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说件趣事儿,有关刘翔。
2004年伦敦奥运夺金后,刘翔迅速火了起来,媒体封他“亚洲飞人”。
某次在广州冬训。
训练结束后,刘翔和朋友们一起吃晚饭,吃完又一起去KTV唱歌(刘翔挺爱唱歌)。
突然间,有人硬闯进KTV包间,是一挂着粗金链子、戴着黑墨镜的中年男人,浑身酒气,面相凶悍,像是道上混的。
工作人员去拦,被男人后面跟着的几个黑西装大汉给挡了回去。
“刘翔?刘翔真的在?”男人嚷嚷。
包厢里的人都挺紧张,刘翔站起来,一时无言,也纳闷这是怎么了。
那男人定睛一看,走到跟前,喊了句“果然是刘翔!!”又后退一步,双手抱拳,刘翔赶忙抱拳回礼。
“刘翔!英雄!!”男人话没多说,留了四个字,又带着人走了。
这时一包厢的人才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
故事讲到这,颇有点江湖气。
可,谁都没料到,五年不到,舆论转了风向。“英雄”被讽“影帝”,后跟一句“演技拙劣”,更有人骂刘翔“什么飞人?就是一废人”。
眼看他起朱楼,又眼看他楼塌了。命运颠簸无情,人何以承受?
今日不妨就借一部名为《翔传奇》的纪录片,看一看刘翔。
更进一步的,看一看民众自己。
>>>>“谁说黄种人不可以”
绕不开的辉煌时刻。
2004年,雅典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现场,刘翔站上跑道。
上场前,他只说了一句,是对教练孙海平:“师傅,你相信我。”
万黑丛中一点黄,刘翔格外醒目。
镜头拉近一看,眼里杀气腾腾。
比赛开始。
第一枪,8号跑道选手示意起跑器有问题。
第二次,“预备”未喊,老将“特拉梅尔”故意抢跑,8位选手均被黄牌警告。这意味着,若再有人抢跑,此人将被罚下。
特拉梅尔这招心理战,使得所有人不敢再压枪。若压不准,直接罚下,奥运白来。
刘翔讲:“当时,我有点被他(耍诈)激怒了。”
枪响之后,刘翔冲出去。
解说员杨健情绪激动,紧接着,大喊道:“刘翔!刘翔赢了!刘翔赢了!刘翔创造了历史!”
12秒91,平世界纪录,刘翔年仅21岁。
为刘翔颁奖的正是前中国奥委会主席何振梁,老先生激动落泪。
在此之前,中国在110米栏的最好成绩,是1991年由李彤创造的世锦赛第八名。
黄种人一直受歧视。
就在2002年法国室内赛,刘翔跑了第三。邻道选手中途摔倒,裁判却把这事儿安到刘翔身上。
刘翔很气愤:“好像中国人跑不了这么快。”
雅典赛后采访,刘翔说:
“谁说黄种人不可以拿到奥运会前八名,我今天一定要证明给大家看。”
又说道:“以后还会有更多更多奇迹,等着我去创造。”
少年意气风发,世界不足为惧。
2006年,国际田联大奖赛洛桑站,刘翔又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了沉睡13年之久的男子110米栏世界纪录。
他当然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亚洲的骄傲。但更大意义上,他刷新着人类的极限。
“刘翔热”带动“田径热”,其价值不可估量。
国内,各家报社专设“跑刘翔”的记者。
“遇到刘翔的时代特别幸运,出道即巅峰”,有记者如是说,只要他参赛冠军很难旁落,凡是他的新闻必是头条。
一新闻系学生专写刘翔为媒体供稿,靠这筹够了大四一年学费。
上海市民欢迎刘翔归来图源:网络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在即,《时代》杂志封面刊登了刘翔的照片。
世界目光看中国,刘翔必是这目光的焦点之一。
教练孙海平说,赛前有领导告诉他“如果刘翔在北京得不到金牌,此前的成绩将毫无意义”。
“刘翔必须是奥运冠军,这是环境造就的。”
孙海平
中国飞人,亚洲飞人,世界飞人。
所有人都理所当然,却忘了“飞人也有落地的时候”。
>>>>“挺下来参加残奥会”
北京奥运赛前两天,刘翔已被确诊右脚跟腱炎,伤情被严格保密,不敢外泄。
上场前,医生对刘翔进行非常规治疗,即大力 *** 痛处,以疼止疼。常人难以想象,纯属没办法的办法。
检录前,刘翔狂踢硬海绵垫,试图麻木自己的跟腱。
以防万一,孙海平兜里揣了三颗速效救心丸。
直到踏上赛道,刘翔依旧认为自己可以完成比赛,至少能拿前三。
结果第一枪有人抢跑,冲出去的刘翔才觉得一切都不对了,再走路只能一瘸一拐。
“刘翔退赛了......”
广播宣布完毕,场内突然死一样寂静,继而一片哗然。
赛后新闻发布会,孙海平哭着说出缘由。
赛场外舆论激荡,刘翔被钉在耻辱柱上任嘲任骂,未出来反驳一声。
他不想说吗?还是不让说?是个谜。
据好友所述,刘翔聊天时开玩笑讲“若是硬挺下来,跟腱彻底撕裂,有可能会去参加残奥会。”
病情比想象严重,跟腱钙化,保守无用,只能开刀。最终取出三块钙化物质、一块骨刺。
遭此手术,能不能继续运动生涯还是个未知数。
但刘翔还是复出了。
若问谁还记得刘翔复出之后的成绩?
大多数人印象里只有2012年伦敦奥运会,刘翔那一摔。
攻第一栏时摔倒,他蹲在原地按住脚,面色痛苦,继而单脚蹦跳离开赛场。
似乎想到什么,他又蹦着走向终点,亲吻最后一个栏架。
那一吻,满含诀别之意。
他有预料,或许再回不到赛场。
接着,网络上出现各路人马称“刘翔影帝”,自称“心理大师”“微动作大师”逐帧分析刘翔是“假摔”。
好一出带着结论去找证据的戏码。
可早在一个月前的钻石联赛伦敦站,刘翔就已受伤,有报道可证。
这次比赛,直接导致他跟腱断裂。
大家只是选择性无视罢了。
被无视的还有太多。
2009年9月,刘翔复出第一战,就跑出了13秒15的成绩。
为了寻求突破,在28岁,对田径项目的黄种人来说,能维持运动生命已是难事的年纪,他选择将起跑后八步上栏改成七步。
十几年的习惯、下意识的动作要改绝非易事。
但,八改七后首战,刘翔就在超风速的情况下平了12秒87的世界纪录,拿下国际田联钻石联赛冠军。
可这些,谁在乎呢?
没人在乎。
只,刘翔的父母在乎。
万人捧刘翔上神坛时,妈妈吉粉花每次看到儿子跑步时狰狞的面部、爆起的青筋就哭。
爸爸刘学根在旁安慰,说这是好事,结果自己也掉下泪来。
刘翔妈妈吉粉花
两人从不跟赛。
北京奥运会前,两人也已三个月未见儿子。
刘翔退赛后,谩骂声铺天盖地,吉粉花只想见儿子一面,问问他的脚疼不疼。
退赛第二天,刘学根见到刘翔,儿子正趴着治疗,抬头看了一眼又低下头。不一会见地板湿了,儿子在那吧嗒吧嗒掉眼泪。
但,就像刘翔在北京奥运会的号码牌——1356。
被解读为13亿人口,56个民族。
背负着“1356”的刘翔,不是父母的儿子,而是国家的儿子。
可“国家的儿子”,最后却被舆论反复鞭笞。
图源:网络
>>>>“谁都不想替我说几句”
多年后,刘翔在采访中自嘲:“虽然我 *** ,但是又有什么用呢?”
“谁都想替我说几句,一旦发生事情之后,谁都不想替我说几句,人就是这样”,说完,刘翔抿着嘴克制情绪,一脸苦涩。
刘翔退役的日子,比大众想像得要迟。
“舍不得离开,还是想着康复,再跑几年。”
奈何事不由人,天不让路。
跟腱重建后,重返赛场无望。
2015年,他写下微博作别,其中有句“虽然舍不得,但是我真的‘病’了,‘老’了”。
伤病退役,几乎是运动员的宿命。
北京奥运会,刘翔的偶像即110米栏传奇人物阿兰·约翰逊,因后胫肌伤未能完成比赛。
伦敦奥运会,古巴名将罗伯斯闯进决赛后,因肌肉拉伤摔倒。
转过年来,拿下伦敦奥运金牌的梅里特因肌肉拉伤接连退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
2015年5月份,刘翔退役仪式举办,父母恩师均未站在身边。
刘翔内心是抗拒的。
他对鲁豫说:“其实按照我的性格,退役不要搞什么退役仪式,运动员都会退役。”
鲁豫反问:“这是属于你的身不由己?”
刘翔回:“一个时代能够刮一阵风,我觉得我就足够了。”
有篇报道写得十分犀利:
直到最后挥手作别,刘翔依旧是被裹挟的,就如同傀儡戏里的提线木偶,只有眼泪是真的......
刘翔的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之一就是身旁全是肉食者、全是庸碌之辈,出事了,他们或是无意,或是无能,没办法给刘翔提供任何名誉保护、任何形象修补。
于是,就在央视直播退役仪式的时候,网络社交媒体还在疯狂吐槽飞人:
“影帝永不谢幕,他只是渐渐变成老戏骨”;
“刘翔心里的小九九就跟他脸上的坑一样多”。
作家张佳玮为刘翔写下文章,标题即“时代消费英雄,英雄的血只是番茄酱”。
与刘翔相似的——李宁。
1984年,李宁在洛杉矶奥运会勇夺三金两银一铜,接近当年中国获奖牌总数的1/5。
4年后,受伤病折磨的李宁被迫出征,兵败汉城。
回国时,机场工作人员讽他“去哪摔不好,去奥运会摔”。“体操王子”成了“体操亡子”。有人给他寄了刀片和绳子,让他抹脖子或上吊谢罪。
李宁接受采访
应了《水浒传》里那句“世情看冷暖,人面逐高低。”
体育竞技最残酷的,当属人心。
民众的自卑与对失败的不可承受,将刘翔从神坛摔下,继而粉身碎骨。
肉食者、贪心者、暴力者、起哄者......
不是输不起的刘翔,是输不起的我们。
>>>>“大家没必要道歉”
如果民众学会了更理智、更成熟或者说更自信地对待下一位民族英雄。
但还来得及吗?
就像白岩松说的:
“恕我直言,短期十年内再想找到下一个刘翔很难。当你等了很久,依然不会看到下一个,你会更知道刘翔的价值。”
刘翔之后,中国确实再无世界顶级跨栏运动员。
刘翔参加了86场世界级比赛,41次站在最高领奖台,16次夺得银牌,12次获得铜牌。一些人却只记得或说只愿记得退赛的刘翔。
真正的顶级运动员,不仅要经得起重复枯燥且高负荷的训练。
更重要一点,好苗子是天赐的。
失去了,叫天天未必应。
可惜吗,哀叹吧,想道一声歉意。
可几天前,#刘翔说不需要任何人道歉#被顶上热搜,这是他的原话,也是写下这篇文的契机。
他还有一句:
“你慢慢地就会发现,运动员挺真的,而且赛场上也不会跟你演这演那。”
这些年,刘翔往山区援建跑道。
有次小孩问他最想回到什么时候,他说想回到21岁。
雅典奥运会那一年。
那时没有伤病折磨,没有利益较量,没有舆论漩涡。
他不是英雄,也不是飞人。
110米栏虽然不长,却足够他尽情奔跑。110米栏之间,他可以创造世界的尽头。
一切都刚刚好,他可以只为自己跑。
参考资料:
1.《南方人物周刊|体育,不该仅此一种》,关军,2015.04.03
2.《我认识一个男人叫刘翔》,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