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中国十大古代名曲是(古代10大名曲),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中国十大古代名曲是(古代10大名曲)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中国十大古代名曲是(古代10大名曲)

六、《渔樵问答》

“渔夫”和“樵夫”,在古时,都是隐逸者的象征。历史上著名的“渔”的代表是东汉严子陵,他曾是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很得刘秀赏识。刘秀成为皇帝后多次请他做官,都被他拒绝。严子陵一生不仕,隐于浙江桐庐,垂钓终老。历史上“樵”的代表则是汉武帝时的大臣朱买臣。朱买臣早年出身贫寒,常常上山打柴,靠卖薪度日,后妻子因忍受不了贫困而离开了他。《三字经》中“如负薪”的典故,说的就是朱买臣家贫,卖薪自给,每日砍柴,置书树下而读的故事。

《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久远的古琴名曲,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

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续谱》(1560年),解题《渔樵问答》为:“汉家事业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之渔樵一话而已。”

这首古琴曲实际上体现的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

七、《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琰(字文姬)作,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

蔡文姬自幼受家庭文学艺术的熏陶,从小就有过人的音乐和文学天赋。董卓掌权的时候,请来蔡邕,封他做官,对他十分敬重。

后来董卓被杀,蔡邕想起董卓待他不错,便叹了口气。但这却惹恼了司徒王允,于是把他抓了起来。尽管朝廷里有许多大臣都替他说情,王允还是不同意,结果死在监狱里。

蔡邕死后,关中地区又发生李傕、郭汜的混战,蔡文姬也跟着难民到处流亡。那时候,属国南匈奴趁机反叛。有一天,蔡文姬碰上南匈奴兵,被他们抢走。匈奴兵见她年轻美貌,就把她献给了南匈奴的左贤王,左贤王逼蔡文姬做他的妻子。蔡文姬在塞外度过了12个春秋,生了两个儿女。虽然左贤王很宠爱蔡文姬,但她却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渴望有朝一日“归汉”。

建安中,随着曹操军事力量的不断强大,吕布、袁绍等的割据势力被逐步削平,中国北方遂趋于统一。曹操出于对故人蔡邕的怜惜与怀念,“痛其无嗣”,乃遣使者以金璧将蔡文姬从匈奴赎回国中,再嫁给陈留人董祀。

这首《胡笳十八拍》就是蔡琰在重返中原故土的途中,百感交集,借用胡地的胡笳音调创作的琴歌作品。全曲由18首歌曲组合而成的声乐套曲,由琴伴唱,在胡语中,“拍”就是“首”的意思。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当蔡文姬一边吟咏此调,一边重重拨动古琴之时,就注定了这首古曲的传奇。

《胡笳十八拍》以感人的音调诉说了蔡文姬一生的悲苦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发了对祖国、乡土的思念和不忍骨肉分离的强烈感情。

唐代诗人李颀在其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写有“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八、《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即古时的《聂政刺韩傀曲》。它是中国古代一首非常著名的大型琴曲。

据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唤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以不连累亲友。其姊闻之,以为乃其弟,赴认之,大哭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

郭沫若曾据此写历史剧《棠棣之花》,歌颂聂政的侠义精神。

嵇康,“竹林名士”之一,谯国铚县(今安徽濉溪县)人。倡导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是曹魏时期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并以善弹《广陵散》著称。

据载,钟繇之子,年少得志的钟会造访嵇康,嵇康不加理睬,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钟会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离开。嵇康在这个时候终于说话,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钟会由此记恨在心。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好友吕安的妻子被吕安的兄长吕巽 *** 。吕安愤恨之下,欲状告吕巽。嵇康与吕巽、吕安兄弟均有交往,故劝吕安不要揭发家丑,以保全门第清誉。但吕巽害怕报复,于是先发制人,反而诬告吕安不孝,使得吕安被官府收捕。嵇康非常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因而触怒了司马昭。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司马昭一怒之下,下令处死嵇康与吕安。

嵇康刑前,从容不迫,索琴弹奏此曲,并慨然长叹:“《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国现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杀伐战斗气氛的乐曲,直接表达了为父报仇的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艺术性。

九、《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中国古琴名曲,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

《平沙落雁》出现较晚,却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的作品之一。

平沙落雁,本是著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曲中描绘了一幅恬静优美的水墨小品画──黄昏将至,烟波浩淼的洞庭湖边,岸边一带白沙,安详恬静,蒙蒙如霜。一群大雁从远天飞来,在空中徘徊飞鸣,先有几只降落在其上,仰首与空中的飞翔者相互鸣叫呼应,继而雁群一一敛翅飞落。远望去,雁群丶沙岸丶水波,都在愈来愈浓的暮色中渐渐睡去。

这首曲子的创作者历来说法不一。据传,明朱元璋十七子朱权,字癯仙,号丹丘先生,人称贤王奇士。时在南昌的朱权,看到秋天大雁成群结队往南方迁徙。渡黄河,过长江,引起深深的共鸣。

朱权随着大雁的阵阵鸣唱,微服简出,独自一人悄悄南下,一路从南昌追逐到衡阳。大雁南飞到湘江中游旁的一个小山峰上空时,反复盘旋,不再前行。“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因此,这个小山峰被称为回雁峰,衡阳被雅称“雁城”。回雁峰是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首。山峰的侧旁有座美丽的东洲岛,貌如巨舰,日夜飘浮在奔流的湘江中,绿水滔滔,波光粼粼。秋冬季节,江水消退,小岛的南端便袒露出一方很大的平整沙滩。天气晴朗的时候,大雁们总在回雁峰附近的上空列队飞翔,有时排成人字,有时排成一字,十分壮观。雁儿们飞累了,便降落到东洲岛的沙滩上歇息,一幅平沙落雁的奇观。

历史上,中国三大古典名曲《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潇湘水云》都跟衡阳密切相关。

朱权沉浸在这平沙落雁的情景里,那“秋高气爽,风静沙平,云程万里,天际飞鸣”的壮观与朱权“少年奇才,鸿鹄之志,心如止水,归隐天下”的人生反复碰撞、融和。朱权不禁抱琴而立,心潮澎湃,一曲《平沙落雁》就此谱成。

《平沙落雁》曲谱音和韵雅,委婉流畅,隽永清新,低郁深沉。“通体节奏凡三起三落。初弹似鸿雁来宾,极云霄之缥缈,序雁行以和鸣,倏隐倏显,若往岩来。其欲落也,回环顾盼,空际盘旋;其将落也,息声斜掠,绕洲三匝;其既落也,此呼彼应,三五成群,飞鸣宿食,得所适情,子母随而雌雄让,亦能品焉。”

十、《十面埋伏》

又名《淮阴平楚》,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

秦朝末年,各地群众揭竿而起,纷纷想要推翻秦朝统治。最后,形成了以刘邦、项羽为领导的两个最强大实力的军队力量。公元前202年,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共同逐鹿中原,楚汉相争到了最后阶段。占有绝对优势的刘邦汉军,将项羽楚军困于垓下。楚军夜闻“四面楚歌”,军心尽失。项羽大惊,于是夜起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虞姬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饮酒作别,拔剑自刎。项羽突出垓下,最终英雄末路,自刎于乌江。

《十面埋伏》就是以历史上的楚汉相争为题材,描绘刘邦和项羽在垓下决战的情景。全曲气势恢宏,充斥着金戈铁马的肃杀之声。慷慨悲壮的曲调再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

《十面埋伏》把古代琵琶表演艺术发挥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创造了以单个乐器的独奏形式表现波澜壮阔的史诗场面。

宫商角徵羽,古曲动心魄。亲身一听,便有无限浩瀚,万般情怀洒落!

更多中国十大古代名曲是(古代10大名曲)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