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李小龙武打(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简介),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李小龙武打(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简介)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李小龙武打(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简介)

“我一切的所想和所为,在于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获得心灵的宁静” ——李小龙

文/朱建华

2016年11月,笔者与师兄郝钢携精心编印的《暇满人生》纪念画册,远渡重洋,专程赴美前往洛杉矶,拜祭截拳道恩师李恺师父,同时参加相关纪念活动,以此缅怀恩师仙逝一周年。

同行者还有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CJIF)钟海明主席,一行三人,戏称新“截拳道三剑客”。

在洛杉矶,一住七天。师母优雅、知性,耐心而又细心,对我们住行安排十分周到,照顾有加,每天还亲自下厨,中式美食变着花样的招待,让弟子们虽然身处异域,却如沐春风,感受到了回家一般的自在和温暖,至今回想,仍然是浓得化不开的让人满心感恩。

期间,师兄弟们的热情赠礼,题字留念,邀约交流,美国李小龙教育基金会核心成员之一、黄锦铭师傅弟子刘禄铨师傅百忙中阖家设宴招待,赠送截拳道专著等,无不盛意拳拳,令人感动。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在张海伦师母(前排左四)亲自筹办的李恺师父小型纪念晚宴上的合影。李恺师父来自美国、中国的部分太极拳、截拳道弟子和友人聚集一堂,深情的回忆,真挚的缅怀。

张凯伦师母亲自主持师父的纪念活动,与会者热情互动,场面十分温馨。

随后,我们安排行程,前往西雅图,拜祭李小龙宗师,以代表自己,代表联盟,以及代表国内的弟子们,完成一个截拳道者仿如“朝圣”般的多年心愿。

记得从西雅图机场出来,是一位黑人出租车司机接我们去市区。人很热情,一路闲聊。路上,他好奇地问我们来西雅图做什么,我们说为了拜祭“BRUCE LEE”而来,他一听就兴奋起来,大叫一声“哦打!”

此时,他的双手如果不是紧握着方向盘,以他的那份兴奋劲,恐怕还要即时学着宗师的表情,抹一抹鼻子。

抵达目的地之后,为探寻宗师的足迹,在西雅图微雨中,我们第一站首先奔向西雅图的地标性建筑——太空针塔。那是李小龙和夫人琳达·李第一次约会吃饭的地方。

在西雅图,无论从城市哪个角度看,兴建于1961年的太空针观景塔都赫然在目,总是像一个标杆一样为你指引方向。

西雅图太空针塔下,中国截拳道“三剑客”。1960年代初,李小龙曾与夫人琳达·李在太空针第一次约会

西雅图太空针塔门票上的塔顶内部结构图

接下来,由美国著名的世界级李小龙收藏家李捷勤(Perry Lee)先生带领,我们遍访唐人街上李小龙当年的振藩国术馆旧址、与他的第一辆爱车合影之处,参观李小龙教育基金会授权支持的WING LUKE博物馆“DO YOU KNOW BRUCE?”纪念展......每天如同展开神秘寻宝之旅,一路期待,一路兴奋,一路拍照。其中一站,就是夜访唐人街南金街655号 “大同饭店”(Tai Tung Restaurant)。

1960年代初,李小龙和他的弟子杰西·格洛弗、詹姆斯·德迈尔、木村武之等人,最喜欢于训练之余,集体光顾这家价廉物美的中国饭店,然后寻一相对僻静角落落座,除了品尝美味的中国菜之外,还像绝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享受饭后那一刻海阔天空,谈天说地,畅想未来的闲暇时光。

李小龙师徒当年讨论最多的话题,自然是李小龙主导的功夫、哲学、恰恰舞或个人人生目标话题,有时,谈到即兴处,师徒们还会过上几招,研究实战技巧,解决训练问题。

李小龙成名后,对此感到与有荣焉的精明的华人饭店老板,遂将李小龙师徒最常落座的餐桌留下,辟为功夫之王李小龙纪念专座。

大同饭店外的联盟钟海明和郝钢主席。李捷勤先生非常默契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我们拍照(朱建华摄)

在大同饭店当年李小龙师徒最多聚餐的专座上,朱建华、钟海明、李捷勤、郝钢四位超级“龙迷”齐齐合影。(大同饭店服务生摄)

那晚,我们刚刚走进大同饭店大门,就见一位年轻老外异常高兴,冲着我们大嚷大叫,一边嚷着,一边手里还挥舞着什么,定睛细看,原来是一瓶“李小龙茶”,而我们“截拳道三剑客”当时也是人手一瓶。

也许,对于这位美国白人老外而言,仿佛“李小龙茶”就是全世界龙迷他乡遇故知的接头暗号,那一份毫不见外的激动,我们也很快心领神会,同样报以中国式的热情回应……

李小龙是很多美国人心中不灭的偶像,这次美国行,一路上,有了非常多直观的感受。

博物馆里的李小龙茶广告

举一瓶“李小龙茶”,兴奋的和我们“接头”的美国青年龙迷(朱建华摄)

即使我们已经走到了前台的另一端,依然在那里非常兴奋地高高举起李小龙茶打招呼的美国小伙。旁边他的女伴也不禁害羞地捂住了自己的脸。(朱建华摄)

大同饭店门口的笔者手拿“李小龙茶”。若您有机会去西雅图唐人街,务必去大同饭店和龙迷“接头”(郝钢摄)

多年来,作为李小龙研究者和截拳道传承者,笔者陆续看过很多有关李小龙的新闻报道、街头采访,各类纪录片,也和国内国外龙迷,特别是国外,诸如美国、英国、加拿大、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很多截拳道第二代传承者、李小龙收藏者们多有交流,所见所闻,似乎无论是在中国北京、长沙,还是在美国的纽约、旧金山,乃至于远在印度洋西南方的非洲岛国毛里求斯,走在大街上,随便问一个人,你知道李小龙吗?鲜有不知道的。而且,其中大部分人,还会像那位西雅图的黑人出租车司机一般,能够在瞬间被某种叫做“李小龙”的神秘能量点燃,激动得手舞足蹈之外,一定还要加上几声大叫“哦打!”

你一定知道李小龙。

不过,你真的“知道”李小龙吗?

抛开那些李小龙影视表演中展现的各种POSE;抛开1970年代娱乐记者和新闻媒体们炮制的一个个“李三脚”、“精武指”之类子虚乌有的噱头;抛开那些基于李小龙“国际功夫电影巨星”的浮光掠影的外在表象,有多少人曾经试图真正去深入了解李小龙——他的思想,他的生活,他的武术生涯,他的人生追求和成就,他的光荣和梦想,从而从真正意义上“知道”李小龙,走近李小龙,见贤思齐呢?

这是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李小龙——演员或电影明星李小龙

当我们只是留着长发,穿着黄色运动装,叫着“哦打”,抹着鼻子,控一个高腿,摆出一副李小龙式标志性姿势,然后就此滔滔不绝谈论李小龙的时候,

我们谈的是那一位“一个人必须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天空才是极限”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一位一生中坚持“始终做自己”,努力追求成为真正的“人”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位终生以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以向外国人传播中国文化而骄傲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位有血有肉,宁愿国术馆赔本,也不愿为了钱财牺牲艺术质量;宁愿不要演出机会,也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牺牲中国人尊严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位性格急躁、喜欢恶作剧,有点小骄傲,有不少普通人缺点,但又能坦诚面对自我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位情商很高、才华横溢,喜欢微雨漫步,能诗善画懂设计的李小龙吗?

我们谈的是那位从来不以大师自居,一生践行空杯哲学和学无止境理念的“永远的学习者”李小龙吗?

禅修者李小龙

1962年,华盛顿大学校园里的哲学专业生李小龙

藏书2500册的阅读者李小龙

集编剧、导演、武术指导和主演于一身的跨界“斜杠青年”李小龙

现代格斗家功能化健身和科学化训练的潮流引导者李小龙

1960年代,在美中国武术代表人物李小龙

现代全接触搏击训练器材体系化应用和发明者李小龙

截拳道创始人和导师李小龙

如果,我们仅仅知道,以及感兴趣的,只是那位外形俊朗、肌肉健美、功夫超群,可以短暂激增我们男性荷尔蒙,满足我们心理代入幻想的电影明星李小龙先生,

那么,这对于我们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以李小龙为榜样的人们而言,有任何现实意义吗?

这必须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李小龙宗师1970年代《唐山大兄》剧照

关于演员,关于明星,李小龙生前对此早有清醒且深刻地认识。对于他来说,做演员,就要做“有品质的演员”,这就意味着“首先,他不是‘电影明星’,那只是一个符号,一个大众给予的虚幻词汇……演员是其所应具备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对生活的高度理解,适当的高品味,对幸福和逆境的体验,强烈的情感,教育背景,以及更多更多。”他知道很多人,特别是那些盲目的追星龙迷,都只是通过“明星”这个光环去看他。“如今有太多的明星,太少的演员”,1970年代初,面对记者,李小龙曾非常直白的指出这一点:

“‘明星’不过是个幻象。他能使你扭曲变形”。

后来的事实证明,李小龙被影视所成就,也同样被影视所严重误导、扭曲,直至今天,仍然如此。

1970年代初,李小龙和龙子国豪在香港电视台参加慈善赈灾演武结束后,被众人簇拥着

几十年来,李小龙,这位20世纪红遍全球的传奇人物,因其传奇经历,以及演员和功夫电影明星这两个极端表面化的刻板符号,而被大众、商业传媒,以及无任何辨识力的龙迷们,有意无意,以猎奇的方式曲解、误读。

一些商业传媒,甚至无中生有,以地摊文本、奇谈怪论迎合某些大众低级趣味,不是将他妖魔化,就是将他神化。

历年所见,无论报纸、书籍、杂志,还是电视台制作、播放的纪录片,到处充斥着大量难以置信的谬误。近年来,虽然从市面上,可以偶见一两本高质量的国内外作者撰写的李小龙传记,但大部分正式出版的所谓李小龙传记,多为不加考证,拾人牙慧,夹杂传抄各种七十年代港台坊间地摊资料,毫无历史真实可言的“传记”,三人成虎,以讹传讹至今,成为一切妖魔化或神话李小龙的主要源头。

1970年代,李小龙第一部功夫电影《唐山大兄》香港电影宣传海报。文案策划者为了突出宣传效果,拟出“三脚惊天下,一片镇影坛”的宣传词,结果,直到今天,还有不少业余截拳道爱好者,梦想学习李小龙宗师独门“李三脚”套路,幻想着“李三脚”绝招一出,便可天下无敌。

扭曲变形之后的李小龙,不再是李小龙。于是,当很多人说他们知道李小龙的时候,其实,绝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李小龙,并非真实的,曾经精彩的活过的那位李小龙。

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以李小龙只是一个普通的演员、电影明星,而将他拿来与当今各种娱乐圈的小鲜肉等量齐观,进而以此来否定李小龙的一切武术实力、作为,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成为演员之前,李小龙是一位大学期间主攻戏剧和哲学,为了武术,在毕业前夕又主动放弃大学学业,积极投身美国武坛,全职推广中国功夫的职业武术家。

1967年,李小龙在美国创立截拳道,不到三十岁,即一跃成为美国武坛公认的一代武术宗师,堪称武林奇迹。在1967年~1969年短短数年间,李小龙以革命性的截拳道理念、划时代的全接触科学格斗训练体系,亲自执教美国当年最顶尖的空手道搏击冠军,引导他们开展跨越领域,跨越时代的格斗交叉训练,并从传统空手道套路化为主的训练、寸止式的竞技模式,迈向以实战为本的全接触现代踢拳(自由搏击)实践之路,成为事实上的美式踢拳真功夫革命的幕后奠基者和推动者,直接或间接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后续一系列的世界主流传统武术武学理念、训练方式,以及擂台选手训练和竞技方式的极速进化。

可以说,当年李小龙成功地以一人之力,挑战了整个世界传统武术界,撬动了全球武术现代化变革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最终成为美国武坛,乃至于世界武坛至今公认的武术革命精神领袖。

世界级传武批判者和国际武坛变革精神领袖李小龙

当年受教于李小龙的美国空手道冠军,绰号“战神”的迈克·斯通曾这样评价李小龙:

“我认为李小龙从在美国开设第一间振藩国术馆开始,在较短的时间内所做的,比所有人为空手道所做的都多。他揭示了很多真理,他用这样的方式,树立起了武者的正确形象,证明了武者的能力。他将他的才能展示在了武术(或电影)事业里,我认为这对于武术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因在1970年初首创全美踢拳职业赛事,被誉为“踢拳(自由搏击)之父”的乔·刘易斯——李小龙擂台成就最高的另一位美国空手道冠军高徒——则直接将他的全美历史上首场全接触职业踢拳比赛献给并归功于李小龙。

1968年,在李俊九举办的大赛上,李小龙为后院私教截拳道弟子、美国空手道冠军乔·刘易斯授冠军旗

是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李小龙——

世界上第一位在国际上倡导并传播现代中华武道的一代宗师李小龙。

换言之,李小龙当年是以一代武术宗师、截拳道创始人的身份成为电影演员,而非相反。这是全世界当下任何一位功夫演员,从武术专业成就,到个人武术实力,都无法与李小龙比肩的根本原因所在。正因为有超强武术实力作为支撑,故而李小龙能够在银幕上以其真打实战的真功夫,充分展现人类肢体表达的艺术——既能让外行看热闹,亦能让内行看门道,从而造就了李小龙在功夫电影领域无可匹敌的辉煌传奇。

1970年代,身为一代截拳道宗师,李小龙为什么要主动积极地转型成为一位电影演员?

不是迷恋演艺圈的纸醉金迷,不是要博取明星的虚幻声名,更不是要放弃他无比钟爱的武术,恰恰相反,是为了更好地发展他的武术事业,为了更好、更快地实现他以影视为媒介,为桥梁,向全世界传播中国功夫,弘扬中国文化的伟大宏愿。

以超越时代的哲人远见,李小龙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即敏锐地预见了影视传媒对于中国武术全球传播的惊人影响力和推动力,这是最终促使李小龙主动选择成为演员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李小龙放弃了自己此前的国术馆全美连锁发展计划,并于1969年左右,毅然决然关闭了他的三所振藩国术馆,同时,通过自学以及参与好莱坞演出等机会,针对性地努力学习影视表演、导演、摄像等专业知识和技能,义无反顾地投身演艺界。

严镜海,他的弟子兼奥克兰振藩国术馆合伙人,对此完全无法理解,李小龙为此专门致信给他,说:

“希望你尽快掌握八米厘摄影机……兄弟,切勿轻视这些器材,当他们改良得方便一点时,练武、授武,甚至通讯都会引起很大变化。

所以,我始终相信电影、影视乃推介自己及武术的最有力工具。镜海,我是没有看错的,我在演艺界奋力前进,亦是建基与此”。

李小龙与严镜海师徒合影(李小龙出生于1940年,严镜海出生于1920年)

这正是李小龙的伟大之处。李小龙所有令人惊异的前无古人的成功,历史的看,都是他主动把握时代发展趋势,超前布局和主动选择的结果,绝非如某些人以为的误打误撞的幸运或侥幸。

正是因为1960年代后期在美国武术界饱受孤立和排挤(因李小龙当年毫不客气的抨击传统武术的弊端,鼓吹武术无门派交叉训练和全接触实战,不被当年传统武术势力所容),以及在好莱坞影视娱乐圈中,不断因种族歧视和市场偏见而倍受挫折和打击,李小龙才忍无可忍,于六十年代末发出了中国龙的自强呼声:

“去他的时势,且由我来创造时势”。

结果,中国人低劣的国际形象、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在世界上囿于小众的传播局面,以及世界武术全球化大众传播、功夫电影的类型和表达方式均为之焕然一新。

“别人告诉我说一个天才可以制造自己的机会,事实上,一个人的深切期望和行动不但可以创造自己的机会,甚至可以创造自己的天才”

李小龙不仅造就了自己的机会,造就了自己的天才,还真正地造就了时势。

1960年代后期,李小龙宗师曾经用他的这部八米厘微型摄像机,研究如何拍摄功夫电影,如何用镜头去呈现艺术化后的格斗艺术

李小龙当年如果仅仅只是努力去开办遍布全美的连锁武馆,可想象的最理想化状态,其影响力也不过在百万、千万人范畴,但是,通过香港和好莱坞的影视媒介全球化的公共传播,让李小龙和他的功夫文化影响力,突破国界、文化、地域空间的局限,遍及全球,以至于成为一种世界级的文化现象。

进入21世纪,随着媒体传播手段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可以发现,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中国,武术的传授方式亦 *** 网络在线教学、直播教学的时代。此时回头再看李小龙致弟子的那封信,我们就能够深刻理解李小龙当年义无反顾所做的一切,才能够真正了解,李小龙当年的大胆预见和果断行动,是多么超前和正确。

犹如在格斗中,李小龙最擅长捕捉对手的节奏和时机,进行后发先至地截击一样,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李小龙就已经完成了对于21世纪武术时势发展的一次漂亮截击。

是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李小龙——

为了弘扬中华武道(功夫),重塑中国人国际正面形象,面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搭建中西文化沟通桥梁而出演电影的,演员李小龙。

几十年后,当我们无比惊讶地回看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突然才能明白,李小龙以无为有的哲学思想、见微知著的时势洞察力、一代宗师返璞归真的武术境界、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宏大的愿心、享受过程不计结果的全然付出、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高质量积极践行,才是他跨越文化、国别、种族界限,仅以四部半电影就能征服全球观众,掀起七十年代席卷全球的中国功夫飓风,造就一座在世界功夫电影史上至今无人逾越的高峰的真正内在原因。

同为香港电影明星,洪金宝曾在某电影颁奖仪式上一言以蔽之:

“李小龙之所以无法超越,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以电影谋生,而他拍电影的目的,是为了弘扬中国功夫和中国文化。”

一生挚爱是武术。李小龙以武术为事业,借助电影传媒,运用武术去实现他自己的理想,最终创造了惊人的功夫电影成就,而功夫电影的巨大传播力和影响力,反过来作用于武术和武术的传播,如其所愿的的完美地达成了他的武术最高理想和目标——李小龙不仅成功的在全世界树立起了中国功夫的品牌,传播了中国文化,改变了中国人的国际形象,同时,也让武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由原本小众的圈子文化,成为欣欣向荣的大众文化,成为武术在世界上全面兴起并繁荣发展至今的催化剂。

现代全接触自由搏击世界级倡导者、格斗家李小龙

自上世界七十年代始,一时间,以亚洲武术为主体,具有浓厚亚洲武术文化特色的各类武道馆风行全球,各种肤色的人群穿上道服,为了变成第二个李小龙而成为习武者,进而,为各种类型的职业化擂台赛事培养了更多的拳迷、职业选手以及教练人选。从那时起到现在,因为受到李小龙的深刻影响,不少擂台上的职业选手和专业教练,一直以李小龙为偶像以及他们的学习榜样,其中包括很多大神级的冠军选手。

当今世界最佳MMA选手、前UFC中量级冠军安德森·席尔瓦(Anderson Silva)就是一位最具典型性的专业级龙迷和李小龙学习者,他说:

“李小龙在我的生命中一直是我的标准。我研究李小龙的技巧,一直在研究李小龙的书,同时我也将自己的技巧变得像李小龙一样。”

UFC冠军传奇蜘蛛人席尔瓦(纪录片截图):李小龙在我生命中一直是我的标准

在专业武术领域里,李小龙通过截拳道哲学思想的阐释,以及成功的中西融合实践和示范,解放了世界传统武术人的思想,迸发了他们的武术创造活力,引领并推动了波及全球的人类武术科学化、现代化的真功夫革命;

而通过功夫电影的推波助澜,事半功倍地促进并推动了人类武术大众化、全球化的进程……当前世界最大的综合格斗赛事组织UFC的总裁达纳·怀特(Dana White)曾指出:

“李小龙在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所宣扬的每一件事情,在MMA大赛从90年代初期以来的发展中,都一一得到了验证······他是武术发展到现在和为什么今天MMA大赛能够存在的原因。”

因此,他坚定地认为李小龙是“MMA之父”。

MMA之父李小龙

是的,这就是绝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李小龙,那位已经被演员和明星的刻板形象和印象所严重扭曲了的,创造了全球大众文化现象,被无数武术,以及武术以外更为广大领域的人们奉为精神领袖和人生榜样的——武道哲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李小龙。

几十年过去了,放眼世界,中外各类功夫、动作电影明星何其之多,但是众星流星般闪耀过后,唯有李小龙仍然是偶像中的偶像,明星中的明星。事实上,对于李小龙而言,当年他所取得的,无论是武术事业,还是电影事业上的前无古人的成功,都不过是他早在预料之中,并经过长期艰苦卓绝的自我训练和修行,做好了充分准备,且在机会来临之际,简单直接的主动选择的结果。在此,我们不妨重温一下李小龙当年关于所谓成功的定义:

“成功就是当准备遇到机会。机会也许会走向你,也许不会。幸运也许走向你,也许不会。但如果它们走向你——你称之为幸运——你最好已经做好了准备。”

当仍然有很多人以为李小龙的成功,全靠他天赋异禀,甚至纯属幸运之时,我们就已经失去了向这位伟人学习的机会。

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心中也会有一千个李小龙。但无论如何,真正的李小龙只有一个。

“基本上来说,我一直主动选择武术作为我的生活,而把演员当做一个职业。但,最重要的是,我希望能够实现自我,成为一位生活的艺术家”

这是李小龙当年对于自己的精确人生定位,以及在他心中孜孜以求的人生理想。

武道与人生的指月者李小龙

抛开各种先入为主的关于李小龙的成见,以及盲目追星的浮躁,希望读者诸君能够通过这本传记,更进一步的了解李小龙,走近李小龙。最终,我们会了解到,李小龙对于一个人人生成功的终极定义,是中国道家式的——

“我的计划和所做的一切,都在于发现生活的真正意义——获得心灵的宁静”。

假如您能从中纠正过去一些关于李小龙的错误认识,得到一些什么自我启迪和激励,或许正是本书作者所期望的。假如您能够因此敞开自己,坦率真实的开启自我发现、自我解放的旅程,那可能正是李小龙所期望的。

“生活是不断前行的过程,你应在此过程中保持流动,不断去发现自己、实现自己、升华自己”

“一切知识最终意味着认识自己”。

谨以李小龙人生隽语与读者诸君共勉。

WALK ON

二零一七年三月九日于岳麓山能量谷·麓山中和

为道塾注:本文系2017出版李小龙传记《李小龙:不朽的东方传奇》序言

更多李小龙武打(一代武术宗师李小龙简介)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