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02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行榜(2020中国GDP城市排行榜),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02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行榜(2020中国GDP城市排行榜)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02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行榜(2020中国GDP城市排行榜)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在2021年新春佳节到来之际,中国大中型相继公布了2020年各个地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GDP增长情况。现小编梳理一下我国城市经济在2020年经受新冠疫情影响下,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城市GDP排名及增长情况,现公布城市GDP排名前十位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南京。2020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增长趋势表

注释:深圳GDP为预估数据

数据来源:各地市统计局

2020年中国GDP排名前十的城市增长趋势图

排名第八:杭州市

杭州,简称“杭”,古称临安、钱塘,是浙江省省会、副省级市、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0个区、2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总面积16853.5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48.4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036万人,城镇人口813.26万人,城镇化率78.5%。

杭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钱塘江下游、东南沿海、浙江北部、京杭大运河南端,是环杭州湾大湾区核心城市、沪嘉杭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国际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杭州人文古迹众多,西湖及其周边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观遗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

2018年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22年亚运会在杭州举办。2020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第5位。2019年6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开通运行。11月29日,杭州直飞开罗航线正式开通。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将杭州定位为特大城市。

(一)经济总体情况

2019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06亿元,较去年增长4.8%。2019年,杭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26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4875亿元,增长5.0%;第三产业增加值10172亿元,增长8.0%,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2.1∶31.7∶66.2。全市人均GDP达15.2万元,折合2.2万美元。2020年8月,名列上半年中国GDP十强。

2015 -2020年杭州市GDP总额及增速

数字经济持续引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795亿元,增长15.1%,高于GDP增速8.3个百分点,占GDP的24.7%。数字内容、软件与信息服务和电子商务分别增长16.3%、15.7%和14.6%。

全年财政总收入3650.0亿元,增长5.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66.0亿元,增长7.7%,其中税收收入1791.2亿元,增长8.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91.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52.9亿元,增长13.7%,其中民生支出1535.3亿元,增长15.2%,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8.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2012 -2019年杭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及增速

(二)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33亿元,增长2.1%,其中农业210亿元、林业48亿元、渔业31亿元,分别增长2.5%、3.9%和2.2%;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7.0亿元,增长9.2%;牧业37亿元,下降5.0 %。

全年粮食总产量49.6万吨,蔬菜产量340.1万吨,水果产量82.6万吨,水产品产量21.4万吨,肉类产量19.6万吨。市级“菜篮子”基地541个,其中新建27个。新启动4个省级重点历史文化村、72个市级精品村、7个风情小镇、8条精品示范线建设。农家乐(民宿)接待游客8489.8万人次,实现经营收入80.8亿元,分别增长23.3%和18.5%。农村电商销售额142.6亿元,增长18.8%。

全年培训农村实用人才14426人。累计创建省级“田间学校”51家、市级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67家。

2.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4288亿元,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31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13.1%和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1.7%、37.6%和46.5%;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23.6%,下降0.3个百分点。出 *** 货值1914亿元,增长0.3%,新产品产值率42.8%,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8.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87亿元,增长10.7%。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5.2万元/人,比上年增长8.7%。

2012-2019年 杭州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3.金融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1789亿元,增长9.1%。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5287.0亿元,增长13.8%;贷款余额42245.2亿元,增长15.4%。

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及增速

2019年末上市公司192家,其中境内上市146家;全年新增上市公司22家,IPO融资162.3亿元,增长64.6%。中小板上市公司34家,创业板上市公司43家。

全年保费收入846.3亿元,增长27.5%,其中人身险保费收入575.4亿元,增长34.7%。支付各类保险赔款243.1亿元,增长19.9%,其中财产险162.1亿元,增长21.1%。

4.国内贸易

2019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3.3%;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4.0%。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5亿元,增长8.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5505亿元,增长8.8%,餐饮收入710亿元,增长8.6%。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可穿戴智能设备零售额增长38.4%,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21.7%;限额以上批零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20.0%,占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商品零售总额的25.5%。

2012-2019年 杭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5.对外经济

(1)对外贸易

201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5597亿元,增长6.7%,其中出口3613亿元,增长5.7%。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69亿元,增长9.7%,机电产品出口1550亿元,增长6.1%。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1177亿元,占出口总额32.6%。服务贸易出口124.9亿美元,增长19.0%。

2019年全年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952.1亿元,增长28.8%,其中出口658.8亿元,增长26.4%。

2012-2019年杭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2)利用外资

2019全年新引进外商投资企业736家,其中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上企业118家。实际利用外资69.4亿美元,增长1.7%,其中第三产业57.9亿美元,增长3.8%。至2019年末,126家世界500强企业来杭投资219个项目。

(3)对外合作

2019年末全市设立各类境外投资企业(机构)2237个,增长11.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营业额27.4亿美元,增长6.0%。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额71.9亿美元,增长3.9%。

排名第九:武汉市

武汉,简称“汉”,别称江城,是湖北省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特大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联勤保障部队机关驻地。截至2019年末,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21.2万人,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1.56万亿元。

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在城中交汇,形成武汉三镇(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内江河纵横、湖港交织,水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四分之一。作为中国经济地理中心,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是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和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其高铁网辐射大半个中国,是华中地区唯一可直航全球五大洲的城市。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中部崛起战略支点、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是全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致力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武汉正加快建成以全国经济中心、高水平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四大功能为支撑的国家中心城市。

(一)经济总体情况

初步核算,202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623亿元,受新冠疫情封城影响,较去年减少3.7%。201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6223.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8.99亿元,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5988.88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9855.34亿元,增长8.2%。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2.3︰36.9︰60.8。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5545元,按平均汇率折合为2.11万美元。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和我国GDP核算制度规定,2018年武汉市GDP修订为14928.72亿元。

人口: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121.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02.4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80.49%,比上年末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06.40万人。

市场主体:年末全市市场主体130.13万户,比上年增长9.9%,其中,企业55.71万户,增长14.3%;个体工商户73.94万户,增长6.9%。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1.78万户,增长14.0%,其中,新登记企业12.16万户,增长22.1%;新登记个体工商户9.58万户,增长5.1%。

(二)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及服务业增加值399.86亿元,比上年增长3.3%。主要农产品中,粮食产量88.60万吨,下降5.9%;蔬菜产量779.87万吨,增长1.7%;生猪出栏168.61万头,下降31.6%;家禽出笼4088.50万只,增长7.0%;禽蛋产量9.33万吨,增长3.3%;水产品产量44.19万吨,下降0.3%。全市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341家,增长3.6%。乡村休闲游综合收入185亿元,增长17.8%。农产品网络零售额1500亿元,增长39.0%。

2.工业

2019年全年工业增加值4539.11亿元,比上年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4178.43亿元,增长1.7%。利润总额930.67亿元,增长25.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2.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4.5%,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4.1%,金属制品业增长12.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2%,医药制造业增长12.9%。

2019年 武汉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3.零售业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49.64亿元,比上年增长8.9%。按商品形态分,商品零售额6724.02亿元,增长8.5%;餐饮收入725.61亿元,增长12.0%。按销售类值分,限额以上单位21大类商品中,其中日用品类增长16.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5%。全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零售额756.34亿元,增长17.9%。

4.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全年武汉地区进出口总额2440.2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出口1362.30亿元,增长7.1%。一般贸易进出口1764.90亿元,增长13.7%。全年对外经济合作营业额43.93亿美元,增长15.0%。全年外国驻汉领事馆4个,国际友好城市28个,国际友好交流城市85个。接待外宾及港澳同胞13397人次,增长299.8%。

引进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23.09亿美元,增长12.6%。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34家,累计达到300家。

5.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912.11亿元,比上年增长0.4%,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64.12亿元,增长2.3%。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320.34亿元,增长2.0%。

金融: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28658.90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2299.99亿元,增长2.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32114.31亿元,增长14.3%。其中,企业贷款19710.45亿元,增长14.3%。年末总部设在武汉的金融机构31家。在汉设立或筹建后台服务中心的金融机构33家。上市公司80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境外上市公司21家。

保险:全年实现保险保费收入767.26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8.24亿元,增长16.6%;人身险保费收入569.02亿元,增长26.2%。全年各类保险赔付支出206.93亿元,增长29.6%。其中,财产险赔付104.77亿元,增长23.5%;人身险赔付102.15亿元,增长36.5%。

排名第十:南京市

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9年,全市下辖11个区,总面积6587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82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50万人,城镇人口707.2万人,城镇化率83.2%。

南京地处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濒江近海,是中国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地理坐标为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是国务院规划定位的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重要节点城市。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截至2020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6所,其中111计划高校10所、211高校8所、双一流高校12所、两院院士81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

2020年8月,联合国人居署发布 *** 市百强名单,南京位列亚洲第11,中国大陆第5。

(一)经济总体情况

2020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30.15亿元,比上年增长7.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82亿元、增长0.7%;第二产业增加值5040.86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8699.47亿元、增长8.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5681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24017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调整为2.1∶35.9∶62.0。

2015-2020年 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2015-2020年 南京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

2015-2019年 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50.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38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707.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83.2%。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0.03亿元、增长7.5%。其中,税收收入1373.83亿元、增长10.6%,税比86.9%。

(二)产业经济发展情况

1.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2.50亿元,比上年增长4.8%,增幅较上年提升0.8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240.77亿元、增长0.8%;渔业产值153.89亿元、增长9.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3.33亿元、增长21.3%。

全年粮食总产量96.56万吨、下降9.7%,亩产481公斤、增长2.2%。油料总产量3.58万吨、增长7.3%,亩产165.1公斤、增长2.1%。蔬菜总产量279.91万吨、下降1.6%,亩产2328公斤、增长0.8%。水产品总产量16.59万吨,其中特种水产品比重78%。都市现代农业稳步发展,设施农业和高标准农田比重分别为22%和77%,农业机械化水平达89.5%。新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4个,现代农业科技综合或推广示范基地25个。南京国家农高区获国务院批复。

2.工业

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4215.77亿元,增长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92.26亿元、增长7.0%。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0.2%,民营企业增长20.3%,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长7.0%。大中型企业增长3.9%,小微型企业增长18.2%。列统的37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按累计增加值排名前十行业中,电子、电气机械、钢铁、医药、通用设备、非金属制品等六个行业分别增长20.2%、31.8%、10.4%、29.7%、11.5%、10.4%。

3.服务业

2019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5694.6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增速较上年同期提升1.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5.2%、14.5%。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9.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3.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1.1%、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3.8%。

2015-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4.国内外贸易

(1)国内贸易

2019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5.74亿元,比上年增长5.2%。从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5533.59亿元、增长5.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02.15亿元、增长5.6%。从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929.10亿元、增长5.1%;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06.64亿元、增长8.8%。

(2)国外贸易

2019年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482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出口总额3006.85亿元、增长20.2%,进口总额1821.30亿元、增长0.3%。

2019年南京对主要国家、地区进出口额及其增长速度

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新设立企业557家,比上年增长26.9%。新增合同利用外资85.21亿美元。经商务部确认实际到账外资41.01亿美元、增长6.4%。

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127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4.57亿美元。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额31.60亿美元、增长15.3%,完成营业额34.50亿美元,其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完成营业额18.2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52.8%。

5.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630元、增长8.9%。其中工资性收入36044元,增长9.0%;经营净收入6330元,增长7.1%;财产净收入5965元,增长7.8%;转移净收入9290元,增长10.5%。按照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372元,突破6万元大关,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636元、增长9.4%。

2015-2019年 南京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增速

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3005元,增长7.5%。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5933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9980元,增长8.2%。全体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5.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25.2%,农村为28.6%,分别比上年下降0.1个、0.5个百分点。

更多2020年中国各城市gdp排行榜(2020中国GDP城市排行榜)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