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张靓颖歌词上热搜:撕我这事,没人能比我妈强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本期主播 | 山茗
因为公众号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不想错过我们的文章,记得读完点一下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才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列表里。
人生总会有遗漏,但是不要忘记点在看!!!
前不久,张靓颖又上了热搜,这一次不是因为情感,而是因为她的新歌。
张靓颖自爆自黑自嘲,把自己出道15年以来受到的各种非议,写进了歌词。
歌词的信息量极大,但是有一句歌词却特别戳心:撕我这事,没人能比我妈强。
说起这对母女开撕,要从那封 *** 开始。
2016年10月,张靓颖和冯珂正准备结婚。张妈妈不但没有祝福,反而写了封 *** 来反对女儿的婚姻。
在这封手写信中,张妈妈指称,冯轲曾经欺骗自己女儿当了小三,还吞了女儿和她在公司的股份,不是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
张妈妈看上去撕的是女婿,但也顺便把女儿一块撕了。
一时间,张靓颖陷入无比尴尬的境地。后来她出席发布会,当场情绪失控流泪。
都说每个母亲都想把最好的爱给自己的孩子,但是为何孩子却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和爱,却不时地经历各种痛苦?
你与母亲的关系好吗?
北京市曾抽样调查了3000多名中学生对待父母的态度。
有56.28%的孩子表示极度反感或痛恨父母,只有4.75%的孩子表示喜欢自己的父母。
孩子们的这些数据触目惊心,那么成年人与母亲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说实话,也不容乐观。
现实生活中,成年人和母亲的不和谐关系大致有3种:
(1)刻意讨好型:
姜文曾说:处不好与母亲的关系,是他人生最大的失败。
我跟我妈的关系怎么都处不好,我一直想处好。
当年,姜文考上中戏,兴奋地把通知书给妈妈看。结果,妈妈接过通知书,只看了一眼就扔在了一边,你那一盆衣服没洗呢,你别跟我聊这个。
为了讨妈妈的欢心,他曾经给妈妈买了一所房子。可是,妈妈不喜欢,根本不去住,依然住在内务部街的老房子里。
姜文说自己不知道怎么能让母亲为自己做的事高兴,即使母亲过世后,他依旧长久无法释怀。
(2)情感疏离型:
陈乔恩曾说,她始终做不到的是和母亲亲密相处。尽管母亲很爱她,以她为骄傲。
在真人秀节目《旋风孝子》里,两人在沙发上各坐一边,长达半小时一句交流都没有;陈乔恩一边挽着妈妈一边说自己最亲密的人是工作;两人亲密拍照,彼此之间还留着一只手掌的距离。
像陈乔恩母女这样的一米陌生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并不少见。
(3)假性互惠型:
在假性互惠的亲子关系中,母亲会以自己的权威来压制孩子,要求孩子事事要听从自己,而往往忽略了孩子自身的想法。
《小欢喜》中母亲宋倩为了让女儿英子考上名牌大学,对女儿360°照顾,步步紧逼,最终导致女儿英子患了抑郁症。
亲子双方都不觉得自己做错什么,正因为是这种"假性互惠"导致了亲子之间容易把错误归结在对方身上,让彼此感到压力。
有人说,世上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并非所有父母都能和孩子建立良性健康的亲子关系。
很多亲子关系充满了裂痕,甚至有极大的破坏性,给孩子的一生留下了负面的影响。
理解你与母亲之间的心理戏剧,看透关系困境的症结
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博士发现,人与人的互动经常会重复出现没有明说的心理游戏,而几乎所有的心理游戏都会有: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这三个角色。这个现象就是卡普曼戏剧三角形。
在这个模型中,
迫害者总是贬低别人,认为你不行,我行。
拯救者也会看不起别人,认为我行,你不行。他相信我必须帮助别人,因为他们不够好,无法帮助自己。
受害者则自我否定,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认为你行,我不行。
一旦有人选择了其中一种角色,TA周围的人就会无意识地选择其它两种角色来保持三角的平衡。
能量会推动着我们以一种主要角色存在,这也是我们成年后的主要社会角色。
塑造社会角色最核心的是我们和母亲的互动模式。
现在,让我们以不同类型的妈妈为例,来厘清母女(子)关系的核心问题。
控制型妈妈
她们通常被解读成加害者角色,孩子和丈夫成了受害者。在这种关系中长大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压力过大,很难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
他对母亲有无条件的服从和依赖,对自己和他人要求高,而内心往往消极抵抗或评判指责。
焦虑型妈妈
她们总是忧心忡忡,想为孩子扫除成长中的阻碍,做拯救者。而孩子无意识地选择成为受害者去满足妈妈的需要,以得到妈妈的爱。
抱怨型妈妈
她们通常活在过去里,总是自怨自艾,扮演受害者。这样的妈妈很容易培养出拯救者孩子。他们常常会变成照顾父母的小大人,变成父母的父母。
缺席型的妈妈
母亲选择了受害者角色,把孩子推到加害者的位置。
妈妈忙于工作事业,力不从心,却继续强迫自己关爱孩子。当孩子无法在妈妈这里得到爱,会变得积极主动跟外界连接,寻找被关注和被爱。
自恋型妈妈
她们喜欢扮演拯救者,她所谓的付出,其实只是一种自我表演。孩子往往会很配合地成为受害者,变得越来越弱,等待妈妈来拯救自己。
这个稳定的三角模式,是一个不成长和不成熟的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看懂整个模式,不断地在这三个角色中跳来跳去,会消耗许多生命的能量。
成年人如何疗愈自己,修复和母亲的关系?
(1)换个角度,重新认知母亲,接受她的现状
在跟母亲的关系上,我们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事实,即妈妈能给我们的爱和同情非常有限。
因为接受,我们才能面对自己的真实情感,才能处理好不幸带来的愤怒和抑郁,才能从困扰我们一生的痛苦中解脱。
妈妈给了我们生命,这份生命的给予已经值得被感激。
如果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东西她没有给你,如今,我们可以学习自己给自己,可以成为自己的父母去爱自己。
很多人喜欢在张靓颖这句撕我这事,没人能比我妈强上做文章,我更喜欢见到的是下一句是但这对母女感情真的也是毫无影响。
她在一次节目中,表示自己和母亲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不和,只是因为看待有些事情的方式不同,从而导致了意见不一致,才会发生分歧。
真正的疗愈,始于爱和理解,而非指责。
(2)保持觉察,终止卡普曼三角内心戏剧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也无需改变别人。只需要改变自己,便改变了我们和外在的关系。
改变,始于在每个当下觉察自己在模式中所处的角色。
拯救者:接纳双方如是的状况,轻松退出,让迫害者与受害者能彼此看到对方;
受害者:意识到是自己吸引了对方,与迫害者轻松面对以获得自由;
迫害者:学习尊重受害者的边界,用双方舒服的方式与受害者连接。
当我们选择停止继续做那个角色,对应的其他两个角色也会失去能量的牵扯,从而发生转变。而这场内心戏剧也就自行中止了。
只有离开不成熟不稳定的倒三角,建立新的平衡,我们才能收获不一样的人生。
(3)从母亲的影响里独立出来,做真实的自己
一个人要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经历从家庭独立的过程。这不仅仅是指在物理上和母亲分开,而且要在心理上从母亲那里独立出来,发展自己内心的情感部分。
一旦你的内部情感存在得到发展,你就能变得坚强独立,不再依赖他人:
你能够承受被剥夺了母爱的事实,
能够容忍你妈妈嘴里难听的抱怨,
也能忍受其他任何人的指责。
我们要学习成为一个既能待在母亲身边,又能跟她保持距离的人。在与母亲的关系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做真实的自己。
有人说,你和母亲的关系,决定你和世界的关系。
深以为然。
没有任何一种关系,可以像我们和母亲的关系一样,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我们一生的情绪建设、沟通模式和性格发展。
与母亲建立和谐的关系,是我们一生功课。共勉。
主播 | 山茗,主持人,用心的朗读者。愿我的声音,可以伴你同行。微信公众号:山茗为你而读
策划 | 辛怼怼
编辑 | 刘德滑
参考资料
1.《母爱的羁绊》【美】卡瑞尔·麦克布莱德
2.《依恋的形成》【美】凯伦
3.《当下的力量》【德】埃克哈特·托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