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24个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24个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24个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

来源:凤凰新闻客户端

16:30

在一束巨大的白色聚光灯周围,站着24个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甚至国籍不同、性别不同的人。

他们将轮流站在灯光下,掌控着威廉·米利根(比利)的生活。

为了避免混乱,这个大家庭内部有一套严格的守则,也有专门用来惩罚犯错人格的小黑屋。

这,就是比利的精神世界——分裂、矛盾,看似井井有条,实则经常会失控。

今天,梅也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多重人格纪实作品《24个比利》。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作者:十点怪怪

美国作家丹尼尔·凯斯通过与比利进行面对面的上百次对话,以及收集的各类证词和录像,以平实而充满力量的叙述,真实还原了比利的人生经历及其令世人震惊的精神世界。

威廉·米利根,美国历史上第一个犯下重罪,却因罹患多重人格分裂症而被判无罪的嫌疑犯。

人们怀疑他是个高明的演员,媒体以抨击他获利,激进分子甚至潜入医院的病房试图谋杀他。

那么,比利真的如人们所言是为了逃脱罪行而伪装成精神分裂吗?

如果不是,又究竟什么样的遭遇使他一步步走向分裂?

我们一起来看。

失落的时间

1977年10月,住在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附近的居民们人心惶惶,因为这里在两周内连续发生了三起 *** 抢劫案。

经过缜密的侦查,警方锁定了嫌疑人的住所,决定破门而入实施抓捕。

面对突然出现在眼前荷枪实弹的警察,22岁的比利看起来像个孩子一样惊恐,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在辩护律师和比利的接触过程中,她意识到这位年轻人很可能存在着严重的精神疾病。

于是,她向法院请求对比利进行精神评估。

评估的结论令人愕然:在比利的体内,竟然住着十种不同的人格

操着一口伦敦腔的英国青年阿瑟,冷静理智,极具权威。

在安全情况下,由他决定谁代表大家站在聚光灯下。

而当处于不稳定或危险的环境中,精通空手道的南斯拉夫人里根就会出面摆平一切,他负责保护大家不受伤害。

经常被阿瑟派出来与人对话的是18岁的精明少年亚伦。

此外,还有精通逃脱术、萨克斯和无线电技术的天才少年汤姆。

在这一众人格中最可怜的,就是8岁的戴维。

每当要面临指责和谩骂,戴维就会被迫出现来承受这一切。

因为,他是痛苦的承受者。

每一个人格都能掌管一部分比利的时间,但当他们被推到聚光灯下时,往往不知道之前发生了什么。

正如这次案件,犯下抢劫罪行的是暴力冲动的里根,但他并未 *** 那些女孩儿。

而是另一个人格——女 *** 阿达拉娜突然出现做了那些事,只是因为她太渴望被爱的滋味。

而这混乱的一切,真正的比利毫无察觉。

从16岁那年跳楼未遂开始,比利就陷入了沉睡。

可就在被抓捕入狱的某一天,比利突然醒来,当发现自己身陷囹圄,他疯狂地用头砸墙企图自杀。

医生和律师这才明白:阿瑟之所以让比利沉睡,是因为真正的比利并没有面对现实的勇气,他只会一次又一次伤害自己。

比利最终被判无罪,强制进入医院接受封闭式的治疗。

在治疗阶段,医生又惊讶地发现了另外13种人格!

原来,阿瑟为了惩罚这些犯过错的人格,将他们关进了小黑屋里,不允许再出现。

但趁阿瑟不注意的时候,被限制行动的威廉悄悄站在了聚光灯下,也正是他写信告诉医生其他13个人的存在。

23个人格!

数量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究竟是什么样的遭遇导致比利患上了如此严重的精神疾病?

故事还要从他凄惨的童年说起。

扭曲的童年

在众多人格里,有一个叫做丹尼的十四岁男孩儿,他十分胆小,尤其惧怕成年男性。

这个丹尼,实际上就是停留在14岁痛苦时刻的比利。

那一年,他差点被继父活埋。

那天,继父将比利带到农场,让他在玉米地里挖洞。随后,继父对他实施了 *** 待,就像比利八九岁时就已经遭遇过的那样。

过去的几年里,继父曾几度威胁比利,如果他敢把这件事告诉母亲,就会被埋在谷仓下面,谁也找不到他。

这一次,丧心病狂的继父真的将比利推进了洞里,盖上了泥土,只插着一根管子让他呼吸。

为了追求变态的 *** ,他还从管子口将尿撒在比利的脸上…

从那天起,丹尼就出现了。

他极度惧怕泥土,从来不敢躺在草地上,就连画画的时候也从不画风景。

继父卡尔莫是如魔鬼一般的存在,亲生父亲又早早自杀弃世,比利从小不曾感受过一丝父爱。

就连唯一可寄托情感的母亲也只顾着处理自己一团乱的情感关系,从来不曾关注过比利的内心世界。

残酷的周遭环境逼得比利小小年纪就处在不正常的精神压力之下。

极度的紧张、恐惧和愤怒使比利内心产生了难以调解的巨大冲突,他开始出现幻觉…

在学校,奇怪的比利毫无疑问常常遭到同学的欺辱。

可以说,这个世界能够加诸在一个孩子身上的所有恶意,比利都经历过了。

于是,他的人格不断地分裂,再分裂,只为了逃避这个可怖的世界......

经过治疗后的比利这样解释自己患病的原因:

当悲伤太多的时候,一个人已经无法承受,我就把 *** 在一个人身上的所有煎熬分别来接受。

不禁令人感到一阵心酸。

但在心灵最深处,比利仍是善良而柔软的。

也许正是因为在童年时遭遇过这些不幸,成年后的比利对弱小无助的孩子们格外照顾。

有一次,正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比利,发现电梯失灵,里面还困着一位患有心智障碍的小女孩。

他立马大声呼救,在等待救援人员时,比利奋不顾身地通过缆绳滑下,打开电梯上方的通风口跳进去,一直守在小女孩身边,和她说故事,轻声安慰她。

比利还以防止儿童受虐基金会的名义在银行开设了账户,将卖画所得都存了进去。

他还自费印制了许多宣传单,上面写着:

今天,请拥抱您的孩子——这是举手之劳,请阻止虐待儿童。

比利怀着一份赤诚之心,竭尽所能地宣传对儿童的保护,渴望通过救赎他人的方式来救赎自己。

可惜,人们对他的所作所为并不领情。

死亡之地

经过漫长的治疗,比利发生人格互换的次数越来越少。

所有的人格首次完全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全新的人格,也就是最接近治愈后的比利的人格——老师。

老师聪明、幽默,他记得过去发生的每件事,也记得每一个人格当时的思想活动。

正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作者才得以完善比利的人生故事。

终于,比利和其他患者一样,得到了在周末回家探亲的许可。

当他第一次独自进城时,感到前所未有的紧张,却又抑制不住心底的兴奋和激动。

这是重生的感觉。

现在我明白了,警察拘捕我实际上是救了我,对于受害者我深感抱歉。但是,我最终感觉到上帝对我露出了微笑,这是22年来从未有过的。

他小心翼翼地过着马路,时刻注意着周围的路人,希望不会有人来攻击自己。

就算被攻击也绝不会还手,他要信守对医生的承诺。

幸运的是,并没有人来攻击比利。他愉快地在文具店买了一些绘画用品,然后去理发店理发。

一路上,比利的心情十分舒畅。

他第一次真正尝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快乐。

可好景不长,比利外出的消息很快就被媒体获悉,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斥责和一系列追踪报道。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医院只好取消了比利外出的资格。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比利毫无心理准备。他想不明白,自己一直遵守着各项规定,也不曾再违法。

为什么他的权利就这样轻而易举地被剥夺了?

好不容易融合的 老师非常失望,他黯然退下了舞台,比利再次陷入了混乱。

幸好,在潜意识里,他还在坚持,他不想认输。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作者很高兴地发现老师又回来了,他甚至可以轻松地打趣那些报纸上谩骂他的内容。

老师坚定地说:

我知道将来还要面临更多的考验,但是它们无法打垮我,我能应付。

可是他低估了大众的恶意,也高估了自己的承受能力。

当几个月后,在医院躲过那枚射向自己的子弹时,比利对这个冷酷的世界彻底死心了。

老师彻底消失了。

随之消失的,还有之前的所有人格。

比利成了一个没有名字的人,他的世界是一片混沌与虚无,一步步地迈向死亡之地。

我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

在被宣判无罪走出法庭的那天,记者问比利今后有何打算,他镇定地说:

我希望成为一个普通人,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

如今看来,实在令人唏嘘。

终其一生,比利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做一个普通人。

能够有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家人,能够自信地走在大街上和熟人寒暄,能够回到一个亮着灯、充满欢笑的小屋.......

但命运没有给他这样的机会,当他鼓足勇气决心拥抱这个世界的时候,却一次又一次被拒之门外。

在接受了近十年的治疗后,比利于1988年被释放。此后,他持续遭受着多重人格的困扰,直至2004年病逝。

对于别人,比利的一生不过是个话题性十足的故事,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对比利本人来说,这一生他是不幸的,他甚至从来不曾体会过什么是爱、尊重和理解。

原生家庭的噩梦,对一个人的伤害能有多深远,从比利这个极端的案例上,就足以窥见。

那些受虐的孩子,站在恶魔的阴影下,是如此弱小,根本无力对抗。

他们甚至无处倾诉,只能自己默默舔舐着伤口。

有些人在成年后幸运地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但也有一些人和比利一样,常年遭受着痛苦的精神折磨。

在《24个比利》的扉页中,写着这样一句话:

献给受虐的孩子们,尤其是那些尚未被发现的受害者......

愿每一个孩子,都能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关注到那些不幸的比利,我们不必张开双臂去欢迎一个被治愈的患者,但这个世界应当多一份理解和尊重。

责任编辑:闫琳 PX160

更多《24个比利》:那些童年被虐待的孩子,后来都怎么样了?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