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本文的排列逻辑仅算军权和军中资历,不算候位和政治地位。故蒋琬、费祎虽位高权重,但不计算在诸将领之中。张裔、陈祗一类只是以将军加重政治地位,论军中资历也不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
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督荆州。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法正为护军将军,李严为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魏延为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邓方为安远将军,庲降都督。
刘琰为镇东将军。吴壹为讨逆将军,拜护军。赵云为翊军将军。刘封为副军将军。申耽为征北将军,领上庸太守。申仪为建信将军,领西城太守。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所封四方将军以关羽地位最高,张飞、马超为次,黄忠最末。
法正的地位源于兼领尚书令,蜀汉的辅汉将军高于众杂号。魏延和邓方以杂号将军兼都督一方军事,故地位又较高。
吴壹以杂号将军拜护军,职权高于赵云、刘封。孟达、吴班在当时可能也是将军,缺乏史料记载,两人排位也较低一些。
按《黄龙甘露碑》为佐证,刘琰于建安二十六年为镇东将军,同时还有两位刘某分别就任平北、平西将军。
章武元年(221年)
张飞为车骑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
李严为辅汉将军,领犍为太守。黄权为镇北将军。魏延以镇远将军迁镇北将军,督汉中。吴壹以讨逆将军督关中,赵云以翊军将军督江州。李恢为庲降都督,授予节符。费观为振威将军。
吴班、冯习为领军,二人或为杂号将军,将军号不明。陈到位次赵云,将军名号不明。
若关羽还活着,荆州还在,大将军之位非关羽莫属。刘备称帝后,四方将军出现了空缺,也许是当时的将军都不够资格,没有人能够补上。
黄权担任镇北将军在前,魏延接任在后。吴壹遥督关中,赵云临时督江州,几人地位应该差不多。李恢无将军号,排在最末。高翔、辅匡、陈式、张南应为将军,将军名号不明。傅彤军职不明,不能因为一句汉将不降吴狗,就断定他是将军。更为出名的廖化时以宜都太守任别督,军中资历很低。
建兴初(223年起)
丞相诸葛亮贬为右将军。
李严以光禄勋领中都护,督江州、永安。刘琰以后将军兼卫尉领中军师。
张裔以辅汉将军领丞相长史,杨洪以忠节将军领蜀郡太守。魏延以镇北将军,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赵云以征南将军领中护军,迁镇东将军,贬为镇军将军。陈到为征西将军,领护军。辅匡为镇南将军,领护军。
邓芝以扬武将军领中监军。王平为讨寇将军领参军。向宠为中领军,将军名号不明。陈式为杂号将军之一。马谡被诸葛亮提拔为将,将军名号不明。
车骑、骠骑象征的是仅次大将军的地位,张飞、马超死后一时也没人补上。李严、刘琰位在九卿,并掌宿卫,就低于车骑、骠骑。蜀汉的蜀郡太守相当于河南尹,历任蜀郡太守法正、射援、王连的地位都不低。张裔兼领长史与辅汉将军,更是位高权重。可以说张裔、杨洪死后,才轮到杨仪、蒋琬、费祎上位。
魏延、赵云、辅匡地位相同,魏延权力较大,陈到位次三人。
吴壹、高翔、吴班在蜀汉资历很高,将军名号不明。此时诸葛亮暂任右将军,不确定这几人是不是已担任四方将军。马谡在战前被诸葛亮临时提拔为将,按《魏志》记载马谡为诸葛亮的将军,将军号不明,但地位可仅次于高翔、吴班、邓芝。
诸葛亮在战后拜王平为参军,出任讨寇将军,这可能就是当初诸葛亮给马谡的职位。陈式资历较低于三人,廖化以参军督广武,领阴平太守,还没出任将军,要不是他很有名,根本提不到他。
建兴八年(230年)
李严为骠骑将军领中都护。刘琰为车骑将军行中军师。
魏延为征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袁綝为前将军,吴壹为左将军,领荆州刺史。高翔为右将军领前部督。吴班为后将军领后部督。李恢为庲降都督,领安汉将军、领交州刺史。
辅匡为镇南将军。杨仪以绥军将军领丞相长史,邓芝以扬武将军领左部督行中监军。刘巴以征南将军行前监军,姜维以征北将军行护军。上官雝为讨虏将军行中典军。
这一年因为有诸葛亮弹劾李严的书,蜀汉重要将军的排名相当明确。
魏延因为大破郭淮成为征西大将军,此时的地位相当于当初的关羽。除了打酱油的袁綝,吴壹、高翔、吴班可对应张飞、马超、黄忠。李恢的交州刺史在一年前因为与孙权的外交关系,已经撤除了,但在意义上李恢仍是南中行政兼军事长官,地位未必差于那几位四方将军。
辅匡的位置有两种解释,按说他资历很高,与赵云相若才对。若他出任右将军在高翔之前,那么此刻已被替代,他最后的官职不明。若他出任在高翔之后,则资历比高翔还低。
此刻廖化、张翼、马忠都还没出头,廖化的军中资历应从建兴元年出任丞相参军算起。
建兴末(237年为止)
蒋琬为大将军。
吴壹为车骑将军,督汉中,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吴班为骠骑将军。高翔为某杂号大将军。
邓芝为前将军领前军师、兖州刺史。辅匡为右将军。向朗为左将军。
姜维以辅汉将军领右监军。王平以安汉将军领典军,领汉中太守。句扶将军号不明。张翼以庲降都督兼绥南中郎将,转任前部督,拜为前领军。马忠以奋威将军领监军,接任张翼的庲降都督。刘邕为镇南将军。胡济为中典军,将军号不明。刘敏为左护军、扬威将军。马岱为平北将军。
吴壹、吴班兄弟此刻的地位,就相当于蜀汉建国时的张飞、马超。按《华阳国志·卷七·刘后主志》记载高翔官至大将军,应跟魏延的征西大将军类似,以杂号加大。此人资历一向在吴壹兄弟之后。
向朗原为诸葛亮长史,地位本就不低,因马谡一事受到牵连。邓芝的排位一向在高翔几人之下,辅匡的资历也许就确实低于高翔。
姜维地位略高王平,张翼的资历又略高于马忠。廖化资历与张翼接近,此刻职位不明,若还在担任阴平太守就比马忠还低。胡济的地位在张翼、马忠之下。句扶后接替向朗为左将军,地位在王平之下,却也不见得在张翼、廖化之上。刘邕与廖化同期被蒋琬举荐,两人地位应该差不多。
马岱至建兴末才短暂出场两次,不是什么重要将领,或可能是王平的部将。南中大族孟琰,官至辅汉将军,不知在何时。
延熙初(238年起)
蒋琬为大司马。费祎为大将军。
邓芝为车骑将军,假节。
姜维领大司马的司马、凉州刺史,拜镇西大将军。王平领前监军,拜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马忠以安南将 *** 拜镇南大将军。
胡济为前将军领中监军。向朗为左将军。刘邕为后将军。
张嶷为怃戎将军。句扶、廖化将军号不明,此时右将军不可考,廖化有可能担任这一职,张翼地位与廖化相若。
杨戏为副贰庲降都督,历任护军、监军。
此时姜维、王平、马忠类比张飞、马超、黄忠,其中姜维兼领司马,其权力较大,早前魏延就兼领丞相司马。邓芝也不过资历较高,实权不如姜维。王平、马忠各镇一方,实权又高于张翼。时人称为东邓芝,南马忠,北王平,没把西姜维算进去,姜维、马忠、王平又可并称为三镇大将军。
张翼的征西大将军就任时间不太明确,大可能是姜维担任卫将军后,张翼才出任征西大将军,张翼的地位不会高出廖化太多。
延熙十一年(248年)
费祎为大将军。
邓芝为车骑将军,假节。姜维为卫将军。
马忠为镇南大将军。张翼为征西大将军,领建威督,假节。
胡济为前将军,督汉中,假节领兖州刺史。扶句为左将军。宗预为后将军。我真有点怀疑廖化就是右将军。
张嶷为怃戎将军。
此刻的姜维已相当于当初的关羽,还是东邓芝、南马忠、北胡济、西张翼这么一个模式,其中胡济类比当初的魏延,资历较低于张飞、马超、黄忠。
延熙末(257年为止)
姜维为大将军,贬为后将军。
夏侯霸为车骑将军。胡济以镇西大将 *** 任右骠骑将军,张翼将军名号不明,其职位征西大将军已被宗预接任。廖化资历与张翼相若,将军名号不明。
郭循为左将军。阎宇为右将军。张表为安南将军领庲降都督。
陈祗为镇军将军,诸葛瞻为军师将军,蒋斌为绥武将军。张嶷为荡寇将军。
段谷之战后,姜维贬为后将军,胡济不降反升。姜维北伐战将中以夏侯霸、张翼最为重要,此刻张翼可能可以转任镇字号大将军,廖化较低于张翼。
降将郭循刺杀了大将军费祎,此后左将军和前将军都不清楚是谁,可能是真的没大将而闲置。
陈祗、诸葛瞻虽然年轻却也出任将军,但政治性更强,对军方影响力有限。
张表后来才接任姜维的后将军,论资历并不比阎宇低。
景耀初(258年起)
姜维为大将军。
张翼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廖化为右车骑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
张表为后将军,阎宇为右将军。
诸葛瞻为军师将军。蒋斌为绥武将军、护军。霍弋以翊军将军领监军,统南中事。罗宪为阎宇副将,将军号不明。傅俭遥任关中都督。
陈祗死后,姜维返回朝中复为大将军。不久,张翼、廖化并任车骑将军,廖化这时的地位就相当于当年张飞、马超、黄忠,距离那时正好四十年而已。宗预位次于廖化,他资历虽高,职位上却是接替陈祗。
张表坐镇南方,阎宇坐镇东部,辖区并没有变,只是资历不高。张表死后由霍弋接管南中,官员又比张表小了许多,因为后续将领资历不足,就会以较低的官职掌重权。
姜维这时改变了汉中布防,汉中没有都督,应该以蒋斌、王含、傅俭的军职最高,但王含时任何职不得而知。蒋舒、柳隐都是围守督,算不上大将。
景耀末(261年起至蜀灭亡)
姜维为大将军,诸葛瞻为卫将军,代理都护。
廖化为右车骑将军,张翼为左车骑将军,宗预为镇军大将军。董厥为辅国大将军。
阎宇为右将军。
蒋斌为绥武将军、护军。霍弋以安南将军督南中。罗宪为阎宇副将,将军号不明。傅俭遥任关中都督。
蜀汉最后一次调整,就是把诸葛瞻、董厥来上台,企图夺走姜维兵权,取代姜维的人选是当时唯一可考证的四方将军阎宇。钟会把蒋斌与诸葛瞻并列,若蜀汉还能续命些年,蒋斌的地位也会加重。
霍弋军职虽低,在西晋时加为南中都督,负责与孙吴在交州的战事,实权并不低。罗宪官至冠军将军、假节。职位虽也不高,却拉高了罗氏的门第,给了侄子罗尚更好的晋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