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明朝大太监百度百科(明朝最后大太监),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明朝大太监百度百科(明朝最后大太监)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明朝大太监百度百科(明朝最后大太监)

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曾经有过多次宦官乱政的出现,而在历朝历代之中,尤以明朝的宦官势力最为猖狂,出现的权倾朝野的太监也是最多的,今天就就盘点一下明朝那些有名的大太监。

五、世界首富---刘瑾

年少入宫的刘瑾依附于伯父刘顺,本来可以平平淡淡地过一生,不慎犯罪却又遇到大赦,后来还得以伺候当时的太子朱厚照,从此,刘瑾开始了自己别样的太监生活。

刘瑾

随着朱厚照的登基,刘瑾这些打小伺候自己的宦官可谓是一步登天,他们中最为知名的是“八虎”,其中有太监刘瑾、张永、谷大用、马永成、丘聚、罗祥、魏彬、高凤,其中尤以刘瑾权力最大。

与所有恶贯满盈的宦官一样,刘瑾也是一个巨贪的人,据说刘瑾不满足于官员的行贿,甚至会主动向官员 *** ,所有进京述职的官员都要向刘瑾行贿,少则一千两,多则数千两银子,京城之中甚至衍生了专门放贷给这些进京述职的官员的行业。后来在同为八虎之一的刘永等人的揭发之下,刘瑾终于被捕入狱,从他家中搜出来的现金就有数百万之巨,比皇帝私人金库还要多。

恶贯满盈的刘瑾最后死的也尤其的惨,因为在刘瑾的家中不仅搜出来伪玉玺和玉带等只有皇帝可以用的物品,还在刘瑾常用的折扇之中找到了两个匕首,朱厚照发现自己这么宠爱的刘瑾竟然想谋划杀害自己,愤怒不已,最终这个当时的首富被处以凌迟之刑。

四、九千岁---魏忠贤

魏忠贤原名李进忠,后来作为小三,撬了自己老大哥魏朝的墙角,赢得了明熹宗朱由校乳母客氏的欢心,从此一步步走上了人生巅峰。

魏忠贤

各种影视剧之中对魏忠贤的影响也多有描写,魏忠贤不仅党同伐异,甚至到了时人只知魏忠贤不知朝廷的地步,甚至被朱由校封为了“九千岁”,各地官员为了讨好魏忠贤纷纷为其建立生祠,连当时的名将袁崇焕都曾经上书要为魏忠贤建立生祠,可见当时魏忠贤的权势达到了何等地步。

魏忠贤生祠

魏忠贤权势滔天却依然不满足,毕竟作为宦官,最为痛苦的便是没有后代,所以很多人为了投其所好,纷纷认魏忠贤为干爹,其中不乏当朝的内阁大臣和六部尚书等朝中重臣,朝堂之上况且如此,朝野之中魏忠贤的子子孙孙更是数不胜数。

据说魏忠贤不满足于只有这些干儿子,还寻找名医名家,企图恢复能力然后能够拥有子嗣,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后,打击魏忠贤等宦官,从魏忠贤家中搜出了几名已然怀有身孕的女子。

在被朱由检贬往凤阳的途中,魏忠贤畏罪自杀,真是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机关算尽最后还是落了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三、大明厂花---汪直

汪直在太监之中是一个不多见的存在,作为战俘入宫,一步步爬到权力的巅峰,而且此人不仅仅是精通阿谀奉承之辈,还有颇多战功。

汪直

汪直还是一个开宗立派的人物,众所周知东厂是朱元璋为了监察百官设立的一个情报部门,东厂后来权力之大,连当朝大员都谈之色变,稍有不慎便会被东厂收入牢中受尽折磨。所以历任大太监都是东厂都督。而汪直却开创性地建立了西厂,西厂在汪直的经营之下,甚至到了可以和东厂分庭抗礼的地步,可见汪直此人的厉害。

汪直与万贵妃

汪直本来是依附于明宪宗的爱妃万贵妃,为了帮万贵妃监视宫中其他妃嫔,防止他们怀有身孕后母凭子贵,抢了万贵妃的恩宠。但是汪直却不甘心只在宫中横行,逐渐走向前台,开始在朝堂之上搅弄风云。

嘉兴知府杨继宗非常廉洁,有次进京入觐,汪直想去拜见他,杨继宗却不见。明宪宗问汪直:“朝觐官孰廉?”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杨继宗在浙江曾经数次得罪中官张庆。张庆的哥哥张敏在司礼监,多次在明宪宗面前说杨继宗的坏话。明宪宗反问:“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张敏吓得赶紧给张庆写信说:“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载于《明史·杨继宗传》)

都御史杨继宗的母亲去世,归乡丁忧,汪直仰慕杨继宗的名声,前去吊唁。杨继宗穿着丧服居于坟所,汪直步行到坟前,拜起后,用手捋着杨继宗的胡须说:“比闻杨继宗名,今貌乃尔。”杨继宗说:“继宗貌陋,但亏体辱亲,未之敢也。”汪直受此大辱也并没有加害他,只是尴尬得不敢说话,可见汪直志不在小。

不知道和电视剧里演的是否一样,太监个个都武功高强,然而明朝的太监却往往有一颗封狼居胥建功立业的野心,郑和就曾经在靖难之役中立下战功,被朱棣赐姓,王振也是因为想驰骋沙场才鼓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导致土木堡之变。

不知道是不是和汪直善于搞情报工作有关系,汪直在对外作战之中表现十分抢眼。

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首领出言挑衅大明王朝,意图同大明朝开战,明宪宗得知此事之后大怒,立即命人带兵出发给女真部一个教训,而汪直就是此次出征军队的监军。清朝的史书对建州之役并没有记载,《彰瘅录》记载,明军先派鸿胪典礼官诱开了城门,继而官校突然杀出夺取城门,女真人不意大军突至,多被杀戮。从这些简单的描述和清朝对这场战役的态度我们可以看出此战大胜,明宪宗也奖赏了参加此战役的所有将领,这其中当然包括汪直。

成化十六年,鞑靼派军进入河套,明宪宗再次任命汪直为监军,同兵部尚书王越一起出战讨伐鞑靼。在此战中,汪直和王越兵分两路包抄鞑靼。当时正好天降大风雪,汪直和王越趁此时机出兵攻打鞑靼,鞑靼不备,被明军打了个正着,鞑靼的将军战死,鞑靼也大败,不得不向明军投降。

战场得意的汪直,后院却着了大火,汪直在外统兵时,宫中的太监和曾经对汪直有意见的大臣趁此时机上书皇帝直言汪直的罪行,加之汪直长期在外和明宪宗有了间隙,后来汪直被贬往南京守陵。如果汪直不是宦官,其成就或许会更大。

二、大明“战神”---王振

明朝的掘墓者王振,也是有着一个军事家的野心的宦官。王振早先是一个读书人,屡次赶考都名落孙山,靠读书博取功名无望的王振对自己下了狠手,自宫入宫了。

王振

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太监里,王振可谓是降维打击,凭借着自己的才学一步步地成为了明英宗朱祁镇的重臣。

如果仅仅是和其他宦官一样贪污 *** ,排除异己,或许王振也不会在历史上有这么大的名气,从小读书的王振有着一个建功立业的心,恰巧这个时候也先在边境袭扰。王振便鼓动皇帝朱祁镇御驾亲征,朱祁镇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从小就听自己太爷爷朱元璋如何打天下,爷爷朱棣如何靖难夺得天下,自己父亲也曾经血战沙场,所以便想和他们一样,能够在沙场有一番作为,所以两个人一拍即合。

朱祁镇

只可惜,王振的打仗的本事和他参加考试的本事一样,烂得一塌糊涂。带着优势兵力,明明可以打一场歼灭战的,却被他带到全军覆没,最后自己也是身首异处,热血青年朱祁镇也开始了囚徒生涯。

土木堡一战大明朝的精锐消耗一光,从此以后便开始了衰败之路,志大才疏的王振不仅让自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大明朝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一、大航海家---郑和

郑和是难得一见的正面形象的太监。而他的成就也是许多人都不可企及的。

郑和

作为战俘出身的太监,郑和出身更低,注定了他的之路也更加艰难,但是郑和却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青史留名。

郑和先是在靖难之役中表现出色,以一个太监的身份立有战功,被赐姓“郑”,后来被称为“三保太监”。

如果只是这样的话,郑和或许不会有这么大的成就,而因为靖难之役之中,建文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放心不下的朱棣只能暗地里派人寻找,久寻无果之下,便派郑和去海外寻找。

郑和下西洋

朱棣应该是吸取了高福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药的教训,怕统领之人在他处自立为王,所以找了一个身体有缺陷,又对他忠诚的宦官郑和为使,郑和也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郑和曾经七下西洋,开拓了航线,促进了大明朝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和交流,还曾经带回了“麒麟”,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还带回了大量的香料。有人说红薯也是郑和带回来的,正是因为红薯这一高产量的食物的引入,才让中国的人口从历朝最多不过6000万左右,升到清朝巅峰时期的四亿人口,郑和也为为大明,乃至中国的发展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更多明朝大太监百度百科(明朝最后大太监)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