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汉语的平翘对立,一般是指源于中古汉语的精组声母(拟 ʦ/ʦʰ/s)和庄(拟 ʈʂ/ʈʂʰ/ʂ)、章(拟 ʨ/ʨʰ/ɕ)、知(拟 ʈ/ʈʰ)三组声母演变到近代的音位对立在粤语中,许多方言展现为庄组止摄字和精组读平舌、知章及其它大部分庄组字合并为一组翘舌音。
与普通话不同的是,早期广州话的「翘舌音」一般认为并无卷舌色彩,而是类似英式英语的舌叶-龈后音 tʃ/tʃʰ/ʃ(但英语会略撮圆舌体,广州话不会)平翘舌在广州粤语中合流的起点大约在19世纪中期,如Williams(1856)[1]记载:The initials ch and ts are constantly confounded, and some persons are absolutely unable to detect the difference, more frequently calling the words under ts as ch, than contrariwise.(声母 ch类 和 ts 类经常混淆,且有些人完全无法察觉到其中的差异。
相对而言,这些人更常将原本读 ts类 的字读作 ch类)对于广州话平翘对立完全消失的时间点仍有争议,大多数研究认为广州不再区分二者是在19世纪后期录音技术大约也在此时进入中国,因此一些棺材派方言的真实语音信息是有迹可循的。
那么,广州话的平翘舌在有声时代是否留有记录呢?如粤剧,早在光绪年间,已有外国唱片公司来到广州和香港为粤曲艺人录制唱片但当时粤剧主流还是以戏棚官话(一种融合粤语特点的西南官话,业内称古腔)演唱,且目前所能找到的电子版本均音质欠佳。
等粤剧普遍改用纯粤语演唱已迟至民国之后,此时的粤语资料均不认为广州话还区分平翘但经过一番寻找,笔者发现在著名粤曲艺术家白驹荣(1892—1974)的诸多作品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平翘对立现象如在20世纪40年代录制的旧版地水南音《客途秋恨》(片段,搬运自油管)中:*早期广府方言中读为平舌的字作斜体处理,读翘舌的字作加粗处理。
白驹荣发音在字后注其声母国际音标涼風有信 s̻,秋 ts̻ʰ 月無邊虧我思 s̻ 嬌情 ts̻ʰ 緒 s̻ 好比度日如年小 s̻ 生 ʃ 繆姓 s̻ 乃係蓮仙 s̻字 ts̻,為憶多情 ts̻ʰ *** 啫 ts̻ 叫做 ts̻ 麥氏 ʃ 秋 ts̻ʰ 娟。
見佢聲 s̻ 色 s̻ 就 tʃ 以共性 s̻ 情 ts̻ʰ 人讚 ts̻ 羨 s̻,佢更兼才 ts̻ʰ 貌的確兩相 s̻ 全 ts̻ʰ今日天隔一方呀難見面,是 ʃ 以孤舟 ts̻ 沉 tʃʰ 寂 ts̻ 晚景涼天。
你睇斜 ts̻ʰ 陽照 tʃ 著 tʃ 嗰對雙 ʃ 飛燕,睇我獨呀倚蓬窗 tʃʰ 我就 ts̻ʰ思 s̻ 呢悄 ts̻ʰ 然耳畔聽得秋 ts̻ʰ 聲 s̻ 桐葉落,又祇 tʃ 見平橋衰 ʃ 柳鎖 ʃ 著 tʃ 呢寒煙。
客途秋恨 白驹荣 40年代录音片段地水南音是一种源流不同于粤剧的民间曲艺形式,尤其是相对粤剧来说,其传统上一直大量使用口语编写、演唱,因此其更适合作为粤语口语演变的参照在以上唱段中,共有22个平舌和14个翘舌字。
白驹荣40年代版本有明显的两套咝音声母出现在本读平舌的字中,只有两字(锁、就)混作翘舌,但「就」第二次出现时偏向平舌;在本读翘舌的字中,则有4字(啫、声、色、舟)混读平舌总体来讲,按传统对立进行区分的仍占大比例。
尤其是一些在平翘声母同时存在的固定词组中,如「小生」、「沉寂」;还有部分同韵字如「思、氏」、「相、双」、「绪、衰」,彼此之间平翘的区别是十分明确的另外,一部分翘舌声母音值又有细微差异,如「是、著」听感更接近舌面前音 ɕ/tɕ,可能是受元音影响的结果。
在白驹荣60年代再录的新版足版版本 https://b23.tv/BV1rb411t7Kn (该版音质较好,但部分歌词改动)中,仍有较明显的平翘声母,但相对来说应被定义为自由变体的比例明显增加如「信」改读翘舌,但「氏、衰」就改读平舌。
在6分10秒左右的「新愁深似海闊無邊」一句中,「新」读如翘舌,「深」却读平舌在白驹荣的其它作品中,有类似40年代版《客途秋恨》这样较成规模平翘对立的情况就比较少了可见,白本人的平翘舌很多时候也只能视作同一音位中的自由变体。
除了一些词组如「小生」、「沉寂」在不同年代版本中仍稳定出现传统的平翘区别,或许是残留的发音习惯,与习得过程有关当然,个人的发音还可能会随年龄和环境而变化此外,还有更早些粤曲大师钟德(1860—1929)于1926年录制的唱片中,其精、庄组止摄字普遍读舌尖元音而不混同知、章组止摄字,如「思」/s̻ɿ/ ≠「诗」/ʃi/≠ 「事」/s̻ɿ/ 。
这在笔者所找到的其它早期粤曲艺人录音中暂且仅此一例这种发音在当时相对来说已经属于较老派的了,如1935年时学者王力就指出:「芝韵,高本汉方音字典分为[i][ɿ]两韵,不合事实」[2]赵元任也说:「广州 『四』 sei,『私』 ɕi, 仅西关区 『四私』 等字皆读 sɿ(仍略带 i 意味)。
」[3]以下是钟德唱《今梦曲之晴雯别园》的前半部分片段(视频搬运自油管,大致听清需要把音量开到100%)整体上,钟的平翘对立也依稀可辨,传统的翘舌字有时发为偏后的 tʃ/tʃʰ/ʃ 的听感比较强烈,平舌字的这种感觉几乎没有,如在视频4-5分钟处相关分野十分清晰。
以钟德成长的年代,能系统分辨平翘也是合理的只是该版音质太差,单凭听觉无法完全确定准确音值毕竟粤语平舌声母的调音部位也多趋近前舌叶-齿龈,而不像普通话那样纯粹的舌尖-齿音且会带有明显的高频摩擦声笔者这里就不将其中的发音一一分解了。
晴雯别园 钟德 1926年录音Part1另如:《今梦曲之祭潇湘》【地水南音】钟德《今梦曲》之《祭潇湘》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 (视频中有歌词,但杂音干扰更严重)一般来说,传统曲艺人演唱时的发音是相对主流社会要保守的,粤曲虽不像京剧那样有人为规定的上口字,但仍是在具较多限制的小圈子条件下教学、流传的,对咬字的要求也较高。
因此,一些古老的语音特征可能在特定人群和语境中延迟消失笔者印象中以前就见过一篇分析早期粤曲中平翘对立现象的文章,但现已搜寻不到靠我一人之力搜集、分析相关案例也有些困难,因此还望能集思广益,获得更多语料加以佐证。
参考^Williams, S, 1856, A Tonic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the Canton Dialect^王力,1935,中国音韵学^高本汉,1915-1926,中国音韵学研究,罗常培,赵元任 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