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4月12日,票务平台经历了一次疯狂输出,《山河令》「生来知己」主题演唱会门票开售,通道开放瞬间票也售罄,就连温岚也在社交媒体发出了「真的没有了吗」的疑问。
「山人们」也集体哀嚎,究竟怎样才能拥有一张门票。
而在此前,2月底,《山河令》OST全阵容逐步上线音乐播放平台,刘宇宁演唱的《天问》持续多周蝉联影视金曲榜、国风热歌榜、内地榜等不同榜单冠军。
3月16日,原声大碟开启线上限时众筹,3天内专辑及其衍生品成交金额高达2000多万。
两个月时间内,《山河令》OST掀起了一阵只属于它的热浪,完成了从线上到线下同时出圈的路径。不得不说,在唱片业整体式微的现状之下,这样的成绩可以称得上傲人。
回归到整个《山河令》中,如果说高能剧情 *** 观众不断分泌多巴胺,那OST就是最大的催化剂。《天问》是刀光剑影的江湖,《孤梦》诉尽周子舒一腔热血的孤勇,《无题》响起便将思绪拉回周子舒、温客行的世界,它让观众最大程度地与剧中人物共情。
当所有人都沉浸在OST带来的情绪起伏时,其背后孕育它的人也应该被关注到。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创作出这些惹得观众同哭同笑的歌曲?
在演唱会筹备之际,金牌经纪人与音乐制作人王嘉诚聊了聊,他和他主理的「造梦嘉」负责《山河令》所有OST创作工作,透过歌曲我们将会看到一个自成一派的音乐人和音乐服务公司。
1、他带着20个demo去了横店3次
王嘉诚匆匆赶来办公室,与《中国好声音》时期相比,他早都剪去了极具记忆点的「蘑菇头」,身上也多出了很多成熟气息。
忙碌是显而易见的,《山河令》的走红让他多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工作,他将和平台、剧方一起筹备5月份的演唱会。面对这些工作,王嘉诚骨子里对未知事物的着迷从未停止过涌动,他可以自如应对。
话题从《山河令》OST开始。王嘉诚带着20个demo共去了横店,制片方还是觉得差一点,始终差一点。这是正常现象,想要拿下这个项目的竞争对手并不少,他是第一次和制片方产生交集,一切都在摸索中。
艺术创作的魅力在于千人眼里千种哈姆雷特,但放置于商业合作则可能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他和团队去横店得到的反馈不满意,他们再回北京调整,「希望对方能认可我和我的团队对这个剧的理解,以及在音乐上的想法,我一直在做这件事。」那段时间剧组,他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件事上。
审美和理念就成了最有据可依的标准,在横店和北京间往返6次之后王嘉诚开始看到了希望。这时候他看完了成片,具象的画面帮助他找到了通往终点的密钥。「我发现打戏拍的很好看,我感受到了久违的武侠感,我又有武侠情节,当时就想做一个时代版的《刀剑如梦》。」企划的风格基调找到了,也就能看见整体气质了,《天问》是打开局面的第一首歌曲。
风格定位有了,企划方案也有了,很快便进入了词曲创作流程。没有太多回合的切磋打磨,词曲也完成定稿进入到了录制阶段。王嘉诚想到了刘宇宁,多年的经验让他直觉这位新生代歌手是诠释《天问》的不二人选,两人很快在创作理念上达成了默契,于是demo也顺利产生。
第三轮的时候,王嘉诚拿着这首歌的demo再次见到了制片方。《天问》字眼朴实,句式简单浅白,但却余韵悠长,不着痕迹地呈现了一个人事纷争的江湖。制片方听完后很快就确定部分OST的创作交给他。
起初王嘉诚只跟制片方签了五首歌的合作,可是越心无旁骛就越能与剧共情,五首歌完全不足以展示《山河令》的全貌。他做了另一个决定:陆续在人物故事线和情绪转换之间补充新的音乐进去,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古琴特有的走手音和音色偏高的古筝形成battle,用来表现两个男主的对话感;刀剑交锋中加入唢呐声,观众瞬间被拉入快意恩仇仗剑走天涯的氛围;用hip hop勾勒行走江湖之豪迈······12首之后全剧风貌清晰可见。经验也告诉他,最后还需要一首歌对全剧「知己&救赎」的内核做出总结,周传雄演唱的《山河行》应运而生,为整个OST的创作画上了句点。
六十天之内,王嘉诚和他的团队共创作了十三首风格各异的歌曲。观众能看到的是每首歌都给出了意外惊喜,蕴含着制作人的用心,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直在尘埃落定之前,仍然有多家团队与王嘉诚竞争,危机感始终包围着他。能拿到最后的入场券不过是对音乐长足的喜爱、过硬的专业性,以及他秉持的坚韧态度罢了。
「我们其实投入了很多时间、精力、金钱,就是简单地想把这件事做到极致,希望它能变成自己的代表作。」跟所有音乐的创作过程一样,王嘉诚认真完成每个环节,《山河令》的走红是对他们的褒奖。
《山河令》之后,平台和影视公司也都向王嘉诚抛来橄榄枝,他陆续又接手了《你好火焰蓝》《星辰大海》等多部优质作品的OST制作。站在市场角度,这是对他和他的团队最有力的认可。
2、制作人王嘉诚:跳出感性思维
《山河令》让王嘉诚收获了被外界关注的机会,也让他和他主理的音乐服务公司被更多人熟知。
如果要概括他得偿所愿的原因,善于跳出感性思维,从理性客观的角度看待问题,并且能够抓住机遇占据着极大的比例。2018年之前,王嘉诚处于职业生涯的低谷期。他将大量的精力倾注在版权运营中,「连代理带制作我做了一千多首,内容和宣传上都存在问题,可以说赔的一塌糊涂,濒临破产。」但他关注音乐市场的变化,那些年大量电影推出推广曲,它们会先于电影内容走红,观众甚至会为了一首OST特意去看电影,这让他看到了机会。
转变发生在一次聚会中。王嘉诚有机会认识了周星驰,他表达了想尝试影视音乐的意愿。次年《新喜剧之王》筹备之际,王嘉诚找机会去探班,把自己的作品给周星驰听了听。前辈不吝啬给机会,最终作为限定「草根男团」中的一员,王嘉诚创作并演唱了电影插曲《偏执的梦》。
只要获得一线生机,王嘉诚就能给出更多可能,这次合作打开了他音乐生涯的另一重大门。先后获得为《中国机长》《喜宝》《怪物先生》等电影项目做音乐的机会,又完成了《我在北京等你》《风暴舞》等电视剧项目,每一首歌曲都凝结了他追求极致的创作态度。
他拿到了进入OST这个全新领域的门票,优质的作品具有无可替代的说服力,永远是行业的硬通货。
尽管是影视作品OST市场的后起之秀,但「造梦嘉」和旗下厂牌「嘉尤音乐」以黑马的姿势闯入行业,进入到迅速扩张时期。
这样的「速度」离不开王嘉诚的坚韧和不畏不惧,透过几则不能称之为细节的碎片,能看到他身上的信念感。
他还记得至少有三次,合作方对自己的评价都是「太执着了」。在过往的经历中,有好几个项目对方明确告诉王嘉诚下次再合作,适当运用当代社交用语能让双方维持体面。「这种事我听太多了,我告诉他们,不试试怎么知道我不行?明天我再给你提供三个方案,直到你满意为止。」王嘉诚的性格里有着天然的蒲草精神。
坚持固然重要,但努力和策略却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并非只有一腔热血。
艺术创作的棱角在这个阶段不是加分项,不妨多点服务意识,注意与个人意识的平衡。要守住以作品为核心的出发点,但音乐最终要面对市场,服务于普罗大众,「比起追求风格流派,音乐与作品的契合度更紧要。」
良好的沟通能让两方的默契度直线上升,合作也会更为顺畅。但从商业合作的甲乙方角度来看,还要学会灵活变通,「一定要讲究工作方法,让制片人和导演认可现有的东西。」
当两方想法发生冲突时,生硬的说服不是最佳选择,王嘉诚通常会找剧组拿一些镜头素材,自己为demo剪辑画面,让对方直观的感受到视觉效果和音乐氛围。要尊重对方的理念,也要突破彼此职业属性和定式思维的框架。
「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但不要抱怨、不要停止,不停地去解决问题,」进入到空白的领域,好作品和好态度能让他更快被接纳,王嘉诚深谙此道。
3、管理者王嘉诚:共赢是「造梦嘉」的终极梦想
而回归到另一重管理者身份,王嘉诚则完全脱离了歌手的感性,他是个有着强烈运营意识的品牌主理人。这期间身份的转换是王嘉诚必须要解决的棘手问题。「这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内心两个性格迥异的人在打架,但打着打着就会成为好朋友。这时候就会彼此理解、尊重,也就能很和谐的相处了。」
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没发生变化的是他对每件事追求极致的初衷。当两个身份能自如切换时,也是完成自我挑战的时候。
两年前,王嘉诚曾在心里暗暗给自己定过一个目标,至少三年内要做到让全行业认识自己,至少要有一个代表作。去年「造梦嘉」和旗下的「嘉尤」音乐共经历了20多个项目,所有这些愿景都在第二年实现。
他的目标是把「造梦嘉」发展成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音乐服务公司,影视剧OST制作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此外「嘉尤」音乐签约的唱作人和提供的宣传营销服务也是重要构成部分。
签约艺人不仅可以演唱OST,而且也可以为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创作服务;而这样的聚合也能帮助制作方节省成本。还有专做营销宣传的短视频部门,《山河令》播出期间他们针对剧中经典的温客行转扇桥段,策划了 #山河令转扇挑战#,BGM用的就是《天问》,对剧而言这也是一种附加价值。
一边在内容创作上有更多可能性,另一边后端能帮助片方引流,每一个板块之间相互赋能,对合作的制片方和「造梦嘉」本身来说都是正向加持。
拥有多种不同身份的优势在这个时候也被凸显出来。音乐人王嘉诚了解歌手的真实想法,管理者王嘉诚则精于商业运转,两者结合之下他多了很多别人没有的竞争力。
虽然王嘉诚和他带领的「造梦嘉」正在往更繁茂的方向生长,但他并不拘泥于此,寻求「共赢」是最终目的。「内容的多样化才会让这个行业变得良性循环」,未来他想要扶持更多的个人音乐工作室,还有一个「蛋壳计划」在构想中,用群体的力量去为行业做一点贡献。
这和「造梦嘉」起初成立时的构想也形成了呼应。「为什么叫这个名字,是我的伙伴们都有一个音乐梦,大家把梦想寄托在我这里,那我就让它发光发亮。」
4、“音乐人是我最终的身份”
再往前,「蘑菇兄弟」组合和歌手则是王嘉诚职业生涯绕不开的高光点。这个最初的身份给他带去了满满的成就感,站在舞台上唱歌的时候,有光落在他身上。
「享受过鲜花和掌声,怎么可能不喜欢呢,说不喜欢都是假的。」想站在舞台上唱歌可以看作是他所有事业的起源点。当初转换到创业赛道,只不过是不喜欢被动。而现在又推动着他尝试OST、开拓出制作人的身份,每一步都离不开对音乐的热爱。尽管如今将更多时候分配在公司事务上,但他从没让自己离开过音乐。
在《山河令》ost *** 中王嘉诚只唱了一首《归》,「我们确实是没什么预算了,那就我来唱吧」,他调侃道。忙碌之下,还能有机会唱歌,同时也收获了网友的好评,他既满足又开心。
在不久后的演唱会上,他将再次回归歌手身份。届时现场他不仅是音乐总监,而且还会演唱一首歌,这让王嘉诚发自内心地感到快乐,「有一个舞台能让我同时完成两个梦想,这对我来说意义非凡。」
「我太喜欢音乐了,也从没忘记过自己是一个音乐人,并且这是我最终的身份。」冷静之余,王嘉诚热情依旧。
对音乐人来说,保持在线的审美水平是基本诉求。王嘉诚同样如此,在这方面他属于学习型音乐人。
不仅要与市场接驳,还要站在一个高度去引领市场,他觉得这决定着作品能走多远。多看、多听、多学习国内外优秀音乐人的作品是最有效的途径。「如果你都没见过好作品是什么样,那怎么区别不同受众的喜好?从高处往下看会看的更清晰」,王嘉诚每天都要找时间去吸收一些新想法,训练自己的审美往上走。
这样的审美也会被他运用在作品中,并且正在通过作品不断地被实践。
从《中国好声音》到「造梦嘉」,王嘉诚在职业音乐人的路上已经走过了八年时间,这八年间他被鲜花和尖叫声簇拥过,也碰过壁、走过弯路;有过孤军奋战,身份经过了多重转变,一路起起伏伏但却有滋有味。后来,他又将这千万种味道注入音乐,成为对自己人生的最好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