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在很多人眼中,勇士都是钢铁般,伟岸而坚决,霸气而决绝的。他们为了国,为了家,勇敢地把责任扛在自己的肩膀上,中国人称之为家国情怀。几千年来,这种精神流传一代又一代,让祖国走过风雨,霹雳前行。
但不可否认,任何一个钢铁勇士都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的,他们之所以勇于担当,且毫不犹豫,只是知道自己身后的家国而已。正所谓,你不当兵,我不当兵,谁来保卫她?谁来保卫家?所以真正的勇士,都有柔情的一面。就像李颀的《古意》中描写的那样,勇士们也有思乡的感伤和似水的柔情。
《古意》
〔唐代〕李颀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诗题所谓 “古意”,是指拟古乐府主题而写的,它与乐府古题《少年行》、《从军行》、《游侠篇》、《轻薄篇》 在主题上都有相关联的地方。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少年形象”,它是古乐府诗中一类著名的角色,他们少年勇猛、轻生重义、一诺千金、杀人报仇、 *** 宿妓、轻薄放荡,是诗人们崇拜和歌颂的对象,是古典时期人们浪漫理想的寄托。所以这个文学史背景是更好地理解此诗的前提。
醉东枫3 次咨询5.03510 次赞同去咨询但是,传统的乐府诗所写到的少年除了他们的潇洒和英勇之外,他们并没有什么忧愁,因为绝大多数少年游侠都活动在京城都会和州郡县乡之间,诗歌从不写他们悲观的一面。因而,可见此诗的好处在于,它将少年置身于艰苦的边塞环境中,一方面可以考验他们轻生重义的 “少年品质”,另一方面又别出心裁,将笔触引向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的乡愁表达出来,这样既可以让读者感受到少年内心的复杂情感,也可以证明边塞的苦寒之深!
开头六句“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杀人莫敢前,须如猬毛磔。”塑造了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形象。这个“男儿”从小在幽燕游历,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剽悍的幽燕民风,使诗中男儿自小就具有豪侠气概,他敢于同伙伴们在马蹄下打赌,把七尺身躯看轻,一上战场就勇猛杀敌,使敌人不敢上前。这六句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男儿的英雄气概。男儿长得什么样呢!“须如猬毛磔”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髯怒张的神态。
中间两句“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起承转合。“黄云陇底白云飞”寓意于不一样的塞外景色之中。狂沙卷云,铺天盖地将云色染黄,而对比内地的“白云”,自然不禁联想到了家乡。如若继续写思乡之情,恐有失“男儿”大丈夫之身份。故而由“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转写出此“男儿”是以国事为重、真情真意的大丈夫。
最后四句“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可谓神来一笔。一个年仅十五的 “辽东小妇”突现眼前,她“惯弹琵琶”,能歌善舞,只见她“羌笛”横吹,一支“出塞”的曲调,悠扬婉转,哀怨悲凉,勾起三军将士思乡的缕缕绵绵情思,无不泪如雨下。这凌空 飞来的四句尤为奇特,结尾不言男儿落泪,而说“三军泪如雨”,此用烘云托月之法,精 炼而含蓄,足见其笔力之深厚也。
纵观全诗,忽而奔腾,忽而顿挫,脉络贯通,收放自如,有尺幅千里之势。诗人以娴熟的技法,以飘逸之景蓦然宕开笔触,从外到内展开壮士的侠骨柔情:他忠心报国,在战场上杀身成仁,绝不退缩,同时他的内心又充满柔情,赤诚的报国之心,深沉的思乡之情,凡此种种,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全诗可谓气势雄劲,基调慷慨激昂,语言奔腾顿挫,跌宕起伏,情韵并茂,让人身临其境,为之动容!
李颀及其诗歌研究京东¥24.40去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