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236期
豫苑文风与您共同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
怀念我的外婆》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外婆 音乐: 周杰伦 - 七里香
每当看见从身边蹒跚走过的长者,我总会想起一位隔着岁月如许烟波依然让我怀念不止的老人——我慈爱的外婆。
外婆是位漂亮的老太太,身材高挑,眉目如画,坐立行走从来都是腰身笔挺,春夏秋冬衣服永远整洁。她虽然裹有一双不足三寸的小脚,但走起路来“咚咚”有力,仿佛是敲击在大地上的鼓点。
儿时,我和妹妹常常闹着外婆要她打开裹脚布,和我们的脚丫比大小。外婆笑骂着:“死妮子,你们故意出姥姥的丑啊?现在不兴这个了,当初女人的小脚可是比漂亮的脸蛋都主贵。要不是我这双小脚,能嫁到你老爷那样的大户人家?”说到最后,外婆一脸的自豪。
但我知道,一双“三寸金莲”并没有给外婆带来好运,而嫁到大户人家的她,也没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外公家富甲一方,拥有良田百顷、佃户数家,但外公的母亲尖酸刻薄,“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之后,她把积攒已久的忿恨和委屈,加倍报复在刚过门的儿媳身上。她辞掉伙夫和长工,让一个柔弱的女子担负起两个男人的活计,还要每天早上向她请安问好。因为外公兄弟姊妹多,最小的一个比我妈妈还小半岁,外婆结婚没几天就开始帮婆婆搂孩子,八个兄弟姐妹,有三个是外婆一手带大的。她整日操劳着,田野里耕种收获,庭院里纺织推磨,一家人的吃穿缝补……每天第一个起床,做好饭一个一个盛好,还没轮到端碗,往往已是锅底朝天。外婆经常啃几口干窝窝头、喝半碗凉水打发饭食。晚上,外婆把一切拾掇妥当时,家人早已进入了梦乡,她还要点着豆大的棉油灯推磨、纺花织布、做一家人的衣帽鞋袜,每每忙碌到深夜。懦弱的外公不敢说半句帮衬的话,又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妻子像牛马一样受指使和被责骂,一气之下当了兵。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穿上军装无疑就是把脑袋悬在了腰带上,外婆终日提心吊胆,天天等,夜夜盼。在妈妈出生24天的时候,却等来了外公战死沙场的噩耗。
顶梁柱走了,日子还得继续过。承受失子之痛的婆婆不仅没有格外垂怜这对孤儿寡母,反而把外公的死算在了苦命的外婆和妈妈身上,天天横挑鼻子竖挑眼,指桑骂槐,甚至动起手脚。邻居看不下去,劝外婆改嫁。22岁的外婆表现出一种少有的坚持,回绝了别人的好意,一如既往地孝敬公婆、照看弟妹、操持家务。
随着家庭成员的不断增加,外婆和妈妈被分了出来,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历尽了人世坎坷和人情凉薄。三年自然灾害,她在大食堂里一个人做百十口人的饭,天天衣不解带地劳作,累得吐血;大跃进时期,她像男人一样积极投身于农业生产,挖台田沟时挑着百十斤重的土筐步履艰难地行走在田埂上,突然一个踉跄,重重摔在地上,脚掌活生生扭转过去180度,正骨之后外婆强忍剧痛,依然坚持重伤不下火线;包产到户后,外婆凭着一双勤劳的双手,披星戴月地劳作,不让妈妈受半点委屈;成立了人民公社,外婆象男人一样拼死拼活的干农活挣工分,供应妈妈读书。外婆没有文化,但她对知识有一种天生的崇拜,在极为拮据的经济情况下,节衣缩食让妈妈读到高中,赶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后才回家。后来,妈妈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我深深明白,外婆也曾是弱不禁风的小女子,她渴望有一个给自己依靠的肩膀,但是残酷的现实,让她不得不坚强起来,既当爹又当妈拉扯着女儿,蹒跚着小脚顶风逆行在人生的风雨里。岁月的晨风吹皱了外婆铅华未尽的面庞,浇白了一头浓密的青丝,村庄依然平淡静谧,没有因某个人的离去而有丝毫的更改,但一个女人的命运,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在那些蛙鸣阵阵的夜晚,在某个疏影拂窗的深秋,外婆盘腿坐在泻满月光的炕上,从箱底翻出曾承载着自己希冀和梦想的火红嫁衣,定然幻想着外公能从某一条小路上缓缓走来,轻轻叩响她的门扉,与她一起守望田园、守望女儿。四季更迭,在凝望和期盼中,外婆把妈妈拉扯成人。
妈妈出嫁了,外婆随妈妈来到我家定居。对于我的出世,外婆一定是欣喜若狂的。因为妈妈是她唯一的孩子,而我是妈妈的长女。我一生下来就体弱多病,是个不折不扣的连脑袋也竖不起来的“芦柴棒”,一场出痘几乎要了我的小命,外婆为我煎药、喂饭……妈妈说我小时候一直挑食,从不肯老老实实坐在饭桌前自己吃饭,外婆常常是端着碗、拿着鸡蛋满院子追着撵了,嚼碎了喂给我吃,我5、6岁了还贪恋着外婆的干 *** ……妹妹出生后,我跟外婆睡,乡村的夜黑暗而漫长,与外婆抵足而眠时,我常常把被子拉过头顶,听着远处传来的一两声狗叫,心惊胆战得无法入睡,就耍赖似的往里缩,一直缩进外婆怀里,掉转头来搂住她脖子不肯松手。外婆常拍打我 *** 笑骂:“胆小鬼,看你以后嫁人了怎么领家过日子!”我才不去关心以后的事,仍然赖在外婆怀里撒娇。外婆开心的笑着,嘴里哼起了小曲,在她绵长的歌调中,我很快进入了梦乡……冬夜天寒,外婆用躯体为我温暖被窝;夏日漫长,外婆摇着大蒲扇为我驱赶蚊虫;委屈受伤了,外婆敞开怀抱给我最有力的慰藉;开心快乐了,外婆高兴地看着我,品咂着幸福。
因为妈妈教书需要早出晚归,全部的家务都落到了外婆肩上,我们姊妹几个也是外婆一手带大的。从我记事时起,外婆就一直是忙忙碌碌的,常常是左手抱着孩子,右手擦拭着桌椅,还要见缝插针地洗衣做饭,拾掇院落。那时候粮食不够吃,特别是麦面,七口之家一年只能分到百十斤。每次蒸馒头时外婆总要做出几样:最黑的、面最少野菜最多的馒头,是她做给自己的;野菜稍微少一些,掺杂着一些粗面和麦面的馒头,是做给女儿、女婿的;纯麦面的白白的馒头,是给我们姊妹几个的。记得有次我不解地问外婆为什么不喜欢吃白馒头呢,她笑着说:“麦面太粘,我年纪大了,咽不下。”当时幼稚的我竟然信以为真。
外婆的厨艺是一流的,直到现在我仍固执地认为她做出的饭菜最香,那金黄的玉米饼子、乌黑的煮红薯、青绿的腌菜叶,因为她的巧制立刻有了一种难言的芬芳。特别是锅底饭,焦中带嫩,怎么吃都不会饱;还有手擀面,韧滑可口,一直是我百吃不厌的主食。离家求学的日子,常常怀念外婆做的饭菜,每次回到家都是一阵狼吞虎咽。
外婆非常爱整洁,她的衣服永远干干净净,我们姊妹几个也穿得利利亮亮,庭院也被外婆拾掇得整洁而温暖,低矮的屋檐下塞满了车前草,火红的辣椒和苞谷散发着浓烈的乡土味道。墙角的草垛和鸡窝布置得精巧而妥当,一簇簇仙人掌,把苍桑的土墙装点得翠色宜人。一份平淡的农家生活,被外婆经营得活色生香。
外婆还精于女红,自幼在深闺大院长大的她,练就了一手绝活,不用描图就能绣出精美的图案来,左邻右舍娶媳妇嫁女儿的,总请她去指点。我们姊妹几个儿时穿的虎头鞋、带的花翎帽,都是外婆亲手缝制,穿出去的新衣新裤,也每每惹得小伙伴们羡慕不已。即便偶尔穿出一件破了的衣服,那破损的地方定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花朵来。外婆“走路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有着中国普通劳动妇女最珍贵的品质,她勤劳、简朴,一辈子与人为善,经常勒紧腰带接济别人。常见大婶、大妈们拿个小碗到家里讨米讨面,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不”字。即便是对曾经给予她百般欺辱的公婆,她也尽到了最大的孝心,把耄耋之年的他们接到我们家常住,依然每天早起到床前嘘寒问暖,陪他们聊些陈芝麻烂谷子的旧事,变着法儿做他们爱吃的饭菜。当婆婆拉住她的手为自己当初行为忏悔时,外婆很通达地说:“娘,您那是对我的管教啊。我从来没有记恨过您。咱们是亲亲的母女,孩子他爹走得早,他的孝心只有我尽了。”说到最后,两个女人抱头痛哭。在外婆和她的妯娌们的悉心照料下,那个留长辫、穿长衫、带金丝眼镜、整天抱着厚厚一本书卷念叨着“之乎者也”的老夫子,活到了89岁,最后在一张躺椅上抱着书闭上了眼睛。而那个早已没有暴戾之气的老婆婆,也活到了102岁,最后咽气在外婆怀里。外婆用自己的言行诠释着真善美,赢得了乡亲们的爱戴和尊重,也让我们后辈高山仰止、世代传承!
至今仍然内疚的是,儿时的我因为没有外婆这门亲戚可走,一直怪罪于外婆的与我们同住。有次因为犯错外婆批评我,我就生气地摇晃着外婆坐的小板凳,大声喊:“回你家里吧,别住我们家了!”当然,这样的结果是被爸爸痛打一顿,而那个把我揽在怀里护着的,依然是慈爱的外婆。
脑海中常常回想起这样一个镜头:暮色中妈妈牵着我的手晚归,远远看见外婆依靠在门框远眺,或是坐在门旁低首忙着针线活,脚旁边放着琳琅满目的针线筐,夕阳的余晖照在她如雪华发上,让人心弦颤动不已。多年后,我去洛阳龙门石窟见到那座举世闻名的佛像之后,才找到适当词语来形容定格在我脑海中的画面:踏实、安详、神秘。
在外婆柔和的目光下,我们渐渐长大了,外婆鬓染霜色,挺直的腰板也变得佝偻,走路颤巍巍的,岁月无情地在那张姣好的容颜上刻画上纵横沟壑……外婆老了,不再愿意我们离开她身边。我读初中、高中需要住校时,她非常失落,村里偶尔放场电影、来个戏班,或者邻家娶亲嫁女,外婆总要叹一声:“唉,霞要在家多好!”每到周末,她总是很兴奋,早早做好可口的饭菜,用热水温在锅里等我。离家的时候,外婆给我蒸好白白胖胖的大馒头,又把带到学校的菜罐罐摆放在桌子上,细心地告诉我哪一罐容易馊,要先吃掉,哪一罐吃时得蒸一蒸……到几百公里外的省城读书,外婆更担心我在外面吃得不好,钱不够花。两三个月回家一趟,外婆总要细细看我一阵,然后叹一声:“唉,又瘦了!”在外婆的担忧中回校,直至登上西行的列车,还能感觉到外婆倚在大门外,依依不舍的目光。
我参加工作后,外婆一如既往的关爱着我,她教育我在工作岗位上要认真负责,对人以诚相待,要乐于助人。我结婚后,外婆给我上的第一堂课就是“以夫为天”。她说,作为妻子要知道体贴、关爱丈夫,做了好吃的饭菜要让丈夫先吃,做少了要丈夫吃稠的妻子喝汤,丈夫喜欢吃妻子不吃给他下顿留着;丈夫是一家之主,要让他穿得光鲜照人,体体面面出去;不能和丈夫顶嘴,特别是在大庭广众之下,更得对丈夫俯首帖耳,无论丈夫说得对错,都要言必听、计必从;在孩子面前,要树立爸爸的绝对威信;对待丈夫的家人,要与妯娌、兄弟姐妹和睦相处,要孝敬公婆,四季更替时早早准备衣服鞋袜,年来节往别忘记登门请安问候……我说这都是封建社会的流毒,现在都是女人当家,也不时兴给公婆“问安”一说了。外婆生气地说:“社会再变,人情礼节不能变!”我笑着应承下来,心里偷偷想着,新时代新风尚,岂能再沿用你那老法子?日常行动中却不自觉地遵循着外婆教我的套路去做。若干年后,回过头来审视夫妻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偶尔会觉得委屈,但已经积习难改,对那位播撒母爱的光辉成了一种习惯性动作。对待公婆,虽没有日日请安天天问好,也做了为人儿女所能做的一切。
在县城安顿好小家之后,我接外婆随我生活,本意是想让操劳一生的老人在晚年享享清福,但勤劳的外婆一刻也舍不得闲着,坚持帮助我带孩子、打理家务。我怕她受累,想找保姆。外婆很生气,要回老家。拗不过她,我们一直没有找人。家里的地板、桌椅被外婆擦拭得可以照出影子,常常是我下班刚回到家,外婆已经把饭菜做好,有时还会把我来不及洗、上班时藏起来的衣服翻找出来洗。把我拉扯长大的外婆又以八十多岁的高龄,给我带大了两个儿子。在她去世后好几年,我的孩子们还穿着外婆预备下的大小、样式、厚薄不等的棉衣……外婆为她的子女,为她子女的子女付出了一生的心血,从来没有想到过回报,后辈对她的点滴孝心,就非常满足。我用第一个月工资买来毛线给她织了件紫罗兰毛衣,外婆穿在身上,高兴得在镜子前照来照去;老公常常抱着她畸形的小脚为她剪指甲,外婆回老家时夸遍了整个庄子,人人都知道她有一个孝顺的外甥女婿。
勤劳、乐观、善良、坚强的外婆,用阳光般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坎坷和磨难;用那双长满老茧的大手,弹奏出酸甜苦辣的生命交响乐;用不盈三寸的小脚,走出坚实厚重的人生步履;用孱弱的身躯,给我们撑起一片博大的天空!在35年的时间里,我习惯了有外婆呵护和牵挂的日子,竟然没有意识到这种呵护与牵挂,是不可以伴随一生的。2003年春,身体一直硬朗的外婆摔了一跤,从此行动不便。因为她年轻时出力太多,老年时落下了腰腿疼的毛病,一直离不开止疼药,行动不便的外婆怕给我们添麻烦,就竭力减少进食。止疼药本身 *** 胃,外婆食物摄取量过少,结果患上了胃溃疡。而一直被她当作儿子疼爱的爸爸的突然离世,又给她带来了致命的打击。病体上的折磨加上精神上的煎熬,终于让坚强的外婆倒下了。我要上班,陪她的时间不多,只有妈妈一个在家守着她打针、吃药。外婆说话少了,眼睛时常直直地盯着墙壁发呆,不理会我们在说些什么。我知道她不喜欢城里的高楼和喧嚣,她一定牵挂着被烟熏黑的老屋和那些邻居,怀想着那些被幸福和快乐包围的日子……但爸爸走了之后,妈妈也随弟弟搬进了城里,那个外婆苦心经营的、曾经盛满了天伦之乐的家园,现在荒草齐腰、一派凄凉,早已不复存在。
外婆被送进医院后,我觉得无非像以前那样打几天吊针、吃几剂汤药,就可以痊愈出院。但她情况越来越糟糕,先是汤水不进,然后开始便血,最后陷入重度昏迷。我们姊妹四个和妈妈一起衣不解带地伺候在左右,可是外婆再也吃不下我们精心准备的一口饭菜。神志清醒的时候,外婆把手上带有小狗图案的戒指退下来,送给和她一个属相的二妹。妈妈后来告诉我,她还想把耳环摘下来送给重外甥女丁丁,怕我们说她,只好作罢。在病危之际,外婆最牵心挂肚的,依然是孩子,当时我的二小子4岁,是她一手带大的,弟弟的孩子、妈妈唯一的孙子胖胖才几个月,是我们老张家的又一代血脉。外婆叮嘱妈妈一定精心照看他们,不能有半点闪失。她躺在病床上听到孩子哭啼,会挣扎着往上起,心疼地喊:“怎么不好好看孩子?又让他哭了!”对我们姊妹几个,她千嘱咐万叮咛,告诉我们要搞好夫妻关系,与人为善……看着这个为我们家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这个承受着人生巨大悲苦和孤独的老人,这个心里只有别人唯独没有她自己的老人,我们说不出半句话来,含泪一一应承着。
外婆离去前的那个夜晚她总说有人来了,在敲我家大门,一会儿喊娘,一会儿又说:“他爹,你可回来了!我没有亏待你的孩子啊!现在她的儿女也都有孩子了,你就接我走吧。”说得我们毛骨悚然,好像会突然出现一个人,把外婆从我们身边夺走。
外婆终于没能战胜病魔,在我们的呼喊中,外婆缓缓地闭上了眼睛。外婆的生命中承载了太多太多的苦难,她真的太累,太累了。今天,她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与先她半个世纪而去的外公相伴长眠了。
香烟袅袅,纸灰翻飞,当五寸的铁钉“咚咚”砸进棺盖的时候,生离死别的莫大痛楚使我撕心裂肺般地嚎啕着。外婆在我们家里发丧,要埋在3公里开外的婆家祖坟里,那儿有外公长达半个多世界的守望。扶着灵柩送外婆上路的时候,风吹打着我的脸庞,雨淋湿了我的记忆。这条小路,外婆曾牵着我的手走过无数次,在童年的我嬉戏晚归、外婆喊我回家吃饭的时候;在少年的我放学回家、外婆翘首等待的时候;在青年的我外出求学、外婆提着包裹送我远行的时候;在即将成为新嫁娘的我坐上婚车、外婆流着眼泪告诉我为妇之道的时候;我在穿上英姿飒爽的法官服第一次回家、外婆喜极而泣的时候;在我做了幸福的妈妈、外婆高兴得心花怒放的时候;在我安顿好新家、接外婆进城的时候;在外婆偷偷去爸爸坟上探望被我发现、娘儿两个哭做一团的时候……这条承载着一家人酸辣苦甜、见证一家人悲欢离合的小路,现在竟是我和外婆最后一次走过,竟成了我亲亲的外婆的不归路!我向苍天呐喊,为什么把我最亲近的外婆从我身边夺去!外婆啊,我再也听不到您谆谆教诲,再也看不到您慈祥的笑容!在这个萧杀的暮秋,阵阵哭声绵长而悠远,但外婆,却再也听不见了!
外婆去世整整十三年了,在平淡又繁杂的生活里,她好像渐渐淡出了我的视野。然而,在这样一个秋夜,仰望星空,我分明再次想起了她。想起她那梳理得一丝不乱、光洁斑白的头发;想起她在我结婚那天欢喜而不舍的泪水;想起她在冬日暖阳下清洗那双小脚时,苍老的脸上浮现的惬意与平和……
人世沧桑,转眼百年,我知道,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但有些记忆,不会被岁月的长河磨平冲淡;有些背影,会因渐行渐远而愈加清晰;有些感情,会永远镌刻在生命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作者简介张晓红,河南省作协会员,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法院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虞城县人民法院法官。喜欢在严谨的工作之余,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出版有散文集《红颜素心》、《闲敲棋子落灯花》、《一路向西》、《刹那芳华》。
《豫苑文风》团队
顾问:周长风 溪萍
主编:雨静风聆听
执行主编:静听花解语
蕊寒香冷
责任编辑:嫣然一笑 竹 乙
新起点 红 柳
喜欢就关注哟投稿须知原创首发,文章尽量自己配图,朗诵、小说、散文、赏析、摄影、诗歌(三首至十首)等,内附照片和简介(100字内),直接用文档格式,(强调不要用附件上传,字体楷体16,)。豫苑文风一个与您共同追逐梦想的纯文学平台。投稿信箱13938509519@139.com
赞赏须知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你的鼓励与赞赏,喜欢就点击底部“赞赏”自由参与。赞赏的百分之六十作为作者稿酬第二天发送;另外百分之四十和后期打赏作为平台的运营及文学活动经费,有赞赏有稿酬,无赞赏无稿酬。
好
消
息
一、《豫苑文风》即日开始对作者颁发阅读评论奖励!阅读多多,奖励多多!(说明上面的打赏照常,这是奖励哟!)
时间以一周为一个周期!给自己加油哟!
阅读量
400-600
600-1200
1200—2000
留言
20
30
40
奖励
¥8.88
¥16.88
¥26.88
平台声明投稿文字必须是原创,如有抄袭、剽窃、盗用等行为,所发生的一切纠纷与后果均由当事人自负,恕本平台概不负责。本平台大力支持原创、坚决反对抄袭与剽窃等行为!图片素材部分自互联网,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不当,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立即做出处理,特此向图片拍摄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