良:泉流不息锦名川,孝感天颁万选钱。蝶化白翻千涧雨,蚨飞青绕一溪烟。盲姑幸奉方圆制,寡妇亲操母子权。井上时闻歌得宝,休夸十万把腰缠。
吴光森:水喷花纹皱凤罗,滔滔泉布锦川窝。鲛文惯濯无铜臭,鹅眼轻翻有荐拖。鼓荡波光金炼液,分明轮廓字摹蝌。此中阿堵真神物,到处欢传得宝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