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战略匹配),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战略匹配)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战略匹配)

题主问的有点大啊,这些平台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件事不是行业里的人很的很难讲明白,因为网上大家能找到的资料,全都是品牌方自己对自己的“宣传”,而一般来说汽车品牌都不会去拿自己和友商做比较,所以底盘分别有什么特点这件事儿,还挺难回答的。

针对这个“大而全”的问题,我特意去请教了一个做底盘的大佬。所以你在这篇回答里,除了开头介绍的一段之外,基本不会看到任何的“官方书面文字”,我也是尽力了。

大众MQB、MLB、MLB evo

标准介绍:MQB是大众集团最新的横置发动机模块化平台(Modular Querbaukasten),简称MQB。它于2012年开始取代大众上一代PQ25、PQ35和PQ46平台,该模块化平台目前已在大众、奥迪、斯柯达和西雅特这4个品牌中得到极为广泛的应用,并生产从A00、A0、A到B四个级别的车型。

特点介绍:MQB一句话总结应该就是,它就是一个乐高积木,确定好某些部件性能上的差距后,保证一些关键接口的通用化,就说大家可以替换。MQB平台在行业里基本上可以称之为“教材”级别的存在了。毕竟只有大众有这样的财力和人力,去同时研发几款车,让平台的兼容性做的尽可能强。

丰田TNGA、TNGA-E

标准介绍:丰田TNGA是Toyota New Global Architectur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丰田新全球架构,与我们所熟悉的平台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在汽车行业中“平台”的英文是“Platform”,而“Architecture”则是建筑学的英文,意为“架构”。丰田TNGA简单来讲是描述了一种新的汽车生产理念,囊括了汽车从研发开始的制造全过程。

特点介绍:丰田的TNGA虽然官方说的神乎其神,但本质上讲是之前丰田并没有太多考虑过平台的事情,生产了一堆不同车型堆积在一起,然后就是不停的升级——贩卖的路线。到了TNGA丰田就把这些车来了个统一的一套设计理念,形成了一个平台。

所以丰田的TNGA平台的产品,相互之间的通用性并不是很高。

ES和亚洲龙,其实这两个车就是下车体是基本上是一模一样的,因为他们两个轴距啊,车宽啊,包括其实你看他们两个样子都一样。那个亚洲龙比凯美瑞,其实就是轴距长了45,也就是说只能在这种轴距变化很小,并且车辆形式都是轿车的时候,才能够通用化它的平台。

如果你用亚洲龙去对比RAV4,包括还有威兰达,其实严格意义上讲它们都不算同一个平台,你去对比一下就能发现它们的机械设计差的很多,但是他们对外都称叫TNGAK平台,实际上并没有这个我们狭义上的平台关系。

本田的GSC和CGP、纯电平台Architecture

标准解释:本田的平台化发展比较缓慢,但发展速度很快。与大众不同的是,本田的平台按车型分配,比如小型车和小型SUV都基于GSC平台打造,而紧凑型和中型车都基于CGP平台打造。

本田汽车平台的零件通用率不如大众那么高,但不同平台的可以有不一样的设计理念。跟丰田的套路差不多。两田的这种思路,也应该和日本本土的市场有关。

标致雪铁龙EMP2

标准解释:EMP2平台是PSA和丰田合作的产品。

那丰田为啥不用呢?前面虽然说了TNGA通用性不强,但不意味着丰田做平台化很一般没水平。

这里头的关键是,丰田的全球销量太大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反而对平台化并没有那么积极——平台化也不全是优点,对于曾经发明了精益生产的丰田来说,不做平台化的一个优势是可以把车设计的更好一些。

对,平台化会失去一些东西,得到的只有钱。

雷诺日产CMF

标准解释:CMF是Common Moudle Family的英文缩写,直译为“通用模组家族”,即“通用模块化平台”。和其他品牌的平台化技术类似,CMF平台能够提高开发自由度,降低不同车型的开发成本和难度,而且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和品质。

在全新的CMF平台中,汽车被分成五个模块,包括发动机舱、乘员舱、前部底盘、后部底盘以及电气架构。对于车身区域的划分,雷诺-日产CMF平台与标志-雪铁龙EMP平台及大众MQB平台有所不同。EMP平台和MQB平台更多地以纵向划分车身的不同部分,强调轴距可变及零部件通用性;

——CMF平台则强调的是设计和生产的灵活性,其中已经包含了轴距的可变性。除此以外,CMF平台对驱动形式没有限制,前置前驱,前置后驱,后置后驱都可以采用CMF平台进行设计,比上面提到的EMP平台和MQB平台更具有灵活性。

CMF只是一个统称,其实还有CMF-B、CMF-C、CMF-D,来适应不同的尺寸。B平台大概是2600-2700轴距,C平台大概是2700-2800轴距,D平台大概是2800以上轴距。CMF在中国其实最出名的是CMF-C这一代的,反正你知道的奇骏、天籁、轩逸都是用这个。

对了,包括雷诺。

CMF通用化率还是可以的。

和其他平台的区别,还有一个点就是CMF更多是低成本的趋向,和丰田比起来通用化做的号,但设计可能没有丰田做的好。

最后一点,CMF也有小车,但是那个车可能好像就只卖东南亚那些地方。

大众MEB

标准解释:MEB(Modular Electrification Toolkit, 模块化电气化工具套件)是一个大众正在开发的、用于制造电动汽车的模块化系统。MQB(Modular Transverse Matrix ,模块化横向矩阵)早在2012年就被引入汽车架构,这代表了系统技术的一次彻底革命。灵活的模块化系统取代平台原则,使得车辆生产更加高效。MEB将是这一背景下的下一阶段重要产物:它自2015年以来一直在发展,以进一步优化MQB的优势,同时顺应电动汽车的发展。

大众的MEB其实你就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整套的积木。有一些可插接,更换的模块化部件,根据需要换一下之后,产品的某方面性能就得到了提升。

MEB最牛逼的地方是带宽,不考虑软件层面的话,它的机械设计封面很强,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电子化的MQB。

只得一提的是,大众算是合资品牌阵营中转型比较快的,看现在ID4、ID6、ID3,这些产品慢慢儿的都出来了,然后目前从大众的营销策略来看,定位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原来燃油车的大众车主——原来想买大众燃油车的人,现在因为牌照的原因就买了大众的电动车。

然后基于这个定位的话,可能大众它并没有想像新势力一样,去弄激光雷达+高算力的想法。但不排除大众对前瞻技术,对未来的趋势判断的不足的可能。

对于大众MEB来说,虽然没像中国新势力那样去用各种新技术“卷”起来,但对比其他合资品牌来说,MEB平台肯定还是要用一些比较新的技术,其实MEB的底层的逻辑,机械设计的逻辑,还是可以的。

吉利沃尔沃CMA、SPA

CMA是燃油车时代里,设计之时就考虑到做混动的,看上图可以发现电池包安排到了中间的部分,这部分可以尽可能的防止碰撞中挤压到电池包。所以沃尔沃其实考虑的挺远的,但CMA毕竟不是纯电平台,所以也就导致了极星2的续航就是不如Model 3。

CMA的总体带宽其实并不是很大,然后一个有意思的事情是,领克的那些车都是纯种的CMA,至于后来吉利的那些车,其实都是变种的CMA。

这车其实只是挂了一个CM的名号,但是并没有达到CMA平台的级别。这和成本有关,毕竟15万的CMA和30万的CMA,肯定不是100%相同。

SPA的带宽比较大,从2米8到3米以上都能覆盖到,SPA平台整体来说是沃尔沃花了比较大的力气去做的。这个平台在设计的时候就多考虑了安全方面的细节,也算是对沃尔沃“安全”的一个传承。

吉利SEA浩瀚架构(平台)

这个平台目前只有极氪001一款车,后续还有Smart的车。

性能方面带宽算国产品牌里做的比较大的了,但还是不如大众MEB。不过不重要,因为这个平台最重要的是,它是由沃尔沃的底盘大师kent带领一群中国工程师从0开始设计的:

——这意味着这应该是中国工程师们首次掌握了架构(平台)设计的know how,而这群从kent大佬哪里学到技术的吉利工程师们,将会慢慢地开枝散叶,或是被挖走,或是主动跳槽,推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架构(平台)升级。

奔驰MFA、MRA、MHA、MSA

奔驰的平台聊的比较少,或者说车企本身就没有刻意去宣传自己的平台。(其实也有道理,毕竟奔驰的目标用户,是不会关心所谓的平台如何如何的)

MFA平台:老平台,2012年推出,车型有B级、A级、CLA等。

MRA平台:目前奔驰的C级、E级、S级和CLS等都来自该平台。

MHA平台:主要生产跨界SUV车型,车型有GLE和GLS。

MSA平台:主要生产运动型跑车,车型有SL和SLK。

宝马UKL、CLAR

宝马的平台聊的也比较少,一般大都关注的是代号,比如E90,F30、G28.......很多宝马车主和粉丝之间的争论,也往往围绕着某一代宝马3系而起。

就说一个有意思的点吧:

丰田复活的SUPRA就是基于宝马的CLAR平台研发,并且还与宝马Z4共线生产,更甚的是,丰田SUPRA的动力总成与宝马Z4也是高度一致。抛开丰田工程师 *** 以及丰田标识的前提下,说丰田SUPRA是一台宝马Z4应该没有多少人会反对。

通用Ultium

通用汽车发布的「奥特能(Ultium)」平台确实是我比较关注的一个平台。

先说说我关注奥特能平台的原因:无线wBMS。

通俗一点解释就是,一般情况下每个电池的数据需要通过线缆传输到电脑上处理,但就像我们如今有了WIFI一样,在通用在奥特能平台上,把电池数据的传输方式给“无线化”了。即使用了无线通信去协同管理每个电芯和电池模组的表现。

这个技术带来最大的好处主要就是在电池整包层面减少了90%的线束,一方面可以降低整包重量,另一方面也为搭载更多电芯创造了空间,有利于提升能量密度。而降低重量+提升能量密度带来的结果,就是奥特能平台理论上可以提供更强的续航。

不过这不是我关注的理由。

我真正关注wBMS的原因,是因为在我看来这套技术的潜力被大大低估了——既然可以在电池包的通信上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在整车的其他部分,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无线通信的方式呢?

我相信是可以的,毕竟既然能拿出wBMS,那么这个技术应用在车的其他部分理论上也不成问题。而这带来的也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整车线束减少”从而降低重量的效果。

它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潜力,那就是对汽车制造领域彻底的革命——一旦解决了线束问题,那么就意味着特斯拉之前遇到的“生产地狱”通用就有机会可以解决,毕竟没有了线束的束缚后,整车制造能大大促进自动化率、加快生产节奏。

现代E-GMP

最后说一下的现代汽车。

现代有一个EGMP平台,这个大概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因为确实太低调了,好像说不吭不响的,就突然就冒出来一样。

带宽方面没有MEB大(MEB就是强啊......),整车性能上留的空间还是不少的,比如可以直接做到800V,这方面也是合资品牌中速度比较快的。目前给人的感觉就是稳扎稳打,艾尼氪系列车型行业里还是比较关注的,就看价格能不能打了。

比亚迪

——现代不是最后一个吗?怎么又出来个比亚迪?

比亚迪主要是给大家做个科普。

比亚迪的e平台,其实从行业内严格意义讲,不算是一个“完整”的平台。

说白了就是营销方面,有点“作弊”——比亚迪所谓的e 3.0的平台,其实只是指它电子电气方面,它并没有指它的机械结构。

并不是说e平台不好,而是说从比亚迪的e平台主要是电池、电机还有电控方面的提升和整合,但是机械方面其实并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所以要说比亚迪的e平台,从严格意义上讲有点打擦边球,但也确实有不低的通用性(电机电控电池),所以就最后提一下。

更多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汽车属于哪种产品类型战略匹配)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