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文
摘
要
此文是从贴吧上转载的,侵权即删。
宗家是指从宗族始祖开始,代代均由嫡长子传承延续而来的家庭。在韩国,有不少从朝鲜王朝中期开始传承近四百年的宗家。宗家是传承儒家文化的主体,即使在以核心家庭为主的现代韩国社会,仍作为传统价值和生活方式的源泉,发挥着模范作用。
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市君子村(www.gunjari.net)金孝卢宗家的亭子--濯清亭。
宗家
对现代韩国人的意义
由于有宗家这一宗族制度,韩国人始终相信,祖先的生命和精神可以通过"我"传承至子孙后代。有位研究韩国宗家制度已十八年的学者,我们不妨通过他了解一下宗家的形成背景和概念、宗家制度的特点、宗家的现状和前景。李顺炯 首尔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研究教授
照片 徐宪康、李东春
在韩国,具有大学学历的人口占80%,韩国人的教育程度可见一斑。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说,教育要向韩国学习。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中,韩国人比例是最高的。如火如荼的教育热提高了韩国的劳动力素质,成为韩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将韩国打造成了民主、发展的世界第九¾济强国。这种教育热和对教育的执着源于传统的儒学理念。
儒士,精神的典范
儒学是六百年前的朝鲜王朝的建国理念。由于有儒学这一坚实的精神文化,朝鲜王朝才得以延续五百年。儒学既是精神理念,也是实践理念。它强调个人道德,强调正义和善,同时要求人们以此作为实际行动的规范与准则。儒学关注当下,不讲来世。
儒士是朝鲜王朝时代倡导儒学身体力行的典范,是钻研学问、崇尚并实践孔孟提出的"仁义"的人。义指伦理,即三纲五常。伦理是规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西方的人生观赋予人独立存在的意义,而朝鲜王朝时代的人生观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找存在的价值。朝鲜王朝时代的人们相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存在着必须遵Ñ的道理,即节义。节义指遵Ñ义理。义理是君臣、师生、父子、夫妻以及朋友之间必须遵Ñ的道德规范。
要努力成为儒士,正直、节制、忍耐是最重要的必备德行。儒士要用名誉甚至生命来捍卫正直。节制是指抑制人的本能欲求,延迟享乐。儒士不仅要在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中节制,而且还要将之表现在做学问的严谨上。在认识控制欲望的必要性及其价值的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德行就是忍耐。事实上,对儒士而言,节制和忍耐是密不可分的。儒士作为具备上述德行的人,掌握知识并以行动将知识付诸于实践。宗家,生活的中心
儒学强调国家由家庭、家族组成,并为国家和家庭建立了同一运行准则--忠孝。家族主义是朝鲜王朝时代的理念,这是集体主义的一种。家族主义的特点是:所有家族成员都是家人,而其他人都被视为外人;家族每个成员都要通过自己的活动形成合力,实现家族共同的目标。在土地、金钱、物资等的使用方面,也要以家族为单位而不是按个人标准进行分配。只要家族需要,每个成员都有贡献的义务。而当一个家族成员因外人而陷于困境时,其他成员则要尽全力予以支援。家族成员们按照整个家族的愿望选择和从事¾济活动,建立新的家庭。这些做法都是基于一个理念,就是必须让家族传承、延续下去。
宗家是指从宗族始祖开始,代代均由嫡长子传承延续而来的家庭。宗家有大宗家、小宗家之分。前者指某一姓氏从始祖开始,代代均由嫡长子传承延续而来的家庭。这样的宗家,韩国有传承延续一千多年的。后者是指大宗家中,从中始祖开始派生出来的宗家。对于救国家于危难者,或成为国家精神导师的鸿学大儒,国家会下令将他的牌位永远供奉在家族祠堂里,他们就成了中始祖。朝鲜王朝时代每个家族都有祠堂,里面供奉着四代先祖。宫廷里有供奉先王的宗庙。国家还建立了文庙,即成均馆,用来供奉国家精神导师们的牌位。朝鲜王朝时代的文庙里供奉着十八位贤人的牌位,他们的教诲是五百年间人们的精神支柱。
朝鲜王朝时代的人们认为,自己是祖先与后代的中介,担负着将祖先的教诲与思想传授给后代的任务。他们十分重视祖先的精神教诲,努力保管记载着祖先思想的文字。他们把祖上代代相传的文集藏在土坯墙与瓦屋顶之间,把祖上留下的书信放进壁柜里并用土封好。这样即使发生火灾,祖上留下的文字也不会丢失了。他们重视祖先的精神教诲甚于家庭财产,认为清贫是儒士生活清廉的明证。
这种理想化的儒士形象,有时也会面临现实生活的困难,许多宗家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祭祀活动和接待客人。但宗孙、宗妇们认为他们的生活很有意义,甘愿忍受清贫。他们受到族人的尊敬,并靠族人的精神和物质支持坚持下来。
宗子和族人都期待宗家出大人物,期待宗家生出有才能的儿子。族人还会寻找有才能的孩子,努力把他培养成能够光宗耀祖的国家人才。因此,当宗家没有嫡子时,会打破血缘限制,寻找智力优秀的孩子作养子。他们相信,培养出学识、德行出众的人才,将使家族兴旺,使祖先的业绩能够传承下去。因此,宗家成员的思考方式不会只局限于眼前,而是要考虑历史与未来的传承;不仅要考虑个人和个别家庭,还要从整个家族形成、发展与衰亡的高度考虑问题。
朝鲜王朝时代的韩国人相信,生命和祖先的精神都通过"我"传承至子孙后代。在宗家成员的历史意识中,历史(祖先的生活和思想、家族历史)造就了现在的"我","我"担负着将历史精神传至未来(子孙的教育与成长)的任务。
宗家的未来
20世纪80年代以前,许多宗孙都曾怀疑,宗家是否会继续存在下去。但进入90年代,他们都改变了看法,相信宗家还会继续存在。这得益于80年代韩国¾济高速增长,丰富的物资、安定的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家族寻根。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也成熟起来,保存良好的宗家成为全体韩国人珍惜和享有的文化遗产。 *** 从政策层面对宗家的宅基地、房屋、祭祀仪式、饮食文化等给予支持。
血缘主义和家族主义对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具有负面影响,因此在现代社会它们的影响力日益衰弱。但是,朝鲜王朝时代社会所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即不是强调个人,而是要求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寻找存在意义的共同体性质的伦理观念,也许是未来社会所更加需要的道德规范。宗家及其成员所传承的有形和无形的文化遗产今后也会继续传承下去。特别是宗家文化超越了物质生活的发展与丰富,珍视清贫的儒士精神,并以儒士精神热衷教育,这将成为未来韩国社会发展的基石。(范皓译)
宗家博物馆探访记
对于博物馆的印象总是因人而异。对于有些人而言,博物馆是一个利于思考和反省的清静空间,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博物馆是通往过去的通道,是进入人类历史的窗户。每个人都有一个能给自己带来灵感或让自己充满敬畏和惊喜的空间或展厅。这个地方英语中叫做"museum",源于希腊语"mouseion",意为掌管文学与艺术灵感的希腊缪斯女神的神殿。宗家博物馆也是灵感的空间,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一睹韩国的历史片段,将过去变为现在,还可以让我们追思逝去的祖先。虽然他们的肉身在很久以前就已¾死去,但是他们的灵魂却和我们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让他们的灵魂永生。
那秀昊 韩国外国语大学•译研究生院教授 |
照片 徐宪康李元翼宗家的忠贤博物馆
宗家"的字面意思是"代代均由嫡长子传承延续而来的家族或家庭",但仅从字面意思是不足以理解其概念的。准确地说,宗家是从有声望的祖先开始¾由长子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家族。所谓"有声望的祖先"虽说应该是姓氏家族的始祖,但大多数情况都是指那些生前有过某些伟大功绩,死后获得"不迁之位(牌位永远不从祠堂中迁走)"的祖先。
宗家的起源
在韩国,祭祀的传统与"宗家"的概念一样,起源于朝鲜王朝时期(1392~1910)的儒家理念。儒家思想十分重视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而内在于这种关系的义务也一直延续到死后。于是人们开始修建祠堂,供奉逝者的牌位。牌位是刻着祖先名字的小木牌,人们认为这里是祖先灵魂所在的地方,也是祖先的象征。
一个家族的长子拥有祭祖的特权和义务。每到祖先忌日,长子就要召集家人准备祭祀食品,举行祭祀缅怀祖先的仪式。人们相信这样做会得到祖先的回报,即后代会得到祖先的庇护,祖先会帮助后代繁荣昌盛。这种传统深深根植于韩国文化中,因此,至今在韩国大部分长子的家里还依然保持着祭祖的风俗。
按照传统,祭祀只对上四代的祖先进行。如果现在的家长去世,他的牌位就要进入祠堂和其他祖先摆放在一起,而此时,曾¾是向上第四代祖先的排位就要从祠堂移出,而上面所说的"不迁之位"在这种规定中是例外。如果是为国家做出贡献或有伟大业绩的祖先,国王或其他有权威的人物就会下令,不管¾历多少代都要永久为他们举行祭祀。于是,他的牌位就会永远保存在祠堂,不会移走。
韩国大部分的宗家都是这种拥有"不迁之位"的祖先后代延续下来的。这些宗家不仅举行祭祀,还担负着保存世代相传的贵重文书和遗物的责任。有些宗家更进一步,开放一个小型博物馆或文物馆,对外展出这些宝物。我们不妨一起去看一看韩国这样几个独特的博物馆。【金诚一宗家的云章阁】
鹤峰金诚一宗家的供桌、祭器和挂在后面的屏风式挂"。挂"上写着"百世清风",寓意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庆尚北道的安东素来以韩国"精神文化的首都"闻名,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我们的旅行吧。长久以来,安东就是韩国儒家思想文化以及学术和艺术的中心,因此,在这里有许多宗家博物馆也不足为奇。
金诚一宗家位于安东西北去往凤停寺的路上。走进宗家的高柱大门,脚下是一片宽阔的草坪。在草坪的右边有一个小庭院,里面摆放着一些天然石头和石雕,树木和灌木也都¾过了精心修剪。房子位于左边的山坡下,山上覆盖着韩国松。
金诚一的第十五代后孙金钟吉先生接待了我们。然而,他现在还不是家中的宗孙。因为虽然他的父亲已¾去世两年多了,但三年丧期还没有结束。金钟吉先生带我们来到一个小房间,至今他还¾常到这里来为父亲吊丧。房间的墙壁上挂着丧主Ó接前来吊丧的客人时穿的丧服。等到温暖的春五月,父亲的三年丧期就将结束,届时,家人们将举行仪式,将金钟吉先生父亲的牌位请入祠堂,同时,金钟吉先生上面第四代祖父的牌位将从祠堂中移出,埋入地下。当然,位于祠堂最左边的金诚一"不迁之位"仍将照旧摆放在那里。
宗妇为我们准备了茶、柿子饼、油蜜饼和用松花粉做的茶点等各种小吃,我们一边喝茶、品尝着美味小吃,一边听金钟吉先生谈起宗家在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即寻找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问题。他说:"以家族和家门为核心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崩溃。我们虽然不能抗拒这种趋势,但在保持传统方面,宗家的作用十分重要,而宗家也要适应现代的社会环境。"
金诚一(1538~1593)是著名儒学家退溪先生的弟子,他三十岁进入官场,历任多个官职,还曾作为外交使节去过中国和日本。16世纪末,日本侵略朝鲜王朝的时候,金诚一辗转战乱地区,至死积极从事帮助和鼓励义兵的事业。他不仅学问造诣高,而且心系百姓,热爱国家,因此在韩国具有很高的声望。
在房子的旁边就是叫做"云章阁"的文物馆,收藏着包括金诚一留下的二百多件遗物在内的二万多件文物和文书。这里Ô本就是为保存世代相传的文物和遗物而修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保管这些文物的难度越来越大,终于,义城金氏家族从 *** 获得了资助,建起了文物馆。
如今,对金诚一和义城金氏家族的珍贵文物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云章阁便成了展览收藏品的场所。想要看展览的人如果事先向文物馆预约,就可以听到关于各种文物的讲解。今后,这里还将开一个新的文物馆,向普通人开放。
文物馆中收藏了几件珍贵的文物,其中,金诚一先生使用过的眼镜和眼镜盒据说是韩国最古老的眼镜和眼镜盒。另一件宝物木质马鞍虽然还没有得到历史考证,但据推测也是韩国历史最久远的。
这里还收藏着户牌,这种用木片或骨片制作的户牌是朝鲜王朝时期任职的身份证。此外,云章阁还藏有大量的记录资料,学者们可以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料对朝鲜王朝时期的历史和文化进行研究。其中有一本《¾筵日记》弥足珍贵。所谓"¾筵"就是在朝鲜王朝时期,国王叫来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臣讲¾论道,这个时候,史官也要参加,并记录下¾筵的内容。这些资料得到非常严格的保护,据说在当时连国王或政丞都无权阅读,以后编撰历史实录的时候,《¾筵日记》将作为史料使用。这里保存的《¾筵日记》都是金诚一先生亲自记录的。此外,还有一些文字资料展现了朝鲜王朝时期有趣的生活史实。例如,在这里可以看到金诚一在科举考试中提交的文章稿。在稿上还可以清晰地看到阅卷官员用红笔标注的写得好的字句,以及最终的得分和排名。文物馆的负责人金龙洙说:"这个分数相当于今天的八十分左右,已¾是一个非常好的分数了。"
转眼到了要离开宁静的云章阁的时候了,走出鹤峰古宅的高柱大门,正在建设中的新馆映入眼帘。今后,将在这里展出云章阁里保存的众多文物,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里。
【金孝卢宗家的崇远阁】
接下来我们向东朝着陶山书院方向出发,一路我们沿着山间小路蜿蜒前行,路两边的山坡被松树覆盖。走着走着树林突然消失,一个韩屋小村呈现在眼前。这里就是远近闻名被誉为"君子村"的乌川遗址。"君子"意为"有德之人",这个村子得以以"君子"冠名源自古时候当时的安东辅使曾¾说过的一句话,即"乌川一村皆君子"。君子村Ô本位于更东边的位置,后来由于修建安东水库于1974年迁至现在的位置,如今,Ô来的村庄已¾被水淹没了。蓝蓝的天空下,一片低矮的房屋散落在青松覆盖的小山坡上,这景象犹如一幅美丽的"卷。村子的右边耸立着一棵高大的榉树,高高的榉树甚至超过了山坡上房屋的屋脊。
在村子的一角,我们见到了文物馆馆长金邦植,他是宗孙的弟弟,在村子里负责管理文物馆和君子村的设施。他热情、真诚地接待了我们,他说用相机拍下君子村的美是他最大的兴趣之一。想到金孝卢(1454~1534)的人品,你就会感到这一切是那么自然。金孝卢与这个地方其他许多宗家的祖先不同,他放弃为官,选择了安静、纯洁的儒生生活。退溪在为金孝卢题的墓碣铭中写道,不为科举羁绊,为人清高正直,不受他人赐教,只身潜修学问,以真诚和恭敬之心秉承祭祀,以孝敬父母和关爱兄弟教诲子孙,行为端正,举止不凡。金孝卢去世后,儒林(儒学者)为他修建了祠堂,供奉他的牌位。
金邦植馆长把我们带到村子入口,名为"崇远阁"的文物馆就建在这里。崇远馆和村子里的其他房屋一样采用的是传统韩屋的样式,但不同的是它是一座用混凝土建造的现代建筑物。1974年村子搬迁的时候,在有四百五十年历史的木制建筑物后雕堂阁楼中发现了一千二百多卷书籍和文字资料。为了保存和展览这些文物,村子在 *** 的资助下于2007年建起了崇远阁。我们走到博物馆入口处,金邦植馆长À起了入口的金属网栏。他说,因为包括电费在内的整个博物馆费用都要由家里负担,因此参观者需先预约后才可以参观博物馆。
我们走进博物馆开始参观,这才发现这天的参观者并不是只有我们。其他参观者也和我们一样,对这些宝贵的文字资料和文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首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一系列谕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国王授予金孝卢谥号的谕旨,这也是要成为真正的宗家所必需的条件之一。另一个有趣的文字资料是婚书和"分财记"。当时的婚书是由新郎书写,然后和聘礼一起送到新娘的家中。婚书上面的字体还不是很成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他们结婚时,新郎的年龄都很小。韩国的分财记作用与西方的遗书相同,这些分财记可以反映出朝鲜王朝初期社会的种种面貌,十分有趣。通常人们都认为朝鲜王朝是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但如果你看了分财记以后,就会发现情况并非如此。16世纪末,壬辰倭乱发生以前,家里的儿子和女儿都有平等获得财产的分配权,女性即使在结婚后也仍然继续由自己管理自己的财产。但是,这种情况在壬辰倭乱之后发生了变化,国家处于危难之际,儒学变得更加教条,女性的自由较之以前受到了压制。
除了这些宝贵的文字资料以外还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还有据推测是从日本带过来的Í镜,还有几个制作十分精巧的牌位盒,这些牌位盒都曾用来安放祖先们的牌位。有些文物还显示出当年时世的艰难。在一个展柜里摆放着一支上面刻着主人名字的箭,据说这么做的Ô因是如果在战场上发现倒下的士兵,可以通过箭上的名字知道是Ë射中了他。
其他参观者也对展览非常感兴趣,一边欣赏文物一边热烈地交谈。文物馆的参观结束后,金邦植馆长把我们带到后雕堂。后雕堂建于朝鲜王朝时期,但房椽子和门框却依然保留着高丽王朝时期(918~1392)的样式,从中还可以依稀看到前朝的痕迹。我抬头看房椽子,看到了那个曾发现珍贵文字资料的小空间。
从后雕堂出来后,金邦植馆长又忙着去招呼来君子村体验传统韩屋住宿生活的客人。于是,我们走下石阶,¾过榉树,离开了君子村,继续赶路。
【柳成龙宗家的永慕阁】
我们朝着南边的安东市走了一段时间后又掉转方向向西前往河回村。洛东½水蜿蜒流过这个像"一样美丽的村子,这里有一百多座韩屋,其中有十二座已¾被指定为受保护的文物。村子的名字来源于村子的地形特征,"河回"顾名思义即"½河曲回"的意思。每年都有大量游客来河回村参观传统韩屋,体验文化,参加在这里举办的假面舞节和传统烟火表演活动。今天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永慕阁,这是一个收藏柳成龙宗家文物的小型文物馆。
河回村是丰山柳姓集居的村子。丰山柳姓中最有名的人物之一就是宣祖(1567~1608在位)时期曾任领议政官职,壬辰倭乱时任都体察使统管军务的柳成龙(1542~1607)。柳成龙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指挥家,还是一位学者,具有很高的声望。壬辰倭乱后,他撰写了《惩毖录》,书中详细并痛心地记录了在战乱前后统治阶层所犯下的错误。
从村子的入口处沿着大路向西走,看到两边的小巷,突然有种想进去走走的冲动,但由于时间有限,还是放弃了这种想法。走了不远就看到了柳成龙宗家的忠孝堂,忠孝堂的后面就是永慕阁。永慕阁常年对外开放,我们进去的时候发现有许多参观者正在静静地欣赏着展品。这里不仅展出了《惩毖录》,还有家族世代传下来的其他一些文字资料。这里有许多有关壬辰倭乱的记载和文字资料,其中我们还看到了国王称赞柳成龙在日本侵略时将王族安全护送至义州的谕旨。
这些文字资料都是柳氏家族最珍贵的宝物,此外还有些文物展现了柳成龙不同时期的生活面貌。看到他做都体察使时穿过的盔甲时,不禁让人想起他¾历的那场磨难。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柳成龙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如皮靴、用珠子穿的帽绳等。此外还有他拜见国王、参加宗庙祭祀时拿的象牙笏板等展现他官吏生活的文物。
我们从永慕阁出来,举目环顾这个村子,虽然还有许多值得参观的地方,但还是决定下次再来。我们离开安东,向位于西北部的忠清南道泰安半岛出发,南以兴将军的宗家位于距唐津郡西边三十公里的地方。
【南以兴宗家的忠慕馆】
陈列在南以兴宗家文物馆里的衣服。左边的是绣有龙图案(其实是蟒)的白色绸缎滚龙袍。
来到南以兴宗家,宗孙南宙铉接待了我们。他介绍说,这里有两处文物馆,都是政圌府1980年出资修建的,两个馆都命名为"忠慕馆",即"纪圌念忠壮公馆",南以兴将军(1576~1627)的谥号就是忠壮公。南以兴将军也生活在一个艰难的时代。1624年,李适起兵造圌反,对抗仁祖(1623~1⑥49在位),南以兴将军率领自己的军队击败了三倍于己的叛军,镇圌压了叛乱,为此仁祖册封他为一等功臣。三年后,女真(清朝)军队进兵朝圌鲜王朝的时候,南以兴将军带领守备军守卫安州城,Ó战数量十倍于自己的清军。由于南以兴将军带领守备军奋力抵抗,清军久攻不下。但我援兵认为战事已无希望便中途返回了。在这种情况下,南以兴将军打开城门,把清军引入城中火圌药库,引爆了炸圌药,当场炸死了许多清军,自己也壮烈牺牲了。仁祖得知他为国捐躯的消息后十分悲痛,下令为南以兴将军举行国葬。
宗孙南宙铉给我们讲述了祖上的故事,对于南以兴将军的业绩,他既自豪,同时也很谦虚。走进第一座纪圌念馆,大门正对着的墙上挂着南以兴将军的"像,一时间我想像出将军坐在那里Ó接所有参观者的景象。"像是他平定李适叛乱后仁祖赐给他的。"像左边的展柜中摆满了与南以兴将军生前和去世后相关的珍贵文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绣有龙图案的白色绸缎滚龙袍,看上去十分华丽,但这绝不是南以兴将军穿过的衣服。据说,在他的葬礼上,仁祖十分悲痛,当即将自己穿的滚龙袍脱下来,盖在了将军的棺木上。展柜中展出的滚龙袍是仿制品,南宙铉先生为我们从保管仓库中取出了真品。真品上有些线由于年久已有些破损,但刺绣在上面的龙还依然凸显,似乎在闪光的衣服上扭动着身体。
在滚龙袍旁边放着南以兴将军曾¾穿过的皮衣,这种皮衣是穿在铠甲里面的。¾历了四个多世纪,这些皮衣依然保存得这么好,着实有些令人吃惊。南宙铉先生给我们介绍说,皮衣上的小孔都是箭射过铠甲留下的,周围的血迹还清晰可见。看着这些皮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这不是在学习历史,而是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历史。这些皮衣和国王的滚龙袍一直都被放在一个大缸里埋在家里的土廊台底下保存,因此在韩国波澜曲折的历史中才得以保存下来。
这里还展出了南以兴将军留下的其他许多遗物,其中有展现南以兴将军军人生活的箭筒以及在马上使用的¹等武器;还有些文物展现了他平时的生活面貌,如用木头、象牙和骨头等制作的户牌等。在众多珍贵的文物中有一件文物更引起了我的兴趣,那是一块漆涂成的青色瓦,上面覆盖着苔藓,在展厅灯光的照耀下看起来好像镀了金一样。但这却绝非一块普通的瓦,通常青色瓦只有国王才能使用。当年,仁祖为向南以兴将军表达感谢之情,赐给了他两块青瓦。其中一块青瓦在最近修缮屋顶的时候弄碎了,幸圌运的是还剩下一块。
从第一座文物馆出来后,我们爬上了一个小山坡。前面看到一扇祠堂的门,在快接近祠堂的时候向右一转来到了第二个文物馆。在文物馆的右边有一个看起来像个大木箱子的东西占满了一个小房间。南宙铉先生先给我们展示了私函(个人书信)、分财记和谕旨等展现家族历史的各种宝贵文字收藏品。然后,他转向木头箱子,告诉我们那是安葬南以兴将军和夫人的棺木。棺木很厚、很结实。南宙铉先生介绍说,当时从地下挖掘棺木的时候,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棺木盖的位置。
参观结束后,我们站在那里为几个世纪前工匠们的手艺而感叹。这时,南宙铉先生说:"重要的不是文物的价钱,蕴藏在文物中的精神才是最重要的。可以说,后代们感受并继承先祖的意志就是保存文物的意义。"这时,我想起了在这里看到的许多文物,那件国王为表彰南以兴将军英勇抵抗清军的精神而赐给他的滚龙袍,还有那件被箭射穿,上面还沾有血迹的皮衣¡¡想到这些,一种巨大的感动油然而生。
我们离开唐津继续向北前行,接下来将要去的是位于首尔近郊的忠贤博物馆,这也是我们此次旅行的最后一站。
【李元翼宗家的忠贤博物馆】
忠贤博物馆与此前我们参观的博物馆大不相同。首先,忠贤博物馆距离首尔很近,利用公共交通就可以方便地来到这里。在首都圈地区没有被破坏得以保存下来的宗家很少,Ô因是这里和安东等地区不同,在"六•二五"战争期间,曾发生过激烈的战斗。该地区的许多历史建筑及其中保存的文物都遭到了破坏,所幸的是李元翼宗家在战争的废墟中保存了下来。此外,忠贤博物馆既是一个财团法人,同时又是一个正式注册的私立博物馆。忠贤文化财团的理事长李升圭(延世大学医学院名誉教授)说,对于宗孙夫妇以后的族人来说,该博物馆作为财团法人也可以一直保持,这样忠贤博物馆的未来就能够得到保障,因此这点很重要。
李升圭理事长是李元翼(1547~1634)的第十三代宗孙。李元翼历¾三代国王,官拜领议政,在壬辰倭乱的时候,他发挥了卓越的政治和军事才能。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也是为数不多的真心热爱百姓的官吏。他从不收 *** 赂,为减少百姓疾苦鞠躬尽瘁,是韩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清官。当时,国王看到他家太简陋,就想赐给他一座和他地位相称的房子,而李元翼以不想给百姓带来负担为由,三次婉言谢绝国王。但是,最后他实在无法推辞,就以建造一个小房子为条件接受了国王的心意。李元翼去世后,他的牌位配享仁祖庙堂。
这个博物馆也和其他宗家文物馆一样,始于展览家族传承下来的文物和遗物的文物馆。2003年,忠贤文化财团成立,包括宗宅在内的宗家宅院都被指定为私立博物馆。李升圭理事长说:"宗家博物馆最重要的就是进行′精神文化教育′,其核心就是朝鲜王朝时期儒家的忠孝思想。"李升圭理事长的夫人、现任韩国私立博物馆Ð会会长的咸金子馆长说,博物馆就是教育和文化的空间。目前,她正在利用博物馆开展活动对该地区的儿童进行传统文化及其重要性的教育。
走进博物馆正门,我们从右侧的一个二层的展馆开始参观。展馆一层展出了火炉、熨斗和夜壶等一些曾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此外,还有一个专门展览厢房和内房中使用的各种家具的展区,其中,内房中使用的家具装饰尤其精细。这里还展出了咸金子馆长收藏的部分小饭桌。在朝鲜王朝时期的两班社会,这种小饭桌被称为"单桌",每个人都用自己的小饭桌吃饭,因此,小饭桌的数量也成了显示一个家庭富裕程度的尺度。在一层的最后一个展室里展出了李升圭理事长和咸金子馆长夫妇新婚时住在宗宅时使用过的物品,很有意思。这里有他们作为订婚礼物互相交换的手表,还有李升圭理事长为妻子买的半导体收音机,以及一些使用过的器皿等,这些都让人感觉到宗家的历史仍然在后代延续、存活。
来到二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幅李元翼的"像。右边的"像是国王赐给他的,具有正统宫廷"家绘制"像的鲜明特点。左边的"像由私人"家绘制,展现出李元翼年轻时的风采。当年,李元翼的部下为表达对他的尊敬之情,在他活着的时候就为他修建了"生祠堂"(祠堂通常是在人死后修建,因此这里称之为"生祠堂")。对此李元翼大Å,并拆掉了祠堂,但是,保存了"像,如今这幅"像就挂在他正式"像的旁边。
在另一个展厅挂着一首诗,这首诗是李元翼为表达对妻子去世的哀伤而亲手书写的。李元翼和妻子结婚后,由于战争和叛乱,他们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李元翼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妻子深切的哀思和悲痛之情。咸金子馆长说这首诗深深地感动了她,她还亲自为我们吟诵了这首诗。这首诗的最后几句十分感人,至今仍留在我的心中:"苦愿从此逝/不愿在世久/地下倘相随/业缘当如故"。此外,李元翼最后的遗书显示出了他极其务实的精神。他在遗书中嘱咐家人葬礼要从简,不要搞跳神或法事活动;选择墓地时不要被风水迷惑;只要用寿衣将他的身体裹好,埋到一个容易找到的地方就好;举行葬礼时,准备的食品要简单。在他给后代写的另一封信中也同样显示出他务实的教诲和智慧。
当然,展馆并不是博物馆的全部。历史悠久的宗宅、国王下赐的小房子、梧里影宇(供奉李元翼"像的祠堂)、两个亭子、书院遗址、安葬祖先的墓地等宗家的所有要素构成了这个宗家博物馆。宗宅在李升圭理事长和咸金子馆长新婚的时候进行过现代化改造,但其传统样式和传统美依然留存。国王下赐的房子名为"观感堂",意为"观之并感受其意义的房子"。据说,国王希望人们看到李元翼的品行,并牢记在心中,于是便给房子起了这个名字。在房子的前面有一棵四百年的柏树,旁边有一块宽阔、平坦的岩石,据说,当时李元翼就曾在树荫下的这块岩石上弹奏传统弦乐器玄鹤琴。结束了忠贤博物馆的参观,我们此次在韩国宗家博物馆世界的短暂旅行也将结束。
金孝卢宗家全景
李源祚宗家的香炉。这不是卣吗?在韩国竟然当成了香炉,还讲什么儒家文化
回首旅程
此行虽然我们只看了韩国的部分宗家博物馆,但有一点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这些小博物馆和这里收藏的文物、文字资料都是韩国文化和历史的珍贵宝库。其实,在这些博物馆中看到韩国最古老的眼镜等文物我并没有觉得稀奇,因为这些文物似乎就应该保存在博物馆中。然而,大量古书籍、信件和谕旨等各种丰富的文字资料在宗家得以保存下来着实令人惊讶。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能找到私人收藏的如此大量的历史记录资料。当然,其中有许多是证明宗家血统的,但大部分资料却并非如此,只能说这些收藏品就是后代对祖先智慧的爱。
这也是宗家博物馆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这里历史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和家族同呼吸的一部分。然而,与韩国现存的宗家数量相比,宗家博物馆的数量还是微乎其微。有一些人至今还生活在从祖上继承的古宅中,他们感到管理如此大量的遗物和文字资料很困难,于是就把这些宝物捐赠给了大型博物馆。虽说这样做使宝物得到了妥善保管,也是一件好事,但是在大型博物馆里这些宝物就成了没有来龙去脉的、和其他文物没什么不同的文物了。当然有些文物还是能让人印象深刻,但是在此次旅行中让我们感到最有趣的还是从与这些文物有着密切关系,并且十分关心这些文物的人们那里听到隐藏在文物背后的故事。
忠贤博物馆注册为私立博物馆已有六年多的时间,然而至今在韩国正式注册的宗家博物馆依然仅此一家。对于这种情况,李升圭理事长并没有感到自豪,反而有些遗憾。我们旅行中去过的其他文物馆(博物馆)中也有许多有价值、值得观赏的宝物,然而,他们的宝物在向普通人开放方面还存在许多困难。但是,令人鼓舞的是安东金诚一宗家正在建设新的文物馆,还有其他宗家文物馆也正在努力贴近更多的参观者。希望这些努力以后能够一直继续,从而使宗家博物馆成为给所有人带来灵感的源泉,并充分发挥其精神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长河译)
家的祭礼和饮食
韩国的宗家继承了家族固有的冠、婚、丧、祭等仪礼,其中最严谨、肃穆的是颂扬祖先的祭祀仪式。祭祀还为韩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李莲子 友利茶文化院院长
照片 李东春、徐宪康
庆尚北道庆州崔氏宗宅--"崔家古宅",族人们聚集在一起筹备举行崔震立将军享祀。
宗家一般一年要举行三十多次祭祀仪式,多的可达五十次。如此大量的祭祀活动,使韩国的器皿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精髓延续至今,使韩国的抱根精神得到宏扬,让韩国人为其民族认同而感到自豪。
1995年12月,位于首尔市钟路区的宗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宗庙是供奉朝鲜王朝历代国王和王妃牌位的地方,每年5月都要举行祭祀仪式,祭礼音乐、服饰、食物以及程序等都有着严格的规范。韩国是如今惟一仍按儒家规范举行祭礼的东方国家,因此前来参观的儒家文化圈国家的游客络绎不绝。
宗家的祠堂
宗庙是朝鲜王室的祠堂,是举行国家祭礼的场所。祠堂则是分布在韩国各地的各个姓氏宗家举行祭礼的场所,它和各个姓氏的子孙后代们居住的宅子连在一起,因而更具生命力。
在今天的宗家,我们可以看到人们仍在古色古香的韩屋里过着传统的生活。他们的祖先在此安家,¾过四五百年的时间,形成了同姓村。每到规定的祭祖时间,人们都要精心准备丰盛的食物,穿上祭服,祭拜祖先。作为一项美德,祭礼结束后人们还要与邻里分享祭祀食品。在过去穷苦的日子里,这些祭祀食品不仅提高了朝鲜民族的健康水平,而且对韩国饮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祭礼文化从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时代到高丽、朝鲜王朝,延续了绵绵两千年。它并非王室、贵族所专有,而是这块土地上所有百姓都要举行的全民性礼仪,因此更有价值。祭礼是"孝"的延续,是朝鲜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祭礼的种类
韩国人提起祭祀就会想到宗家,提起宗家就会想到举行祭祀活动的地方。因为如果宗家不举行祭礼,就没有资格做宗家。笔者曾带着四百九十份问卷,用十年时间走访了一百二十个宗家。我的Ô则是,只采访那些建有祠堂,并有宗孙守护和居住的宗家。因为只有后代居住的宗家,文化才能生动地记录下来。
宗家的祭礼名目繁多。最基本的有祖先忌日晚上举行的忌日祭、春节和中秋节早上举行的俗节祭、在墓前举行的墓祭等。此外还有"不迁之位"祭礼,祭拜为国立功或为家族做出重要贡献的祖先,他们不受只祭拜四代Ô则的限制。
庆尚北道安东地区至今崇尚儒教文化。那里的人们认为,只有举行"不迁之位"祭礼的宗家才称得上严格意义上的宗家。宗孙去世满三周年后,要举行吉祭,将他的牌位供入祠堂。家里发生大大小小的事需要禀告祖先,则要举行告由祭。秋天收获的新农产品首先要敬奉给祖先,称为荐新祭。每年正月十五要举行上元祭,金达莱花谢时要举行报春的三月三祭。端午祭和七夕祭也是宗家十分看重的祭礼,前者要向祖先奉上山牛蒡叶饼和樱桃花菜,后者要向祖先奉上新麦制作的面条。秋收后十月十五举行下元祭,以表达感恩之情。冬至祭时则要向祖先奉上红豆粥。正月里还要祭拜城主神,祈求家庭平安。这些祭礼加在一起的话,一年至少要举行三十多次,有的宗家要举行五十多次。
正因为有如此繁多的祭祀活动,韩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才得以保存下来,并让韩国人为其民族文化认同而感到自豪。奉祭祀,Ó宾客
宗孙和宗妇是宗家的核心。宗孙的任务是供奉祖先牌位、主持祭礼,还有传宗接代。宗孙如果没有亲儿子,就要过继一个养子,以便能够代代举行祭祀活动。
我走访的很多宗孙虽生活在现代社会,但仍都较完整地按照传统的要求发挥着自己的作用。有的宗孙为专注于家族事务和祭祀活动,不再从事其他职业。宗孙还要不停地接待客人。为在客人和族人面前保持权威、受到尊敬,他们必须熟知家谱,包括祖先的代数、姓名、官职、业绩等,还须知晓祖先的故事和时代背景、直系祖先的忌日和墓葬位置等。很多宗孙具有很不错的汉语功底,可以阅读古书,甚至写一手好字。宗孙们还要熟知近亲属的名字、家庭关系、忌日等,以便准时上门拜访、赠礼。因此宗孙们¾济上也必须较宽裕。
韩国有句彦语,生来带着垄上精气才能做好宗妇,可见做宗妇之难。宗妇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奉祭祀、Ó宾客"。对女人来说,举行祭礼、接待宾客的辛苦程度是日常家务所无法比拟的。
每年春天,玄风郭氏宗家的宗亲们都会包几辆大巴一起到来。要照顾好每一个人,拿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宗妇纵有十只手也忙不过来。而且这种需要彻夜准备的祭祀活动一年有几十次,只要有客人来,宗妇就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饭碗接待他们,饿肚子是¾常的事。即使如此,那家的宗妇仍表示,来生还愿当宗妇。她把几个女儿也都嫁入了宗家,可见她对能作宗妇是多么的自豪。
宗孙、宗妇作为家族领袖,考虑"我"之前先要考虑"我们"。他们堂堂正正、坚强地支撑着家族,可谓精神力衰弱的现代人的师表。一代一代的长子在老宅中持续生活四百多年,这本身就足以看出道德名门的持久力。
家家各异的酒和年糕
位于庆尚北道英阳郡石保面院里的载宁李氏石溪宗家是《饮食知味方》的诞生地,至今还保存着这部三百五十多年前写成的最早的韩文菜谱。该菜谱记录了一百四十六种饮食的做法,其中包括五十一种酒的酿法。该菜谱的作者是安东张氏,1999年11月她被选定为文化人物。
宗家之所以要酿这么多种类的酒,是因为他们要举行各种名目繁多的祭祀活动、招待大批客人。古时没有冰箱,低度酒不易保存,因此等祭祀日临近才现酿酒。酒的名字异彩纷呈,有的暗含不同季节,如梅花酒、菊花酒、莲叶酒;有的则以发酵时间命名,如七日酒、十日酒等。
位于庆尚北道安东君子村的光山金氏礼安派宗家保存着凝聚千年饮食文化的菜谱《需云杂方》,传至今日已有四百五十多年了。该书记载的酒名达六十种,除酿酒秘法外,还详细记载了祭礼必需的茶点制作法。
忠清南道牙山外岩村礼安李氏家族的莲花酒十分有名,那也是祭祖时用的酒。已¾商品化的庆州名酒庆州法酒,Ô先是十二代富豪家族赫赫有名的祭酒。
庆尚北道奉化村安东权氏宗家用于祭祀的五色½米条、米花糖、蜜麻花等漂亮的油炸蜜果已¾有三百年历史。济州梁氏宗家祭祀时要制作太阳、月亮、星星和土地模样的年糕,反映了那里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性特征。
御使朴文秀宗家祭祀时不用年糕。因为祖上有遗训,百姓啃麦杆充饥、饿死,贵族家就不应用年糕祭祖。所以时至今日,他们祭祀仍不用大米做的年糕,而是用栗子糕代替。
但有些宗家祭祀时却要做很多年糕,并把年糕垒成一人坐高。本来光蒸糕就够多的了,但他们还要根据祖先的官职大小摆上煎饼、花煎、团糕、芝麻糕等十多种饰糕,以显示家族的荣誉。宗家相信祭祀食物关乎家族兴衰,因此,再清廉的儒士家族主妇们即使把自己头发剪了卖了,也要准备出丰盛的祭礼食品来。
每个家族的宗妇都掌握着一套祖传的准备祭祀食品的手艺,因此只要看看祭礼饮食,就可以知道这是哪家的了。祭礼用毕的食品会被装入袋子分给邻里和下人,以"分享福分"。对平民来说,这些祭礼食品就成了模仿对象。在食物稀缺的年代,这些丰盛的祭礼食品使平民们觉得贵族家的祭祀日比节日还要有意义。大量祭天、祭地、祭祖先的祭礼让宗妇们不得不发挥智慧,拿一种Ô料开发出几十种做法来。对宗妇们而言,在祭祀开始前准备好年糕、酒等全套祭品是她们最重要的职责。她们把履行这一职责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要重要。传承千年的祭礼饮食
宗家要在每位祖先的忌日为他们单独举行祭祀。春节、中秋等节日里则要为所有祖先举行祭祀,奉上当年新收获的农产品,这称做荐新祭。春节祭要奉上年糕汤而不是米饭,中秋祭则要奉上松饼。安东河回村的宗家们为举行名副其实的荐新祭,把中秋祭推迟到农历九月九举行。因为那时当年的新谷才能收下来用于祭礼。
俗节祭与忌日祭不同,只需奉上一盏酒而不需念祝辞。春节、中秋的祭祀活动在《三国遗事》"驾洛国记"篇中有记载。公元661年,也就是统一三国的新罗文武王即位当年,他指示道:"加耶虽已亡国,但首露王是我母亲家的祖先,要继续举行祭礼。三时(正月初三和初七、五月初五、八月初八和十五)均要奉上酒、甜酒、年糕、米饭、茶和水果。"
令人吃惊的是,上述六种祭礼食品¾过一千三百多年到今天依旧被用于祭祀。很多国家历史难过千年,而这些祭礼食品的传承历史却能达到如此程度,完全可以为作为世界文明民族而感到自豪。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韩国的俗节祭将茶作为祭品。祭礼饮食的含义
祭礼饮食每家都略有不同,即所谓"家家礼",但基本框架是一致的。比如祖先忌日的祭祀,一般使用以下饮食。
从牌位开始第一排是米饭、酒±、汤碗、筷勺和蘸料;第二排是面条、烤肉、烤蔬菜、烤鱼、年糕和蘸年糕吃的糖稀;第三排是鱼汤、肉汤、素汤,三汤之间摆放煎饼;第四排是明太鱼干、牛肉脯、章鱼鲞等下酒干货,边上摆放三色拌菜、萝卜泡菜、酒酿等;第五排是水果。每个家庭都有自己摆放水果的规矩,如"东红西白"、"枣栗梨柿"等,但礼书中都不写水果的名字。仔细观察这些祭祀用饮食的话,就会发现每种祭品都包含着象征意义。
如三色拌菜中,白色的象征树根,一般用桔梗或萝卜丝;黑色的象征树干,一般用蕨菜;绿色的象征树叶,一般用水芹或 *** 。树根代表祖先,树干代表父母,树叶代表"我"。
三种烧烤也是有含义的。三次敬酒时,分别要奉上海鱼做的烤鱼、四足牲畜肉做的烤肉和用豆腐及各种蔬菜做的烤素食。这象征着让祖先逐一品尝大自然所赐予的食物,以示孝心。
三色水果中的大枣象征子孙满堂,栗子则象征与祖先永远相连。因为栗子种子埋入地下后,树长到一人抱粗最先长出来的栗子还不会腐烂。所以,祖先的牌位都是用栗木做的,可谓以树喻人。柿子种子埋入地下不会长出柿树,而是会长出乌枣树,三五年后将柿树树枝嫁接到乌枣树干上,才会结出好柿子。将这一特征用于喻人,是说人生下来后必须接受教育才能成为堂堂正正的人。
年糕汤是春节祭的特色饮食。《农家月令歌》有这样的记载,用大米做成长条糕,切成薄片后煮汤,就成了韩国俗节祭食品。该书还强调,切年糕要切成圆钱状。圆钱状象征新年初升的太阳,因此切年糕时不能斜切,切成圆片才能体现出作为祭礼饮食的意义。
韩国人的祖先将祭礼文化绵绵传承了几千年,目的是要通过祭祀活动表达对父母的孝心,增进兄弟姐妹间的友爱之情和亲戚间的和睦。家族是人类伟大的发明,祭礼则引导着这一共同体的健康发展。祭礼在这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祭礼饮食可见一斑。(范皓译)
在南以兴宗家的“不迁之位的祭祀”上,执事正在向牌位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