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这些年里,咱们国家 *** 各级有关主管部门在大力保护与整理行将灭绝的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是手工艺技术、戏曲歌舞演奏等民间文艺。我觉得还有一种也非常需要保护与坚持,那就是全国各地的方言;包括汉族方言,也包括少数民族语言。但本文重点在前者,后者我不懂,就不多说了。
这些年来,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地区,随着速度太快、日新月异的城镇化发展、国民综合素质提高、高科技广泛实用、信息技术提高、社交扩大与频繁,于是普通话(包括不断创造的新式语言、词汇)在普及,说方言的就越来越少了。这并不是一个好趋势。要是方言灭绝了,大家只会说普通话,就不好玩了。各地方言是活的文物、活的文化、活的历史、活的中华民族,是个瑰丽无比的宝库,蕴藏着大量的财富,具有巨大的价值。
但是,各地方言也有高低、优劣之差别。
比如我就不喜欢东北话——但并不是全部的东北话,而是那种太矫揉造作、夸张变味、拿腔拿调甚至肉麻嗲嗲的。东北话里较好的是黑龙江话,这种成分最少,最接近普通话;而吉林话最差,这种成分最严重。
其他北方话,如华北话、西北话、中北话、中原话等,都还可以。特别是河南、山东一些地方的方言,虽然质朴、憨厚、简单,但是很像家乡话、像小时候听到的话,充满泥土气息与中华大地该有的作风,让人觉得亲切、熟悉、友善、诚恳、真实所以十分舒服、马上有好感。
不过,多数北方话,包括云贵川渝及广西西部与北部地区、湖南与湖北西部地区的多数西南官话,虽接近普通话,比较容易听懂,但方言特征不够鲜明、地方风情不够浓郁。这就是“双刃剑”了。
在北方话里,天津话还是比较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力强,所以曲艺发达,出了不少相声、小品等名家与影视演员。东北话其实也有这些优点,不过前文提到的那些缺点他们也难以避免。
湖北话、湖南话、江西话、福建话、安徽话多数都不大好听。武 *** 说话像吵架,破门大嗓。湖南话尤其是衡阳话最不好听,又土气又恶俗又粗野,但主要是衡阳市底层家庭的话及靠近市区的郊区、衡阳县与衡南县那些乡镇的话,而中上家庭与各个县里的话则好一些,前者毕竟更有文化教养,后者则没那么跋扈、张扬;长沙话本来是标准、典范的湘方言,但有些夸张、做作,湘潭话、益阳话就没那么突出;湘乡话、双峰话比较独特,佶屈聱牙,很难听懂,难怪曾国藩早年在京任职多年未得提拔;邵阳话、湘西话在湖南话里算比较好听的了,郴州话、永州话也还勉强可以。
要说全国最好的方言,肯定是大部分江(苏中南)浙话,其次是部分四川话与重庆话。尤其姑苏、杭州的“吴言侬语”与成都话,虽然侬丽、甜腻,但确实婉转悠扬、娇媚动听,词藻丰富生动、极有表现力。有人说:成都妹子骂人都像唱歌。
长三角最不好听的是上海话,充满市侩气,声调太高,尖细刺耳,不知节制;而且傲慢得意,对他人充满睥睨与鄙视。上海话本来也属于“吴言侬语”,是吴、越方言的结合,主要是近代以来长年的殖民化、商业气息、经济优势,使他变成了这个样子。极个别贵族家庭、书香门第自然不同这风格,但也不是传统的“吴言侬语”了。
前些年有一次在北京参加活动,在座有一位浙江的朋友,大概像赵元任一样具有非凡的语言天赋,接连用温州话、宁波话、闽南话、潮汕话、粤语朗诵诗歌。虽然他说的那些方言我根本听不懂,但是太好听了,一个比一个好听,有腔有调、有板有眼、有平有仄、有抑有扬,如美妙的音乐一般,笑得我前俯后仰,眼泪都出来了。其中温州话是最难听懂也最好听的。他让我明白,温州话是中国最有特色、最好的方言。
粤语也是中国极好的方言,但必须是香港的,其次是广州的;到了广西境内,成了南宁白话,就没那么地道、好听啰!
说方言也跟当地民众的优越感有关。四川人参加全国性会议(包括每年的“两会”)一般是不会说普通话的,只说他们的“西南官话”。在全国各地景区与城市地铁、公交车上高声大气、旁若无人、毫无顾忌地用自己方言对话、打手机的,基本上是上海人或广东人。大城市里的人,会说普通话,但也不愿意说;小地方的人,不会说普通话,但也尽量说。不过这些年国家要求服务部门必须说普通话,有时回老家住旅馆、进饭店吃饭、到商场买东西、搭出租车……见老乡们用蹩脚的普通话接待我,我想跟他们说方言而不得,此时亦不免啼笑皆非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