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起中国书法的历史,绝大多数人第一感觉就是“不明觉厉”,接下来只能“十动然拒”了。这也很正常,看不了,还躲不了吗!中国书法3000多岁了,信息量不是一般的大,要想搞明白,烧的可不只是卡路里,还有脑细胞!我写这个帖子的目的,就是保护大家的脑细胞,在不烧脑、不犯困的前提下,给朋友们聊聊书法历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你会发现,其实他们很生动,很有趣。
咱们正式开聊前,有必要做点准备活动,先捋一捋中国书法的主线,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拉近一下大家和书法史的感情。其实你只要把它的主线抻直了,脉络还是很清晰的。咱把书法的发展演变看作一天,把它分成三个时段:上午、中午、下午。
从商代到秦代为“上午”,流行书体是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小篆,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家基本不认识;从汉代到宋代是“中午”,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粉墨登场,这几种书体现代人就基本能认识了;从元代到清代就是“下午”了,没有新的重要书体再出现。至于汉字的起源,“造字圣人”仓颉先生在《漫画中国书法史》中已经表白了:“不要疯狂的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先捋捋“上午”的四种书体,它们出现的时代离我们很遥远,最晚亮相的小篆距我们都有2000余年了。因此,我们对它们真的很陌生。咱刚学书法时,也找不到北,弄不清谁先谁后谁是谁。本着“烧脑我一个,方便千万人”的精神,咱经过“多么痛的领悟”,终于悟出了个“倒序角色扮演法”。这个方法名字虽长,其实很简单:假设“你”是最晚出现的“小篆”;那么“石鼓文”就是“你爸爸”;再往前的“金文”就是“你爷爷”;至于更早一些的“甲骨文”,是你爷爷的老铁兼亲家——“你姥爷”。这样是不是一下子就搞明白了呢?如果还不明白,再说简单点,有小必有大,既然有小篆,那肯定也有大篆,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在广义上都算是大篆。虽然“上午”的四种书体距离我们年代久远,但作为中国书法奠基时代的文字,它们古朴高雅,艺术美感十足,后世许多书家都奉为圭臬,临摹研习。
中午是太阳公公火力最旺盛的时段,也是中国书法的全盛时期。“中午”的四种书体: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大家看着都比较亲切,起码大体都认识。隶书在书法的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隶书是小篆的简化改定字,出现于秦朝,在汉代走向繁荣。楷书、草书、行书可以看成“三兄弟”,都是从隶书发展变化而来,都形成于汉末魏晋时期。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书法的第一个 *** ,诞生了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这种“创派宗师”。尤其是王羲之,那绝对是书法史上的“头号男神、没有之一”。
到了唐朝,则是中国书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楷书发展到了顶峰,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都生活在唐代,以“颜筋柳骨”为代表的新书风走出了二王的光圈。颜真卿是王羲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书法大师。他一改“二王”以来清瘦的书风,开创了雄强壮美的“颜体”楷书,从书法中展现了中华民族恢宏的“盛唐气象”。
宋代是文人的天堂,在皇帝有意的笼络优待下,士大夫们的小日子都过得相当滋润, 凡事都 “潇洒走一回”。在这种气氛下,善于抒发个性,挥洒意趣的行书走向顶峰,诞生了苏轼这种既是书法史又是文化史上的“超级偶像”——苏轼。顺便说一下,“宋四家苏黄米蔡”中年龄最大但排名最末的蔡襄其实是“替补上场”,这个“蔡”的头衔原属于北宋的头号奸臣蔡京。此君书法造诣虽高但人品太烂,所以被同姓蔡襄的顶替了。所以说,做人要厚道呀!
下午的太阳慢慢要落山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中国的封建制度也进入了衰落期,在书法上也同样如此,这一时期不再有新的书体出现。虽然有些夕阳西下的气氛,却诞生了史上最帅的书法大师赵孟頫。咱可不是信口胡诌啊,这位“哥”的颜值之高得到过三位皇帝的赞叹,那是有正史记载的。这位“大帅哥”也是书法史上最后一位巨星,自此之后,书家虽多,各有成就,却再无大师。
人们常说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他三家加上超级替补古希腊,都断了香火了,只有中华文明一枝独秀,流传至今从未中断。同样,汉字书法的发展演化也是连绵有序的,只不过几千年的悠久传承使大家一头雾水。现在跟我这么捋了一遍中国书法的主线,大家是否觉得脉络很清晰啊,脑子再也不是一团浆糊了。明天,我就和大家一段段的聊开来,更多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在后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