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歌词全篇: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草碧色,水绿波
南浦伤如何
人生难得是欢聚
唯有别离多情千缕,酒一杯
声声离笛催
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一)
该曲来源于19世纪美国音乐家John P. Ordway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歌曲流传至日本后,日本音乐家犬童球溪(可能略加改动)辅以日文词,歌名为《旅愁》。弘一法师五年留学日本时,听到这首歌产生灵感,回国后写出中文歌词,遂成如今流传《送别》。
(二)
第一段奠定了离别气氛,用古典意象铺陈出看似美好,终要别离的场景。长亭古道,芳草萋萋,晚风拂柳,夕阳无限,有李白《忆秦娥》的意境: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霸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个人认为歌词第一段即是《忆秦娥》的另一种阐释,笛声残,西风残照,描述离别场景的诗词大都离不开亭、道、风、柳、笛、箫、残阳、断壁。即使不常读诗词,想象这样一幅天地开阔、把酒言欢、莫伤别离的宴会,也不禁觉得感伤起来。
第二段讲天涯海角难觅知音,劝友人喝了最后一杯酒,上路也不要迟疑。
王维有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有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柳永有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离别之后,知己也将天涯两隔,即使天涯若比邻,也抵不住离别泪水,别梦幽寒。“一瓢浊酒尽余欢”,出自《论语·雍也篇》(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本也孤身一人,今后不知将孤单多久,暂且今天把欢乐饮尽,日后尚有回忆可追。
第三段和第四段流传不广,可也颇有意味。带有第三段和第四段的歌唱版本,可搜“龙珣、送别”。小孩儿的声音很适合这首歌曲,离别之情稍弱,希望之意更明。
第三段中开句“草碧色,水绿波”,碧色总让人联想起哀思,清水芙蓉,哀而不伤。白居易
半江瑟瑟半江红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天龙八部》中阿碧也终究苦心一片。“南浦伤如何”,南浦为送别之地,此地一过,佳人好友,便再难寻。《楚辞·河伯》有
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最为精准的,“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聚少离多是人生常态,所以尽管悲伤难耐,也请大家都高兴起来,难得有这最后的相聚,不言离别。
第四段“酒一杯”是第二段的“一瓢浊酒”,“声声离笛催”照应开篇“笛声残”,情感都融进这杯酒中,离别的时刻越来越近,大概谁都不想听到这催人的笛声。最后再说一句,“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还没分别,已经想到了重逢的日子,“你回来的那一日,可不要徘徊不前,须知我这盼你的心,一直都在。”只不过歌词中没有表达的如此直接,含蓄而忧伤。
整体歌词有忧伤,有豁达,有期盼,有祝愿,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尽,再多的话等离人归来,恰如其分地把情感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不矫揉造作。
(三)
《送别》一曲肯定是最常见的离别歌曲,旋律简单,歌词感人。
(下文直接搬运 *** ,若有侵权立删无疑)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送别》是作为在新式学堂中教授的学堂乐歌,广为传唱,受到大众的深爱。1970年代和1980年代,《送别》作为插曲或主题曲分别出现在电影《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中,更使其脍炙人口,传唱不息。1997年中国摇滚乐队唐朝乐队在其第二张专辑《演义》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1990年代电视剧《千王之王重出江湖》中,也使用了《送别》作为插曲。2010年电影《让子弹飞》片头使用歌曲《送别》,用以说明该电影所述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2013年电影《厨子戏子痞子》电影插曲为歌手朴树翻唱的版本《送别》,朴树的版本采用了完整版的歌词。2014年韩磊在《我是歌手》第二季第八期节目中对《送别》作了改编演唱,部分采用了第二段的歌词。链接:
https://zh. *** .org/wiki/%E9%80%81%E5%88%AB_(%E6%AD%8C%E6%9B%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