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不谓侠全部歌词(不谓侠歌词 解读),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不谓侠全部歌词(不谓侠歌词 解读)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不谓侠全部歌词(不谓侠歌词 解读)

这首歌的词我第一次听的时候就觉得不错,是这些年来古风歌里难得的上乘作品。

结果看到这个问题里五个回答三个批评歌词,这让我颇感意外,因为我没有发现明显的问题。

仔细一看批评的回答和评论,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害得我又把歌词看了两遍,还是没发现问题。

直到我看到下面这个评论,我才发现可能是我想多了。

这句对歌词的批评着实把我看傻了,《不谓侠》的歌词我读起来轻轻松松,但这位知友的评论由于缺少句子成分、缺少标点符号外加错别字,我读了三遍才看懂。

然后我才意识到很多古风歌曲为了押韵胡乱拼凑,给很多人留下了词不达意的印象。

以至于出现一首在用词上没有瑕疵又稍微追求表达的正常歌曲,很多人还是以为有问题,但有一说一这个问题是他们缺乏基本的语文素养导致看不懂哪怕已经很浅显的歌词。

这首歌词言之有物并不空洞,还有几处值得说道的地方。

用一句话概括这个故事,它讲的是一个少侠成长为狂生的历程。

开篇就是一个浪迹天涯的侠客形象,在黄昏时分牵着一匹老马“寻个酒家”。

“衣襟上别好了晚霞”

这一句显然化用了《沧海一声笑》中的“一襟晚照”。

同样表达了落日余晖照在衣襟上的情景,黄霑用了四个字,这首歌第一句用了八个字,高下立判。

虽然和黄霑这样的大师比较尚有差距,但这第一句已经比很多古风歌高出一头了。

另外第一段歌词中出现的“晚霞”、“余晖”、“老马”、“酒家”这些词是有内在逻辑的,不是可以随便更改的。

首先晚霞对应余晖,表明这是日落时分,言外之意是这位侠客赶了一天的路,呼应了后文“寻个酒家”停步暂歇。

“老马”则透露侠客过这种浪迹天涯的生活不是一天两天,“寻常巷口”表达的也是洒脱不挑剔的侠客风气。

第一段的这些用词是连贯完整、逻辑自洽的,一个四海为家的侠客形象就勾勒出来了,还写出了几分“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

解释第一段是为了说明这首歌不仅在逻辑上是没问题的,用词也不是为了押韵强行拼凑。

顺便一提,第一段歌词前两句“晚霞”对应”余晖”,第二段歌词前两句则是“三巡”对应“五更”,也就是酒过三巡,夜至五更,喝到深夜的意思。

这么多的呼应很难用巧合解释,说明作者是用了心的。

我贴出的这张图十分直观地表达了这位早年立志做侠客的主人公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变化就体现在同样旋律的上下两段歌词里。

比如第一段歌词里这位侠客的心态还是蓬门似广厦,也就是住在草房子里就像住高楼广厦一般,这种心态已经很难得了。

到了第二段歌词里,“就茅草也比神仙榻”,这里的“就”是动词,是靠近的意思,“就茅草”的意思是躺在茅草上。

大侠连蓬门(茅草房子)都不要了,直接就睡草地上了,“天为罗盖地为毯,日月星辰伴我眠”。

睡草房子变成了睡草地,条件更简陋但心态却升华了,以前是把草房子当高楼广厦,现在是把草地当做神仙榻。

这个“榻”不仅仅是押韵,而且是绝对无法替换的用的最妙的一个字。

因为第一段的草房子好歹是蓬门,至少算个实体建筑物,所以可以和广厦类比。但第二段只剩下草地了,连门都没了,你用任何表示建筑物的词“神仙居”、“神仙所”、“神仙殿”都不合适。

而“榻”的本意就是一张矮床,它可以睡觉但不是建筑,一片茅草地就像一张床,不仅押韵而且贴切无比,这就是“榻”字用的精妙的地方。

再比如第一段歌词中这位侠客“刀可捉,拳也耍,偶尔闲来问个生杀”。

显然大侠在人生的第一阶段也是一位狠人,用范德彪的话来说就是“年少轻狂,打打杀杀”。

为什么呢?

前文有交代啊,他要立志做侠客。

“论义气不计多或寡,占三分便敢自称为侠”。

好家伙,少侠此时全凭意气用事,三分意气就敢自称为侠,半瓶子醋乱晃荡就是这个意思。

显然作者对第一阶段的“少侠”是持否定态度的,你想想这首歌叫什么?

《不谓侠》的字面意思就是不要称呼为侠,其实就是不做侠客。

再想想这首歌的最后一句歌词是什么?

“凭我自由去,只做狂生不谓侠”。

现在明白《不谓侠》三个字的意思了吗?

这首歌处处写侠,但你要是真看懂了就会明白最后要表达的是对打打杀杀这种侠的否定态度。

你再想想第一段歌词的最后一句是什么?

“相赠眉间一道疤”

这算是大侠打打杀杀的人生第一阶段的总结,眉间一道疤很明显是自嘲的态度。

到了第二段歌词,同样旋律的位置,大侠蜕变了,变成了“只姓名,不作答,转身向云外寄生涯”。

只姓名,不作答。这个“只”是代词,表示“这“,这姓名不作答,结合前文意思,大侠已经从打打杀杀蜕变成不慕虚名笑而不语的境界。

“转生向云外寄生涯”看着莫名其妙是不是?

把它改成更符合文言的倒装句就是“寄生涯于云外”,是不是看着就顺眼多了?

是不是想起曹植《梁甫行》里那句“寄身于草野”?

和这句歌词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啊,而且这句歌词上下文语义一致,都是表达了大侠在第二段的境界升华,并没有跳出跳入的问题。

再比如这两句:

没得英雄名讳 掂量些旧事抵酒价

不必英雄名讳 记两个旧事抵酒价

同样是英雄名讳,同样是旧事抵酒价,第一段歌词和第二段歌词分别有两处用词做了改动,也就是我标黑体的部分。

少侠阶段三分意气就敢称侠,其实谁认识他呢?所以是“没得英雄名”,如果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想喝酒又没钱,想和店家吹牛 免了酒钱,没底气所以要“掂量”一下话题,不够自信所以“掂量一些”。

如果你觉得我是过度解读,那么你看第二段里再次抵酒价用的是“不必英雄名讳”,这份洒脱自信就差写脸上了。

“掂量些”变成了“记两个”,这个改得更秒,年轻时没经历啊,现在大侠的题材库里还需要掂量吗?

随便说点这些年做过的牛 的事、离奇的经历,抵你这份酒钱那都算你赚了,故事还不需要多,两个就够。

在同样的位置,两次同样的行为,偏偏改了这两处,你不能用拼凑巧合来解释吧,作者确实用心了。

批评歌词没有逻辑,前后不搭的知友,现在应该相信这首歌词几乎每一处地方都符合逻辑,而且前后呼应,到处是伏笔。

再比如

“邀我拍坛去,醉眼万斗烟霞”

古代的酒坛是用泥土封装的

开坛时拿刀或工具轻轻拍打酒坛封泥的边缘,敲下封泥盖就是一坛好酒。

所以拍坛就是指喝酒,拍坛喝酒和后面那句“万斗烟霞”原本没有关系,但有了“醉眼”一词就有因有果了。

万斗烟霞是他喝醉的状态下用眼睛看到的,喝醉了看到天空彩霞万朵,那只能是躺着看了。

为什么是“万斗”不是“万朵”、“万片”?

因为大侠醉了呀,还记得前面说的“蓬门”、“茅草”吗?一个“万斗烟霞”写出了浪迹天涯的大侠醉倒野外的迷离状态。

天空飘荡的烟霞,在此刻大侠的眼里,都是流动的酒水啊。

没有这个“醉”就无法联系前后文,没有“眼”就不好解释“烟霞”,没有这个“斗”就无法营造出这种意境。

是不是逻辑一致,而且能改动哪个字?

再比如:

无情也似我,迎剑锋斩桃花

如果你没看懂这句话,那你一定没读过《 *** 》。

这里的桃花不是花,是情丝,是男女之情。

挥剑斩桃花,斩断的是大侠的儿女情长,与前一句“无情也似我”也是逻辑意境一致连贯的。

《 *** 》里大量使用各种花代指女性,比如:

“几日碧桃花下卧,牡丹开处总堪怜”。

表面上写的是花,实际上写的是西门庆哪里有女人就往哪里蹿。

歌词里的“春风”、“红蜡”和“桃花”是一样的,这些词的指意初中语文能及格的朋友应该都能理解吧。

如果能把“红蜡”理解成红腊梅,那就有点离谱了。

总得来说这首歌词意境不算特别高,但遣词用句基本没有错误,言之有物没有废话,逻辑连贯没有跳入跳出。

能做到这种程度就不惹人厌了,算是合格作品,但我前面详细解释过好几处用词精妙甚至难以修改的地方,这些亮点足以让我对这首歌词的评价再提高一个档次,算是这些年难得一见的上乘作品。

当然说归说,写归写,这种水平的古风歌词是我这种水平写不出来的。

更多不谓侠全部歌词(不谓侠歌词 解读)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