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first影展短片要求(first影展电影),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first影展短片要求(first影展电影)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first影展短片要求(first影展电影)

FIRST成都惊喜影展的第五天,我继续漫游在这座城市心脏,繁华尽染的春熙路。

记得前两天,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在回答“对于成都是怎样的感受印象时”,他提到了一个词—成姆斯特丹。

成都,近年来似乎成为了自由、宽容、逸乐的代名词。在被赋以好玩之都的城市名片之下,这里也是中国十大gay都榜三;是中国第三大电影票仓;同时作为公共空间的重要场所,这里的实体书店数量更是仅次于北京之后,名列第二。

文:沙罗双树

责编:刘小黛

策划:抛开书本编辑部

抛开书本,

漫游成都#FIRST惊喜影展#成都

视频号

记录成都—摇摇晃晃的DV

惊喜之外,意料之中

实话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城市,像是古希腊一群青年男女尽情享受“酒神节”的上方宝地。说回影展,除了放映就是公共论坛,有趣的是,这几天我觉得质量最高的一场活动是与电影不甚相关,而是关于文化场景和公共空间营造的论坛:城市嘉年华论坛。

在这场论坛上大家可以收获到十足文旅产业的干货,有社区文化场景营造的成功者——阿那亚社区负责人分享了他们的品牌价值以及去中心的概念模式,也有卷宗杂志创意总监时常天马行空的影节想象……而回归电影话题的任务只有落到这位各大影节“老红人”——谢飞导演的身上。

谢飞导演分享了几十年来电影节的起源与历史,在面对惊喜影展时他说:电影节的主要任务是放电影,看电影,而不是瞎花钱。这便是五天下来我对于FIRST成都惊喜影展的一个重要印象:个别论坛还不错。还有别的吗?没了。

当我以为这场论坛就快以学术严肃的氛围结束之时,全场突然齐刷刷欢呼鼓掌,是因为谢飞导演突然对着FIRST影展策展人总结观点道:我希望你们不要害怕,更希望有关管理部门对此重视,我们都是中国的公民,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谢飞导演在论坛上分享电影与城市之间的内在联动

坦白说,亲身体会了这几天的活动排期,便可想而知9月成都两大影展的组委会顶下了多少压力,或许这段话,便是对它们莫大的鼓励与安慰了吧。

夜幕降临,星月驻留,春熙路依旧情意绵绵。第五天的露天放映因为人数众多的关系,我坐在了场地的最后几排,这观看体验可谓是“无与伦比”。

在春熙路版的露天放映里,沉浸式似乎就是个奢侈品。因为在主银幕之外,两侧高处还有更大的两块银幕持续工作,篇幅巨大、颜色扎眼,使人几乎无法集中注意力。除此之外,吃肯德基的观众、持续哭泣的幼童、不断鸣笛的汽车……几经令我崩溃。

如此闹市条件下,播放的23部超短片合集更像是一个傀儡艺术品,有玩动画外壳却空洞无厘头的,有阐述时间维度却无法极致实验的。在我看来,这一点也不符合惊喜影展关于类型片的挖掘,也与市井江湖气息的策展理念偏离甚远。

那么当然,成都人民就不会轻易买账,在十分钟内,前面的观众就换了一批又一批。更惊喜的是,放了大概一半片子时突下暴雨,原本的睡衣party活生生演变成了雨衣舞会……

当理想中的城市嘉年华与实际上的都市不可控因素碰撞时,如何取舍可能是下一届成都惊喜影展更多需要着重考虑的部分。

类型片版块到底怎么玩才好玩?

在我唯数不多能看见的展映部分里,短片《山下野兽》依然灵性凶猛,《春日迟迟》柔软细腻,《截稿日》则有趣巧妙。

另外我想谈一谈令我印象深刻的长片《吾神》,它被FIRST策展人称为当年西宁主竞赛单元的沧海遗珠。这两年聚焦农村社会并展开自我反思与人性救赎的电影数量并不在少数,《吾神》则把关注力更多放在宗教信仰上。

家中的大儿子一直在尽心尽力照顾晚年病重的母亲,在母亲无力回天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突然如中邪般抽搐,一举一动更是颇如生前的母亲,他和妻子为了救治儿子的病,开始四处寻“医”,祈求宗教的庇护……

电影《吾神》剧照

导演扣环式的宗教寻找线索以及干脆的镜头语言都让我觉得整部影片的叙事节奏非常舒服,影院中的部分嘉宾还被片中情节代入并“惊吓”到,但整部影片最后的支点——

宗教和解和自我救赎的结局我始终没搞明白,到底儿子是如何被“打通”的?

周一围和导演映后交流

在后来的映后交谈里,周一围老师惊喜现身,他和导演一座一立,在阶梯影院里攀谈了起来。从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导演其实并未给一个明确结局,或许正是因为没有的道德枷锁,儿子的病才越发不合乎情理,而此时信仰才更加是一种救赎;更甚,这只不过是儿子与父亲就奶奶去世问题上的对立,或许一切的一切都是儿子假装的……

电影《吾神》剧照

无论如何剧本为王,导演在这部处女作上想放的点实在太多了,以至于整个故事走向观众可能还没闹明白呢。

刚才提到这是2018年西宁主竞赛的片子,时隔3年,《吾神》导演目前的新长片项目又一次站在了成都惊喜影展剧情片实验室的现场。

由于前一天集中看了部分导演们的早期作品,这次的剧情片实验室·公开评议则多少有一些成长单元的意味。

《吾神》导演的新项目是一个关于中年危机且十足类型化的商业喜剧片,可依旧还是之前的问题,散点无章,观众听完整个项目陈述下来很难形成一个具体的风格和整体的视觉化想象。

而《春日迟迟》的后续长片《春困》更是直接抛开了类型片的外壳,依旧将欲望与救赎的作者化表达进行到底,但当目前的文艺片市场题材与立意偏向同质化之时,如何找准切入点,引起观众的理解与共情;

如何定义影片的后续发展,是投影展竞赛之路还是直接世俗化面向市场,这或许是更值得思考的问题。

《阿飞野史》海报

多少令我觉得惊喜的是《截稿日》的长片《阿飞野史》,上世纪末香港黑社会是什么样子的?那时的独立电影人又是如何保命生存,将自己的创作自由权最大化的?这或许是一个在镣铐下起舞,黑暗中找寻光明的电影工业与黑社会的故事。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最后再来聊一聊公开评议的评委,周一围、饶晓志、黄晓明等老师分别从文学剧本、预算风险评估等角度给了青年导演们许多的意见,但李易峰、周冬雨老师则全程只说过一句话,或许是他们行程匆忙还没来得及看剧本。

但作为导师,他们该如何介入实验室,从哪个维度给出专业意见,在这一点上,或许是些许模糊的。

不止是模糊,还有离谱。

在晚上制片人Lab首映&制片人工坊的现场,我们看了3组由制片人自己挑选剧作和导演的短片,每组获得的预算是10w(据我所知,西宁FIRST训练营的预算才是1w),同样也是在相同极限的时间内创作出一部短片,这似乎也和训练营做法相同?

没错!就是这样才令我们感到疑惑,这个制片人实验室应该如何玩?

评定制片人优秀与否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是谁的预算经费少就更好吗,还是尽管预算很高但片子效果还不错呢?

更何况是3个完全不同类型的短片,这就难以找到一个普世的标准去评定它。

抛开书本,

曹保平导演谈制片人实验室该如何发展##曹保平导演

视频号

曹保平导演在制片人实验室首映后现场交流

对此,FIRST惊喜影展荣誉主席曹保平老师更是直言:“制片人实验室我觉得可以取消了”。

好说不说,在孵化青年导演这条路上FIRST一直是先驱者,但针对这个制片人实验室确实有更多机制和方式值得探讨,或许给几位制片人相同的剧本,让他们在同样的类型语境下发挥自己的本领,便可以更加直接的看出一定水平差别吧。

最后再说一句,在仅仅5-10分钟的短片体量内,制片人又能掌握多大的控制权呢?仅短片来说还是交给青年导演们自由创作吧。

在制片人实验室后,是梁静老师的工坊时间。我活脱脱就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成都市民,就差抓把瓜子在手上好好听故事了。

原来《八佰》里四行仓库对面的繁华河岸街景是通过无数霓虹灯给撑起来的,是导演和美术为了画面极致化而临时起意的,也是梁静老师作为制片人每天担心的高额开销部分之一;

还有电影《金刚川》原来是一场从剧本到发行上映只花了3个月的奇迹……

完全是生活版的“挑战不可能”。

亚里士多德曾在《诗学》中讨论了文类的分类,人们对于目前现代生活美学的推崇也是关于至简、收纳和分类。

因此我狭义地认为类型化电影将在整个电影市场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FIRST成都惊喜影展便是它的先行者。

当灯光暗下来时,电影近在眼前。而当灯光亮起来时,电影便在我们的心里。

第一届FIRST成都惊喜影展就此落幕了,感慨万千,我们明年再见。

点击图片,购买这本毒鸡汤

FIRST惊喜影展:不用翻译了,这真是有够惊喜的

FIRST Day1-2 : 又是技术原因?!

FIRST Day3-4:用脚投票的影迷

FIRST最佳电影,骂观众?不行!

更多first影展短片要求(first影展电影)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