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益气养血补肝肾中成药(补气补肝肾的中成药),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益气养血补肝肾中成药(补气补肝肾的中成药)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益气养血补肝肾中成药(补气补肝肾的中成药)

现在,亚健康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一些老年人上了年纪,腰膝酸软、目昏耳鸣、健忘失眠等问题都显现出来了。

其实吧,这都是每个人正常的衰老过程。

须知,肾为先天之本。你去看,小孩子就像是初升的太阳,先天充足,每天似乎都有用不完的精力。然而,随着每个人的年龄渐长,先天有失而肾气渐渐亏虚,肾精不固,加之肝肾精血又为同源。

因此,先天亏虚者,难免会损伤及肝。

中医讲,肝主筋,肾主骨,肝肾精血亏虚,自难濡养筋骨,是故而多见腰膝酸软,四肢屈伸不利;

其次,中医认为,有诸内者,必行于外。说的是身体内部的表现,多半可以透过外在的表现显现出来。肾开窍于耳,肝开窍于目,是故,肝肾不足,也容易导致目昏耳鸣的症状;不仅如此,肾其华为发,肝主血,发为血之余,肝肾精血亏虚,头发自难濡养而见须发发白。

此外,肝肾精血不足多半证属“阴虚”,体内阴不制阳,虚阳浮越,易助长心火而燥热失眠,多梦健忘。

是故,人之衰老,多半和肾气亏虚息息相关。有些人早衰也是这么一回事。

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个既能大补元气,又可滋补肾水而充盈先天,兼可泻火降浊的中成药——人参固本丸,出自《养生必用方》。

人参固本丸:人参、熟地、生地、麦冬、天冬、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

大补元气:人参

方子既然是以人参为名,人参当然是君药了。

人参以温阳补气的功效闻名于中药圈,其上入肺经,充盈肺气而宣发肃降有序;

中入脾经,鼓舞脾气,以助气血生化;

下入肾经,大补肾气,而化肾精。实为大补一身元气之要药。

然而啊,提及人参,好多人会有“人参大热,容易上火”的认知误区,

你可以去翻一下《中国药典》,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人参性微温。

若是适量服用,并不用担心上火的问题。

《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

《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人参

滋阴养液:熟地、生地、麦冬、天冬、山药、山茱萸

熟地、生地均为大补肾水之要药。

其中,熟地是由生地炮制后而得,性由凉转温,主入肾经,功善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为大补肝肾阴血之要药。

为何当先养益肝肾阴血?

中医认为啊,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精之处也!可以说,肝肾阴血是生命的源头活水。

所以你可以去看,但凡是针对上焦、中焦的治疗大都是治标。相较而言,充足下焦肝肾阴血,为生命灌根才是治本之道,好多慢病反反复复总是好不透,其实就是光治标了,而忽略了治本。

中医有一句名言叫“久病及肾”,说的是大多数的疾病到最后几乎都是殊途同归,都会耗竭肾精,伤及生命之根基,伤及机体的修复能力、免疫能力、纠错能力、自稳能力,所以很多疾病反反复复,颠三倒四,缠绵难愈。

而熟地正是一味充实肾精,填益根基之良药,但凡是血虚、肝肾阴虚者皆可选用,每用即效。

《珍珠囊》:"大补血虚不足,通血脉,益气力。"

《纲目》:"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日,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

《本草从新》:"滋肾水,封填骨髓,利血脉,补益真阴,一切肝肾阴亏,虚损百病,为壮水之主药。"

熟地

生地黄苦味之中夹带着些许甘甜,被前人称为大地之精髓,同为滋阴之圣药。

与熟地不同,生地性偏寒,两者合用,大补肾水之余而无寒热之偏,寒者、热者均可服用。

《药类法象》:“凉血,补血,补肾水真阴不足。”

生地

麦冬、天冬两者功效相似,均为滋阴养液之常用药,

其中,麦冬主入上焦心肺经,中焦胃经。

《本草正义》:“其味大甘,膏脂浓郁,故专补胃阴,滋津液,本是甘药补益之上品。”

麦冬

天冬主入下焦肾经,两者合用,可助地黄滋养一身阴液。

天冬

山药,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滑滑的,黏黏的,口感很不错。

须知,上好的山药因产于古怀庆府,而被称为怀山药。

山药还未被挖出土的时候,是笔直地往下生长,能长到很深的地方,吸收土地里的灵气。

而我们的脾胃五行主土。山药得土气至厚,主入脾经,善助脾胃转运输布精微,兼入肺、肾经,既能补气,又可养阴,为平补三脏气阴之良药。

此外,山药兼具涩性,具有收敛固涩之效,尤善适合久病、体虚多病者补虚之用。

《药性论》:"补五劳七伤,去冷风,止腰痛,镇心神,补心气不足,患人体虚羸,加而用之。"

《纲目》:"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润皮毛。"

中药

山茱萸酸涩而温,温而不燥,补而不峻,入肝、肾经,既能补肝肾阴液,又可温肾阳,为补益肝肾阴阳之要药;

其味酸涩,中医讲,酸可收敛,是故,山茱萸补益之中尤善固肾涩精,堪称补敛并俱之佳品。

《药性论》:"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

《日华子本草》:"暖腰膝,助水脏,除一切风,逐一切气,破癥结,治酒皶。"

山茱萸

降火泄浊:茯苓、泽泻、牡丹皮

茯苓,大家都再熟悉不过了,靠着健脾祛湿的功效,在中医界扬名立万的。

茯苓主要生长在松根之下,李商隐早就在诗中提及:

草堂归来背烟萝,黄绶垂腰不奈何。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

你看松柏,四季常青,即使是在寒风凛冽的冬季,万物几近凋零的时候,它也依然苍翠欲滴。茯苓比邻松根生长,近朱者赤,自然而然地也就吸收了松柏的灵气,因此,茯苓也被称为“四时神药”。

在古时候,采摘茯苓可是一门技术活,若是你不了解茯苓的习性,就要走很多弯路,即便是翻山越岭也难觅茯苓的踪影。而有经验的老药工是怎么寻找茯苓的?首先找到松柏,其次再是观察土壤的干湿程度。

道理很简单,你去观察,有茯苓生长的地方,周围的土壤大都会显得干燥一些,这主要是由于,茯苓可以把土壤中的水分吸附掉。

因此,在服用茯苓后,茯苓可以把我们身体里的湿气先吸附过来,在通过其利尿的功效,将湿浊从小便而出,加上茯苓性平,本就无寒热之偏,是故,其利水之余而不伤正气。

《伤寒明理论》:"渗水缓脾。"

茯苓

泽泻和牡丹皮主要是用来泻热的。

泽泻甘淡渗利,性寒清泄,入肾、膀胱经,

既善利水渗湿,又能泻肾与膀胱之热,泻相火,以保真阴。

《药性论》:"主肾虚精自出,治五淋,利膀胱热,直通水道。"

泽泻

牡丹皮味苦性寒善清泄,辛香温散善透发。善助生地、泽泻清热泻火。

牡丹皮

人参固本丸既可温阳助气以助气血通畅,又可大补肾水,以补亏虚之先天之本,兼可泄浊降火,实为攻补兼施之良方。

然,人参固本丸中药味多补益,性滋腻,若是担心滋腻碍胃,可加用陈皮行气解腻;

陈皮

若是恐服用之后容易上火,可酌加金银花清热泻火,同时,金银花不同于其它的泻火药那般味苦,金银花有一股单单的甘甜。

金银花

此外,人参固本丸虽有泄浊降火的药材,但以补益为主,是故,体内有实邪者,当先祛邪后方可扶正,以防闭门留寇之嫌。

更多益气养血补肝肾中成药(补气补肝肾的中成药)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