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山东人称齐鲁之地,介绍完齐国,便来到鲁国。鲁国总体是一个知书达礼的国家,周公旦的封国是周礼的创造与践行者,稳定繁荣的学术环境,孕育了许多著名的思想家。
孔子
孔子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儒家之祖,古往今来多少人研究他,传颂他,上学时的古文背默,又让多少学生咬牙。
然而,我真正了解他么?其实不了解。一点也不了解。
血色衣冠反而给了我一个窗口,一个比较的平台。
游戏里,孔子有着65的统帅,65的武力,与想象中文弱的老者形象大有不同。其智力“只有”88,政治却有98,对于一个生前并没有非常大作为的人物来说似乎有些偏高,换成百分制也过90了,而魅力居于全人物之首,高达110点。
其独有的特技【圣人】,登庸任何在野人才必然成功,是其名声的具现化。血色里附加了【仁政】,【贤哲】,则更符合孔子本来的姿态。
孔子还有一本《春秋》,附加的【指导】特技,能加速武将的成长,这倒蛮符合心中的想象的。
孔子其实是宋国人,父亲避难来到鲁国,却去世了,孤儿寡母在鲁国受欺负,甚至不被承认为贵族,这让孔子很沮丧,不过并未消沉,反而令他生出宏图壮志。
后来孔子谋到了仓库管理的职位,不久又改管畜牧,因为少年没少干活,所以这份工也算是熟练。而孔子求知欲很强,经常向高人们学习,据推测这段时间孔子开始开班传授所学,三十岁时已经小有名气,甚至吸引了当时霸主齐景公与晏子的拜访。
然后,不出所料,鲁国开始内乱,孔子跟着国君逃到齐国,被齐景公拜为上宾。尽管齐景公很欣赏孔子,也很赞同他恢复礼教的建言,但是晏子从实际情况出发,否决了这个思路。孔子待不下去,又回到鲁国。
而鲁国现在被权臣把持,孔子不愿同流合污,便挂了个职位,一边虚与委蛇,一边开班布道。然而他的教学路上出现了一个对手叫卯,孔子传授的是遵纪守法,自我约束,而卯讲的是纵横之术,占便宜的方法,吸引了一大批学生吗,让孔子很尴尬。
等到孔子当了大官,有生杀予夺之权后,立刻将卯杀掉,还打成反派,此事至今都有极大争议。孔子随后又将矛头指向了鲁国三个权力家族,但是孔子就是他们提拔上来的,所以这次斗争注定要失败,孔子被演走,于55岁时开始周游列国之路。
孔子桃李满天下,所到之处起初很受欢迎,尤其是卫国,卫灵公将其留下,給俸禄,却不让孔子理政事,如是者三,让孔子很绝望,回到鲁国收拾了下,又前往曹国,然而此时曹国公并不给孔子面子,孔子不得不回到故乡宋国,宋国公则更甚,不仅不见他,还派人迫害孔子。孔子赶紧变装跑路,辗转到达陈国,然后被人围困了。关键时刻,孔子弟子子贡,从楚国搬来了救兵,才解了围。孔子途径郑国都城时,还走散了,站在城门口等着人来就。
总之,孔子十多年的奔走,愈发潦倒,而自己的第一代弟子们,也已经开始过世了,而孔子的心境却越发坚韧豁达。终于,孔子回到鲁国,不再参与政事,而是编辑资料,安心注疏,写就了《春秋》。
孔子去世于公元前479年,此时田氏代齐已经开始,周朝的礼乐不可避免的走向了衰落。然而从中提炼出的儒家思想,却开始了一棒接一棒地传递。
孔子以 仁字出发,论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在此基础上,以礼为手段,维护西周以来的等级制度,来中止君不君臣不臣的现状。尽管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如晏子所言,在混乱的割据时局下,这个思想无法落地。
相比这个,我更关心,孔子的武力为啥高达65。65看上去不高,但是因为游戏的设定,70武力以上的人就有被单挑招募的可能,所以偏文的人一般都卡在60+这个档子,换言之孔老二 是文官里Top级的武力。
首先,孔子身材高大,其次,少时体力活没少干,相比后来的魏晋名士,基础就打的好。
然后孔子也注重骑射等体育培养,六艺里包括了两项体育。
至于为何 大家的心中,孔子感觉很不能打,一来总是盯着教科书上那个老头,谁会觉得能打呢?二来孔子的事迹中,周游列国是最常提到的,但是孔子那是都五六十岁了,自然一副 不经打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