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作者:录音笔
封面来源:猴子社官网
本文仅供Anitama发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本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官方网站:http://www.anitama.cn/
官方微博:@AnimeTamashii
合作邮箱:bd@anitama.cn
写在前面
访问日本老牌声优事务所Atomic Monkey——猴子社的中文主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句口号:“为您带来世界的声优与优声”。正如这句口号所描述的,这几年猴子社在国内的各种活动,确实为中国的观众们带来了众多的声优与优声。这次Anitama采访到了猴子社中国区负责人——于智为先生,向他了解了猴子社的业务动态以及中国当前的声优、动漫歌手等演出市场的现状及对于将来动漫产业的展望。
跨国语言贸易
Anitama(后面简称AT):非常感谢于总接受Anitama的专访,首先请于总做一下自我介绍。我们听说您是名校博士毕业?怎么会走上这样一条偏宅的道路的?
于智为(后面简称于):我自己是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入宅算晚的,看动画大概是从高中时开始。进入清华大学后加入清华动漫社团-次世代协会,办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接触过一些日本朋友,之后研究生期间业余时间较多,组织安排了不少文化交流活动。但当时可能也主要是靠着爱,经济方面并没有太多的考虑,就是想把活动做好。之后博士在读期间朋友创业,自己跟去帮忙,一开始是IT行业项目较多,但逐渐就会加入一些自己相对熟悉的动漫方面的内容,包括演出活动。也是希望自己所喜爱的动漫明星可以来到国内。当然最开始是这样,现在拉来的不少人其实我都不是特别熟悉了。
AT:您现在是不是不怎么看动画了?
于:动画还是看的,但这里面确实就有一个兴趣爱好逐渐产业化的过程。不过爱好对于工作的帮助还是非常明显的。你看比如说日语,包括我自己在内周围很多朋友,也没有去日本留过学,但是喜欢动漫游戏都会去自学,日语就都说得很好,在对日工作中也起到很大的效果。不过光看片是有瓶颈的,需要和人多说多交流,大家如果想学日语,有机会也要多交流。
AT:请您谈一下贵司目前在中国的业务情况。
于:国内分公司是2011年建立的,当时在国内同时成立了上海分社和北京分社。猴子社向来重视跨国业务,除了总社在东京,中国两处分社外,在美国洛杉矶,法国巴黎都设有分社。
猴子社在跨国业务中有一条理念,叫做“语言贸易”。举例说,美国可能需要中国的配音,日本可能需要法国的配音。你可以在本地找到能说这门语言的人,但你找不到专业的。你自个儿去国外找吧,你又会苦于沟通能力不足。所以当时决定在世界范围内开设分社的设想,是希望能够囊括到世界范围内几个主要语言体系。像欧洲就是法国的法语,北美大陆有美国的英语,而且美国还有好莱坞这个巨大体系,拥有相当多的配音资源。我们希望能把这些需求与资源在世界范围内整合起来加以利用。
AT:那比如说猴子社在美国的分社会像日本那样,以事务所的形式签下当地的配音演员或艺人作为员工来提供相应的配音服务么?
于:鉴于目前公司的规模,我们目前采取的是和当地专业机构合作的模式。在中国、美国和法国我们都有合作的录音棚和声优团队。
AT:在您看来,语言贸易这个目标的进展情况如何?
于:世界范围的语言贸易系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的,需要一定时间。目前以猴子社中国来说,我们国内的主要业务是中国国内的日本艺人的演出制作和演出经纪,还有动画游戏的日语配音录制。演出制作和演出经纪包括猴子社以及日本其他事务所的艺人来中国演出的接洽。当然我们有时也会自己主办相关活动,包括演唱会、声优见面会、研讨会等等。至于中国国内动画游戏的日语配音录制,国内的游戏厂商和动画发行商会有这样的需求,请日本的著名声优来给他的游戏和动画配音。我们公司完成的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雏蜂》的日语版。游戏方面的话,比如《幻想神域》中国服务器版本的第一期日语配音也是我们帮忙制作的。
国产作品+日本声优
AT:日本声优给国产作品进行配音工作这点可能也是读者们比较感兴趣的,您能不能重点谈谈这方面呢。
于:我们拿雏蜂这个项目来说吧。2014年夏天,有妖气要制作《雏蜂》的PV,动画正片当时也决定制作,但还没有开始着手。这时候导演就希望花泽香菜来配音,因为大家也知道,想请花泽来国内做见面会是很难的,因为她特别忙。但是配音还是相对容易实现的,大泽事务所审查了相关内容觉得没有什么问题,就同意了。之后实际录音工作是9月10日下午在日本猴子社本社进行的,当时PV还没有完成,先录制了声音,再进行和画面的合成。
当时除了配音外还让花泽录了两段小视频,一段希望中国粉丝支持《雏蜂》动画,另一段则希望粉丝支持漫画原作者白猫。经纪人就问,花泽香菜在中国很有名吗?中国是不是都喜欢录问候视频?感觉他对于中国的市场还处于一个比较好奇的阶段。
AT:可能他们对中国市场还缺乏了解。按这样一种表现,您觉得对于日本声优而言,中国市场是否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于:我觉得这个这两年都已经被大家挖出来了,日本人也逐渐开始意识到中国人对这个行业越来越感兴趣。花泽香菜的经纪人不理解的是为什么要录这个小视频VCR。因为她在日本录动画片不会说录完了去专门做个视频说大家好我出演这个动画片的主角大家要支持我。但他们当时不怎么理解,之后慢慢地也开始习惯,明白这是中国作品的一种宣传销售方式了,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然后就是一些游戏的案例,我们给三七游戏在台湾的公司G妹游戏也做过,当时G妹游戏的形象G妹需要配音,也想找花泽香菜。之后还有台湾版的手游《血族》,台版名叫《暗夜血姬》,有梶裕贵和折笠富美子参与配音。
AT:那您觉得这个市场今后有没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有没有可能今后的国产作品都找日本声优来录一段日文语音?
于:动漫作为一个内容在国内非常流行,但它毕竟不是一个大众产业,在我看来还是比较小众的。所以覆盖的范围会到一个饱和的程度。不可能所有的游戏都去找日本人来录。只有以喜爱动漫的粉丝为目标的游戏才会去做,作为一种宣传手段。他已经不再是游戏本身内容制作,而是在宣传方面获得的利益会更大一些。所以我觉得这个东西会有发展,但是空间有限。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就是《崩坏学园》这样的类型。对了《崩坏学园》也是我们帮忙制作的。
AT:《崩坏学园》是不是还请到了钉宫理惠?
于:对,钉宫,还有泽城。国内目前这块的需求,举个例子说比如我要做个《XXX》的游戏,我从版权方拿到改编权,我准备着手开发了,我就希望能有个日文的配音。这种IP由日本持有,游戏开发在国内进行的项目,就会有要求日本声优配音的需求。但是这些游戏可能更倾向于直接从动画作品里面购买片中台词的音源使用权,而不是重新找人录一次。这是一种商业模式,另外一种就是刚才提到的原创IP,比如《崩坏学园》、《血族》,他根据自己面向的用户群的特点会有找日本声优的需求,来达到一个扩大用户数量的目的。
AT:这些收录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趣事,或者说与国内收录不同的情况发生?
于:可能这个没经历过的未必很清楚,录音过程研究一下看得出日本人还是很严谨的。他整个录音环境可能不像中国这边,这个人有空过来录两句,那个人有空过来录两句,要求全员到位一起录,大家都很敬业。
AT:您之前提到了作品的配音,那么贵社另一块比较大的声优业务可能就是在国内进行的见面会活动,这方面您经验应该也比较丰富。
于:正好,我来讲一些演出幕后的事儿吧,也不知道大家爱不爱听。艺人来国内演出,看起来就是人来了上个台拿了钱走人这么简单的事情,其实这中间还是非常复杂的。国内有很多家演出公司,有自己的专业的懂日语和动漫的策划执行团队,在国内组织日本艺人的演出,或者给漫展邀请嘉宾,提供从中介到策划运营一条龙服务。
逐步形成模式的中日接洽工作
于:首先,想请某个艺人来演出的话,到底怎么接洽呢?简单来说就是和经济公司或者本人取得联系。这方法就五花八门了,有的直接给网站上邮箱发信的;有托朋友的问的;有找留学生去敲门的;有自己亲自上门拜访的;有的找专业的Booking公司的;发邮件咨询是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你发一百封,总有回复的。几年前,发的邮件都是用免费的邮箱,日语也都不是很通顺,然后一看就是批量发的,最近的邮件就正规化很多了。
AT:看来行业在发展进步。
于:对,总算能和事务所接上了,如果条件对方还算满意的话,接下来就是能不能来。要知道来中国演出,最理想的是第一天来,第二天演出,第三天回国。但是很多知名艺人,他们很难空出三天来,所以也会有第一天来演了第二天走,或者第一天来了第二天早上演了下午就走的情况。这个在上海尤为普遍。大家经常会看到上午11点到中午12点左右举办的活动,周末的早上想早起不容易啊,这还真不是主办方有心难为大家,确实是艺人太忙。
AT:看来艺人来一趟中国也挺不容易的。
于:没错,目前北京上海广州都有东京直飞的航班,最近成都也有了,不过时间不好而且价格贵得吓人,这些城市就很好了。武汉、重庆等城市的话,就只能转机了。大家也知道国内航班非常不靠谱,动辄就晚点数小时,要么就取消。所以就会出现艺人晚到,或者回不去日本的情况,说起来都是泪……
现场工作国内仍需努力
AT:那么是不是人来了就算万事俱备了呢?
于:其实还早,首先是内容,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一定要事先和艺人讲清楚。演出内容,有没有签名握手,有没有采访等等。演唱活动还好说,声优活动的话,能不能有现场配音,能不能念台词,能不能搞朗读剧,签名会能不能当面送礼物,能不能握手,这个内容环节安排都是要和事务所一点一点去争取。有的事务所很严格,就是不许念任何台词,有的事务所就通情达理一些,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嗯,大家看到有些活动有唱歌有朗读剧有名台词,肯定很开心,有些活动就是非常死板,其实这和事务所有很大关系,其实主办都是希望给大家呈现最好的内容的。有时候严格起来,宣传文案,海报都需要事务所一一确认。
AT:日本人做事确实严格。
于:内容好不容易搞定了,接下来就是场地和设备了,很多艺人要求彩排的时候不能有观众,这个是一般漫展最难做到的,早上开场观众就来了,四点半五点观众一走就要关门,有些漫展活动感觉编排很仓促,主持人很紧张,其实更多是根本没彩排直接就上了;很多艺人要独立的休息间和化妆间,这也是漫展很少能够做到的,艺人就只能在酒店化妆,在车里面等;还有的户外演出是在没有顶棚遮阳遮雨的情况下进行的,我就亲眼看到了模特冒大雨走T台的,没有人在湿滑的舞台上跌倒真是万幸。
AT:设备也很复杂么?
于:嗯,日本要求的设备细节非常多,中方这边有时候做事随便,东西没有就算了,或者用别的凑合,麦克型号不一致,线材少,灯光和日本的系统不一致,数据导不进去,还有调音台路数少,这个就真没辙了。彩排起来就是一片混乱。每次都要提的是返听,艺人和主持人在台上能听到自己的声音,全靠返听音箱或者耳返,然而有些场地因为预算问题就没设置,或者返听音箱调节不灵敏,要不听不见,要不特别大声,你看艺人唱歌的时候一只手去按耳朵,那多半是在调整耳返或者干脆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了。
彩排也OK了,接下来就是本番,问题又来了,国内粉丝盗摄录音的人还是有的,日本艺人又对这个非常严格,需要大量志愿者举着牌子去阻止,这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真的开始了,也就是把舞台交给艺人和主持人了,那就算是最后的最后了。还有带艺人吃喝玩乐了买东西了,金秋时节的话,大闸蟹不能少。另外日本人对炒饭、菜饭,红烧肉、青椒肉丝、酱爆茄子什么的特别喜爱。尤其我们公司某位,给他喝鲍鱼粥,他没啥感觉,结果临走之前在机场吃了一大盘春卷和一大盘炒面,连声叫好。
日渐扩大的国内动漫演出市场
AT:这几年国内相关演出活动非常兴盛,您能否谈一下这方面的市场情况?
于:其实在2008年2009年左右就开始有零零星星的演出了,然后在2012年就开始进入月月有演出的繁荣景象,但是因为 *** 问题,一时间全国哑火。 *** 争端暂时平息后,13年七八月份开始又有一个爆炸性的增长。从那时起几乎每个月都有日本的声优或歌手来国内做演出。声优、歌手、唱见、舞见纷纷来华,要么是在在漫展中演出,要么就是专场。这个市场也在慢慢成熟起来,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尝试。由中国公司发起的活动,也有日本公司发起的活动。我想这个市场是有的,但是也没有那么大。你想演出毕竟是一个高危行业,在中国受到政策和很多因素的限制。至今国内几次大规模活动都受到政策影响,比如Animelo Summer 上海的第二次就流产了。还有更多的活动,普通粉丝甚至还没来得及得到消息,就已经胎死腹中。另外演出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不可否认上海是全国文化产业最发达的城市。当然,其他城市最近也越来越繁荣。
AT:您觉得上海的优势主要是因为什么呢,是地域文化还是经济能力消费能力造成的?
于:我感觉与其说是经济消费能力,更多的可能是文化消费观念的区别。而且上海周边城市发展得相对均衡,造成它的带动能力也很强。所以考虑到市场情况,那些最有名的艺人,规模最大的活动,基本都会放在上海进行。
AT:那么日本人自己更倾向于去哪个城市做活动呢?
于:日本人更乐意在自己国家呆着!以我接触的日本人来讲,他们认为日本是最安全最和平的,其他国家旅游可以去,去工作他总有一种不安的情绪。单说声优的话,首先档期比较难调整,加上部分人对大陆还有一定程度的不理解,所以想来大陆还是有些困难。
AT:那您觉得随着磨合的增多,应该能有更多的艺人来到大陆做活动么?
于:是的。这个随着演出的增多,行业的不断努力,会有越来越多的艺人愿意来中国大陆地区演出的。
AT:说到来国内的一些阻力,您刚才也提到政策的一些影响。我知道您这边除了商业演出,在一些 *** 参与的文化交流活动中也经历过类似的工作。您也知道日本 *** 在搞推广日本文化的Cool Japan活动。对于来华演出这方面日本 *** 方面有没有一个官方的态度或者说战略呢?
于:这个怎么说呢,据我一些行业内的日本朋友说,Cool Japan这个概念反而在欧美体现得更多更明显,亚洲不需要它。因为包括中国人在内,对日本文化已经很熟悉了,不需要进一步宣传。欧美相关项目做得比较多,Cool Japan的经费也会投给一些动画做英语版西班牙语版等。这些是我个人了解到的,可能不全面,但我知道他这个预算是很严格的,毕竟是日本 *** 的项目。中国是不太会有这种。
AT:按我们所知,前几年使领馆协办甚至说主办的动漫活动都不少,但这两年似乎都看不到了?
于:当年预算也多,大笔钱直接由 *** 拨出来。但是问题在于,日本官方出资的项目,都被日本人自己消化掉,他包给大的广告公司,比如某A社或者某D社,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公司水平很高,做得可能很专业,但是往往和当地的需求挂得不是很紧密,阳春白雪。而这些项目毕竟都是文化推广性的项目,他也并不需要太顾及当地的需求,因为他就不是一个商业性的项目,没有盈利目标,你爱看不看那种。而这两年预算下降,日元汇率也下跌,能投入的资金就少了。这实际上也成为 *** 日本企业向外扩张的一个契机。
AT:那么像贵社,作为猴子社的中国分社,会不会有一个指标,比如说今年中国国内要做5场,希望总社能够提供档期,有没有这样一种资源调整?
于:因为国内产业没有形成模式化,而请艺人是个很艰难的过程,所以做一个系统化的计划有困难。当然可能有个大概的预期,比如做几场,打算请谁,可以具体到人,但这人没档期或者不愿意,那也只能放弃。所以计划都只能大致地做。反倒是一些展会越来越多,在其中的舞台制作项目,规模可能较小但是细水长流比较稳定。
对于未来的展望
AT:那按于总您的看法,今后一段时间内这类活动或者说贵司的相关业务会有怎样的一个发展前景,能否请您展望一下。
于:我觉得会和中国的内容产业做进一步的联系。日本可能有很多著名的动画,但版权都是拿在日本人手里,操作就比较困难。今后类似于《雏蜂》这样动画出来后,中国人握有IP的内容,这方面的业务可能会进一步增多。比如日本人给你唱主题曲啊,日本人给你配音啊,这样他们来国内活动就可以更加名正言顺,带着中国内容的名义过来。
当然也不只是演出,有些更综合的项目会越来越多。不是说“哦,这个人有名,找他过来开个演唱会唱两首歌”,而是进化成“哦,这个人有名,你来给我们的国产动画唱个歌”,那么他唱了,对动画形成一个宣传,他的粉丝来看这个动画片,然后动画片推出周边产品,那么艺人再来到国内,办活动,唱歌,销售周边产品。游戏方面的话你给游戏唱个歌,配个音,甚至开发专门的付费内容,比如买收费角色DLC,这些都是比目前的业务更为深入的合作方式。随着中日两边制作方与制作方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这方面的内容会越来越多。
AT:那您是不是觉得这种深入的合作就接近您最开始提到的“语言贸易”的理念了。
于:对,这就是一种语言贸易的需求。而现在主要还是一方面的,中国对日本有一个语言需求,而日本对中文的需求并不是在作品上,而是在其他方面。但这些就是看企业的营业能力,能不能拿到项目的问题了。那么我们能做的事情,更多的还是国内粉丝对日本的需求,看我们能不能拉到这些需求并进一步扩大的问题。
AT:提到需求,您刚才提到国内这个市场相对狭窄,您觉得国内核心声优粉丝大概能有多少人呢?
于:不敢乱讲,大概xxxx人?
AT:您觉得今后会是怎样一个演变情况呢?
于:我觉得群众基础,或者说人数会越来越多。目前的粉丝都有一个在线收看正版的环境,和我们年轻时买碟或者下载的情况不能比。粉丝所喜欢的东西的分类可能会变得更细,深度也会越来越深,因为你接触的东西越多,能思考的东西也就越多。但粉丝表现的形式由于互联网的发展,反倒有可能简单化,所以你往往觉得他反而深度变浅了。现在的年轻粉丝,和你坐下来吃饭,面对面了他可能会讲很多,但你让他上网写一篇长文,他不一定乐意写,他可能选择140字的微博,但这不代表他肚子里没有墨水。这些新粉丝他们接触得多,看到的,学到的,了解到的东西比当年多很多。粉丝的深度一定不会变浅,而且基数会越来越大。
AT:国内深度粉丝,进行正版消费的粉丝的逐渐增加,日本的经营者和公司有没有一个认识?他目前可能是做一票是一票的一个模式,但是他将来有没有针对大陆会做一个长期的战略和规划?
于:最简单来讲,卖动画片的日本人变多了。因为国内公司愿意掏钱去买。所谓的深度,或者说中高端的粉丝对于日本产业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但这个很难看出来。因为在一个没有正式引进的情况下,他可能找代购或者直接去日本消费,这些消费会被埋没在日本本土市场的统计数据中,看不出是中国人的消费。除非你AKB投票,有人站出来说我投了多少万票,才会有人关注。大部分还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状态。如果有机会日本人会去做,但不会很主动,不会说专门针对你中国制定一个战略。毕竟中国的文化政策环境很不安定。你看之前很多引进的片说砍就砍了,所以7月份的新番就卖得不太好了。
AT:说到7月新番,7月有bilibili参与投资制作的《洲崎西 The Animation》。对于中国资本开始投入日本动画的行为,您觉得日本业界会是怎样一种态度?
于:日本业界说实话还是比较排外的,很少能够接受中国的公司。这次这个项目,B站能办成,只能说真是非常非常厉害。日本业界对于钱投进一些相对困难的项目他会欢迎,但是挣钱的项目肯定还是捏在自己手里,最终还是缺钱的要钱。尤其最核心的作品,我们中国企业可能暂时无法参与,不过将来会有的。
AT:请您最后为大家讲点儿什么吧
于:最后我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祝大家都有美好的未来吧,也希望Anitama能办得越来越好。之前刊登的访谈据说反响不错,谢谢粉丝们对我们的支持,如标题所述我们也会继续努力,为中国的粉丝们带来世界的声优与优声,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