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1974年,也就是“我系我”时代的第一年,“无线”投拍电视剧《啼笑因缘》。在以往的很多年里,电视剧有主题曲,但没有主题歌。《啼笑因缘》的编导是王晶的父亲、老戏骨王天林,他想弄出一首主题歌来,于是找到了作曲人顾嘉辉。
当时,王天林和顾嘉辉希望用粤语填词,创作一支粤语歌曲。填词人很好找,著名的粤剧编剧、曾经和白雪仙合作整理《帝女花》唱片版本的叶绍德自然是不二人选。可演唱者让他们犯了难,担心观众不能接受“老土”的粤语歌。选来选去,他们选中了仙杜拉。
仙杜拉是个中英混血儿,据说本名叫梁玉姬(但貌似她自己没承认过),曾与一位高山族的歌手阿美娜(Amina)成立过女子组合“The Chopsticks”,通常被称为“筷子姐妹花”,主要演唱欧美流行曲,但这个组合在1973年就解散了。选择仙杜拉的理由是她以前唱英文歌,而且衣着打扮非常前卫,用这种“洋化”的歌手搞一搞平衡,别让观众们骂就算不错。
这或多或少说明了当时的音乐人对粤语流行歌没有信心,但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首歌马上流行了起来。同一年,许冠杰的《鬼马双星》也红到爆棚,新一代的香港年轻人迅速认同了香港本土的音乐文化,这两首歌也奠定了粤语流行歌曲的文化地位。
《啼笑因缘》的旋律结构是AABA,A、B就是现在娱乐节目里经常会提到的“主歌”(Verse)和“副歌”(Chorus),这是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流行的曲式,从《啼笑因缘》后便成了香港流行音乐创作的标准曲式。顺便说一句,《啼笑因缘》电视剧中有位演员叫周吉,他就是香港电子乐大师周启生的父亲。
现在有媒体说,1973年“无线”播出的郑少秋版《烟雨蒙蒙》是香港史上第一部带主题歌的电视剧,这恐怕是个讹传。1972年“无线”的《星河》才是第一部,但它的主题歌是国语歌曲。而1973年的《烟雨蒙蒙》只有主题曲,电视剧播完了之后,郑少秋要出唱片,这才填词让他唱了,由此才出现了粤语歌曲《烟雨蒙蒙》,这其中有个先后顺序,不是电视剧与主题曲的关系。这样说来,仙杜拉的《啼笑因缘》才是香港音乐史上第一首粤语的电视剧主题歌。
从这首歌开始,影视剧开始成为粤语流行音乐传播的重要途径。当时没有CD,没有MP3,更没有现在商业街上这么多高音喇叭,有条件的家庭使用的是留声机,但对年轻人来说,一是得花钱买唱片,二是唱机不能移动,使用不方便,三不“个性化”,开了机器总归要受父母管制,因此,大多数年轻人听歌的途径无非就是广播电台和电视。电台的传播方式比较简单,1978年香港电台能够开办“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显然是时代的必然。但是和电台相比,影视剧对歌曲的流行起到的作用似乎更大一些。一方面,电视剧一播就是半个月,只要旋律不那么复杂,剧演完了歌儿也就很有传唱度了,另一方面,电台毕竟是针对香港听众的,而影视剧集却可以对东南亚发行,这也客观上扩大了粤语歌曲的知名度和传播范围。
由此,早年的“金曲”中大部分是影视剧主题歌就不足为奇了。比如1978年度第一届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中有7首歌是电视剧主题曲或插曲,其中不少还是“无线”的剧集,而前5届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的50首歌里,粗略算起来有5成是电视剧主题曲,这还没算电影插曲。
“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办了5届后,香港粤语流行音乐就已经顺利地完成了“我系我”时代。在这十年中,电视媒介捧红了郑少秋、汪明荃、关正杰、罗文、叶振棠、甄妮等歌手,而新一代歌手也在蓄势待发。
这不能不说回邵逸夫“造星”的手段。“无线艺员培训班”和“香港小姐竞选”两个活动,给影视界培养了大批的演员和幕后精英,但邵逸夫又把眼光瞄在了刚刚兴起的香港流行乐坛上。1971年,“无线”就成立了“华星”娱乐有限公司,最开始只负责办演唱会,顺便为“无线”代理唱片发行。到了1982年,“华星”成立了唱片部和经理人部,签下了第一位歌手陈美龄,她就是1983年度第一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愿你继续醉》的演唱者。
之后的一年内,华星连续签下了罗文、陈洁灵、甄妮等成名歌手。现在看来这都不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华星”签下了两位当时并不出名、但日后如日中天的巨星,一个是张国荣,另一个是刚刚在“新秀歌唱大赛”中夺冠的梅艳芳——这个比赛就是“无线”举办的,说起来邵逸夫其实还是在造星,只不过他培养的不是演员,而是歌手。
手中拥有“华星”这样的唱片公司,拥有“无线”这样的电视传媒,恰逢香港粤语流行音乐经过“我系我”时代的十年淬火,已经成为香港娱乐文化的主流,那么,以邵逸夫惯常的手段,在1983年度推出“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礼”显然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在这第一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中,有一首歌似乎可以为这个流行音乐盛典命名——《迟来的春天》。
《迟来的春天》在谭咏麟的众多金曲中,传唱程度并不很高。但细想起来,他最早在内地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国语版本,拗口的粤语版在当时还不被大部分内地听众接受,像《水中花》、《爱在深秋》的粤语版多少还有人能唱出来,但像《夜未央》的粤语版《梦仍是一样》、《像我这样的朋友》的粤语版《争气》、《难舍难分》的粤语版《今夜情为证》,又有多少人记得住歌词呢?
其实,《迟来的春天》谭咏麟也唱过国语版,但那要到1991年了。内地歌迷最早接触这支旋律的国语版,是在1984年。当时这支歌红遍大江南北,盒带销量达到180万,据说这标志着内地第一个真正的流行歌手诞生,唱这首歌的人叫周峰——2013年《我是歌手》第一季的舞台上,陈明又一次翻唱了周峰的国语版:《梨花又开放》。
而这支歌还有个英文版,收录在1978年的专辑《Day Dreamin》中,歌名叫《Good Morning Sorrow》。不了解这张古老专辑的人也许会哑然失笑,这个比谭咏麟早唱了5年的人,正是张国荣。
这一届“香港十大劲歌金曲”中,谭咏麟仅有《迟来的春天》入选并得奖,对他来说,1983年度是“迟来的春天”,多少还有点春意料峭的意思,下一年度他爆发似地入选十首歌曲、凭着三首歌横扫五座奖杯,立即一片春意盎然。而对香港乐坛来说,1983年更是“迟来的春天”,虽然比香港电台的“香港中文十大金曲”晚了5年,但这个迟来的“香港十大劲歌金曲”,将香港流行音乐带入了一个以电视传媒为主题的时代,暗示着香港流行音乐的春天。
说1983年是个春天,对一个人来说恐怕有点哭笑不得,因为,这一年他破产了。
这个人绝对是个狠角色,在十二三岁的时候就目睹过父亲一夜之间倾家荡产,可以说“东山再起”这四个字他完全不陌生,简直就是他的人生基因。
等他用短短三年爬起来后,香港娱乐圈便迎来了今天的大鳄——他就是杨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