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关心的问题:歌的读后感(歌手阅读理解),本文通过数据整理汇集了歌的读后感(歌手阅读理解)相关信息,下面一起看看。

歌的读后感(歌手阅读理解)

一、张杰《我的王国 + We Will Rock You》

《我的王国》原唱李宇春,原曲 f 小调,音域 F3 - bA4,《We Will Rock You》原唱 Queen,原曲 e 小调,音域 E3 - G4,张杰版从 d 小调转 e 小调,音域 D3 - A5

个人觉得这是张杰这几轮里表现最好的一场表演。好效果首先来自于选曲(呃我说的不是《We Will Rock You》,这歌翻的人太多了):李宇春这首《我的王国》能明显听到2000年初台湾 R&B 对大陆乐坛的影响,搭配上歌词中(尤其是主歌段)对虚拟场景的细节描述,很有周杰伦早期音乐的影子。歌曲制作如今看来稍显粗糙,演唱难度也不高(女声仅到 bA4,当然李宇春本来也不是以演唱难度见长),但态度还是蛮鲜明的。其实这也和李宇春整体的音乐形象大致相符:编曲时髦、难度不高,内容不一定特别有深度但态度个性鲜明,整体表达非常自信。

张杰的版本在李宇春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调整。保留了原曲的大框架(调式,基础律动,特征乐句),彻底翻新了编曲(弃用之前的塑料感音色,优化织体&接口,重新调整副歌旋律形态),重塑了歌曲的质感和空间感(还铺了老唱片的那种很暖的底噪)。段落方面,弃用了原曲的主歌段(太纠结于细节描述,容易造成理解偏差且画风与整体表演不搭),把《We Will Rock You》和《我的王国》的副歌重新打散重组了主副歌段。行进乐队(两大鼓四军鼓)既作为特征要素串联起了歌曲段落,同时也提供了足够的舞台表现力。张杰的演唱也支撑起了这版复杂的编曲,节奏精准、咬字清脆、高音锐利,此前表演中的那种浮夸感基本消失了——要知道浮夸感通常来自于音乐内容和表演手法的不匹配而带来的用力过猛。从这个角度上看,刘洲的编曲是成功的,而且他的 title「定位制作人」也算是名副其实的。

二、李健《一往情深的恋人》

原唱李健,原曲 bB 大调转 C 大调,音域 F3 - G4,现场版从 bB 大调转 C 大再转 #C 大调,音域 F3 - #G4

李健的这种略带文艺气质、偏抒情的歌路其实很难走。既要维持音乐形态的简约(各种花哨的编曲技巧就都不能使了)、还要保证旋律的优美动人(谈何容易)、还要有思想文化内涵加持(没内涵的抒情容易串出鸡汤味)、还得让音乐呈现得精致优美(得和吉他弹唱民谣拉开差距)。那么一条条对应着看:回避复杂曲风这对于健哥算扬长避短、玩文化内涵是健哥长项,精致优美方面,你看健哥能把 G4 A4 唱出 high C 般的光泽和质感(听众完全意识不到这个音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高)which is 质感。此外,李健在录音室专辑的编曲也偏爱与受过系统古典音乐训练的制作人合作,例如谭伊哲、赵兆、刘卓等(因为需要用弦乐来提升品质,而弦乐非常考验基本功)。

唯独旋律这一块,实在是没有办法,在抒情流行这个领域和声套子就这么几个,节拍律动上的选择更是少之又少,已经有太多大师珠玉在前(关键得避开他们免得被怀疑雷同),想再写出又新颖又好听旋律实在太难。像这首《一往情深的恋人》,副歌还算悦耳优美,但主歌顶多算是……无功无过吧。而且有些地方会为了避免和大家熟悉的旋律型相似,而刻意让旋律展开得不那么流畅,例如录音室版「是否后悔当初我们牵手」的旋律是 1171326722,最后四个音 6722 是很别扭的(6712 是非常流畅的音阶上行也更符合听觉习惯所以李健在现场版里也处理成了 6712 所以这更印证了 6722 是刻意制造的不通畅)。其实有的时候歌曲旋律形态的某些片段的不谋而合也是正常的(创作者问心无愧就行),但李健的高尚应该给他的创作额外制造了不少障碍。我相信假如把李健放到相对荒蛮的八九十年代华语歌坛,他能够写出比现在更流畅更漂亮的旋律。

好了扯远了。李健现场版还沿用了之前的改编套路,这一次在前奏里用的莫里康尼的《美国往事》,在间奏中使用的是马斯奈的《沉思曲》(并且把歌曲从 bB 大调转到了 C),而《沉思曲》的主题经过了变形,出现在了 ending。这种把影视配乐或者古典名曲的主题用在歌曲的前奏、桥段和尾奏当中的编曲方式,主要的功能就是提升音乐品质、升华作品意境(可以视为李健音乐创作思路在综艺节目上的延伸)。

三、彭佳慧《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

原唱 Whitney Houston,原曲 #F 大调转 bA 大调,音域 #C4 - C6,彭佳慧版继承原调 #C4 - bB5

惠姨早期的重要作品。这首单曲以及同名专辑为 Whitney Houston 赢得了一项格莱美奖(Best Female Pop Vocal Performance),以及超过了八百万张的全球销量(美国双白金、英国加拿大白金)。这些记录五年后才被《I Will Always Love You》超过。可以说这首《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为惠姨日后能有资格在《保镖》中扮演自己(歌坛天后)打下了重要基础。

编曲上,彭佳慧的版本并没有大动歌曲结构(转调方式以及最后人声华彩都遵循了原版),去掉了原曲中的 Disco 元素,织体向爵士和 Funky 的方向进行了丰富,整首作品呈现得轻快流畅。彭佳慧老师的演唱也显得非常有活力,很带现场气氛,密集的乐句处理得非常自如(包括翻上去的高音都唱得很轻松,只是没有碰到那个最高的 mi 也就是 C6)。唯一有异议的就是有些段落的声音位置太靠后,音色处理得略显厚重。总体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应该进入最终的总决赛。淘汰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她从之前一直唱着苦情歌的大龄怨妇,「蹭」地一下成了舞池里热辣的小姐姐,人设(通过表演而投射出来的形象)变化得太快,观众没有跟上彭老师的进度?

四、袁娅维《爱是怀疑》

原唱陈奕迅,原曲 b 小调,音域 #F3 - B4,袁娅维版 a 小调 / e 小调 / #f 小调,音域 B3 - G5

热烈、精湛、自信的表演。

开场就是一段把控全场的 intro,一个段落中既有乐手介绍,还铺垫了气氛(用合奏数一二三四),是非常好用的演出小技巧。歌曲结构方面,袁娅维在歌曲前半段串了首 Funky 祖师 James Brown 的《Sex Machine》(这歌的全名是《Get Up (I Feel Like Being a ) Sex Machine》还是有点羞羞的呢)。而《爱是怀疑》因为使用了相对开放的调式(副歌是 b 小调但主歌的末尾有转向 B 大调的趋势),所以可以相对平滑地和 Funky、Soul 等黑人系音乐的布鲁斯调式所接驳。进入《爱是怀疑》后进入 e 小调歌曲速度有所放慢,经过了完整的主副歌段落展开后进入炫技段落(包含了一个和吉他的同音 solo 乐句,以及一个 G5 强长音),随后上移 2key 进入 #f 小调(但在大部分段落中表现出了明显的 A 大调倾向),结构非常复杂丰满。稍有异议之处在于,《Sex Machine》和《爱是怀疑》之间的连接有些脱节,而且《SM》在歌曲一开始出现后就消失了。其实从和声、律动形态上看,把《SM》略微降速,既可以环节两首歌接口处的错位感,而且还可以让《SM》在歌曲的后半段落出现在某个副歌段中,从而与前面的段落形成呼应,整个改编就更富结构美感了。

从演唱上看,Tia 表现得无可挑剔,律动中的强弱和卡位处理得非常舒服(要知道音乐如果深考究起来,速度和力度是相关联的,很多时候律动感卡得不准是因为音符的强弱处理得不好,当然这是个很深的问题所以就不在这里展开了),怒音及语气处理得体,而且 Tia 的转音唱得比 Eason 要潇洒自如得多(陈奕迅这首歌的转音唱得有点糊噜)。

五、张碧晨《不散,不见》

原唱莫文蔚,原曲 bB 大调,音域 F3 - D5,张碧晨版继承原调,音域 F3 - F5

又是一首常石磊的作品,短短一季节目已经有三首常石磊的歌了(《哥哥》、《柿子》),这是对年轻唱作人的极高褒奖。原曲结构安排得比较特别,在两段主歌和一段副歌之后(每段八小节)进入间奏,而后一段主歌后只接了一段副歌,就收尾了,短小精悍。大多数歌曲都会着重强调独显副歌(会多反复几遍,乃至发明了桥段这种东西放在若干个副歌段落之前使得歌曲更有层次),而常石磊则反其道而行之,主歌之后用且只用一个副歌段。常石磊在削减了副歌段数量的同时,在配器上也并未按照编曲惯性加大推力,而是维持单钢琴的伴奏(甚至力度有所削减)。而这种非常规编曲方式虽然表面上削减了副歌的力度,但某种程度上却升华了歌曲的情感,更巧妙地表达了对离去亲人的思念——真正放在心里的思念不需要太刻意地让别人知道。非常细腻巧妙的表达。

张碧晨的版本继承了原曲的词曲形态,但无法复制这种充满着矛盾与纠葛、「欲说还休」的感觉。毕竟原曲还不到4分钟,对于节目而言内容量完全不够。并且这种含蓄处理情绪 *** 的方式对演唱竞技而言还是风险太大了,那么按照符合现场表演 & 竞技的方式对歌曲进行扩写改编,难免就失去了原作中那种精妙的分寸感,进而显得相对套路化了。当然,这锅并不能甩给编曲,因为问题更多地出在选曲上——在现场演出中过度追求细腻情感呈现是有风险的,因为传递细节需要时间。编曲只是在选曲策略出现偏差时选择偏离原曲意图而保证现场表现效果而已。

当然,现场观众也无暇去对比张碧晨与莫文蔚原版的区别(很可能很多人都没听过这首 2014 年发的新歌呢),张碧晨在演唱上的发挥还是非常不错的(明显比上一轮好),中低音区丰满柔软,而且充满了高频唇齿音,而这也是她最擅长的所谓「韩式唱腔」。扩写的高音段长音唱得兼具美与力量感,相当提气。

六、林忆莲《Leslie Forever》

张国荣《拒绝再玩》 a 小调,音域 A3 - G4,《无心睡眠》b 小调,音域 B2 - #F4 ,林忆莲版 e 小调转 f 小调,F3 - bA5

表演性大于音乐性的表演,更多的用以在于全方位展现 Sandy 的能力,以及借此传递对张国荣的敬意(此轮比赛于张国荣忌日前一日录制)。

音乐结构上并不复杂,把风格接近的《拒绝再玩》和《无心睡眠》直接串联在了一起(并没有打碎段落重组),在编曲上区分了曲风,前者加入了一些 Dubstep 的元素,而后者更 Dance Pop,过渡段(就是脱外衣的那段)加了拉丁,思路还是非常清晰的。Sandy 展现了自己的极高水准,在全程唱跳(虽然幅度没有专业伴舞者那么到位但强度也非常大了)的情况下还能唱得那么稳。尤其是《无心睡眠》那段,先下探到低音 F3 然后又快速爬坡到 C5 高位,非常见功力。

舞蹈方面不是我专业就不多评价了,反正我觉得林忆莲反串的还是蛮帅气的,不过最后那一嗓子嚎的……还是暴露了她诱惑妩媚的撩人本色呢。

七、杜丽莎《假如》

原唱杜丽莎,原曲 #C 大调转 D 大调,音域 bA3 - bE5,国语版《是否》原唱苏芮,原曲 D 大调,音域 A3 - E5,杜丽莎现场版 C 大调转 #C 大调,音域 G3 - D5

先还原一下这首歌的来龙去脉。《是否》由罗大佑创作、苏芮演唱,因收录于 1983 年的经典电影《搭错车》而广为传唱(此电影可以视为华语乐坛里程碑式作品)。而后此曲又重新填了一个粤语版,由杜丽莎演唱。所以杜丽莎是《假如》的原唱者,但她在演绎此曲时应该也对原曲有所参考。

比起杜苏两个版本,二者在调式和音域上的差别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之处在于杜老师的版本对旋律进行了自由发挥(录音室版就改了)——主歌段的句首还和原唱同步,但句尾出现了大量改动,有些省略了细节,有些调整了经过音位置,而有些则直接把旋律变型拉长(产生拍子错位)。主歌段前三句排比第四句收尾,原本非常工整,但自由发挥之后这三句的形态就出现了差别,又像又不像,排比也不成立了,显得有些随意潦草。歌手当然可以对旋律进行自由处理,但至少要按照原曲先来一遍,词曲作者的案头创作通常情况下要比歌手乐手的即兴发挥严谨得多(演员现场改剧本也是同理)。

其实这种怀旧金曲,真的不是讲讲故事做做铺垫再按部就班地唱下来观众就会买账的,也不是有古就能复的,因为有些东西……真的会过时啊。当然,从演唱的角度上看,杜丽莎老师仅需在自己三十多年前的录音室版本基础上降 1key 就能顺利完成表演,水准维持得还是非常赞的。

八、狮子合唱团《Forever Love》

原唱王力宏,原曲 A 大调转 bB 大调,音域 E3 - D5,萧敬腾继承原调,音域 E3 - G5

可能是本场成绩需要计入决赛成绩的缘故,这一轮很多歌手都摆开了大阵仗争取好成绩(至少先让观众们感受到我端正的态度),张杰请了组打击乐、彭佳慧请了乐手、袁娅维组了豪华版乐队(请到了华裔爵士大师顾忠山和马刺传奇后卫托尼帕克)、林忆莲和迪玛希请了伴舞、林志炫请了合唱队,狮子也不落人后,请了一组铜管,还补齐乐队中的键盘和贝斯(弹木贝斯的是此曲的编曲者 Kenn C)。排场还是蛮大的,但相比起其他歌手助演对表演效果的提升,狮子这次的改编效果并不算好。

一个核心原因在于配器于作品风格的不匹配。铜管的音色更亮、更锐利,穿透力更强,所以铜管组在乐队中适合演奏爆发感强的点状旋律(比如爵士乐队里的跳跃和声,或者作为 fill 或者副旋律),很少能演奏出弦乐那样细腻流畅的铺底持续音(管乐音色不像弦乐器那么容易彼此融合)。《Forever Love》虽然点缀了一些爵士和声,但大体的歌曲结构还是抒情歌,所以弦乐组完成了大部分织体(主要是作为铺底和内声部旋律)。而狮子并没有把《Forever Love》改成 swing(swing 某种程度上就代表了 big band),而是直接用铜管组承担了更适合由弦乐来承担的声部,导致铜管组和歌曲出现了整体脱节(可以对比一下《I Wanna Dance With Somebody》里的铜管组是怎样为彭佳慧老师增加推力的)。而且对于没什么欣赏铜管重奏传统的国内听众而言,不建议让铜管组吹高叠 *** ,显浑浊,又不是演现代派作品。

回到歌曲本身。狮子其实按部就班地完成了表演,原曲中频繁的真假音转换萧敬腾处理得很好,咬字稍微有点慢(稍显拖沓但视其为歌手的独特风格……也可以),歌曲后段上翻的高音处理得很好。狮子其他成员存在感不强,但在那个复杂花哨的桥段(原曲本来就比较浮夸然而狮子超越了它)里,力Q 还是带来了一段非常有冲击力的 solo,这种团员之间的默契互动才是编曲和表演中需要着力强调的啊。

九、迪玛希《Confessa + The Diva Dance》

f 小调转 #g 小调再转 #f 小调,音域 F2 - E6

重新上线的迪玛希达到了新高度。这次的音域达到了接近四个八度(F2 - E6),虽然有刷音域之嫌(低音 F2 只在开头第一句碰了一下)但毕竟还是刷新了节目的单曲最宽音域,值得记录。

整体的艺术表现上,小哥哥收敛了许多,前半首《Confessa》基本在原曲的框架内完成了演唱,音色、语气、情绪收放都相对完整,和伴舞共同构建出了优美的意境。迪玛希一直压抑到了歌曲中段才迎来爆发,而且并不是在某个段落结束后连接新段落,而是直接在前一段落末尾的属 *** 直接引出一个大长高音,然后高位过度到下一段落(而且一下还提了小三度),完全不是华语乐坛的常见升 key 套路,不知道是哈萨克乐坛的特色打法还是迪玛希的私藏技巧。

而后又调整到 #f 小调进入《The Diva Dance》段落,让抒情的归抒情,炫技的归炫技。虽然迪玛希上周休息了一期,但以他近期的活动密度看,能奉献如此水准的演唱,靠的还是(天赋加努力加体力=)能力啊。

十、林志炫《Somebody To Love》

原唱 Queen,原曲 bA 大调,音域 bA3- F5,林志炫现场版在 G 大调,音域 G3 - D5

我最爱的乐队之一 Queen 的作品。Queen 最烂大街的《We Will Rock You》根本体现不出他们的特点,至少要听《We Are Champions》才有感觉。当然《Somebody To Love》也很能体现他们在创作上的想象力,简单分析一下(《波西米亚狂想曲》就算了,容易走火入魔):

歌曲为 12/8,主唱和伴唱有密集频繁的互动,歌曲也呈现出「AABA」式结构——看,节拍、Call & Response,歌曲结构,每一个要素用得都和寻常的流行歌不一样,但你还听得非常流畅,这就是艺术家的水平。

括号内是伴唱的词,有些太密的我就不标了,因为伴唱和主唱交织得太紧密所以这是我第一次划分段落标记到句的(可见这歌有多复杂)

A段:8+3=11 小节

[句1:2小节]

Each morning I get up I die a little

Can barely stand on my feet

(Take a look at yourself)

[句2:2小节]

Take a look in the mirror and cry

Lord what youre doing to me

[句3:2小节]

I have spent all my years in believing you

But I just cant get no relief lord

[句4:2小节]

Somebody somebody(Ooh somebody somebody)

Can anybody find me

[句5:3小节]

Somebody to love

注意:第5句还是把三小节拆分成了 两拍+两小节+两拍 (同时承担了接口功能)这样呈现的

又一个A段:仍然是 8+3=11 小节

[句1:2小节]

I work hard (he works hard)Every day of my life

I work till I ache my bones

[句2:2小节]

At the end (at the end of the day)I take home

my hard earned pay all on my own

[句3:2小节]

I get down down on my knees knees

And I start to pray praise the lord

Till the tears run down from my eyes lord

[句4:2小节]

Somebody

Somebody

Ooh somebody

Anybody find me

[句5:3小节]

Somebody to love

然后是B段:8小节+两拍

[句1:2小节]

(He works hard)

Everyday everyday

I try and I try and I try

[句2:2小节]

But everybody wants to put me down

They say Im goin crazy

[句3:2小节]

They say I got a lot of water in my brain

No I got no common sense

[句4:2.5小节]

Hes got nobody left to believe

间奏(但实际上也是变型了的A段,8+3=11 小节)

[纯乐器演奏6小节]

No no no no

Oh lord

[句4:2小节]

Ooh somebody

Ooh somebody

[句5:3小节]

Anybody find me

Somebody to love

Anybody find me someone to love

又是一个A段

[句1:2小节]

Got no feel I got no rhythm

I just keep losing my beat(just keep losing and losing)

[句2:2小节]

Im okay Im alright(hes alright hes alright)

I aint gonna face no defeat(yeah yeah)

[句3:2小节]

I just gotta get out of this prison cell

Someday Im gonna be free lord

但到了第四句之后,这段并未完整结束,而进入了一个新的经过变型的 A段(基于之前的素材进行重组华彩,制造 *** )。就不逐句分析了。

而有意思的是,这些段落内部其实也呈现出了「AABA」式的结构特征:刨去第五句(可以视为段落的小尾巴),第一二句都是在主调 bA 大调展开,但第三句有向属调(bE)发展的倾向,但在第四句又回到了稳定的 bA,呈现了「起承转合」的形态,非常工整。

对于看似流畅但结构非常复杂巧妙的歌,最正确的方式就是原样 copy(然而信息量已经比很多扩写了的歌还多了)。演唱方面,难度不仅在于 Freddie Mercury 频繁对换声点的跨越,更难之处在于如何与和声完成如此复杂频繁的配合——炫哥这次请的合唱队前倒是支了麦克不过我对它们在如此环境下拾音效果表示怀疑,如何呈现的不得而知,但不论对于林志炫的独唱,以及独唱与合唱的配合而言,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钟兴民老师的钢琴以及许华强老师的吉他的加持,整体表演显得完整、流畅、丰满而充满活力。整场最佳。

三票投给:林志炫、袁娅维、林忆莲

——————

这季《歌手》又快结束了。

算来《歌手》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年了,而从我 2014 年1月4日在我的知乎专栏上写下第一篇《我是歌手》的乐评(也是我自己第一篇乐评,此前我没写过任何乐评 amazing 不?)到现在也整整四季了。感谢大家在这四年的陪伴,这是我坚持下来的动力。

4月15号晚就是本季《歌手》最后一期节目的直播了,我也将换一种点评方式,即在知乎Live 以语音的方式独家进行实时点评(始于知乎专栏终于知乎Live 也算有点形式美感吧),而这篇文章也就是本季《歌手》最后一篇文字点评了。

希望我的文章给大家带来更多的理解音乐的方法和视角,更希望大家能从音乐中得到更多的快乐。

до свидания

点此参加知乎Live:「邓柯独家点评《歌手》总决赛」

更多歌的读后感(歌手阅读理解)相关信息请关注本站,本文仅仅做为展示!