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听歌的时间并不多,尤其是近两年,因为能够引起共鸣、思考的新歌曲近乎绝迹。好吧,说实话,这种歌历来就不多。谈谈我所喜欢的一首歌——《山丘》。作为一个不懂音律的粗野村夫,我只能浅谈自己的感受,这无关李宗盛想表达的原意,而只是我所理解的《山丘》。
有一个我认为比较有趣的问题——这首歌到底唱的是山丘,还是越过山丘?歌词中多次出现山丘,但前面均有越过/翻越这一动词,这首歌到底是要表达怎样的意思,鼓励亦或是打击? 这是一个难以回答的问题,或者说,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就我而言,是一种另类的激励。
看看越过山丘之后是怎么样的吧:
越过山丘 时不我予白了头。我
人这一辈子,不就是在一次次历经艰难险阻中度过的吗,翻越着山丘,顺便白了华发,皱了皮肤,颓了精神,弓了脊梁,最后,归了尘土。
越过山丘 无人等候一场空。
你见过打铁吗,烧料,锻打,定型,淬火,回火,成长也是这样,主动或被动,生活都会打你这块铁,人人都要被打。最开始大家都是铁块,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好不快活,后来,有的被打成了铁锹,有的成了锄头,有的变成了铁锅,有的打废了,以前在一起的铁块,各奔了东西。你和以前的老铁们,现在还在一起吗?曾经那个追梦的铁块,现在是变成了锄头还是铁锅,还是成了废铁?曾经在你心里眉清目秀的最是特别的铁块,现在去哪儿了?
越是翻越了一座座山丘,越是感觉到孤独,越是有种无力感。人生,真TMD操蛋。
越过山丘,依然不会圆满,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和胜利的果实自然让人心花怒放,但遗憾和沮丧也如附骨之疽。
这可不像是鼓励,明明就是扯着你的耳朵,大着嗓门喊你躺平,让生活蹂躏你,别挣扎,别反抗!
但,但,但,但,但,听李宗盛唱《山丘》的时候,并没有给我深重的沮丧感。这厮的形象与大名鼎鼎的李宗盛三个字略有不符,声音从他嘴里传出来的时候,也并不让人惊叹,给人一种平平无奇之感(并没有任何贬低的意思),这沉重的歌词,经他唱出来,没有凄风苦雨,没有长吁短叹,没有矫揉造作。听歌时,我体会翻山越岭的苦,明白翻过了也未必甜,我有点低落,听完时,我却只记得四个字——越过山丘。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昨天突然灵光一现,李宗盛,这个中年人(在我眼里他一直是中年),他已经翻山越岭数十年,生活的十万大山,他已经翻越了九万九。他知道人这一辈子主动或者被生活拖着要翻越无数的山丘,历经千难万险,他也清楚地知道翻越山丘之后到底有些什么。因此,他写下了这苦涩的词。可这些他都经历过了,我的意思是,一个蹚过了生活的浑水,站在岸边的人,对着你这个正在渡河的小白说着水里的险恶,说着过了河也没啥意思的,痛苦得很这种话,是不是在真情实感中多多少少又有些凡尔赛。这样的人唱出来的《山丘》,自然也就没那么凄凄惨惨戚戚,反而孕育着希望。
辩证地想一想,站的角度不同,对作品的演绎是不一样的。我相信,一个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是唱不出山丘的,因为他还没有这个底气说出越过山丘云云,也不知道越过山丘是怎样的感受;一个没有经历山丘的人,是唱不出山丘的,因为他还没看见山,只能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李宗盛不一样,他能写出这痛苦的《山丘》,也能将它唱得不落悲伤之俗套,从悲伤中走来,向希望而去。
总结下来,听着李宗盛唱《山丘》,感受就是一句话:盛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像你一样,脚踏山丘,淡然说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