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一只酸甜的米馒头、一卷美味的麦饼筒、一个鲜香的萝卜团、一颗软糯的肉包汤馃……它们分散在象山的村村落落,或许就是许多象山人儿时的记忆。日前,县农办等多家单位联合发文公布:米馒头、麦饼筒、萝卜团、红豆团、麻糍、肉包汤馃、夹沙糕、灰汁团、笋壳粽、麦糕为最具象山特色的十大点心。这十种最能代表象山的点心里有甜有咸,有四季点心,也有时令点心,有逢年过节美食,也有日常小吃,品种涵盖全,口味选择多,是每一个象山人从小到大的舌尖挚爱。
米馒头
最能代表象山点心的特色小吃。宁波、上海等周边的很多客人都是米馒头的忠实粉丝。米馒头冷热皆宜,有舀糕馒头、搓糕馒头和大糕馒头之分。舀糕馒头薄而扁,蒸熟后顶裂开花,形状不均匀,口感松软而粘,多食不伤胃;搓糕馒头圆润厚实,细腻洁白,中间点上红点,口感韧糯酸甜,好看好吃。米馒头由米粉发酵制成,蒸熟时,通体雪白,小巧玲珑,清甜可口。
红团团
红豆团,也叫红团团。一笼香喷喷的红团团,雪白粉糯,顶上一簇红润润的红点点,闻起来米香袅袅,引人一阵嘴馋。这是象山人过年的标配,好像不吃红团团就不算过年了似的。当刚蒸好的红团团出炉时,米香混合着竹蒸笼的清香,满屋里雾气缭绕、热气腾腾,大人招呼着,孩子欢腾着,年味瞬间浓了。红团团由糯米粉揉成团,裹上红豆沙为馅,再在外面粘上一层糯米粒,通体雪白。蒸熟后,皮子脆糯,不黏羹栏,馅子清甜爽口。另外还有一种红团团,在糯米粉团中添加蓬蒿,做成青团。红绿两种口味两种色彩,更增过年喜庆。
麻糍
一种清明点心,吃法多样,最经典的做法是切成方块,在热锅里烙熟。最好两面微黄微焦,烫手却喷香,口感外脆里糯。蘸一蘸黄糖,一口咬下去满嘴都是艾草和糯米的清香,混合着香甜的黄糖,嘴里沙津津软糯糯,口感美嚼劲好。麻糍由糯米、松花、蓬蒿等食材制作而成,分三类:白麻糍通体嫩黄,近乎透明;青麻糍添加蓬蒿,青绿发蓝;乌饭麻糍添加灌木“乌饭芦”的汤汁,乌黑晶亮,甜津津。
笋壳粽
端午点心。象山的粽子多是圆筒状的,滚圆饱满,肉厚软糯。陷多以红豆为主,也有肉粽、蛋黄粽。上笼蒸熟后的粽子一剥开,笋叶清香直钻鼻腔,糯米颜色变深,紧实密集,很是诱人。妈妈们切粽子从来不用刀。裹粽线用牙咬住一头,一手握粽,一手将线在粽上缠绕一圈,粽子就被切成一片一片的,厚薄均匀,香糯美味。粽子由糯米蒸制,笋壳包成。裹粽讲究压紧馅子,解开后,韧胶胶的,饭浆藕断丝连,入口爽滑。蘸糖吃,清甜淡香。
萝卜团
萝卜团做法与红团团相似,区别在于馅不同。萝卜团是每年十月萝卜上市时的时令点心。这个时候的萝卜清甜松脆且营养价值最高,民间还有“十月萝卜胜人参”的说法。刚出笼的萝卜团冒着热气,表面迅速凝成胶状,形状上尖下宽,一口咬下去,萝卜的鲜香,糯米皮的绵软,冒着油光,香鲜可口,吃完一个再来一个。萝卜团皮子由糯米粉和粳米粉做成,馅子主料为萝卜丝,配肉丝、葱姜、猪油等料理,炒制成馅料。油而不腻,鲜咸味美。
麦糕
象山的大塘麦糕名声在外、名不虚传。白麦糕,是原味麦糕不添加辅料;青麦糕添加艾草;糖麦糕,加红糖。还能添加牛奶、炼乳、南瓜、玉米汁等辅料制成花色麦糕,香甜酥软。麦糕由湿面粉搅拌至絮状后发酵,内部呈蜂窝状时放案板上揉搓成圆柱,切成小块,放在蒸笼里蒸熟。
肉包汤馃
肉包汤馃以肉为陷,味咸汤美,既能吃肉又能喝汤,很对孩子胃口。而且汤馃圆白莹润,白玉丸似的一颗,粉面玉雕,着实惹人喜爱。石磨制作的水磨粉,米浆细匀。剁成的猪肉茸做馅子,拌和切成丁的香干、茭白,炒熟,细碎成泥。制成的汤圆坯大小均匀。煮汤团,先烧沸水,后放汤团,随沸随加少量冷水,以免煮破汤团。肉包汤团色白皮薄,软糯馅鲜。
麦饼筒
麦饼筒是流行在象山石浦片区的一种小吃,后来由于风味独特,逐渐席卷整个象山。麦饼筒虽位列“象山十大点心”,但其实算不得点心。因为麦饼筒除却一张皮子,内里乾坤乃是各种家常小菜的 *** 。芹菜鱿鱼、茭白肉丝、绿豆面、炒米面、韭菜芽炒蛋、红烧肉等各种小菜都是包麦饼筒的首选。当然还要配以象山最出名的海鲜,方成就了麦饼筒的万千滋味。吃时将皮子摊开,挑选喜爱的小菜,层层加叠,然后卷拢皮子包着吃,入口是山珍海味混合的鲜美,令人齿颊留香。
夹沙糕
夹沙糕乍看不打眼,圆饼状,粉质较粗,厚而结实,常在顶面印“发”“福”“寿”等字样。但一蒸熟,清香阵阵,切成薄薄的片状,又香又软,十分解饥。夹沙糕以糯米和粳米为主料,配上白糖、黄糖,辅以陈皮粉、苔条、水果精制而成。上中下三层,上下两层掺入白糖拌和的、米筛筛过的白沙粉,中间层掺入红糖拌和的、米筛筛过的红沙粉,层限分明。口感润糯可口,厚实恬静,食有余香。
灰汁团
从前物质匮乏,只在早稻收割后用新鲜早稻米,加入早稻草焚出的卤汁才做成这味点心。灰汁团由于浸入早稻灰汁,吃起来满口萦绕着一股早稻香,这种味道对农人来说尤其亲切。灰汁团粉肉结实,不宜吃多。但它好像有魔力,一段时间不吃就馋得慌。灰汁团,高尔夫球大小,扁圆状,金黄色。有稻草的清香,弹性十足,韧胶胶,有嚼劲。
记者:董小滋
通讯员:石芸芸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