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名字(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意思),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名字(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名字(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意思)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黄帝最初的神职盖为雷神。然黄帝以雷神崛起后又为中央天帝,位为最尊,是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道教所指称的黄帝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中央央元灵元君;二是中央黄帝;三是日中黄帝;四是中岳黄帝;五是历史传说人物黄帝。

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孕二十五月,诞辰相传是农历三月初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黄帝氏族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称有熊氏。黄帝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蚩尤)、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葬地一般人是是涿鹿,臣属众多,著名的有仓颉、大鸿、风后、力牧、常先等。

黄帝建立古国体制:划野分疆,八家为一井,三井为一邻,三邻为一朋,三朋为一里,五里为一邑,十邑为都,十都为一师,十师为州,全国共分九州;设官司职,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设三公、三少、四辅、四史、六相、九德(官名)共120个官位管理国家。

黄帝仁义

冀州之战时蚩尤和夸父逃脱后,他们手下的81个小头目中有21个被俘,其中有两个俘虏,一个叫蛮角,另一个叫利石,试图逃脱,但是没有成功,被应龙抓住。轩辕的部下一致认为要杀了蛮角、利石二人,但轩辕认为:大家不要抢夺别人,更不能随便杀人。我们都应该以礼相待,和平共存,你抢我杀,对谁也没有好处。所以决定将所有俘虏,一个不杀。并命人把食物,分发给所有俘虏。又命蛮角和利石两人负责把全部伤病俘虏带回去。蚩尤和夸父见轩辕将被俘人员全部放了回来,大吃一惊。蛮角和利石一再对蚩尤讲轩辕的仁义。蚩尤听着就怒气冲冲地一脚踢开蛮角,一斧砍死利石,蚩尤气急败坏。其余的被俘人员,一看心惊胆战,暗暗流泪。蚩尤又命夸父把轩辕放回来的所有被俘人员,全部押解到冀州修筑城池,不许他们和其他人接触,更不许和亲人见面。蚩尤却又说轩辕如何残酷地杀害被俘人员,他要求部下牢记这笔“血债”,加紧练武,准备复仇。蚩尤却又将蛮角的妻子霸占,蛮角的妻子不认识蚩尤,又打了蚩尤。蚩尤气急,将她杀害。想到这里,蛮角趁着天黑人静,投奔了轩辕。

乘龙升天

黄帝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缎,笼罩了整个天空。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的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着:“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呢!”后来的人为了纪念这位帝王,就把黄帝升天的地方叫做“鼎湖”。龙去鼎湖后因以“龙去鼎湖”谓帝王去世,黄帝升天后成为玉皇大帝,是天帝。

父亲 少典:据说是少典国的国君。母亲 附宝:孕二十五月,以戊巳日生黄帝。

妻子

嫘祖:一作“累祖”。西陵氏之女,是黄帝的元妃。嫘祖发明了养蚕,史称“嫘祖始蚕”。生玄嚣(即青阳、少昊,一说其生母为女节) 、昌意。

女节:方雷氏,黄帝次妃。

肜鱼氏:讳邛,一说名丽娱,炎帝之女,黄帝第三妃,负责人们的饮食住行。被后世尊为烹饪始祖。生夷鼓。

嫫母:面貌丑陋,但为人品德贤淑,性情温柔,为黄帝第四妃,曾帮助黄帝大败炎帝、杀蚩尤。生苍林(一说苍林即夷鼓,为肜鱼氏所生)。

子孙。史载黄帝共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依次为:姬、酉、祁、己、滕、葴、任、荀、僖、姞、儇、衣。而少昊、颛顼、帝喾、唐尧、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特别是周朝姓姬)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子孙,这些后裔在黄帝到尧、舜、禹时期大都已经脱离黄帝母族,建立了大批的氏族方国或部落,有了独立的姓和氏;后来,周武王(姬发)从陕西东出中原建立了周朝,分封诸侯或方国,其中姬姓国53个,这些姬姓国以国为氏,于是形成了中国的大多数姓氏,中国人遂自称“黄帝子孙”。

炎帝,号神农氏,神话中称太阳神也是天帝一号,又号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别号朱襄。(所以炎帝至少有三代,或者说炎帝所在氏族的领袖经常被统称为炎帝)

昔少典娶有蟜氏,名曰女登,是正妃,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这是中国历史最早记载炎帝、黄帝诞生地的史料。后来,两个部落争夺领地,展开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汉族),华夏族在汉朝以后称为 *** ,唐朝以后又称为唐人,但是一直没有弃用华夏族称谓。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一般说从神农起姜姓部落共有九代炎帝,神农生帝魁,魁生帝承,承生帝明,明生帝直,直生帝氂,氂生帝哀,哀生帝克,克生帝榆罔。另一说法是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神农氏,部族首领称炎帝姜姓,羊图腾。始生地在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神农氏是被世人经常采纳的版本,在株洲市有炎帝陵和炎帝广场。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另一种说法: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起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这六任帝是:

1、 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公元前5008——前4951年)。

2、 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51——前4918年)。

3、 节并,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4918——前4876年)。

4、 戏器,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公元前4876——前4827年)。

5、 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827——前4781年)。

6、 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公元前4781——前4766年)。

因此也有说法,炎帝政权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这里插两句话:1.所以火神祝融和水神共工的天帝之争是父子之间的权力和帝位之争,现代研究发现尧舜禹的禅让制度,其实也是上一代帝王不得不禅让与下一代帝王,或者说传位之间是杀戮,美其名曰:禅让。

2.这些争议和混乱是记载不明,以及中国人习惯于将自己的祖先神化,不同部落间产生了纷繁复杂的多部落多系统的神话故事的体现。按照地域系统划分,有人说我国神话大体可分为4大系统,即由西王母、 *** 、女娲以及他们所代表的西方昆仑神话、东方蓬莱神话、南方楚神话及中原神话。

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是炎帝的部族),是中国上古时代九黎部落联盟的领袖,是牛图腾和鸟图腾氏族首领,相传蚩尤面如牛首,背生双翅,有兄弟八十一人(约81个氏族部落)个个本领非凡,骁勇善战。出自羊水,本和炎帝同属一个部落,因矛盾而离开炎帝自行发展,举兵打榆罔(炎帝裔),打败炎帝后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蚩尤借助优越的地理条件,不断地辛勤开拓,使生产力不断提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一跃而成为雄踞东方的强大部落。冀州之战中蚩尤九黎族战败以后,其势大衰。到尧、舜、禹时期,他们又形成了新的部落联盟,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苗”,因此苗族自古以来奉蚩尤为祖。民间传说,一直在说蚩尤是一位长期受人怀念的历史人物。河北省涿鹿县境内现存有蚩尤坟、黄帝泉(阪泉)、蚩尤三寨、蚩尤泉、八卦村、定车台、蚩尤血染山、土塔、上下七旗、桥山等遗址遗存。

主要成就:华夏文明初祖,建立九黎城邦,收复东夷,大战炎黄。制造铜铁利器。

但是蚩尤战败后所有亲友被杀,未记载有他的直接后代。

共工氏

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姓姜。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共工氏是筹谋、齐举齐攻、恭敬、供奉供给的的意思。

关于他的记载有三:①帝直,炎帝的玄孙、泾阳王(禄续)的哥哥。②氏族名,又称共工氏,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③共工氏是轩辕裔黄帝王朝时代的部落名,把共工与驩兜、三苗、鲧列入四罪。④共工部落的首领称号。

传说共工是炎帝后裔中的一个部落和领袖是炎帝魁隗氏政权五任帝祝融时期的“水正”部落首领的统称,也是炎帝魁隗氏政权最后一位统治者七任帝。后被神农氏击败,带领部落改名“共工氏”。夸父则为魁隗氏嫡系九世孙,也是炎帝共工(炎帝共工只有一人,所以单指一人)的曾孙辈。

共工氏是个治水世家。共工氏治水方法是把高地铲平,低地填高。在平坦地面上修筑堤防。用土堤来挡水,这种方法没有疏通河流,水依然会漫流泛滥成灾,所以共工的治水最后都遭到失败。

共工氏和他的女儿后土都对农业很精通。他们专著于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水利方面。在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况后,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容易被淹。为了改变这种不利于农业生产的情况,共工氏发明了筑堤蓄水的方法。具体做法是:把地势高处的土运到低地上填高。认为洼地填高可以扩大耕种面积,高地去平,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大有好处。

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治成(指治水成功)。曾经,颛顼与共工还搞了联姻关系,颛顼和女禄的后代老童娶了共工大臣根水氏和竭水氏为妻。

有记载为证:昔者,共工与颛顼(另一说法是祝融)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另一种解释是黄河的经常泛滥威胁到了部落的生存,共工率领大家与洪水英勇搏斗,他们采取“堵”而不是“疏”的办法来治水,未能根治洪水,但是为后人治水积累了经验。共工是华夏的治水英雄,被后世尊为水神。共工治水表现出来的永不言败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之后与颛顼争夺部落盟主地位,而颛顼则利用民众迷信的心理,声称共工治水会“触怒上天”,导致共工失去支持,最终失败。而共工为捍卫自己的治水大业,撞山自杀,以表示“看,这样都没有‘触怒上天’”。共工与颛顼争夺帝位的故事,后被演绎成“怒而触不周之山”的神话。

而颛顼帝为华夏上古时期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之一,被称为北方水德之帝。颛顼帝为人仁德、智慧,当时四方慕德而服,鸟兽尽皆感化。

共工之子 《左传》:“共工氏有子曰句龙,为后土,后土为社。

《国语·鲁语》:“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

四岳氏

首领为伯夷,姜姓,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支后裔。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zhǎng),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轩辕即黄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更多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名字(炎帝和黄帝组成的部落是什么意思)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