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谢邀。我不是语文老师,不能给你标准答案,但就自己的阅读和创作方法可以告诉你。我们读书有两种方法,一叫通读,一叫精读。通读,就是先浏览一遍,一目一行,能力强的可以一目几行。这样的好处就是高效,坏处就是不求甚解,但也可以大体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象题主所举的这类散文,我们往往是先浏览一遍就知道所表达的内容了。如果没有值得回味的语言,也就放过了。如果有精彩的语句,我们会回头再读一下。回头再读一下,就需要精读了。
题主所举的这篇文章,立意很好。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何去融洽,具体就是如何让人改变对立心理?作者通过叙事来举例。所举的例子,是符合立意的。那么在叙事手法中,重要的是细节的描写。在赏析题中的举例,都是最具心理特征的细节刻画,也是文章最精彩的部分。
如:
这次她听懂了,(惊讶) 地抬起头,(盯)着我,然后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
“惊讶”,是个心理转折点,出乎意外,表现在具体的眼神上就是“盯”,这个细节描写的很活。
再如:
听了他的话,孩子(居然)不哭了。
居然,是个虚词。又是一次出乎意料的结果,同样是孩子的一次心理转折。
那么什么样的事情造成了这样的出乎意料的变化,那么就需要再回头看看。
那么,下面两句同样是这样的具有心理特征的细节描写。
难以置信....变红...搓搓手....难为情的笑。
跟着...依恋...笑容。
好的文章,不是辞藻的堆砌,而是语言的恰当表达。铺垫时,粗略;关键时,精细。精细,不在于多,而在于准。这样有收有放,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