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小逄观星”是中国作协会员、大众日报逄春阶老师的专栏,每周一期,关注热点文化现象,文章可读耐读,这一品牌栏目已经坚持了十五个年头,是山东省新闻名专栏。
【小逄观星】
大众日报·新锐大众记者 逄春阶
我喜欢酒,但不喜欢豪华大酒店。
愿意约上三五好友酒馆小酌,门面不大,桌椅板凳粗糙,还有猜拳行令的“酒仙”。
酒盅一端,沾唇一品,嘈杂好像消失了,一切归于安静。你说你的,我喝我的,互不干扰。
电视剧《老酒馆》,讲的就是酒馆的老故事。老酒馆开张很小,后来成了酒楼,依然叫老酒馆,依然是那些老主顾。
个人认为,尽管电视剧在酒馆氛围营造上有点淡,有的演员喝酒的姿势和表情拿捏得不太标准,但瑕不掩瑜,总体不错。
电视剧以大连好汉街老酒馆前堂后厨、街坊邻居为叙事中心,以虚怀若谷、心胸似海、宅心仁厚的老酒馆掌柜陈怀海(陈宝国饰)为核心人物,串联起从1928年到大连解放20年间发生的故事。
故事参与者是南来北往的各路酒客、各色人物,从皇亲贵胄、江湖侠士到贩夫走卒、酒徒无赖,等等。在抗日的大背景下,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一个个人物命运折射出动荡岁月的人间百态。
而陈怀海这个人物形象,有棱有角,有情怀有大义,有格局有胸襟,还有商人的精明与睿智。
这是陈宝国继《老农民》中塑造的牛大胆、《老中医》中塑造的翁泉海之后,塑造的另一个较为成功的角色。
陈怀海是条硬汉子,小人物有大境界。凡是抗日的,他都厚爱有加。
比如他收留胆识过人、信仰坚定的地下交通员谷三妹(秦海璐饰),容忍神秘侠盗“金小手”和一度沉沦、后又振作奋起为国捐躯的马旅长,他保护了抗日志士老北风,甚至对夸夸其谈、自私偏狭的贺义堂和周旋在日伪统治下的老警察也不放弃拯救,唤醒他的那点良知。
他用心良苦地做了个策划,抗战胜利后要照一张好汉街人的全家福,凡是上了全家福的,都是响当当的中国人。老警察终于明白过来,弃暗投明,在全家福上有了自己的座位。
陈怀海敬重的,还有两位以口才谋生的艺人——说书人杜先生(巩汉林饰)、方先生(方清平饰)。两位艺人都有骨气,杜先生因抨击时弊被割舌,方先生宁死不向日本人低头而从容就义。柔弱文人的民族气节,让人唏嘘。
酒馆的伙计们,个个也个性鲜明。电视剧一开篇,陈怀海带着几个兄弟从东北来到大连好汉街,受到了种种阻挠。
几个兄弟都是张飞性子,而饱经风霜的陈怀海,运用自己的智慧与无赖周旋,最终扎下了根。三爷作为账房先生,不仅尽职尽责,还竭力稳住其他伙计的心性,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老酒馆的尊严。
雷子与亮子,一聋一哑,俩人被陈怀海收留之后,对陈怀海心怀感激。亮子舍身取义,只身一人与日本武士黑木格斗,只为替陈怀海摸清黑木的出招路数。
老蘑菇一开始老实本分,但当陈掌柜身陷危难之时,却第一个 *** 。最后,陈怀海归来后,念在旧情义的份上,最终感化了他。
电视剧还展现了独特的酒文化,只要你留心,就能发现其中蕴藏着一些为人之道和经商之理。
陈怀海特别尊重那些老主顾(我称之为“酒家”),比如穷老汉老二两(牛犇饰),饥一顿饱一顿,可他并未向生活低头,喜欢喝酒,每次来老酒馆只喝二两,也不要菜,有地方就坐会儿,人多了就抬 *** 让座。三爷给他打酒打多了,他会悄悄把酒钱补齐;有人往他酒里掺水,他也装糊涂;下雨天,依然走几里路跑到老酒馆来喝酒。陈怀海提前关门了,他倒着急起来。老二两对陈怀海说:“不能坏了规矩,坏规矩的事不能干。”他是为了老酒馆的前途着想,不能让喜欢它的人心凉了。
比如“超级品酒师”白爷,与酒为友,人酒一体。
比如高先生,尝着假酒,看破不点破、心中永怀善意,引着陈怀海改过自省。等等。
杯中有乾坤。人品酒,酒也鉴人。《老酒馆》唱的是“酒菜人”的戏,人就是下酒的菜,假如人不行,那么前两样就没了支撑,从古至今,那些店老板人品不好,或是只是为俩赚钱却不择手段的酒馆哪一个长久的?
陈宝国、牛犇、秦海璐、巩汉林、方清平等几个经验丰富的演员用情演出,让老酒馆闪出独特光泽。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编辑 曲鹏)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