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前言
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能力的主要构成因素,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阅读能力对于儿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该如何抓住小学阶段时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培养儿童的阅读能力呢?
本文将分为上、下两篇,尝试从阅读的概念、方法、目的和措施等方面进行展开,共同寻找提高儿童阅读能力的方法。
除前言、结语外,主要内容如下:
(上篇)
一、什么是阅读?
二、阅读的心理过程
三、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四、为什么阅读如此重要?
(下篇)
五、如何通过阅读促进儿童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
六、常见的阅读方法
七、儿童的阅读目标
八、父母在家庭中如何引导孩子进行阅读?
本文为上篇。如果你也想要对阅读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够提高自己或孩子的阅读能力,就请你和我一起看下去吧!
一、什么是阅读?
//
阅读是调动感官进行知觉活动的心理过程,是复杂的心智活动、语言技能活动和情感活动的总和。
感知文字、符号信息只是阅读的手段,思考才是阅读的本质。它包括一系列的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抽象、归纳、比较、联想、想象等复杂的思维过程。
阅读是正-反向思维、发散-聚敛思维、纵向-横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的综合活动。阅读时,我们需要理解课文和读物的意义、获取需要的信息,发展智力和创造能力。
阅读时需要将外部语言转化为内部语言,需要运用一定的阅读技巧,例如学习使用查阅工具、掌握拼音、分辨字形、分析句段、摘取重点、归纳中心、笔记批注、翻检书目、比较研究等技能。
阅读活动就是要让阅读者学习这一整套的阅读技能、技巧,把外在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把所读之物里的思想感情融入自己的思想情感之中。
“缀文者情动而词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者的阅读动机、情感、意志和兴趣参与并影响着阅读过程。阅读文学作品,能使人获得或理性或感性的信息。文字是情感的载体,给人以美感、理智感、道德感等情感熏陶。阅读是读者与作者通过文字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的过程。
二、阅读的心理过程
//
美国阅读心理学家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字面理解——获得最直接的字面意义解释——概括、比较、发掘潜在意义批判性阅读——作出个人的反应和判断创造性阅读——发表超出读物之外的新思想从心理上阅读可分为感知--理解--鉴赏--评价和创造四个阶段。
阅读感知即要知道文章大概,理解的是事物表象和外部联系,属于认识的初级阶段。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课文第一步是能够“通读全文”,由字而词,由词而句,由句而段,由段而篇。对字词句等语义的识别能力,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因此,阅读感知过程需要具备6项能力:
具备基础的识字量和词汇量;了解语义;推断陌生词义;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识别非文字符号,乃至书写格式;具备一定水平的朗读、默读、速读技巧。阅读理解是阅读活动的核心。
阅读理解是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的“双向”心理过程:
1、从语言形式到思想内容:由字词句段到篇章,由题材、布局、表达、用语入手到探索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侧重于综合。从形式到内容、局部到整体、具象到抽象。
2、从思想内容返回到语言形式:从把握中心思想和艺术特点出发研究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材、谋篇、遣词造句等,侧重于分析。这是从内容到形式、整体到局部、抽象到具体。
理解文章内容的4个步骤:
抓住中心句抽取段落意义概括章节意义归纳文字主旨其实,阅读理解的范围较广,包括辨识文体、把握结构、抓住质料、归纳主旨、体会文情、揣摩写法、辨析修辞、贯通文气、体察文风等各个方面。
语言学家张志公说:“从文章里走个来回”,从形式到内容,再从内容到形式,以上两个过程往返交错、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辩证统一。
阅读鉴赏和阅读创造这里放在一起说。
阅读鉴赏指在全面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本内容和形式进行是非、优劣、美丑等多方面的欣赏和鉴别。
阅读创造是阅读活动的最高级层次。与接受性阅读活动不同,阅读创造是指提出新见解、发现未曾有过的答案、超出作者本意、产生创造性结论的阅读活动。
阅读欣赏和鉴赏是高层次的阅读能力,对读者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且必须在熟练掌握技能、有大量而广泛的阅读经验。
阅读鉴赏是阅读过程中最高级、也是最困难的形式,它要求读者超越于文本进行再创造。
小学生的阅读活动主要是学习阅读,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对阅读鉴赏和阅读创造不必过早或过高地提出要求。
综上,
阅读感知重在读“通”,
阅读理解重在读“懂”,
阅读鉴赏重在读“化”,
阅读创造重在读“活”
它们反映出读者在阅读活动中,对文本理解由浅入深,阅读能力由低到高,阅读内涵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三、阅读能力包括哪些能力?
//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能力。
言语理解能力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能力:
1、处理语言形式的能力。
首先要求阅读者能够流利认读文本,也就是要求识字量要达到要求水平。据研究,一个人若在阅读一页材料时遇到4个以上生字词,其阅读兴趣会大大降低,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也会出现障碍,因此,认字读词能力是保证阅读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
2、处理语言意义的能力
阅读本质上是读者已掌握的背景知识和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相互作用的过程。
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强调“智力背景的阅读”,认为阅读需要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
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介绍“图式说”阅读理论,该理论认为,熟悉度是阅读理解中的最重要因素。学生阅读的材料越复杂,必须保留在记忆里的概括、结论、规则越多,学习过程中的智力背景就越广阔。学生积累和记忆的材料越多,对新材料的记忆也就更好。因此,个体认知水平的高低、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对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3、理解意象和意念的能力
阅读时,我们对文本的理解有三个层次:
对文本的思想内容进行迅速、直觉的总体辨识;感知和领会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及这一切之间的关系,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通过概括、推理、想象、联想,感悟和体验文本的言外之意、理中之理,从意象中体验到意念。4、第四个是阅读技能,也称阅读时效。
现代阅读把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率联系在一起称为阅读时效。
阅读速度被列入阅读能力结构的要素,阅读时有两个“速度”:理解速度和阅读速度,理解的快慢是大脑反应的问题,而阅读速度的快慢则是受到眼脑的综合反应能力。因此要引导孩子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用眼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有必要的。
成年人每分钟速度能力为每分钟500字以上,理解率达到70%,
略读为每分钟250-500字,理解率80%左右,
精读为每分钟250字以下,理解率90%以上。
小学生到5-6年级阅读速度是每分钟300字,没有理解率要求。
四、为什么阅读如此重要?
//
4.1 阅读提高儿童的综合素养
*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
儿童在阅读中,能够认识新字词、复习已掌握的旧字词,温故知新,能够帮助儿童扩大词汇量。课外的补充阅读不仅能够帮助儿童巩固在课堂内识字的成果,更能够在阅读实践中增强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
阅读是综合的“识字活动”,能够帮助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能够提高识字质量,对促进语言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促进书面表达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学习规范化语言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孩子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选择内容丰富、有文化内涵的经典阅读材料,能够为孩子学习书面表达提供丰富知识储备和范例。
阅读也是词汇、句式、表达方式的积累和学习过程。我们想要提高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就要学习、分析和了解留下优秀文学作品的作者是怎样观察生活,理解世界和通过文字表达的。因此,阅读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认知,也能够促进书面表达能力的发展。
*阅读活动能够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活动能提高孩子听话、说话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在阅读活动中,学生们可以互相倾听、描述、分析、交流、争辩,自己也可以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回答问题,还能够朗读、复述,还能够掌握一定的表达技巧,提高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这些都可以提高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活动是对语文能力巩固和运用的广阔天地。
在阅读活动中的反复实践语文知识,能够巩固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性学习和运用能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
4.2阅读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
4.2.1、开拓视野,增长知识积累
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广泛知识,又具有文学性、情感性和趣味性,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被他们理解和记忆。在阅读活动中,孩子可以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社会和自然。在阅读活动中。既能够开拓视野,又能增长百科知识。
4.2.2、发展思维,开发多元智能;
人的思维靠语言。
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
通过阅读了解作者观察生活的态度和方法,可以培养儿童观察的目的性、精确性、概括性;
通过理解、记忆字、词、句、篇里的知识和内容,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持久性;
通过解析文章的字、词、句、段、篇,培养儿童的分析和综合能力;
通过评价、赏析作品,探求其本质特点,培养儿童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养成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和独特性;
阅读时引导儿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想象和创造。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想象的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等心理品质。
4.2.3、涵养品格,获得人文教育;
文学作往往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态度、价值观。阅读是感知和理解内容及形式的过程,儿童在阅读过程当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顺应同化的影响。
如,科学、科普类书籍能够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文学名篇则是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能够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观、价值观等。
因此,阅读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具有很重大的、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4.2.4,陶冶情操,体验审美感受;
优秀的文学作品蕴含着生动丰富的自然、社会、艺术之美。
美的表现形式,展示于形象,交融于景色,流露于情感,蕴含于理念,引发于音韵节奏,显现于语言结构。
美的内容千姿百态,阅读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美的世界。
阅读也是洋溢着情感的活动,在阅读活动中引起儿童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进入文章的意境中获得美的感受。在语言上受到美的感染,在情感上受到美的熏陶,在思想上受到美的教育。
4.2.5、发展个性,提高文化品位
阅读活动在促使儿童学习语言、掌握语言、运用语言的同时,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品位,形成健全人格。
在阅读活动过程中,能够激发出儿童的内心需求,引发他们对自己的生存方式、个体文化、生活态度等积极思考,促使学生依据自己的经历、体验和已有知识来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学生的个性和能力会较充分地表现出来。
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结语
目前,在校学生每学期阅读的课文约20~30篇,平均每周阅读量1.5篇;即使是如此有限的阅读,也是作为语文知识学习的载体、在老师的帮扶下完成的阅读,是远远达不到要求的目标阅读量的,因此,增加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学生进入小学阶段,阅读量快速提高,阅读的材料也呈现内容愈加丰富,难度不断提高的情况。在幼儿园阶段,阅读材料相对较为简单,家长尚且还能够陪伴孩子进行亲子阅读,进入小学后,动辄就是万字的童话、小说,就很难有时间和精力陪伴孩子进行阅读。
因此,知予书店推出了儿童悦读会,致力于为孩子们组织阅读会活动,打造“社区儿童书房”,作为孩子们在课外阅读资源的补充,为家长分忧解难。儿童悦读会的活动全程由阅读指导师引导、以沉浸式阅读和分享开展阅读活动,帮助孩子通过阅读理解、思考讨论、书写表达等形式逐步积累沉淀,开拓知识视野,培养文学核心素养,帮助孩子养成做“阅读笔记”的好习惯。 让孩子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做阅读的终身受益者。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儿
童
悦
读
关注并回复“书单”领取1-4年级推荐书单
关注并回复“读书会”即可加入知予读书会
如果你也觉得有所收获,欢迎分享、收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